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内镜鼻窦手术眼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内镜鼻窦手术眼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眼肌 功能 锻炼 , 可能做 眼 内收动作 , 尽 同时配合 针
灸 、 疗等 辅 助方法 , 理 促进 功 能早 日恢 复 。这 2例 均在 2个 月 内 完全 恢 复, 中 1例 C 其 T示 内直 肌 断 离 1 2 2个 月后 眼球 运转功 能也 完全 恢复 。 /,
我科 多 在全 麻下 实施 内镜 鼻 窦手 术 , 者 回 患
内镜 下切 开眶 内壁, 行眶减 压 , 外眼 加压 包扎 3天
不 可 比拟 的优 点, 其 并 发症 的 发 生 率 不亚 于 传 但
统 手术 , 尤其 可 出现 颅脑 、 眼等 严重 并 发症 。我科 19 9 4年 8月至 2 0 0 0年 9月施 行 的 3 I例 内镜 鼻 I 窦 手术 中发 生眼并 发症 1 9例 , 内镜 鼻窦手 术 并 为 发 症 的首位 。本文 对 内镜鼻 窦手 术眼 并发症 的观
后鼻 腔粘 连等 并发症 的发 生 。
2 3眼球 活动 受 限 . 2 眼球 内收 受 限 的患 者 均 例 为 术中损 伤 了眼 内直 肌 。患 者在全 麻清 醒后 主诉
视物 重影 , 时应立 即抽 出鼻 腔 内填塞 物, 报告 此 并 医 生采取 积极 的治疗 措施 。术 后 1周嘱 患者加 强
能损 伤眶 内壁 , 及 时 向 医生 报 告 。对 于 单 纯 眶 应 内壁损 伤 出现 的眼 睑 皮 下淤 血 , 期给 予 局 部 冷 早 敷 ,8h后 给予湿 热 敷 , 般术 后 1 会 自行 吸 4 一 0天
收、 消失 , 需特殊 处置 。如 果 同时 出现 睑球 结膜 无
射复方樟柳碱注射 液。具体方法: 抽吸复方樟柳
斜 刺法 。针 头 勿 向上 穿 刺 过 深, 防 伤及 盆 腔 脏 以 器 。不 得多 次反 复穿 刺 以免形 成血 肿。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 第 2 2医院耳 鼻咽嚷 头 颈外科 0 10 0 10 3
病史 <1 O年者, 并发症 发生率为 2 7 %, .9 远低于 病史 >1 O年者的 3 . %。病史较长者, 00 大多长期
心理压力( 特别是初学者) 导致情绪变化. , 易违反 鼻腔正 常解剖 结构是 内 操 作要 领, 使手 术危险性 大为增加。术 中出血量 大者大多是再 次手术者 、 伴有高血压病 者、 病变范 围广、 病史长及鼻腔鼻窦特殊菌感染等患者, 对这 类患者术 前应 给予降 压药, 术前一周鼻 腔滴减充 血剂、 激素及抗生素, 中低压麻醉, 术 鼻腔粘膜用
纸样 板 损 伤 2 6例 ( 中 发 现 眶 壁 损 伤 脂 肪 脱 出 术 2) , 中 未发 现 眶 壁损 伤 但 术 后 出 现 眼 睑 肿 胀 ‘例 术 4例 、 肿 2 例 ) 球 后 出血 2 例 。 再 手 术 5 气 , 4例
清除前组 筛房和扩大 上颌窦 口时 出现。此外, 中 隔高位 偏曲或中隔结节 样肥厚 、 中鼻 甲气化等均 可造成术野显露不好。 手术操作空间小, 易导致手

2 1 %。最严重的 1 .2 例并发症, 发生视神经损伤。 曾有二次手术史。 侧鼻腔外侧壁结构严重破坏。 左 加上术 中出血较多, 造成判 断失误, 出现左侧视 神 经损伤。再手术者 未 出现并 发症的病 例, 鼻腔结 构破坏较轻, 突、 钩 中鼻 甲等结构尚可辨认。
8 2岁。病程 6个月~3 余年。疾病种类 : 0 鼻窦
大于 2 0m 者 8 例, 发症 发生率 3 、3 2 / 0 l 6 并 0 2 %(6
8 ) 出血 量 <2 0ml 为 1 1 (/ 4 ) 病 程 6, 0 者 .4% 5 4 0 。 长于 1 年者 6 0 0例 , 发 症 发 生 率 3 . % ( 8 并 00 1/ 6 、 史<1 0)病 0年 者 4 6例 , 发 症 发 生 率 2.9% 6 并 7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20 0 8年 l 0月






0c . 20 t 08 Vo . 3 No. 5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3 4卷
第 5 期
J OURN F MODE L NI AL ME C NE AL O RN C I C DI I
年4 月至 20 年 l 月期问所做 45 07 2 2 例功能性鼻内镜鼻 窦手术 出现 的手术 并发症 与相关 因素分 析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止血方能勉强完 成手术 , 使手术 时间延长 , 出血量在 50m 左右。出血原因一般为鼻窦病变 比较重 , 0 L 黏膜 性充血 , 中道 内、 前组鼻窦、 后组鼻窦 内有息 肉存在或
切 除术 中可 出现 大 出血 、 睑瘀血 肿胀 、 腔 粘连 、 眼 鼻 术后 鼻 窦 引 流 不畅 、 热 等 并发 症 。 结论 : 内镜 手 发 鼻
术并发 症发 生率 高 , 手术 风险 大 , 了降低 并发 症发 生 , 熟练 掌握 鼻 窦解剖 与 毗邻 关 系, 为 应 术前 认 真 阅读 C T片 , 中认 清解剖 标志后 再进 行操 作 。 术
严 重并 发症 发 生 。
3 讨 论
眼睑水肿 、 眶周瘀斑是鼻 内手术 中比较轻微的并发
症, 其原 因是 手术 主要 集 中在 筛 窦 区 域 , 一 区 域 的纸 这 样板 与鼻 丘气房 、 突 、 等结 构关 系 密切 , 骨 质菲 钩 筛泡 且 薄 , 中很 容 易 被损 伤 , 成 眶周 轻 微 出血 。切 除 钩 突 术 造
[ 关键词] 鼻窦炎, 息肉; 内镜 ; o 鼻 鼻 并发症; 相关因素 近年来 , 由于功能性鼻 内镜鼻窦手术( E S 理论 F S) 的建立 , 使临床医生将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重点从大的鼻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鼻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 所创立。

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围。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

目前,鼻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

鼻镜技术极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有学者认为,手术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中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

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

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一、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

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

May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

他强调,眶损伤、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的畴。

内镜鼻窦手术眼并发症总结

内镜鼻窦手术眼并发症总结

例 手 术 中 1 眼 并 发 症 。 结 果 眶 内壁 损 伤 的发 生 率 最 高 ( 6例 ) 眼 内 直 肌 损 伤 、 内 血 肿 、 神 经 损 伤 各 1例 。 9例 1 , 眶 视
结论

掌握 鼻眼解 剖关 系 、 正确 使用手朱 器械和 麻醉选择 、 绝术 中盲 目操作是 避免术 中眼并发症 的重要环 节 , 杜
1 临床 资 料 3 1例 内镜 鼻 窦 手 术 中共计 发 生 各 种并 发 症 2 1 4 例 , 中眼 并 发 症 1 其 9例 , 总 并 发 症 的 7 . % , 占 9 1 为 E S并 发症 之 首 位 。眼 并 发 症 种 类 、 窦 炎 鼻 息 肉 S 鼻 分型 ( 9 8年 海 口标 准 ) 合 并 高 血 压 、 醉 方 式 和 19 、 麻
预后 情 况 见表 1 。
表 1 1 例 E S眼并 发 症 情 况 9 S
并 称 n%) 鼻窦炎 ( 分 型 预 后
1 痊 愈 2
确 定 血 肿 位 置 后 , 眶 内 壁 切 开 减 压 , 眼 加 压 行 外
包扎 。
3 讨论
Ma y L 根据 眶 解 剖 与 眼 并 发 症 的 特 点 , 眶 内 将 壁 分 为 A、 C 3个 解 剖 区 域 , 别 相 当于 眼球 、 B、 分 球 后 和 眶 尖 3个 部 位 。A 区最 易 在 术 中被 损 伤 , 本 与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3期 20 0 2年 9月
Chn s o r a f oh n lrn oo y—S ul a eS r ey ieeJ u n l r ioa y g l o Ot g k lB s u g r
中 国耳鼻咽喉 颅底外科 杂志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并发症的总结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并发症的总结

发症发生率高的基础原因, 熟练地掌握鼻窦及其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固然重 自20 1 至 20 06年 月 08年 1 , 月 我科完成 内窥镜 鼻窦 手术 10例 . 中发 要, 致内 5 术 但导 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 , 现结合实际体会, 就 生并发症 1 2例次, 并发症发生率 8 %。 并发症发生的原 因及其预 防讨论如下 : 2 1 初学者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手术。分析本组 l . 2例次并发症情 111 视神经损伤: .. 1例次, 患者为多发性鼻窦炎伴复发性鼻息内, 合并 况 , 有6例发生在内窥镜鼻窦手术开展之初。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学者内 高血压, 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损伤了后组筛窦眶内侧壁, 左视神经损伤。 窥镜技术不熟练, 缺乏手术技巧和经验。手术出血的多少与手术熟练程度关 全身麻醉清醒后 , 自诉左 眼视 力丧 失 , 患者 即抽 出鼻 内填塞 物和 请眼科 会诊 , 系密切 , 因此熟练的手术技 术是减 少术 中出血 的重要 因素之一 。初学者在 开 眼底检查未觅异常 , 检查 仅存 有光 感。眶 c 视力 T扫 描视神 经不 完整 , 未见 有 展内窥镜鼻窦手术时除进行相关技能训练外 , 应在有经验医师监督指导下操 血肿或骨片压迫视 神经影像。考虑视力 障碍为术 中操作过 深部分撕 裂 了视 神 作 , 并选择初学者适宜 的病 例进行 手术 , 以尽可能避免并 发症 的发生。
但基层医院在临床上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患者的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直接 关系 到老 年患者 的预后 。只要 患者条 件允 许 , 诊 临床症状攒则最佳的手术方式, 力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j 。
断成立就应立即手术, 如延误手术时机导致毒素吸收就会使病情急转直下失 参考文 献 去抢救的机会。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及病人耐受程度而定, 对病情轻且无严 [] 叶任高. 1 内科 学. 5版. 第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 0 :9 47 人 2 138— 0. 0

经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经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经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并未因技术的进步而降低,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严重性,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1.鼻窦与周围重要结构连接紧密,并发症后果严重;2.鼻窦手术常在血泊中操作,视线不清,易造成副损伤;3.鼻窦解剖变异、标志形态差别较大,容易认证失误;4.鼻窦病变种类繁多复杂、扩展破坏不同,处理方式不同;5.鼻内镜手术的照明和视觉激励医生敢于涉足危险结构;6.鼻内镜手术向眶一颅底区域的延伸与扩展;7.对某些与手术本身无关的并发症要提高警惕;8.严重并发症会给病人、医院、学科带来严重影响。

对手术并发症重在预防!并发症的种类鼻部并发症:鼻中隔穿孔空鼻综合症术腔广泛粘连眼部并发症:鼻泪管阻塞眼球运动障碍斜视、复视视力障碍眼睑皮下气肿眶内出血眶内炎性假瘤眶尖综合症颅底颅内并发症: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硬脑膜下血肿颅内出血气脑颈动脉破裂海绵窦颈动脉瘘其他:失血性休克视网膜动脉痉挛角膜溃疡腓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颈椎损伤植物人不推荐按照并发症的轻重程度分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1.出血较多的情况下解剖标志不清2.解剖标志变异或遭既往手术破坏,CT阅片经验不足3.手术前对病变范围、难度估计不足,遭遇意外时匆忙4.始终在镜下操作,忘记内外对比,术中失去方向5.使用低质量的手术设备6.未经过系统、规范的解剖学训练和培训7一开始就作复杂的手术8.违反手术规则,技术粗糙,蛮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1.鼻中隔穿孔:手术后填塞不宜太紧、时间不宜太长2.空鼻综合症:下鼻甲、中鼻甲切除不宜过多3.鼻泪管阻塞:开放上颌窦口向前不能超过1cm4.眶纸板损伤: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时注意纸板外移5.视神经损伤:准确判定视隆突和Onodi气房6.脑脊液鼻漏:认清中鼻甲颅底附着部,不撕扯中鼻甲根部,不扩大额窦口,认清颅底标志7.颈动脉破裂:开放蝶窦靠向中隔,蝶窦内不用锐器8.掌握方向:始终以中鼻甲作为重要解剖参考标志9.掌握进度: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终止手术并发症的处理:1.眶纸板损伤: 脂肪脱出:剪除脱出部分,海绵贴压眶内出血:扩大纸板,轻松或不填塞2.脑脊液鼻漏: 当时发现:即刻修补术后发现:保守治疗90%可自愈保守不愈:2个月后手术修补3.大血管破裂: 凡士林纱条填塞,随即介入治疗4.眶尖综合症: 眶尖、视神经减压5.鼻泪管损伤: 鼻腔泪囊开放手术6.眼球运动差: 早期眶减压、后期眼科矫正。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Ch i n a . Th e i n d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u r g e y r we r e g r a d u a l l y e x p a n d e d ,s u r g i c a l me t h o d s a r e c o n s t a n t l y i mp r o v e d a n d r e i f n e d s u r —
然 手术 方 法不 断 改 进和 完善 , 手术 技 巧也 不 断提 高 和 娴熟 , 但 手术 部 位 常 常涉 及 重要 组 织 或危 险 区 域 , 增 加 了 手术并 发症 发 生 的机会 。本 文 主要 对鼻 内镜 鼻窦 手 术 出现 的几 种 并发 症做 相应 的 阐述 。 [ 关 键词】 鼻 内镜 ; 鼻 窦手 术 ; 并发 症 ; 防治
s c o p i c s i n u s s u r g e y r a r e r e v i e we d .
[ Ke y wo r d s 】 N a s a l e n d o s c o p e ; S i n u s s u r g e r y ;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 P r e v e n t i o n
n e r a b l e a r e a s ,t h u s i n c r e a s e t h e r i s k o f s u r g i c a l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s e v e r a l c o mmo n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i n e n d o —
1 . 1眼 眶 部 并 发 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近二十年来,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在国内获得了快速普及和发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虽然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技巧也不断提高和娴熟,但手术部位常常涉及重要组织或危险区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本文主要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出现的几种并发症做相应的阐述。

标签: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防治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鼻腔、鼻窦手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有微创、精细、手术质量高的优点[1],但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大、手术范围的延伸及各级医院的普及开展,其并发症也有上升的危险。

现将鼻内镜手术常见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1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1.1 眼眶部并发症1.1.1 筛骨纸样板损伤筛骨纸样板损伤是鼻内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2],发生率为0.3%[3]。

筛窦和中鼻道区域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区域,也是最易发生变异的区域[4],其中钩突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需切除的第一板[5],如异常增生偏曲或发育不良或缺如,切除钩突时纸样板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由于筛房发育范围小,气化差,筛窦切除时,易损伤纸样板;在眶内下壁与上颌窦口的之间距离有变异的情况下,扩大窦口的操作也易损伤纸样板[2,6]。

眶纸样板损伤的临床表现为:一般轻者出现眼睑水肿、眶周淤血或皮下气肿,重者则导致眼眶血肿,或有内直肌损伤,斜视或永久性复视。

李润汉等[7]报道2例出现复视,1例经皮质类固醇治疗3个月后行眼内肌纠正手术无效;1例治疗1周恢复。

故筛窦手术时为预防纸样板损伤必须做到:(1)切除钩突时切忌刀尖过深和过于向外。

(2)妥善止血,可视下手术,避免盲目操作。

(3)手术中注意辨清纸样板及垂直骨板,清理病变时,筛窦咬钳应与纸样板平行,不要与纸样板垂直。

(4)切忌油纱条填塞过紧。

1.1.2 眶内血肿或眼球后出血眼眶血肿曾经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个轻微并发症,然而,经过观察眼眶血肿处理不当会导致失明[2]。

手术损伤筛前动脉和(或)筛后动脉,或损伤眼眶脂肪中的小血管,均可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眶内淤血[2,8-9]。

术中轻微出血通常应用血管收缩剂棉片填压少许或双击电凝术;术后出血可立即抽出鼻内填塞物减压;或眼底小动脉出血较多,可行横向眦切开。

临床表现为:眼睑出现瘀斑,水肿;眼球突出;眼痛,眼球活动受限;瞳孔较大,对光反射减弱;视力减弱或丧失[10]。

戚淑校等[11]报道眼眶血肿2例。

1.1.3 鼻泪管损伤钩突前缘分叉组成泪骨的一翼,手术切除钩突残端时有可能会损伤鼻泪管,或在扩大上颌窦开口时过度扩大范围而伤及泪骨,因而扩大上颌窦开口时前界不超过中鼻甲前缘,下界不低于鼻甲上缘,后界和上界不超过眼眶。

陈向军等[8]报道2例鼻泪管损伤,即行鼻泪管置管1个月痊愈;牛秀丽[4]报道1例鼻泪管损伤行泪囊鼻腔造口术。

1.1.4 视神经损伤视神经损伤可导致永久性失明。

发生在:(1)眼眶血肿或球后出血不及时处理[12];(2)直接伤害视神经;(3)注射药物误入眼眶或供应视神经血管内致痉挛或阻塞[13];(4)鼻窦内镜手术并发脑膜炎等相关病因中枢神经系统间接地损伤视神经。

为避免损伤视神经,在内镜手术时,眼部不应该遮盖,以便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眼球活动是否受限、眼睑瘀斑是否出现、眼球是否突出、瞳孔是否异常缩小或散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手术并按摩眼球[2],同时请眼科会诊及时给予治疗。

如术野发生眶脂肪脱出将严重遮挡术野,无法继续手术,此时应中止任何操作,即使眶脂肪也不应随便取出,也不应强行送回眶内,以免引起眶内感染或眶内血肿压迫视神经。

1.2 鼻部并发症1.2.1 鼻腔粘连鼻腔粘连是鼻内镜手术后最常见的轻微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6%~7%[14]。

鼻腔粘连的表现形式常有:(1)筛窦腔粘连闭锁;(2)中鼻甲外移与鼻腔外侧壁粘连;(3)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另外上颌窦口狭窄多为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少数与鼻中隔粘连[15]。

窦腔的粘连是因手术损伤及病变黏膜处理不当,手术中黏膜撕脱过多术后残留组织增生或瘢痕化,易引起术腔闭锁,或筛窦手术切除中鼻甲基板或过度牵拉中鼻甲会导致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6];术后术腔血痂、肉芽组织及渗出的纤维素都可以成为瘢痕修复的支架。

术中如何处理中鼻甲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环节。

原因是当中鼻甲有解剖变异或息肉、息肉样变时,术中必须对中鼻甲进行处理,导致筛窦腔失去保护或中鼻甲“漂移”[17]而易与周围组织结构发生粘连,也或术后鼻腔填塞损伤正常黏膜引起。

由于粘连部位主要见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故必须:(1)切除鼻丘气房内侧壁骨质及黏膜,在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之间开成一个较大的椭圆形间隙,并使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间距不小于 5 mm[18];(2)保留中鼻甲,当中鼻甲处于轻度水肿必须毫无疑问地保留,并且注意避免损伤;当中鼻甲处于广泛性严重的病变时尽量保留中鼻甲内侧骨质及其根部,切除中鼻甲外侧;(3)鼻中隔偏曲影响通气手术中一并纠正,对筛窦开放时注意保留中鼻甲基板下缘,以使中鼻甲保持稳定和居中;(4)术毕中鼻道填塞皮质类固醇可吸收物[17,19-21],促进黏膜早日愈合;加强鼻腔术后早日清理[18],常规用抗生素、激素、局部喷药。

1.2.2 鼻中隔穿孔鼻中隔穿孔的原因手术中剥离黏软骨膜损伤较重,而且撕裂的黏软骨膜部位两侧都在同一个位置,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过紧,鼻中隔黏膜受压过度,血运差,黏膜坏死穿孔;鼻中隔术后感染而穿孔;鼻内镜术后1个月反复清理鼻腔粘连时,操作粗暴,易引起穿孔。

鼻中隔穿孔位置位于前方且小可修补,位于后方的穿孔可不予理睬。

1.3 血管损伤和大出血[7] 李润汉,萧建新,刘悦胜,等. 2135例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09-1410.[8] 陈向军,余滋中,李国义. 鼻内窥镜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J]. 中外医疗,2008,27(28):16-24.[9] 吉友法. 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54例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25-126.[10] 陈春光,许萍. 鼻内窥镜下额窦骨瘤手术[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02-103.[11] 戚淑校,黄达. 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J]. 山东医药,2011,51(26):66-67.[12] Rubinstein A,Riddell C. Orbital emphysema leading to blindness following routine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 Arch Ophthalmol,2005,123:1452.[13] Han JK,Caughey RJ,Gross CW,et al. Management of retrobulbar hematoma[J]. Am J Rhinol,2008,22:522-524.[14] 李明亮,孙伟忠. 鼻腔粘连260例分析及防治[J]. 浙江创伤外科,2009,14(6):584-585.[15] 陈向军综述,李国义审校.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J]. 医学新知杂志,2008,18(3):167-169.[16] 孟清平. 鼻腔粘连214例临床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7,15(4):308-310.[17] 陈爱民,吴俊华. 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146例分析[J]. 医学信息,2011,24(6):3822-3823.[18] JM Lee,A Grewal. Middle meatal spacer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ynechiae following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2012,1:1-10.[19] Cté DW,Wright ED. Triamcinolone-impregnated nasal dressing following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Laryngoscope,2010,120(6):1269-1273.[20] EH Chang,T Alandejani,E Akbari,et al. Double-blinded,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medicated versus non medicated merocel sponges for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 J Otolaryngol Head and Neck Surg,2011,40(S1):S14-S19.[21] BK Tan,RK Chandra. 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After Sinus Surgery[J].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0,43(4):769-779.[22] VR Ramakrishnan,JV Nayak,PH Hwang,et al. Nationwide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i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2012,2:34-39.[23] Oeken J,T■rpel J. The influence of navigation 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 HNO,2008,56(2):151-157.[24] AJ Psaltis,RJ Schlosser,CA Banks,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ndoscopic Repair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J].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2,147(2):196-203.[25] E Karaman,H Isildak,M Yilmaz,et al. Encephalomalacia in the Frontal Lobe:Complication of the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 The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2011,22(6):2374-2375.[26] 张永君,周鲁盛,战凤英. 鼻内镜手术后并发癔病3例[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3):280-282.[27] 韩德民. 科学循征与发展—重温鼻科的任务[J]. 中华耳鼻咽喉杂志,2007,42(1):1-2.[28] D Asaka,T Nakayama,T Hama. 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J]. 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 Allergy,2012,26(1):6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