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

第 3 卷 第 5期 1
21 0 0年 1 0月
J un lo ab iC a n u t e c es C l g o ra f Hu ie o lI d sr T a h r ol e y e
( h o o h n o i ce c s P i sp y a d S c l i e) l aS n
与人事 、 人 合一 、 人相 分 等做 了 不 同 回答 ; 天 天 关 于 历史本 质 , 出 了道本 论 、 本论 、 行论 、 提 气 五 仁
本 论 、理 本论 、心本 论 或 良知 论等 ;关 于历 史 动
论、 君客论和民本论等。从总体上看 , 从天人关系 的范畴或视域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强调 心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凸显道德理性的 历史认知价值取向,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 的主流
V0 . No 5 1 31 . Oc.2 0 t 01
・博 士 ( ) 坛 ・ 生 论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
徐 国利 1 良发 2 7 周
( .安徽大学 历史系; .安徽大学 哲 学系, 1 2 安徽 合肥 2 0 3 ) 3 0 9
摘
要: 中国古代历 史哲学在天人关 系、 历史本质、 历史动力 、 史发展 形式 、 历 历史发展进程 、 人的历 史地位
收 稿 E期 :0 0—0 t 21 7—0 8
基金项 目 : 大学杰 出青年科学研究 培育基金项 目“ 安徽 传统史学 与中国现代史学转 型关 系研究”2L) (OO
作者简介 : 徐国利( 9 6一 ) 男 , 16 , 安徽祁门人 , 安徽 大学 历史系教授 , 哲学 系博士生导师 ; 良发 (9 9一 ) 男 , 周 17 , 安徽 六安人 , 安徽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 ①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中 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历史哲学 ,各时期一些思想家和史学 家的历史哲学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 的某个方 面均有不 同程度 的研究 和阐述 , 是 , 但 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进行高度概括 和阐述的论文很少 。如 , 查阅近 3 0年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流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
从最初的原始宗教信仰到后来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不同学派,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对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文化的影响至今仍然不可忽视。
早期的中国哲学思想最初受到了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这种信仰将自然万物视为神、鬼,以祭祀和巫术为主要活动形式。
这类信仰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万物的神性,敬畏和崇拜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
在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开始加深对天命的理解,形成了‘天子之道’,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精神文化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思想和流派开始蓬勃发展。
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等学派相继形成,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在这些学派中,儒家被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的道德关系,以仁爱和君子之道为核心内容,注重礼、乐、义、廉的培养,被称为‘三纲五常’。
道家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论,认为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他们主张返本归真,返璞归真,寻求自然状态下的平衡和和谐。
墨家主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他们认为通过实施全民平等的“兼爱”思想,可以消除社会阶层差异,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名家看来,推崇人性的本善,主张是非对错的正确认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哲学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汉代儒学重整旗鼓,形成了‘经学’。
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其思想也对中国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本意是降服人性的物欲,通过念佛、瑜伽、禅修等方法修身养性,达到涅槃的境界,而这种修身养性的思想内容也对中国哲学产生了影响,同时佛教的哲学思想也与中国哲学融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思想。
明清时期,中国哲学思想较为稳定,形成了四大流派:儒、道、佛、法家。
儒学和道学仍保持着重要的地位,而佛学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法家则被逐渐边缘化。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与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千百年来智者们智慧和理性的结晶。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是由先秦时期的孔孟荀墨到唐宋明清时期的儒、道、佛三家哲学,两千多年来,经过了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历程。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阶段,也是孔孟荀墨等名儒之所在。
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他认为“仁者,人也”,即仁爱之心是人类的基本属性,通过修养和教育可以使人关爱他人,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
孟子则强调“天下大同”,提出了“兼爱”和“恻隐之心”,认为人类本性德善,每个人都有助人为乐的本能。
荀子则憧憬秦国的中兴,倡导“法家思想”,他认为人性恶劣,通过制度和法律来规范人性。
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兼爱、非攻击外族),提出了普世价值观,他认为种族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实现和平共处和相互发展。
同时,伏羲、老子、庄子也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道”作为人类观察和思考世界现象的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哲学思想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汉代出现了韩非和李斯等重要思想家,两人思想成就与孟子、荀子、墨子齐名。
韩非提出的“法家思想”认为法制、政治、军事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和强大的武器。
李斯也有着深刻的思想,他强调将人民“脱胎换骨”,使他们达到高度的文化、道德和知识素养。
隋唐时期,佛家思想逐渐流行。
汉朝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但太平盛世的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放大,佛教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信仰。
禅宗或者曰禅学,是渐渐和佛教结合在一起的,这时候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禅宗高僧。
禅宗的道路是一条自然之路,人生无常,禅宗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下”与“随缘”。
禅宗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明,通过禅修、茶艺、园艺、书法、插花等各种方法实现身心的净化与灵性的升华。
明清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后一个阶段,儒家思想逐渐式微,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影响越来越大。
清代张载、王阳明、顾恺之等重要思想家纷纷出现,创立了心学、理学等学派,影响了民间文化的走向。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哲学与文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
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在位时间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
在周公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春秋末年的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其学生达3000人之多。
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并提出以“仁义”治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最重要的哲学门派——儒家。
儒家成为官学以后,其经典著作被广泛推广,其他哲学门派则多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有的也融合在儒家思想当中。
中国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
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
九流十家具体指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九流则是将小说家除去,因为十家中,小说家最不重要。
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
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
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碰撞,矛盾尖锐。
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
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而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进入中国哲学范畴,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
中国哲学述求的是人生解脱,即要使人在社会、生活、自然中自得其所,进而追求超越人世的真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历程长达两千五百多年。
以下将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1. 先秦时期的经典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黄金时代,这时期的经典哲学思想被视作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其兴起的特点是多方面而富于变革。
其中主要代表有:《易经》,《论语》,《道德经》等经典。
《易经》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又名《周易》。
它是一部由卜筮发展而来的书,开创了以卜筮思想来揭示自然规律和哲学思想的先例。
《易经》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天地变化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
此外,《易经》中还有“天人合一”、“天道无亲”等哲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成为后来诸子哲学和道家思想的基石。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被编录在《论语》中,既包含道德伦理的教导,也包含社会政治的观念。
其主要思想是“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语》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个人道德完善,为最高境界。
内圣即个人修养的境界,外王则是指治理天下的境界。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中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其主要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强调“无为而治”,“回归自然”。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进行过多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反之过多干预,则会适得其反,因此“无为而治”成为了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思想。
2.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分水岭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许多新的哲学思想随之积极地涌现出来。
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考和问题,形成了繁荣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
儒家以孔子思想为代表,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思想最为成熟的一派。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 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哲学的起源时期,包括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
这个时期的哲学主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伦理、政治、道德等问题。
2. 汉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国家采用儒家经典《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并通过科举制度将儒学教育普及到全国各地,进一步巩固了儒家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中国陷入动荡的分裂局面,各种思潮纷纭涌现。
佛教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并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道教也开始兴起,成为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体系。
4. 唐宋时期:这是中国哲学的黄金时期,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迎来了复兴,并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如程朱理学。
同时,在佛教与道教的影响下,出现了禅宗、心学等新的思想流派。
5. 元明时期:元朝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重挫。
明朝建立后,儒学再度复兴,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思想流派,如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的朱子学等。
6. 清朝时期: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但西方的科学与哲学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哲学带来了新的冲击。
7. 近现代时期:中国哲学在这个时期面临了更大的冲击和变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导思想,思想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思潮与学派,如新儒家、新文章等。
这七个阶段标志着中国哲学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与成就,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远古时期便有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系统,拥有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及其流派,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从儒、道、墨三家思想入手,较为详尽的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具有良善的本性,但在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可能会产生恶习。
因此,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图通过个人道德修养和政治管理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了“仁政”、“民本”的思想,强调君子应该以仁爱之心治国,以人民为中心来治国。
而后来的儒家思想家程颐、朱熹等人则进一步发挥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即理”、“道统天下”等理论,扩大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另一重要的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变化的,而唯有道是恒久不变的。
他主张人应该尽量追求自然真实,勉励自己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不要过分执着于世俗名利。
而后来的道家思想家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提出了“物我两忘”的主张,宣扬“逍遥游”的生活方式,认为人应该自由自在,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
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家艺术和文学风格。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提倡兼爱,反对战争和暴力,认为“爱人之义,利物之情”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道德标准。
他反对百家争鸣,主张“非墨则伤”、“无事则创”,以此宣扬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外交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时的墨家还发明了各种工具,成为中国古代思想与文明领域的瑰宝。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节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节总结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著作,它涵盖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下面,我们将从各章节的角度来总结中国哲学简史。
一、先秦哲学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阶段,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墨子、老子等。
先秦哲学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即天地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孔子提出了“仁”、“礼”、“义”、“智”等重要概念,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靠教育来改善。
墨子则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爱人如己,反对战争。
二、汉代哲学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比较重要的阶段,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
汉代哲学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扬雄、韩愈等。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天命论”等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天有所定,人有所命。
扬雄则主张“两汉文化”,即将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融合起来。
韩愈则提出了“文学复兴”、“格物致知”等思想,他认为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和研究自然现象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
三、魏晋南北朝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但也涌现了很多思想家。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王充、嵇康、陶渊明等。
王充提出了“天人感应”、“物我两忘”等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我相通。
嵇康则主张“玄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心灵的修炼来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陶渊明则提出了“田园诗歌”等思想,主张回归自然、过简单的生活。
四、隋唐五代哲学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涌现了很多思想家。
隋唐五代哲学的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朱熹等。
韩愈提出了“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思想,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
柳宗元则主张“道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道德修养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朱熹则提出了“理学”、“致良知”等思想,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
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庄子等。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修养的重要性;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不争斗;庄子则提出了“自由自在”、“逍遥游”的观念。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焚书坑儒行动,儒家学说受到了压制。
然而,汉朝时期重新重视儒家学说,并将其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此后几个世纪里儒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学说。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一时期是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转折点。
道家、佛教等思想逐渐兴起,对儒家学说产生了冲击。
荀子和王充等儒家思想家反对佛教的来临,而道家思想与佛教形成了一些契合点,并出现了新的哲学理论。
4. 唐宋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这一时期,儒家学
说再次成为主流,程朱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朱熹的理学成为主流,并影响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和文化。
同时,佛教和道家思想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哲学思想体系。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儒家的创立和兴起、
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的兴盛以及程朱理学的盛行等多个阶段,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哲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