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论文范文
电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精选样本8篇)

电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精选样本8篇)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电力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毕业论文的精选样本。
以下样本涵盖了多个电力工程领域的主题,包括电力系统分析、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电力传输等。
这些样本可作为撰写自己毕业论文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文的结构、内容和写作风格。
样本1: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训练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的自动识别和定位。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故障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优越性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深度神经网络样本2: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配置摘要本文研究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配置问题。
通过建立一种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了对光伏发电系统参数的优化选择。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优化配置、多目标优化、仿真分析样本3: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变频驱动系统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变频驱动系统。
通过对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策略的研究,实现了对电机转速和负载的精准控制。
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在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变频驱动、电机控制、能耗降低样本4: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建立详细的电气模型,分析了线路参数对输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电气特性、线路参数、输电性能样本5:基于智能电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策略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策略。
通过优化能源分配和调度,实现了对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系统成本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管理策略、能源利用率样本6: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与优化摘要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与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1]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006d0b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7.png)
摘 要前言:前言: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关键行业,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随着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电力营销由以生产为中心阶段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电力营销由以生产为中心阶段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阶段。
阶段。
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最为直接的体现,也是增供扩销必不可少也是增供扩销必不可少的条件。
本论文就是对电力客户服务系统中电力故障报修子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采用本系统采用 JSP JSP JSP 和和 Struts Struts 框架技术,使用框架技术,使用框架技术,使用 Oracle 9i Oracle 9i 数据库,数据库,Tomcat Tomcat Tomcat 服务服务器环境完成了电力故障报修系统对电力故障信息的处理。
器环境完成了电力故障报修系统对电力故障信息的处理。
系统开发完成后,系统开发完成后,经过了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能测试和系统测试,现处于试运行中。
现处于试运行中。
现处于试运行中。
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完成,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完成,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完成,为电力行业带来了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工作的高效,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提升了客户对电力企业的信赖本系统基于 Struts Struts 的的 MVC MVC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利用其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软件低耦合、高内聚的设计,实现了电力故障报修系统中对于报修信息的处理。
电力故障报修系统主要包括报修受理、抢修调度、报修处理、报修回访、报修归档、用户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功能。
通过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应用,强化了电力行业的内部管理、改善了服务质量,加快了电力故障维修速度,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创新了营销体系管理理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Electricity as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key industries,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in the day-to-da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wer industry, electricity sales from the production stage as the center as the center stage of the consumer. Provide good services to the consumer as the center is the most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but also for the expansion by an indispensable condition for sale. In this paper, customer service is th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in the repair subsystem detail design process.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MVC design pattern Struts, use its maintainability and scalability, software, low coupling, coupling, high high cohesion of the desig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to deal with repair information.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including the admissibility of repair, repair scheduling, repair processing, repair return, repair repair archiving, archiving, archiving, user user user management,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personnel personnel management, management, management, vehicle vehicle vehicle management management functions. Through th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accelerated the repair rate of a power failure, the increases i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arketing system.The system uses the framework of JSP and Struts technology, the use of Oracle 9i database, Tomcat server environment to complete that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repair information for the handling of power failure.Upon failure.Upon completion completion completion of of of system system system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fter after after the Functional Testing the Functional Testing and System Testing, is now in trial operation.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completed for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o work efficiently, but also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enhance customer trust in the power business.Key words: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Customer Service, J2EE, Struts framework目 录目 录录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第1章 绪绪 论论 ...................................................1 1.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 ............................................ ............................................1 1.1.1 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 ............................................1 1.1.2 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 ............................................1 1.2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现状 ............................................ ............................................2 1.3 1.3 本人所做工作本人所做工作本人所做工作 .............................................. ..............................................2 第2章 系统开发技术分析系统开发技术分析 ...........................................3 2.1 2.1 框架、构架及设计模式概述框架、构架及设计模式概述框架、构架及设计模式概述 .................................. ..................................3 2.2 Struts 框架分析框架分析............................................ 3 2.2.1 Struts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 3 2.2.2 Struts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5 2.2.3 Struts 标签库标签库........................................ 5 2.3 JSP 技术分析技术分析............................................... 6 2.3.1 JSP 技术特点技术特点......................................... 6 2.3.2 JSP 实现原理实现原理......................................... 8 2.4 2.4 开发工具分析开发工具分析开发工具分析 .............................................. ..............................................8 2.4.1 Eclipse 简介简介......................................... 8 2.4.2 CVS 2.4.2 CVS((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 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 ....................8 2.4.3 JDK 2.4.3 JDK((Java Development Kit Java Development Kit)) .........................9 2.5 2.5 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 ................................................9 第3章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 ..................................................10 3.1 3.1 需求总述需求总述需求总述 ................................................. .................................................10 3.2 3.2 用例描述用例描述用例描述 ................................................. .................................................10 3.2.1 3.2.1 报修受理报修受理报修受理 ........................................... ...........................................10 3.2.2 3.2.2 抢修调度抢修调度抢修调度 ........................................... ...........................................14 3.2.3 3.2.3 报修处理报修处理报修处理 ........................................... ...........................................15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2.4 3.2.4 报修回访报修回访报修回访 ........................................... ...........................................16 3.2.5 3.2.5 报修归档报修归档报修归档 ........................................... ........................................... 16 3.3 3.3 动态模型设计动态模型设计动态模型设计 ............................................. .............................................17 3.3.1 3.3.1 受理工单类对象动态模型受理工单类对象动态模型受理工单类对象动态模型 ............................. .............................17 3.3.2 3.3.2 抢修车辆类对象动态模型抢修车辆类对象动态模型抢修车辆类对象动态模型 ............................. .............................17 3.4 3.4 序列图序列图序列图 ................................................... ...................................................18 3.5 3.5 组件图组件图组件图 ................................................... ................................................... 18 第4章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19 4.1 4.1 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 .......................................19 4.1.1 4.1.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 ...........................................19 4.1.2 4.1.2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 ....................................... .......................................19 4.2 4.2 系统构架设计总体描述系统构架设计总体描述系统构架设计总体描述 ..................................... .....................................20 4.3 4.3 系统流程分析系统流程分析系统流程分析 ............................................. .............................................21 4.4 4.4 功能设计功能设计功能设计 ................................................. .................................................21 4.4.1 4.4.1 故障受理故障受理故障受理 ........................................... ...........................................23 4.4.2 4.4.2 抢修调度抢修调度抢修调度 ........................................... ...........................................24 4.4.3 4.4.3 报修处理报修处理报修处理 ........................................... ...........................................24 4.4.4 4.4.4 报修回访报修回访报修回访 ........................................... ...........................................24 4.4.5 4.4.5 报修归档报修归档报修归档 ........................................... ...........................................24 4.4.6 4.4.6 用户管理用户管理用户管理 ........................................... ...........................................24 4.4.7 4.4.7 报修人员管理报修人员管理报修人员管理 ....................................... .......................................24 4.4.8 4.4.8 报修车辆管理报修车辆管理报修车辆管理 ....................................... .......................................24 4.4.9 4.4.9 报修查询报修查询报修查询 ........................................... ...........................................24 4.5 4.5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 ............................................... ...............................................25 4.5.1 4.5.1 数据库表简介数据库表简介数据库表简介 ....................................... .......................................25 4.5.2 4.5.2 数据库表结构数据库表结构数据库表结构 ....................................... .......................................26 4.6 4.6 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 ...................................32 4.6.1 4.6.1 开发工具及开发调试环境开发工具及开发调试环境开发工具及开发调试环境 ............................. .............................32 4.6.2 4.6.2 运行环境运行环境运行环境 ........................................... ...........................................32 第5章 系统实施系统实施 ..................................................33 5.1 5.1 程序编写程序编写程序编写 ................................................. .................................................33目 录5.2 Action 层的实现层的实现........................................... 33 5.3 BO 层的实现层的实现 ............................................... 34 5.4 DAO 层的实现层的实现.............................................. 35 5.5 5.5 系统安全性的实现系统安全性的实现系统安全性的实现 ......................................... .........................................37 第6章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38 6.1 6.1 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 ............................................... ...............................................38 6.1.1 6.1.1 报修受理模块测试报修受理模块测试报修受理模块测试 ................................... ................................... 38 6.1.2 6.1.2 抢修人员管理模块测试抢修人员管理模块测试抢修人员管理模块测试 ............................... ...............................39 6.1.3 6.1.3 报修处理模块测试报修处理模块测试报修处理模块测试 ................................... ...................................40 6.2 6.2 非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 ............................................. .............................................42 结论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46)第1章 绪论绪论第1章 绪绪 论论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电力故障报修系统(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
有关电力系统分析论文

有关电力系统分析论文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中起到提高功率因数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无功补偿设备,可降低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对调整电网电压,提高供电质量,抑制谐波干扰,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电力系统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电力系统分析论文篇一摘要: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电力系统能否有效地、安全地保证电力供应、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网络安全方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护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电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成为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在电力系统网络管理和控制方面,为保障电力专网的安全、降低外网攻击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风险,采用了信息内、外网的双网运行模式,但是这种网络安全防护模式在运用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风险和漏洞,在通信设备运维、网络管理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电力系统国内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使用现状分析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是一个覆盖全面的网络,其各项通信和控制活动需要大量硬件设备的运转和工作。
然而,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设备的比重相对较小,在网络管理和运行上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技术和设备,这种状况导致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鉴于网络设备功能和操作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电力部门的重要程度,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护。
一方面为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部分技术和设备必须使用;另一方面,国外供应商,尤其是有政治背景的供应商,提供所谓“质量安全”的技术、产品的供应商,可能会在产品上留有“后门”,在软、硬件上存在固有的漏洞,隐藏了可能导致通信中断、错误、设备瘫痪等情况的恶意程序,威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
电网系统论文六篇

电网系统论文六篇电网系统论文范文1微网系统将风力发电机所发电力,经风机逆变器转变为沟通,供应给微网掌握器进行离并网掌握。
太阳能发电通过光伏掌握器转为沟通上网,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由掌握及数据采集系统统一掌握和管理。
除了风、光等多种新能源,还可以通过柴油发电机以及其它小型发电机结合储能系统统一给负荷供电。
2站用电微网系统关键技术站用微电网是由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储能装置和监控、爱护装置汇合而成的变电站供电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它能够不依靠大电网而正常运行,实现区域内部供需平衡。
当站用电正常供电时,首先消纳微网系统电能,实现系统电能消耗的削减和节省,当变电站电网系统消失故障,站用微电网可以为变电站供应必要的电源,从而保证掌握系统正常运行,降低变电站故障恢复时间。
2.1站用电微网系统组成1)风力发电系统,通过风力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通过掌握器对蓄电池充电,经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2)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对蓄电池充电,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沟通电对负载进行供电;3)储能系统,使微网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孤网运行,并保证功率稳定输出。
储能电池组在系统中同时起到能量调整和平衡负载两大作用。
它将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以备供电不足时使用;4)逆变系统,由几台逆变器组成,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V沟通电,保证沟通电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
同时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可改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5)监控系统,系统可以监控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调整运行策略,掌握运行状态。
智能能量掌握管理部分是保证电源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核心设备。
2.2站用电微网系统功能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微网系统包含光伏发电、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储能设备。
通过微网掌握系统监控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调整运行策略,掌握运行状态;2)微网系统独立运行时,储能设备作为独立运行时的主电源;当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全部退出运行时,主电源的功率大于微网内全部负荷的功率时,微网系统会依据实际状况对所供负载进行容量调整和超限爱护;3)对于主从掌握的微网,假如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大于负载,会消失多余功率到送给主电源状况(假如不允许倒送),因此在微网独立运行时,可依据实际状况调整分布式电源出力的掌握策略;4)通过微网监测平台,全方位实时展现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风、光信息及微网运行过程,为分布式电源及微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电力系统论文15篇

电力系统论文15篇电力系统论文摘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在逐渐变化,这对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主要是防护病毒、黑客以及非法分子等通过各种形式对系统的攻击和破坏,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是保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论文电力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
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
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配网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远动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
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
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
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
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
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电力论文范文

电力论文范文电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它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
在电力领域,各种技术和理论不断地被提出和研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就电力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范例和启发。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规划。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现代电力网络。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电力需求的增长、新能源的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等诸多因素。
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系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建设方案,以实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其次,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是电力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如何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再者,电力质量与电能效率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指标。
电力质量包括电压、频率、波形等参数的稳定性和纯度,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能利用效率。
而电能效率则是衡量电力系统能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电能的传输、转换和利用效率,对于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来谈谈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因此,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预防和应对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事故,是当前电力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规划、运行与控制、质量与效率、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当前电力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推动电力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项综合性质的技术,包含内容广泛,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电力的需求和利用也就越来越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篇1试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摘要】阐述了我国电网的现状、电力系统调度运营所包含的内容、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组成和目前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信息一、传统配电网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现状分析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主要是在配电网的上加强其自动化,因此为了提高其供点质量以及供电的可靠性,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的时候,主要从配电网上实现其自动化,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符合当前的科技要求。
目前配电网在实现自动化下,通常在10kv辐射线或者是树状的线路进行重合器以及分段器的方式来构成配电网,由于这种方式在现实自动化的过程中,不需要在配置通道上与主站的系统组成上,需要依靠重合器以及分段器本身的功能来实现电力的隔离和恢复功能,从而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此种方法不仅具备相应容易实施的特点,而且还有节省投资的优点。
同时还有其他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接线方式,对于这些配电网的接线方式以及整个系统的构成,都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使得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阶段可以对其进行改进,期改进的状态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二、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营包含的内容和要实现的目标(一)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
电力系统的调度就是对电力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及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是一个指挥者。
目前电力调度涵盖的范围较大,有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等等。
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主要是:尽设备最大能力满足负荷需要,使整个电网安全可靠连续供电,保证电能质量,经济合理利用能源,保证发电、供电、用电各方合法利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职称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职称论文电力系统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电能的重要职责。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职称论文,仅供参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职称论文篇一关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探析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因素非常复杂,涵盖发变电、输配电等多个环节,且电力输送范围十分广泛,单纯依靠人工监测很难实现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
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监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施自动监控,可以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对实时发现故障并及时排除,保障整个电网平稳安全运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引言电力系统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电能的重要职责。
由于电网规模总量逐渐扩张,电网结构深邃复杂和电网建设运行环境严苛多变,电网故障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越来越高,严重者会直接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以往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巡查,以保证电网安全。
由于人工巡查受巡查人员个人业务水平、工作素质、精神状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已经逐步成为现实。
通过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发出报警,自动分析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下面分别对变电系统、配电系统及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1 变电系统自动化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组件,在变压输电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用电量的逐步扩大,影响因素逐渐增多,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日渐增大。
最常见的故障是过电压。
它严重干扰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限制。
通过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对变电站过电压情况进行实施监控,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解决变电站过电压的好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论文范文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等很多单元组成的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力系统论文范文一: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的应用摘要:电能作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化的规划有利于电力工程质量的提升及满足人们的正常用电。
因此,本文则主要就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做详细分析,以期借此能够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力实业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工程;应用前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故此在用电需求上也得到了增加。
为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对电力资源最大化的得到节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对整个电力工程的运行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故此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方法分析1.1电力系统规划的内涵分析现阶段我国对电力的需求及质量都有着要求上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的基础,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就显得比较重要。
而电力系统主要就是通过配电以及输、发电等环节所组成的电能生产及消费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一次性能源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形式,在输电的支持下将电能供应给用户,所以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
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就是结合某地区内人口、经济和工业发展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对电力的负荷加以预测,同时对各分区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盈缺情况加以预测。
然后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对相关的设备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实施。
1.2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分析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的,任何设计规划不能一次性就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是在不断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进行的。
故此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也如此,要能够将前期的工作基础做好,将电力负荷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搜集,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效果以最佳形式呈现出来。
2.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及应用分析2.1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分析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规划正不断的扩大规模和完善,其中的系统电压在不断提高,以及电源的容量也得到了全面上升,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就发挥着关键作用。
所以在规划设计的初级阶段要能够将准备工作完善做好,对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都要能够加强力度,这些也会之后的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相关的基础性数据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工作,同时也是整个系统规划设计的导向,这就需要在这一方面的网络基础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并要形成规划的相关报告,如此才能够设计的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2.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分析针对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系统规划设计可将其分为长期与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类型,具体的规划设计当中,主要有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和出力分析,以及工程所在区域电力负荷预测及特性分析等。
在电力负荷预测及分析层面,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以及分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电力工程的设计主要进行十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也就是围绕着国民经济运行及发展所进行的。
非负荷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其中的专家系统和模糊理论等新的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关键。
另外从电源的规划层面来看,这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电源规划进行统计以及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电源的类型主要有地方电源及统调电源两种,所谓的统调电源主要是大型的发电厂对电网调度的统一所使用的电源,而地方电源则是一些比较小型的水电站。
具体的规划过程中,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逐年投产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
再者就是电力的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当中的约束条件,这就需要结合前面的负荷预测及电源出力的情况进一步的对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电力电量平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也要进行充分考虑。
为能够说明电力系统当中项目工程的地位及作用,要按照工程所在地网络特点及负荷分布等情况,在经了政府部门的审批之后接入系统就能够被提出,同时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的内容也要得到充分考虑。
还有就是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电气计算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含着几个重要层面的内容,也就是稳定计算机潮流计算和务工补偿计算、短路电流计算。
然后通过各种电气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项目接入方案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对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择取最佳方案。
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的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在大网地区基本情况和特点加以了解,对现有的统调电源及线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将其作为电力电网现状设计的基础数据,接着就行调度。
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发电动力装置的转化,再进行输电及变电和配电等程序。
对电力系统的细节进行设置,保证输电稳定性,在规划的重点上要得到重视,主要就是规划周期,规划设计成本,安全这几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规划设计的成本方面对电力系统规划时,对元件以及电缆和设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过程的规划设计就需要对电力系统功能方面都要达到相关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投入实现最小化。
电力网络的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着比较重要而对意义,所以要不断的更新及完善基础数据,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电力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3.结束语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作用及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也将对电力工程的设计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的电网电压及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也需要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布局。
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规划,注重人才的培养,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如此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电力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1]黄齐明.电力工程设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机电兵船档案.2009(01)[2]华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05)[3]李文栋.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1)电力系统论文范文二:电气设备接地在电力系统的运用摘要:将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更加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可以将外界电磁干扰对电气设备的干扰降到最低,也能使电气设备自身的电磁波辐射有效的降低,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技术进行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从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概念、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应用方法、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维护措施这三个方面对电力系统在电气设备接地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分析电力系统在近年发展迅速,因此对电气设备的要求也越发的提高,将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接地是一种最为原始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措施。
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发展,对电气设备本身的运行和国家的财产以及人们的人身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选择正确合理的电气设备接地技术是电气设备使用前需要完成的重要环节。
1电力系统中电气接地技术的概念1.1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电力生产消费系统,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几个环节组成。
电力系统会将自然界中的其他能源由发电装置转化为电能,再经过变电输电配电等环节将电能转化为负荷点要用电力资源。
电力系统中因为电源点与负荷点一般分布在不同的区位,这也就导致电能无法被大量储存,电力系统需要保持发电和用电的平衡。
1.2电气设备电气设备主要是指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
电气设备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这两种保护方式的选择主要是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中性点是否接地、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低压配电网的性质。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络中需要进行接地保护,再有就是高压电气设备一般也是需要进行接地保护。
1.3接地技术接地就是指将电气设备与点位基准间建立起一种低电阻通路。
电气设备接地有两种:一种是将大地作为零电位,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这样就能够起到对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保护作用;还有一种是系统基准地,可以起到增加系统稳定性、增加屏蔽保护性、加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作用。
电气设备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3.1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指为了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使电气设备的某一点必须进行接地的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式可以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也可以在事故情况下进行。
1.3.2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指将将零线上的点再次和地进行金属连接。
1.3.3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发生因为绝缘层被破坏而导致的触电事故,将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部分的金属外壳等同接地体做一个连接方式。
1.3.4接零接零是指将电气设备中与带电部分绝缘的金属外壳和中性点接地的零线相连接。
2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在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中将会对直流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手持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易燃易爆场所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这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2.1直流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直流设备的接地技术应用要考虑到直流电流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金属的锈蚀程度,因为金属一旦发生锈蚀就可能导致电阻增加,这种情况下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因为金属锈蚀而带来的问题。
同时直流设备基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够使接地线路相连,直流系统中的接地体的厚度要符合相应的规程,并且要注意对支流设备接地线路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及时发现和排除线路锈蚀清理。
2.2手持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手持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因为本身是需要经常性移动的,因此该类设备的接地线必须要采用截面不少于15mm2的软铜线,这样既能保证接地线的机械强度又能方便该类设备的移动。
接地线和手持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连接要采用专用夹具或者螺栓连接,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2.3易燃易爆场所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应用条件在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要进行接地设置,同时为了进一步的确定安全,在管道的接头处还要设置相应的跨接线,以此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的安全性。
在中性点接地线路上要设置熔断器,如果发生熔断现象那么就对整个保护装置的安全系数进行提高,同时熔断器的安全系数要在2以上。
易燃易爆场所的接地干洗与接地体的连接点不能只设置一个,要至少有2个或者以上。
3提高接地技术应用质量的措施要提高接地技术的应用质量可以从:提高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人员专业水平、严格按照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要求、加大对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运行维护力度这三个方面入手。
3.1提高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人员专业水平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人员会对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进行运行维护,因此要使整个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发挥作用,就需要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能够被较好的运行和维护,这也就需要提高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人员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