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探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引言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视线、动作等方式所表达的信息。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研究,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作用1.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
而教师的体态语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生动的姿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 建立师生关系体态语可以使教师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3. 促进信息传递教师通过体态语可以更加清晰地传递信息,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特别是在幼儿园这一特殊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有限,通过体态语可以加强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二、教师体态语的特点1. 生动多彩教师的体态语必须生动多彩,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表情、手势等方式展现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情绪表达体态语可以展现出教师的情绪,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等方式表达出欢乐、严肃、关爱等不同的情感,从而引导孩子产生共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3. 与语言相辅相成教师的体态语应该与语言相辅相成,起到强调、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通过体态语的配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三、教师体态语的优化策略1. 增强意识教师需要意识到体态语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竭力提升自己的体态语表达能力,并时刻关注自己的体态语是否能够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定期培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体态语表达能力,学习一些专业的体态语技巧,以更好地配合语言进行教学。
3. 实践总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增加自己的体态语表达技巧。
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逐渐提升自己的体态语表达水平。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表情传达信息、表达情感,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互动性和影响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必须要求得到规范和正确。
教师的体态语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要求,注重姿势的正确和优雅,充满自信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站姿和走动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自信,通过眼神交流和微笑来表达友善和亲切,通过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避免过度夸张或太过随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降低教学的严肃性。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语言的协调和一致。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身体要相互协调和一致。
教师可以利用肢体动作和语言相互配合,强调重点和突出关键,从而加强讲解的效果和学生的理解。
当教师讲到“大象”的时候,可以用双手比划出大象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当教师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展现出悲伤和同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度的作用。
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示意学生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姿态和位置。
教师还可以通过体态语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用手势和姿势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作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使用的一种非语言沟通工具,它通过身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具有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品质。
本文将就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往往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体态语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体态语的运用,善于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特点和原则。
体态语要真诚自然,不做作不刻意,要与说话内容相符合,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育风格,不做出违背常规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体态语要适度得体,既要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又要避免过度夸张和不雅观的动作,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范和要求。
体态语要具有引导性和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感染力和感染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会更加提高。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要注重动作和表情的合理搭配,即要做到“言传身教”,做到说话和动作一致,互相配合。
体态语要注意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即要做到动作轻重缓急的协调统一,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时候要注重动作的节奏和韵律,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要注重动作和表情的变化和丰富性,即要注重不同情境下的动作和表情的变化,做到形式灵活多样,更加自然和具有感染力。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教师课堂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姿态、表情等非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究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主要包括姿势、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
教师站得笔直、双手自然下垂,展现出自信和权威感可以让学生产生敬仰之情,并且有利于保持课堂秩序。
适度的手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面部表情和眼神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微笑、眼神交流等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理解。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于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姿态、手势等表达方式可以传递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当教师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投入。
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可以传递身份和情感信息,通过微笑、鼓励的眼神等方式,能够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教师的体态语言表达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手势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不同的教师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有些教师可能过于僵硬或者过于放松,容易给学生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可能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如果教师心情不佳或者情绪不稳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些教师可能并不擅长通过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需要不断培训和提升。
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自己的课堂体态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表达方式,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心态的平静和积极,以保证自己的体态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有效。
教师还可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学生对自己体态语言的感受和理解,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人在交流中通过身体姿势、手势等非语言动作的表达方式。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体态语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们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一、注意姿势
在教学时,教师的姿势受到学生们的关注。
教师应该保持一个稳定、自然的姿势,坐
姿笔直,双手自然搭在课桌上。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讲解、演示等动作,这时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比如挥手、比划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
二、注意眼神
教师的眼神也是体态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眼神可以表现出教师的自信、亲和力和责
任心等。
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保持视线与学生进行交流,软化目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
注和关怀。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目光注视、斜目等方式来调整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
地专注于课堂内容。
手势也是教师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强调重点、概括内容、示范动作等。
比如,在讲解一些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手势来模拟物理现象,让学生
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来引导学生,比如通过手势指示学生前行、停止等。
四、注意动线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动线也是体态语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布局,灵活地应
用教学空间,避免过度局限于课桌、教师台的位置。
在课堂中,适当地与学生交流和接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心。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接触世界、学习知识的起点,而教师作为幼儿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体态语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它通过姿势、表情、动作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对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研究,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特点1. 观察与模仿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他们会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表情来引导幼儿学习,或者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来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这种观察与模仿的体态语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加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 亲和力和鼓励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注重表达亲和力和鼓励。
他们会通过拥抱、轻拍、拉手等方式来表达对幼儿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全。
这种亲和力和鼓励的体态语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 温柔和耐心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以温柔和耐心为主要特点。
他们会通过温柔的眼神、柔和的声音、缓慢的动作来与幼儿交流和引导,让幼儿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1. 促进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有趣的声音等方式,教师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3.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亲和、温柔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动、有趣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运动活动,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
1. 增加师范教育的体态语培训在幼儿园教师的师范教育中增加体态语培训课程,让教师能够系统地学习体态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其体态语的表达水平。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达信息、情感和意图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它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传达知识、增强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将就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进行一些浅议。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身体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老师可以利用手势来解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动作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体态语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学生,例如适时的眼神交流、站姿的调整、手势的运用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提高课堂纪律。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个人魅力。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除了对知识的掌握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而体态语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表情、动作、声音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和对教学的热情,从而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一些体态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要注意体态语的准确性,要做到言行一致,避免出现矛盾和误导学生的情况。
要注意体态语的灵活性,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体态语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意体态语的自然性,避免过度夸张或做作,以免给学生留下不真实或不自然的印象,导致反效果。
要注意体态语的节制性,要适度运用体态语,不要过度依赖体态语,要让言语更多地成为主要的传达方式,避免过度肢体化、失控等情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示的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语言形式。
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引起幼儿的注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 导引幼儿关注:教师的体态语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音乐节奏时,教师可以用手势示意不同节拍的强弱,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传递信息:教师的体态语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传递信息,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3. 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更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游戏时,教师可以用动作示范游戏的规则和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来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教师应注意的问题1. 动作和表情的准确性:教师在使用体态语时,应注意动作和表情的准确性,以保证传递的信息清晰明了。
2. 动作的适度:教师在使用体态语时,应注意动作的适度,避免夸张或过于复杂的动作,以免幼儿难以理解。
3. 面部表情的真实性:教师在使用面部表情时,应注意表情的真实性,避免做出过于夸张或不合适的表情,以保持与幼儿的良好沟通。
三、培养教师的体态语技巧1. 观察他人的体态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体态语,学习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技巧,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2. 反思自己的体态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体态语,反思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是否准确恰当,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培养多样化的体态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多样化的体态语,以便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体态语探析摘要:教师体态语是辅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地运用教师体态语可以在传递教学信息、沟通师生情感、体现教师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师体态语的运用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体态语;教师体态语;运用策略教师体态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在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经研究认为,占很大比例的课堂交流是非言语性的。
因此,研究教师体态语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体态语及分类系统地对体态语言进行观察和解释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我们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师的言语表达的同时,也应注意研究和提高教师体态语的能力。
体态语指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这种特定的身体姿态,既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又有灵活变化的一面。
广义上,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姿、体距、服饰等所组成的一种无声语言符号系统。
教师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分的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体态语具有辅助性、有意性、情境性、选择性的特点,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及其内涵对教师体态语的分类是借鉴人类学、心理学对体态语分类,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而提出来的,目前看法不一。
国外学者巴克把体态语分为动态的、静态的和有声的三类;艾克曼和弗里森按照体态语的起因、用法和代码情况将体态语分为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情绪表露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
库珀则增加了近体距离、装束打扮、身体接触等类型。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结论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有着不同的分类。
本文根据体态语的表情部位,主要把教师体态语分为表情语、手势语、身姿语三大部分。
1.表情语表情一般指人的面部表情。
在70万种人体语言中,表情语占35.7%,而表情语的核心是目光语和微笑语。
其中,目光语即眼神,是面部表情传递信息量最大的器官。
泰戈尔指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
2.手势语手势是运用手和臂的协调动作的一种体态语言,被称为人的“第二眼睛”。
在社会生活中,手势语的重要性早就为人们所认识。
正如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手势新探》中提及:“语言固然可以用来说明事实和表达思想,但若没有手势,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变得像机械一样冷漠而死板。
3.身姿语身姿是指人的身体姿态,由头部、躯干和双腿的动作构成。
人的身姿除点头、摇头等头部动作外,还可以分为站姿、坐姿、行姿等。
不同的姿势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体现不同的个性,表达不同的感情。
布鲁克斯认为,由于身高常与姿势联系在一起,笔直地站立的教师往往会使学生望而生畏。
李振村、庄锦英(1993)从教学交往的角度来分析师生的身体指向。
教师调整自己的身体指向,可传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二、教师体态语的教学意蕴研究表明,教师的体态语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师体态语进行教学,有时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表达离不开体态语的支持。
如果教师在讲课中不会巧用体态语,表情呆滞,语调平淡,即使发音正确,口齿清楚,也难以使学生听得明白,从而影响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难以获得教学的成功。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情,不善于做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
”优秀教师不仅口头语言表达突出,而且体态语的运用也很自如,这是他们获得教学成功,达到高水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体态语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许多难以表达的诸如情感或态度等信息也可以借助教师的动作、表情暗示学生,进而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工作的成败。
如果教师的讲述充满激情,那么学生就会呈现出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而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这样,师生之间在心灵上得以沟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师的这种情感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非言语手段体现出来的,布鲁克斯说:“教师对本学科的酷爱所表现出来的富于感染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体态语言显示出来,专心致志,津津乐道的教师的体态总是微微向前倾,面部表情神采飞扬,语气热烈而富于激情。
”因此努力提高教师体态语的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其交流感情的作用,对沟通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教师在培育新人,塑造未来一代方面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这种示范作用正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体态语来体现的。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时不在向学生发送着信息,并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见,教师体态语可以为学生仪态修养做出直观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非言语表达的能力的形成及水平的提高。
教师和谐的表情、亲切的眼神、恰当的手势等都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应该说,教师体态语的这种以身示范的直观性,正是教师创造性运用体态语的体现,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非言语表达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教师体态语的运用策略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正确掌握与运用教师体态语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体态语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运用教师体态语时,要配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表达出教师的真情实感,应自然真实,而不应矫揉造作。
准确恰当的教师体态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但是过多或过于夸张的体态语则显得多余与滑稽。
因此,教师体态语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展开,在有需要的时候设计相应的体态语,会给学生以美的感觉,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艺术魅力。
另外,教师体态语的表达要与教师的语言表达紧密配合,相互补充,相互照应,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表达要与语言表达协调一致,要符合语言表达的特定环境,否则不但不能确切表达含义,而且会给人以滑稽可笑的感觉。
例如,在讲《美丽的公鸡》一课,当讲到“油亮脖子金黄脚”的骄傲的大公鸡时,教师可以模拟大公鸡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走路姿势。
当讲到吃害虫的“大肚子青蛙”时,可以模仿青蛙捉害虫时的专注神态,边讲课边配合体态语,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深深吸引,所学内容便会牢记于心,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要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防止学生产生迷惑或误解。
因此,教师体态语要以师生双方相互理解,配合默契为前提,坚持共意性原则,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在特级教师魏书生所教的班里,有些手势由于使用率高,便成了习惯性的暗号。
有一次百余名教师在他们教室听课,一位发言的女同学声音特别小,只见魏书生向她做了个手势,她的声音一下子大了许多,课后老师们问起魏书生,他笑着说:“我刚才打的是扭动电视机音量开关那样的手势,而这是我们班规定的提高音量的暗号。
”魏书生的这一做法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节约了课堂时间。
师生之间的这种有效交流,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还要保持和谐统一,防止脱节。
眼神、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的和谐统一的运用,既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主题,让学生易于把握教材,又能构成教师独特的教态美,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讲授董存瑞炸碉堡一节时,教师应昂首挺胸表现出一种刚毅;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应融入悲伤、催人泪下的感受,眼神应自然流露出一种怜悯之情;在讲述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应流露出自豪的眼神,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发出我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应该有一个稳定性的特点,从容而有度、稳重而大方,一举一动透露出教师的气质,一颦一笑富有教育意义,因为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体态语看到教师的气质、性格和品行涵养,形成学生对教师的种种评价。
一个年轻老师不能整天嬉皮笑脸,更不可整天愁眉苦脸,没有年轻人的朝气。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表露给学生的应是自然、稳重、大方、谦和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
同时,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情感、有个性的学生,教学内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体语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的对策,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机智。
如《长江三峡》一课,作者描绘了雄奇、秀丽、险恶的三峡风光。
课文中时有雷霆万钧的赫赫之势,时有色彩纷呈的绚丽画面;时有思索哲理之沉静,时有高峡急转之飞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面对瞿塘峡的秀美而有满面含春之雅,面对深沉的哲理思索而有寒塘映月之静,面对高峡急转而有拔地突起之动。
在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巧妙地有机统一,能给人以丰富而不呆板,变化而又和谐的审美感受。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始终在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的:“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当具有良好的修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举止和礼貌。
”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要保持各部分和谐统一。
同时,还要与言语教学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趋向更加科学化,从而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培养出具有全面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苏]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刘长松,杨慕之,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杨丽娜.论教学体态语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技巧[J].学理论,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