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合集下载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用)课件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用)课件
台风与飓风系统
台风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形成于热带海洋上,伴随强烈旋转的气流和暴雨。
中心附近风力强大,有明显的风眼。
台风的特点与影响
• 风向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
台风的特点与影响
01
02
03
04
飓风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形成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同样伴随强烈旋转的气流和暴雨。
中心附近风力强大,有时有风眼。
天气系统的分类
CHAPTER
高压与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影响
低压系统的特点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
特点
影响
高压与低压系统的比较
气压差异 天气差异 转换过程
CHAPTER
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 影响
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
风力增强
CHAPTER
气旋与反气旋系 统
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影响
气旋系统特点 气旋影响 实例
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影响
01
02
03
反气旋系统特点
反气旋影响
实例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比较
形成机制
气旋是低气压系统,反 气旋是高气压系统。
气流特征
天气现象
季节分布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反 气旋中心气流下沉。
气旋带来降水天气,反 气旋带来晴朗干燥天气。
气旋多出现在夏季或热 带地区,反气旋四季均
可出现。
CHAPTER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用)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天气系统概述 • 高压与低压系统 • 锋面系统 •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 • 台风与飓风系统 • 气候变化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CHAPTER

常见的天气系统 (2)

常见的天气系统 (2)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以下几种:
1. 气象观测系统:包括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气球、气象雷达、卫星)和气象观测站点。

气象观测系统通过观测和收集大气环境的数据,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分析的基础。

2. 天气预报系统:通过分析大气现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系统通常包括气象预报模型、气象数据分析系统和天气预报发布系统。

3. 气象数据分析系统:用于处理和分析气象观测数据,生成气象场数据和气象要素。

气象数据分析系统通常包括气象数据输入、数据质量控制、气象场分析和插值算法。

4. 气象预报模型:利用大气动力学方程和气象观测数据,模拟大气运动和变化的数学模型。

气象预报模型可以模拟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从而提供天气预报信息。

5. 气象预警系统:根据气象预报和观测数据,及时发布天气警报和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气象预警系统可以包括天气预警发布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等。

这些天气系统通常相互关联、协同工作,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帮助人们做出科学决策和规划。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件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件

雷达和卫星图像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雷达和卫星图像是现代 气象观测的重要手段, 能够提供大范围、高分 辨率的气象信息。
雷达能够通过发射电磁 波探测云层中的水滴、 冰晶和降水粒子等,提 供降水强度、降水类型 和云层结构等信息。
卫星图像能够观测地球 表面的温度、湿度、风 速和云层分布等情况, 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气象 信息。
详细描述
温带反气旋一般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呈椭圆形或圆形。在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干 燥,温度和湿度较低。由于水平气流辐散,高空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云层较少,风力较
小。
副热带反气旋
总结词
副热带反气旋是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 天气系统,其特点是中心气压较高,四 周气压逐渐升高。
VS
详细描述
副热带反气旋多出现在夏季或初秋季节, 主要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在副热带反辐散,高空盛行下沉气 流,因此云层较少,风力较小。
雾是由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 在近地面的空气中,使能见度降 低;霾则是由于空气中悬浮颗粒 物增多,导致大气混浊,使能见
度降低。
雾和霾的危害
雾和霾会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 类健康,同时也会对交通产生不
利影响。
雾和霾的预警
气象部门会通过气象观测和预测 ,发布雾和霾预警,提醒公众注
意防范。
06
天气系统的模拟与预测
雷达和卫星图像在天气 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提高预报精度和 时效性。
天气预报的局限性
天气预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大气运动的不确定性和观 测误差等,导致预报结果存在 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天气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在不 同地区和季节存在差异,例如 对于热带气旋、暴雨、强对流 等复杂天气系统的预报还存在 一定的难度。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07
副热带高压天气系 统
定区的高气压 系统
特点:具有高温、干燥、 下沉的气象特征,对天 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形成条件
赤道暖流遇大陆
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
受地形影响
受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影响
对天气的影响
气温升高: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通常会升高,可能导致高温天气。 湿度增加: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湿度通常会增加,可能导致闷热天气。 降水减少: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通常会减少,可能导致干旱天气。 风力减弱: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风力通常会减弱,可能导致静风天气。
形成条件
冷空气比暖空气移动速度快 冷空气比暖空气移动路径要低 冷锋是锋面系统的一种
对天气的影响
气温骤降:冷锋过境后,气温会明显下降,有时甚至会出现寒潮天气。
气压升高:冷锋过境时,气压会明显升高,这是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更加 密集所导致的。
风向变化:冷锋过境前,风向通常是由低气压一侧吹向高气压一侧,而冷 锋过境后,风向则会变为由高气压一侧吹向低气压一侧。
气温:暖锋过境 后气温升高,湿 度增大
气压:暖锋过境 后气压降低,天 气转晴
风向:暖锋过境 时风向由北向南 转变
04
气旋天气系统
定义与特点
定义:气旋是指大气 中空气向中心旋转流 动形成的涡旋,其中 心气压低于四周,常 伴有上升气流和降水
特点:气旋按大小 可分为热带气旋、 副热带气旋和温带 气旋;按强度可分 为台风、强热带风 暴、热带风暴和热 带低气压;按形成 地区可分为太平洋 气旋、印度洋气旋、 大西洋气旋和北冰 洋气旋
02 暖锋的特点:暖锋的锋面在上升过程中会形成连续的降水,
降水强度较小,一般以毛毛雨为主,是春季北方地区常见 的天气现象。此外,暖锋过境后,气温会升高,气压会降 低,风速会增大,天气会转晴。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五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其天气特征;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及天气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压分布图、天气符号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地球仪、气压分布图进行直观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不同天气系统的位置,并分析其天气特征。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课堂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分析当前天气系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见天气系统》2. 板书内容: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列举三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答案: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用)

影响
高原反气旋对天气系统有 重要影响,能够控制和影 响其他天气系统的移动和 强度。
04 其他天气系统
雷暴
总结词
雷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和阵雨。
详细描述
雷暴通常发生在夏季或初秋季节,由积雨云产生,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和阵雨。雷 暴天气时,空气中的电荷积累,产生电场和磁场,引发雷电现象。阵雨则是因为 雷暴天气中,暖湿气流上升冷却凝结形成的水滴降落形成的。
施。
温带气旋
01
温带气旋是发生在中纬度地区的大型旋转的气旋性涡旋,也称为温带 低气压或锋面气旋。
02
它由低气压中心、冷心结构和周围的风暴组成,具有较大的风区和降 水区域。
03
温带气旋的生命周期包括形成、发展、成熟、锢囚和消亡五个阶段。
04
温带气旋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大风、暴雨、暴雪等,需 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形成
温带反气旋的形成与冷空气南下 和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在 冬季最为明显。
影响
温带反气旋对天气系统有重要影 响,能够控制和影响其他天气系 统的移动和强度。
高原反气旋
定义
高原反气旋是位于高原地 区的高压系统,其中心气 温较低,气流下沉,天气 晴朗。
形成
高原反气旋的形成与地形 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在 夏季最为明显。
高压气旋
高压气旋是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的大型旋转的气旋性涡旋, 也称为高压系统或反气旋。
高压气旋的生命周期包括形成、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 阶段。
它由高压中心、暖心结构和周围的风区组成,具有较小 的风区和降水区域。
高压气旋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但有时会 引起干旱等气候现象。
03 反气旋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气象学与天气学》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分析我国常见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通过实例讲解其作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天气图,判断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天气影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气象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天气图上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气象图表、天气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b. 锋面的定义、形成和分类c. 高压脊和低压槽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识别和分析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天气图。

5. 随堂练习:发放天气图,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识别其中的天气系统。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天气系统分类2. 气旋、反气旋、锋面、高压脊和低压槽的特征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近期的天气图,识别并分析其中的天气系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气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可开展天气观测、气象小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和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常见的天气系统ppt课件

常见的天气系统ppt课件

高压脊
高压
1025
1020 1015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低压
1015 1020 1025
风向
低压槽
① 高压脊两侧空气辐散,运动方
向相反,不能形成锋面
②低压槽两侧空气辐合,运动方向
相对,可以形成锋面
1锋面气旋
1、概念: 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组成部分: 低气压中心、冷气团、冷锋、暖气团、暖锋
6 若南昌一小区恰好位于下击暴流的西侧,则该小区此时最可能吹(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B
87. 下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气压形
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根据图中字母A、B、E所示的位置, 判断气压场类型(低气压、低压槽、高气 压、高压脊、鞍部)。 (2) 判断C、D两地的风向。 (3) 比较D、E两地风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 分析F、G两地的天气状况,并简述理由。
F地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理由:因F地处在暖锋后的暖气团一侧,暖 锋的云雨区在锋前。 G地为阴雨天气,气温较低; 理由:因G地处在冷锋后的冷气团一侧,冷 锋的云雨区主要在锋后。
4 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 )
A.气温上升 B.气压降低 C.雨量剧增 D.风速突变
答案 :D
(24-25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所谓下击暴流,就是一束从雷暴云中直指地面的下冲气流,好比 一个悬在空中向下喷洒的水龙头,裹挟大量雨滴狠狠砸向地面。2024年3月31日3时,受下击暴流 影响,南昌一小区同一居民楼的11 楼和20楼遭受到了财产损失。下图为下击暴流示意图。完成下 面小题。
锋面气旋
8、锋面气旋判读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讲人:莱西二中滕娟时间:2006.8.17课时:一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具:多媒体教法:比较法、直观法高考重点: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难点:锋面雨区的位置,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方向,封面气旋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示意图中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来判读冷、暖锋,理解冷、暖锋过镜前、过镜时、过镜后的天气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掌握气旋、反气旋的活动规律,会分析气压、气流状况极其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初步学会识读简单的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运用冷锋、暖锋的形成特征,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识、关心、改造自然的意识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2.感受气象灾害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气象灾害的国家,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导课。

(二)复习过程: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温度、湿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性质分类:1.气团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特点:水平范围大,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差异明显,常伴有云、雨、大风天气。

2.锋面分类:[点拨](1)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的主要区别: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半圆符号暖融融。

连续降水锋前成。

(2)影响我国的锋面天气主要是冷锋。

(3)冬季冷锋过境可能有雨雪天气出现,如果春季空气较干燥,则会出现沙尘天气;夏季的冷锋不会出现降雪。

(4)冷锋运行较快,一般降水强度较大;暖锋移动较慢,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5)锋面活动产生的降雨范围称为雨区。

由于锋面总是倾向冷气团一侧,所以雨区总是在冷气团一侧。

根据冷、暖锋的移动方向,冷锋的雨区在锋线后,暖锋的雨区在锋线前。

(6)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都由冷、暖两股气团组成,区别在于哪个气团主动移动。

(7)暖气团的气温不一定比冷气团的气温高。

[互动练习]:1.某地出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该地是(C)A.高气压控制B.反气旋控制C.暖锋过境D.冷锋过境2.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C)A.冷空气均在锋面之上B.锋面均向暖空气一侧移动C.过境后的天气均转晴D.过境时一定伴有云、雨天气3.下面四幅冷、暖锋示意图中,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的海陆因素):(A)+[思考]1.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你能结合教材内容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吗?4.你知道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什么天气现象吗?你能分析其成因吗?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点拨](1)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均为辐合气流。

(2)应注意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区别,主要根据水平方向上气流流向来判断。

(3)在闭合的等压线上画风向,一般与气压梯度力偏45º为宜。

(4)补充:借鉴物理学科中的“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权利运动方向。

(5)歌诀法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四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北顺南逆中难升,高压过境天燥晴。

[互动练习]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A2.气旋的气流方向一般是( )(1) 从中心流向四面八方 (2)从四面八方流向中心 (3)上升 (4)下沉 A (1)(3) B (2)(4) C (1)(4) D (2)(3) 3.七月份,影响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1)低压 (2)高压 (3)气旋 (4)反气旋 A (1)(3) B (2)(4) C (2)(3) D (1)(4) 4. 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形成的天气系统是( ) (1)热带低压 (2)热带气旋 (3)热带高压 (4)热带反气旋 A (1)(2) B (2)(3) C (3)(4) D (1)(4)[思考]“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与什么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呢?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的天气如何?这又与什么天气系统有关呢? 三.锋面气旋[互动练习]读上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 (2) 图中①处的方向为 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处。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 等天气现象。

A. 天气晴朗B.大风C.气温下降D.气温升高 (4) 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 点。

(5) 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 处。

(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 ,台风中心的天气为⑤ ①②③④误区:锋面、气旋过境一定会带来降水[解析]锋面或气旋过境一定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雨,降雨的形成过程是水汽凝结云滴,再受到上升气流的顶托、抬升,使云滴增大成为雨滴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当锋面上面的暖空气比较干燥时,就不可能形成降雨。

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出现的大风、沙暴天气就是由于冷锋过境时,其锋前的暖空气过于干燥,缺少降水形成的条件。

[小结] 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冷暖准静止锋锋锋云、雨、雪、风等晴朗天气气象灾害[高考题型预见]例1.(2004年高考江苏)图2—1—1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m地的风向是(A)A.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东北风(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D)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C. 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3)图2—1—1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B)A B C D[解释]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解答本题组首先需根据图中的冷暖气团的移动形式判断出是暖锋;其次据锋面的移动方向判断图中是低压系统,并形成锋面气旋。

第(1)题,据题意和图可知图中是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由外围向中心移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故形成西南风。

第(2)题,有图可知锋面处在低压槽内,且n地距锋面较近,处在冷暖锋之间的暖气团区,降水较多,而m距锋面较远,应是晴天。

第(3)题,由图可知n地经历了一次暖锋过境过程,过境前处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较低;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气温上升较快;过境后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且稳定。

答案:(1)A(2)D(3)B例2.(2005年.北京文综)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D)A. 气旋、冷锋B.气旋、暖锋C. 反气旋、暖锋D.反气旋、冷锋(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他们依次是图中的(B)A.(1)(2)(3)B.(2)(1)(3)C.(3)(2)(1)D.(2)(3)(1)[解析](1)本题反映的是发生在我国北方春末的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发生原理和过程与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同。

即按照大气水平运动规律,冷空气从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转南下,其实质是一次冷锋天气过程(锋前暖空气较干燥而形成沙尘天气)。

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

(2)本题“先后经过”可理解为由北向南“依次经过”,这样本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空气污染指数的坐标图,判断图中序号①②③各代表三个城市的哪一个.判断的根据是按照我国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位置越北的地方,沙尘天气开始的越早,污染的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高考能力提升训练]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A.Pa>Pb>PcB.Pa<Pb<PcC.Pa>Pc>PbD.Pb<Pc<Pa2.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太阳耀斑爆发B.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00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完成4~6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A.甲B.乙C.丙D.丁5.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所在地区,反映晴朗天气的是()A.丙、丁B.甲、乙C.甲、丙D.乙、丁6.一般来自内蒙古地区的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推进,给华北地区带来沙尘暴天气,该天气系统是()A.甲线B.乙线C.丙线D.丁线7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昼夜昼夜昼夜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D.10月5日恰逢冷锋过境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第8题。

8.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