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及目的

合集下载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是通过加热和冷却对金属材料进行控制的工艺过程,目的是改变其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提升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疏松加热等不同方法。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工艺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热处理工艺原理1.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由于晶粒和晶界结构,其中晶粒内的原子排列方式称为晶态。

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与其晶粒和晶界结构有关。

晶粒的大小、形状、分布和晶界的状态对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导电性等性质影响显著。

2.热处理过程的原理由于金属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其晶粒和晶界组成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热处理工艺就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来控制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二、热处理方法1.退火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慢冷的热处理方法。

通过退火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晶界和晶粒的结构,增强塑性、韧性和延展性能。

退火方法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和局部退火等。

2.正火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慢冷的热处理方法。

通过正火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晶粒组织结构,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3.淬火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迅速浸入冷却介质中,使其迅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使晶粒迅速细化,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减少塑性和韧性。

4.回火回火是在淬火后将材料重新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回火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晶界和晶粒组织结构来调整其硬度和韧性。

5.疏松加热疏松加热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旨在在已存在的材料中生成孔洞或气体,使材料产生疏松现象。

此工艺常用于铸造后处理中,其目的是在材料中消除潜在的缺陷和裂纹。

三、应用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包括钢铁、铸造、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退火、谇火及回火,渗碳、氮化及氰化等。

(1)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按工艺温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低温退火和正火处理。

①完全退火是把钢材加热到Ac3 (此时铁素体开始溶解到奥氏体中,指铁碳合金平衡图中Ac3,即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温缓冷到400〜500(,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小于0.83%的铸造、锻造和焊接件。

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变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减少或消除组织的不均匀性,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消除内应力。

② 低温退火是一种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方法。

对钢材进行低温退火时.先以缓慢速度加热升温至500〜600匸,然后经充分的保温后缓慢降温冷却。

低温退火(消除内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铸件和焊接件,是为了消除零件铸造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零件在使用工作中变形。

采用这种退火方法,钢材的结晶组织不发生变化。

③ 正火是退火处理中的一种变态,它与完全退火不同之处在于零件的冷却是在静止的空气中,而不是随炉缓慢降温冷却。

正火处理后的晶粒比完全退火更细,增加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正火处理主要适合那些无需调质和淬火处理的一般零件和不能进行淬火和调质处理的大型结构零件。

正火时钢的加热温度为753〜900°C。

(2) 淬火及回火处理淬火可分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

回火是为了消除或降低淬火钢的残余应力,以使淬火后的钢内纟且织趋于稳定。

钢材淬火后为了得到不同的硬度,回火温度可采用几种温度段。

① 淬火后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降低钢中残余应力和脆性、而保持钢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硬度在HRC58〜64范围内。

适合于各种工具、渗碳零件和滚动轴承。

回火温度为150〜250匸。

② 淬火后中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保持钢材有一定的韧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弹性和屈服极限。

金属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金属热处理是一种热加工工艺,它将金属放入高温环境中,使其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金属热处理分为两种:烘和淬火。

烘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中最普遍的一种,它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善金属的物理性能。

而淬火是将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彻底冷却,使金属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

烘是改变金属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能够改变金属结构的稳定性,改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改善金属的力学行为。

另外,它还能改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以及降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以增强金属的热稳定性。

烘工艺还可以改变金属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提高金属的加工精度和抛光性能。

淬火是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能够改变金属的抗拉应力、抗压应力和弹性系数,从而改善金属的力学行为。

淬火还可以改善金属的热处理性能,以及金属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此外,淬火可以改善金属的塑性性能,以及金属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金属的塑性变形速度,减少金属结构的破坏率,从而改善金属的性能。

金属热处理工艺除了有烘和淬火外,还有其他热处理工艺,如渗碳、回火、回火和淬火、回火交替、硬质合金热处理等。

金属渗碳是将碳元素渗透到金属表面,从而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

硬质合金热处理是一种将各种原料(金属和金属合金)经过加热和焊接等工艺合成而成的硬质合金,它能够改变金属的抗冲击性能,以及金属的抗热力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从而提高金属的使用性能。

金属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热加工工艺,它能够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性能,从而提高金属的使用性能。

金属热处理工艺有烘、淬火、渗碳和硬质合金热处理等,这些工艺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以及金属的热处理性能,从而提高金属的使用性能。

因此,金属热处理工艺在金属行业越来越重要,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对金属性能要求的需求。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达到特定要
求的工艺。

它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强化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退火是一种使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缓慢冷却,从而改变其组织结构
和性能的方法。

退火可以分为全退火和局部退火两种。

全退火是将整
个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局部退火则是只对金属材料的某些部位进行加热处理。

正火是一种使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均匀加热并快速冷却的方法。

正火可
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也会使其脆化。

淬火是一种将已经加热至高温的金属材料迅速浸入水或油中进行快速
冷却的方法。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最高硬度和强度,但也会导致
其脆性增加。

回火是一种使已经淬火的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方法。

回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降低,但也
可以减少其脆性。

表面强化是一种将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强化方法包括喷丸、电镀、氮化等。

在金属热处理工艺中,温度和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不同的工艺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来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淬火时冷却介质(如水或油)也会影响结果。

总之,金属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特定要求。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控制好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以保证效果。

金属热处理方法及工艺介绍

金属热处理方法及工艺介绍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 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 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 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 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 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 碳、渗氮、渗金属、复合渗等。
金属热处理方法介绍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 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 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 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 理的主要方法,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 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 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 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
金属热处理方法介绍
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 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金属热处理方法介绍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 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 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 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 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 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 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 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 硬。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金属热处理工艺是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过程。

这种工艺在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蚀性和其他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

热处理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基本步骤。

首先,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所需的组织状态。

不同的金属需要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时间来达到最佳效果。

保温是将加热后的金属材料保持在一定温度下一段时间,以确保材料的组织均匀化。

最后,通过合适的冷却方法,使金属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固定其新的组织状态。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轻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其韧性和可加工性。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以适当速率冷却,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使材料快速固化,从而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再次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冷却,以减轻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可靠性。

除了这些基本的热处理工艺,还有一些特殊的工艺,如表面硬化、气体渗碳、氮化等。

表面硬化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硬质层,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气体渗碳是将金属材料暴露在富含碳的气体环境中,使其表面富含碳元素,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氮化是将金属材料暴露在氮气环境中,使其表面形成氮化层,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效果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材料的成分、形状和尺寸,加热和冷却速率,以及工艺参数的控制等。

为了获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应用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是一项重要的工艺,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状态,可以改善其性能和使用特性。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蚀性,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

正确选择和控制热处理工艺对于确保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

一、热处理工艺简解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温度(能够查阅有关材料)后,通常随炉温缓慢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1.适用于合金布局钢、碳素东西钢、合金东西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给状况不合格的原材料;2.通常在毛坯状况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关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关于通常中、高合金钢,空冷可致使彻底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刻,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疾速冷却。

意图:淬火通常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安排,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安排,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

运用关键:1.通常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一起会构成很大的内应力,下降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归纳力学功能。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从头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意图:1.下降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削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进步塑性和耐性,取得作业所需求的力学功能;3.安稳工件尺度。

运用关键:1.坚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坚持必定韧度的条件下进步钢的弹性和屈从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坚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满足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通常钢尽量防止在230~280℃、不锈钢在400~450℃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发生一次回火脆性。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及目的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及目的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及目的
一、常用热处理工艺:
1、回火:通过加热和慢速冷却,以改善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和提高组
织稳定性。

2、正火: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改善其界面性能。

3、退火:通过加热和慢速冷却,以减软、增韧和提高可塑性的目的
而进行热处理。

4、淬火:通过加热和快速冷却的热处理,使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良好的耐磨性。

5、硬质化处理:使金属材料具有超强的硬度和韧性,提高耐磨性和
热强度。

6、马氏体稳定化处理:针对一些特定材料,利用恒定温度和时间,
使马氏体组织达到稳定。

7、球化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使金属材料表面组织形成球状结晶,从而改善表面性能。

8、脆化处理:通过调节温度和时间,使金属材料变得脆性,以便后
期的热处理。

二、常用热处理的目的:
1、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提高其强度、韧性和硬度等。

2、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抗磨性,耐腐蚀性和热强度等。

3、为了改变材料组织结构,改善显微组织形貌,改变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

4、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界面性能,使其变为球状结晶,从而改善了其可塑性和抗锈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及目的
1、金属热处理退火
退火处理,主要是指将材料曝露于高温一段很长时间后,然后再渐渐冷却的热处理制程。

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金属热处理退火目的:
1、.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2、降低硬度,进步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2、金属热处理正火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3或ACcm 以上30~50℃)(见钢铁显微组织),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

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构造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

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金属热处理正火目的:
1、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2、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3、降低硬度,进步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3、金属热处理淬火
淬火,金属和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局部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展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金属热处理淬火目的:
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那么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

4、金属热处理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保温1到2小时后冷却的工艺。

回火往往是与淬火相伴,并且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经过回火,钢的组织趋于稳定,淬火钢的脆性降低,韧性与塑性进步,消除或者减少淬火应力,稳定钢的形状与尺寸,防止淬火零件变形和开裂,高温回火还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金属热处理回火目的:
1、调整硬度,进步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2、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3、稳定工件尺寸。

5、金属热处理调质
调质〔quenching and high temperature tempering〕即淬火和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

调质件大都在比较大的动载荷作用下工作,它们承受着拉伸、压缩、弯曲、改变或剪切的作用,有的外表还具有摩擦,要求有一定的耐磨性等等。

总之,零件处在各种复合应力下工作。

这类零件主要为各种机器和机构的构造件,如轴类、连杆、螺栓、齿轮等,在机床、汽车和拖拉机等制造工业中用得很普遍。

尤其是对于重型机器制造中的大型部件,调质处理用得更多.因此,调质处理在热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金属热处理调质目的:
1、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
2、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进步加工外表光洁程度;
金属热处理时效
时效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发生的效用;金属或合金在大气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过饱和固溶体脱溶和晶格沉淀而使强度逐渐升高的现象
金属热处理时效目的
1、减轻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内应力,稳定形状和尺寸。

2、稳定钢件淬火后的组织,减小存放或使用期间的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