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合集下载

水质检测重要指标

水质检测重要指标

水质检测重要指标水质检测是指对水样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进行分析和测定,以评价水质的好坏和适用性。

水质检测的指标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标准,可以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检测。

以下是一些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1、pH值:pH值是指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对数值,反映了水的酸碱性。

pH值对水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pH值则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2、色度:色度是指水中溶解或悬浮的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反映了水的透明度和美观度。

色度过高会影响水的感官品质和消毒效果,也会增加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色度应小于15度。

3、浊度:浊度是指水中悬浮或胶体状态的微粒对光的散射程度,反映了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和大小。

浊度过高会影响水的感官品质和消毒效果,也会增加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浊度应小于3NTU。

4、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反映了水中氧化还原条件和生物活动情况。

溶解氧对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和防止污染物腐败变质等都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溶解氧应大于6mg/L,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则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5、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是指以化学方法测定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反映了水中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的含量。

COD越高,表明水中污染物越多,水质越差。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COD应小于3mg/L,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则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6、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微生物对水样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BOD越高,表明水中污染物越多,自净能力越差。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BOD应小于2mg/L,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则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7、总有机碳:总有机碳(TOC)是指以燃烧或湿法氧化等方法测定水样中所有有机碳(包括溶解性有机碳和悬浮性有机碳)的总量,反映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水厂日常水质检测9项指标

水厂日常水质检测9项指标

水厂日常水质检测9项指标水质是水厂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水质检测是保障水源安全和水质合格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居民饮水安全的基础。

水厂进行水质检测时通常会关注以下9项指标。

1.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一般正常饮用水的pH 值应在6.5-8.5之间。

pH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 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也是衡量水体富氧能力的指标。

正常饮用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保证水中生物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3. 浑浊度:浑浊度是衡量水中悬浮物质含量的指标。

正常饮用水的浑浊度较低,如果浑浊度过高可能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口感。

4. 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评价水中细菌污染程度的指标,它是一类能够在大肠及其他动物的肠道内繁殖的细菌。

正常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应该是不可检出的。

5. 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指数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氧化性和水质净化能力的指标。

正常饮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应保持在较低水平,高锰酸盐指数过高可能意味着水中有机物过多。

6. 氨氮:氨氮是评价水体中氨气、铵盐和游离氨的含量的指标。

正常饮用水中的氨氮含量应保持在较低水平,否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7. 铁:铁是水中常见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饮用水中的铁含量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过高的铁含量会使水呈现红褐色,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口感。

8. 锰:锰是水中常见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饮用水中的锰含量应保持在较低水平,过高的锰含量会使水呈现黑褐色,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口感。

9. 氟化物:氟化物是水中常见的无机物质之一,适量的氟化物对人体有益,但过高的氟化物含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水厂日常水质检测是为了确保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水源的质量和水质的稳定。

通过对上述9项指标的检测,水厂可以了解水源的污染情况和水质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调整措施,以保证生活用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水质检测时,水厂需要采集水样,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和设备进行分析。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水质检测是对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以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用途。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体的温度对其化学和生物过程有重要影响,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单位进行测量。

2.浊度: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浑浊度越高,水质越差。

浊度可用物理方法测量,如通过测定悬浮物对光线的散射程度来评估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

3.色度:水体颜色的深浅程度,也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测量。

颜色可能与有机物、金属离子或其他成分的存在有关。

4.密度:水体的密度也可以反映其质量,可通过密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二、化学指标1.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性,对水中物质的溶解和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pH计测量,pH值在1-14之间,pH<7为酸性,pH>7为碱性。

2.溶解氧(DO):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生物生存和呼吸的必需物质。

可以通过溶解氧仪进行测量。

3.化学需氧量(COD):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氧化速度和氧化物质的总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开放反应法和封闭反应法。

4. 总悬浮物(TSS)和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反映水体中悬浮物的总量和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5.总溶解固体(TDS):水体中的总溶解物质的质量,包括常见的无机离子、溶解有机物以及其他溶解性物质。

6.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反映水体中氮的形态和浓度,也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之一7.总磷(TP)和总氮(TN):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同时也是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8.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总有机碳(TOC):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的浓度,也可用作水质评价的指标。

9.重金属:水体中的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

三、生物学指标1.叶绿素-a: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可以反映蓝藻和其他浮游植物的存在和繁殖程度,也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用来评估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体的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繁殖有重要影响,也与水体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2.浊度:浊度是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和大小,是判断水体透明度的指标,也是评估水质的重要参数。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二、化学指标:1.pH值: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性的指示物,通常以0-14的数值表示,通过衡量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来判断酸碱性。

2.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氨和氨化合物的总量,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3.总磷:总磷是水体中磷的总含量,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过度生长的重要指标。

4.总氮:总氮是水体中氨、氮酸盐、硝酸盐等各种形态的氮的总和,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5.铁、锰:铁和锰是水体中常见的微量元素,超过规定标准可能会对健康和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物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数:根据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2.水生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调查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反映水体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3.指示生物:一些特定的有机体或微生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健康或特定污染物的指示物,如指示藻、水蚤等。

4.细菌指标:检测水体中肠道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评估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总体来说,水质监测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水质问题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水环境问题,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分析是评估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步骤。

通过分析水中的各种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判断水的纯度和适用性。

本文将介绍水质分析中的一些常用指标。

一、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是评估水体中氧含量的重要指标。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一般来说,溶解氧浓度高的水体更适合生物生存。

二、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评估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质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水体的pH值对水生生物的生长、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繁殖等具有重要影响。

pH值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水中生物种群的丧失。

三、浊度水的浊度是通过浊度仪测定的,是评估水体中悬浮物质、胶体和微生物数量和大小的指标。

高浊度水体通常含有更多的悬浮物质,浊度的增加可能导致水中光线透射性能降低,影响水下生物生长。

四、氨氮氨氮是水中无机氮的指标之一,主要来自污水和农业废水。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氧化还原电位的改变,使水体失去对有害细菌和寄生虫的抑制作用。

此外,氨氮还可导致水体中的氮沃野生生物产生毒性。

五、总氮和总磷总氮和总磷是评估水体营养状况的指标。

高浓度的总氮和总磷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此外,总氮和总磷也会影响水体中有害细菌和寄生虫的生存。

六、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COD和BOD是评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指标。

COD表示水中有机物被氧化为无机物所需的氧量,而BOD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高COD和BOD值常常表示水体受到有机废弃物的污染。

七、重金属重金属是水体中的一类有害物质,如铅、汞、镉等。

它们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城市污水。

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八、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是评估水体中细菌和寄生虫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如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沙门氏菌等。

水质检验指标

水质检验指标

水质检验指标水质检验是对水样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水质是否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水质检验指标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不同的指标可以了解水样中的各种物质含量和水质状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水质检验指标及其意义。

1.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

pH值的正常范围为6.5-8.5,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下降。

2.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它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溶解氧的含量过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现象,从而危害水生生物的健康。

3. 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质的总量,包括泥沙、污泥等。

高浓度的总悬浮物会使水变浑浊,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 水温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它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5. 氨氮(NH3-N)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氮源,它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6.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气量,它反映了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程度。

高浓度的COD值表明水体受到了有机污染物的严重污染。

7. 总磷(TP)总磷是衡量水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总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水生生物死亡。

8. 高锰酸盐指数(KMnO4-I)高锰酸盐指数是一种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性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高浓度的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9. 氟化物(F-)氟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以预防牙齿疾病。

但是,高浓度的氟化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骨骼病变和牙齿病变等。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实用版)目录1.水质检测的概述2.九项检测指标的介绍3.九项检测指标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保障水质检测的准确性5.结论正文一、水质检测的概述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供水的安全和卫生,以及监测和预防水体的污染。

在我国,水质检测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以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二、九项检测指标的介绍我国的水质检测主要包括九项指标,分别是:pH 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铜、锌、铅、镉、汞、砷等重金属。

这些指标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参数,它们的含量超标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三、九项检测指标的意义和作用九项检测指标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供水的安全和卫生:通过对水质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中的有害物质,防止供水污染,保障供水的安全和卫生。

2.预防水体污染:通过对水质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体的污染源,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水体污染。

3.评估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通过对水质的检测,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价值,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如何保障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为了保障水质检测的准确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检测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采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设备,可以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2.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可以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3.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规范检测流程,可以避免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保障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五、结论水质检测是保障供水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手段,九项检测指标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参数。

水质检测指标T

水质检测指标T

水质检测指标T水质检测是对水中各种物质、微生物和物理性格参数等进行监测和测定的一项工作。

水质检测指标是用来评价水质好坏的参考值和判断标准。

不同的水体有不同的水质指标,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检测指标以及对水质的影响。

1.pH值pH值是评价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至14,7为中性。

pH值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对水中生物造成危害。

例如,当水中的pH值过低时,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会受到影响。

2.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对水中的生物是必需的。

溶解氧水平高时,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得到促进。

相反,溶解氧低时可能导致水中生物窒息,甚至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代表着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COD值表示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

过高的COD值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生态系统失衡。

4.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是指水中的浮游物质,包括悬浮颗粒、沉降物、浮游生物等。

高TSS值表示水质较差,会影响水中生物生存和繁殖。

5.氨氮(NH3-N)氨氮是一种有机氮化合物,其含量高低代表着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导致水中藻类和水生动物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6.高锰酸盐指数(KMnO4)高锰酸盐指数是评价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一种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值过高可能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缺氧情况加重,从而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7.浑浊度浑浊度是指水体中微粒和悬浮物对光线散射的程度,也是反映水质清洁程度的一个指标。

过高的浑浊度可能代表水体中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和污染物。

8.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高BOD值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较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死亡。

9.高氯酸盐浓度高氯酸盐浓度可以反映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特别是光气等有毒物质的存在。

10.重金属含量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是评价水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指标:1总大肠菌群: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

2耐热大肠菌群:作为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

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3大肠埃希式杆菌:即大肠杆菌,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

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4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值、需氧性等)所取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对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毒理指标:1砷:砷化合物有剧毒,容易在人体内积累,造成慢性砷中毒.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水体中砷的最高饮用标准值为0。

0lmg/L ,我国的最高饮用标准值为0.05mg/L 。

饮水除砷是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关键措施。

2镉:毒性是潜在性的。

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

1mg/L,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十至三十年,且早期不易觉察。

所以国家对镉的限制非常严格,饮用水控制在0.005mg/L以下。

3铬(六价):六价铬是一种常见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和农作物均有毒害作用.它能降低生化过程的需氧量,从而发生内窒息,铬盐对肠胃均有剌激作用。

铬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较多,如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都含有三价铬或六价铬的废水排出,使局部地区受到铬的污染。

废水或者雨水等的冲刷,使铬侵入饮用水中,国家规定饮用水中含铬(六价)量不得超过0。

05mg/L。

4铅:很多工业废水、粉尘、废渣中都含有铅及其化合物,进入饮用水可造成污染。

铅可与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酶、氨基酸的官能团相结合,干扰机体许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动。

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人每周耐受量为0。

3mg,研究表明,饮用水中铅含量为0.1mg/L时,可能引起血铅浓度超过30μg/100ml,这对儿童是过高的,成人每日摄入铅量大于230μg,则超过人体耐受量.我国规定饮用水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01mg/L。

5汞:人的中毒剂量为0.1~0.2g,致死量为0.3g。

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

饮水中的汞主要是无机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汞,并可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如鱿、贝类等)体内富集,人食用后,可引起慢性中毒,损害神经和肾脏,如日本所称的“水俣病”。

基于其毒理性和蓄积作用,标准限值为0.001mg/L.6硒:水中硒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硒是人体必备元素,对人体中辅酶Q的生物合成很重要,而辅酶Q存在于心肌,可防止血压的上升。

硒的化合物对人和动物均有毒,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破坏一系列的生物酶系统,对肝、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破坏作用.根据硒的生理作用及毒性,标准限值为0。

01mg/L.7氰化物: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对人的致死剂量为1mg/kg,污染来源于电镀、炼金、热处理、煤气、有机玻璃、苯、照相及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中。

氰化物进入人体,快速从黏膜吸收,在血液中生成血红蛋白而呈中毒症状,可引起细胞内知悉,组织缺氧,导致脑组织首先受损,而呼吸中枢麻痹常为其中毒的致死原因。

动物实验表明:氰化物剂量为0。

025mg/kg时,大鼠的过氧化氢酶增高,条件反射活动有变化,剂量为0。

05,mg/kg时无异常变化。

考虑到氰化物毒性很强,标准限值为0。

05mg/L。

8氟化物:地面水中氟含量偏高往往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的结果,氟是人体微量元素,能保护牙齿,抑制细菌引起的糖分解所需的酶,饮水含氟量低于0.5mg/L时易产生龋齿,高于1.0mg/L时又容易发生氟斑牙.综合考虑饮水中氟含量为1.0mg/L时对牙齿的轻度影响和氟的防龋作用,以及我国广大的高氟区饮水进行除氟或更换水源的经济代价,标准限值为1。

0mg/L。

9硝酸盐:有资料表明,当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大于10mg/L时,对儿童可能有危害,是因为其还原成亚硝酸盐之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

因地下水的含量比地面水高,综合考虑硝酸盐标准限值(以N元素计)为地面水10mg/L,地下水20mg/L。

10三氯甲烷:即氯仿,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一般是因饮用水氯化物消毒而残留于水中,会对动物和人的肝和肾造成损伤与破坏,包括坏死和硬化,基于此结合我国国情,对三氯甲烷标准限值为0。

06mg/L。

11四氯化碳:具有多种毒理效应,包括致癌性、对肝和肾的损害,急性中毒症状为呼吸困难、紫绀、蛋白尿、血尿、黄疸、肝肿大等,以前我国规定每升水不得超过0.003mg,现在则规定不能超过0。

002mg/L.12溴酸盐:水中一般不存在溴酸盐,但矿泉水之类的饮用水通常用臭氧消毒,可产生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2B级致癌物,长期摄入会大大增加肾癌、甲状腺和腹膜间皮瘤的发病率.参照WHO的建议,我国将水中溴酸盐标准限值定为不得超过0。

01mg/L。

13甲醛:饮用水中甲醛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水中天然有机物(腐殖质)在臭氧化,氯化过程中氧化的产物。

IARC将甲醛列为2A类致癌物,我国规定饮水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9mg/L。

14亚氯酸盐、氯酸盐:是由于使用二氧化氯对饮水进行消毒所产生的产物,一般来说对人体产生的损害不大,长期大量饮用会产生血红素增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IARC将亚氯酸盐列为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3类)。

我国根据WHO的建议值规定饮用水中亚氯酸盐不得超过0.7mg/L。

感官性质和一般化学指标:1色度:色度通常来自带色的有机物、金属或高色度的工业废水污染。

色度大于15度(铂钴色度单位)时,多数人可察觉,大于30度时,所有人均可察觉并感到嫌恶。

因此,标准限值为15度。

2浑浊度: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存在泥沙、胶体物、有机物、微生物等造成的,它与河岸的性质、水流速度、工业废水的污染有关,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浑浊度在10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时,使人普遍感到浑浊,超过5度即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国现行标准限值为1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

3水的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或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

饮用水正常味道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的改变,或者处理不充分,也可能因受二次污染所致。

嗅味是人们饮水时最直接最早的质量参数之一,出现异常嗅味可能是水质污染的信号,故规定正常饮用水不得出现异嗅、异味。

4肉眼可见物:水源水中的肉眼可见物包括各种可能的杂质。

如果自来水含有这些物质则可能引起用户不满,常见的肉眼可见物有,悬浮固体、水面飘浮物、沉积物、微生物和未成熟的幼体等,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疾病流行等,故饮水标准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5pH:天然水的pH值在6。

5~8。

5之间,在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中,由于投加处理剂、液氯等,可使pH值发生变化,碱性水有倾向沉淀作用,但对氯化消毒的效果有所降低,酸性水有侵蚀作用,影响水质。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限值为6。

5~8。

5。

6铝:天然水中的铝含量很低,饮用水中的铝多数来自含铝的水处理剂。

有资料表明:铝与老年痴呆有关,且可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导致甲状旁腺的亢进。

鉴于此,我国规定饮用水中铝的标准限值为0.2mg/L。

7铁: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天然水中广泛存在,饮用水含铁量增高可能来自铁管道以及含铁的各种水处理剂。

含铁量过高的水在管道内易生长铁细菌,增加水的浑浊度,当含铁量在0。

3mg/L时,色度为20度,在0。

5mg/L时,色度大于30度,在1。

0mg/L 时,水有明显金属味,难以饮用。

铁的标准限值为0。

3mg/L.8锰:锰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水中的锰来自自然环境或工业废水污染.锰在水中较难氧化,在净化处理过程中较难去除,水中有微量锰时,呈现黄褐色。

锰的氧化物能在水管内壁上逐步沉积,在水压波动时可造成黑水现象.锰在浓度超过0。

15mg/L时,能是衣物和固定设备染色,在较高浓度时产生不良味道。

故标准限值为0。

1mg/L。

9铜:水中铜多数来自工业废水污染,或用以控制水中藻类繁殖的铜盐。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铜的毒性小,但过量的铜是有害的,如口服100mg/L可引起恶心、腹痛,长期摄入可引起肝硬变和神经系统失常病状。

资料表明:水中含铜量达5mg/L时,水显色并带有苦味;达1.5mg/L时,有明显的金属味;超过1mg/L,可使衣物器皿染成绿色.故标准限值为1。

0mg/L。

10锌:天然水中含锌量很低,饮用水中含锌量增高可能来源于镀锌管道和工业废水。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锌的毒性很低,但摄入过多则刺激胃肠道和产生恶心,口服1g的硫酸锌可引起严重中毒,水中含锌10mg/L时,呈现浑浊;5mg/L时,有金属涩味和乳白光色,故标准限值为1。

0mg/L。

11氯化物:地面水和地下水都含有氯化物,水中的氯化物来自流过含氯化物的地层,海洋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自来水采用液氯消毒时,能增加氯化物的含量。

氯化物是人体需要的元素,氯过高会对配水系统有腐蚀作用,故对氯化物的限值为250mg/L.12硫酸盐:天然水中普遍含有硫酸盐.硫酸盐过高,主要是矿区重金属的氧化或工业废水污染的结果,水处理中硫酸铝净水剂的使用可明显地增加硫酸盐浓度。

硫酸盐过高易导致锅炉结垢,引起不良的水味和具有轻泻作用,一般而言,饮用水中硫酸盐浓度大于750mg/L时有轻泻作用,浓度为300~400mg/L时,开始察觉有味,在200~300mg/L时无明显异味,故标准限值为250mg/L。

13溶解性总固体:水中溶解性固体主要包括无机物,主要成分为钙、镁、钠的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碳酸盐,高于1200mg/L可产生苦咸味,故规定标准限值为1000mg/L。

14总硬度:水的硬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产生的,主要是钙,其次是镁。

人饮用高硬度的水可引起胃肠功能的暂时性紊乱,据国内报道,饮用总硬度为707~935mg/L的水,第二天人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和腹痛等肠道症状。

此外,硬水易形成水垢,故国内标准限值为450mg/L(以碳酸钙计)。

15耗氧量:耗氧量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为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化学指标。

饮水中耗氧量高说明有机物量较多,经加氯消毒后产生的有害副产物也增多,使水的的致突变性增强,对人体健康有长远的影响.我国规定耗氧量不得超过3mg/L,但考虑到有些城市水源受污染较严重或水源受到限制等情况,标准中规定原耗氧量>6mg/L情况下不超过5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