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21] ManworrenRC.Multimodalpainmanagementandthefuture
ofapersonalizedmedicineapproachtopain[J].AORN J, 2015,101(3):308314.
[22] 李金花,金艳,韩永升,等.精准护理改善 wilson病患者述 情障碍的 效 果 研 究 [J].当 代 护 士 (下 旬 刊),2017,24 (12):57.
我国心血管专家丁荣晶11将其定义为通过多方面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残疾并促使患者回归社会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3] DahlL,WittrupI,PetersenLK,etal.Paradoxesoffollowup healthprofessionals'viewsonfollowupaftersurgicaltreat mentingynecologicalcancer[J].ActaOncol,2015,54(2): 194199.
DOI:10.19791/j.cnki.10066411.2020.01.004 工作 单 位:1.201202 上 海 上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2.201318 上海 上海 健 康 医 学 院 附 属 周 浦 医 院;3.201203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 魏甜:女,硕士在读 田蓓:通信作者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科研课题(201740315);上 海市浦东新区医学学科建设立项项目心血管内科临床高原学科 (PWYgy201803) 收稿日期:2018-12-28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研究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是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脏疾病相关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两个方面,探讨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一、手术治疗研究进展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减轻病情、恢复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方法不断创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通过搭建替代血液通道,改善患者心脏供血。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CABG手术已经成为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CABG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2.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是一种无创的介入手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区域,恢复心肌供血。

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使PTCA手术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研究表明,PTCA手术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

3. 心脏射频消融术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使用射频能量破坏异常的心脏节律源,在恢复正常心律的同时,改善心肌供血。

研究表明,心脏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术后康复护理是冠心病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现代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为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定期复查和药物治疗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发展和手术效果。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控制冠心病的发展。

2. 健康饮食与适当锻炼饮食控制是冠心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减少饱和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

适当的锻炼对于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预防血管堵塞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冠心病患者在手术后常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式 , 内容 、 案 和实 施 已 经得 到公 认 。运动 训 练 其 方 在综 合性心 脏康 复方 案 中有 着不 可动 摇 的地位 , 是
不 可或缺 的 , 心脏 康 复 的 核心 。最 近研 究 表 明 , 是 适 宜的运 动可促 进心 肌毛 细血 管增生 , 小动脉 增 使
多 、 粗 。 增 ]
WHO提 出心 脏康 复定义 是“ 使冠 心 病患 者恢 复到 适 当的体 力 、 力和 社 会适 应 能 力 , 其 通 过 精 使 自己努力 , 可能地恢 复 正常生 活l 。 美 国心脏 病 尽 3 ” ] 学会 制定 了一个 预 防冠心 病发 作和死 亡 的《 小组 意
() 2 冠状 动脉旁 路移 植术 ;3 经皮冠 状动 脉介 入治 ()
部 分 , 心血 管 因素 , 心理 、 非 如 社会 和职业 因素 同
样 占据重要 地位 , 心脏 康 复是广 义二级 预 防的一 部 分, 心脏康 复治 疗 学是 近 年 的新 兴 交 叉 学科 , 要 需
心脏 、 心理 、 复 、 康 理疗 及社 会学 等多学 科合 作 。 ] WHO定 义将 心脏康 复 分 为 3期 , 1期 为 急 性
医 院
王 艳 等 . 心 病 患 者 康 复 治 疗研 究 进展 冠
31 5
考方 案l , _ 下肢 运 动 比上 肢 运 动 更 有效 , 下 肢 均 8 ] 上 参 与或交 替进 行 的运 动 锻 炼 比单 纯 上 肢 或 下 肢运 动 的效果 好 , 应鼓 励 患 者从 事 形 式 多 样 的运 动 , 如 游 泳 、 山等 。 爬 3 1 2 运 动处 方 ( x ri rsr t n 的要素 : . . E ec ep eci i ) s po 冠 心病 运动 处方 主要包 括 : 运动强 度 、 运动类 型 、 每

心脏康复的演变与进展

心脏康复的演变与进展

心脏康复的演变与进展随着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心脏康复作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康复的演变历程、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一、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危害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杀手,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此而失去生命。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已然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传统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康复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正逐渐受到重视。

二、心脏康复的定义与意义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病残率、提高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加强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和营养康复等多个方面。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并保持长期健康。

三、运动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环节,对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体能和心理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有助于全面提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四、心理康复的重要性除了生理方面的改变,心理因素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同样不容忽视。

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

心理康复主要包括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旨在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五、饮食康复的必要性心脏康复还包括饮食康复,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适当控制热量、脂肪、糖分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

特别推荐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以及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等。

六、药物治疗在心脏康复中的地位药物治疗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复发具有关键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等。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的研究进展
[5] 高嘉良,陈光,李海霞,等.以太极拳为主的中医传统运动在心 脏康复中的作用[J].中医杂志,2021,62(03):199204.
[6] 李高鹏,黄惠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后心脏 运 动 康 复 训 练 的 研 究 进 展 [J].广 西 医 学,2019,41 (20):26352638.
2 心脏康复运动类型 2.1 有氧运 动 有 氧 训 练 是 心 脏 康 复 运 动 处 方 的 主 要 内 容,是指以有氧供能为主,全身大肌群参与的较低强度的运 动[12]。常见 的 训 练 方 式 有 快 走、慢 跑、太 极 拳 及 脚 踏 车 等 [13]。当机体进行 有 氧 运 动 时,全 身 血 液 可 为 心 肌 提 供 足 够的氧气,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 。 [14]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训 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锻炼方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 PCI术后 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1516]。 2.2 抗阻运动 抗 阻 运 动 又 称 为 力 量 训 练,是 指 肌 肉 在 克 服外周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 。 [17] 有研究显示,抗阻运动 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可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减轻肌痉挛的目 的[1819]。抗阻训练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弹力带、哑铃及器械 训练等[20]。其中冠心病患者常采用的抗阻运动方式为弹力 带,弹力带抗阻运动通过对不同弹性阻力有效克服,达到改 善关节、增强韧带和肌肉的作用,训练效果较为理想[21]。 3 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的影响 3.1 心脏康复运 动 训 练 对 心 功 能 的 影 响 研 究 发 现,运 动 训练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有利 于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22],进而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 的发生率[23]。相关研究显示[242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 反映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心肌收缩能力越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器官组织发生病变的较常见类型,也是对机体危害较大的疾病类型。

临床中可将其划分为隐匿型、心肌梗死型、心绞痛型、心力衰竭型以及猝死型。

临床单纯药物或手术开展治疗效果不能达到预期,只有将治疗工作与康复护理有效结合,在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贯穿预防、康复、护理等措施,降低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生存质量冠心病作为现目前致使人类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据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资料表明[1],加强运动及把控危险因素可有效对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发挥改善作用,降低冠心病临床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冠心病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把控,改变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进程,有效降低临床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减少发生猝死的风险,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趋于稳定,促进患者机体健康恢复至正常。

一、心理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较常见的不良心理情绪有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可能会利用交感神经系统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致使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及不良的预后状况。

冠心病患者因为心律失常而使其昼夜出现较大改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愈情况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尤其在临床症状频繁发生时,患者焦虑情绪较为严重,睡眠有所减少,情绪较为低落,使疾病进一步加重。

因此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原因,为其宣讲冠心病有关知识,耐心疏导患者情绪,利用相关措施稳定患者状态,使患者对临床护理需求及治疗开展有正确认知[2]。

与此同时,针对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与患者开展交流,主动为其介绍治疗环境,在临床相关护理操作时具有专业性及熟练性,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暗示、诱导等方式,协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信任度,可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树立机体健康恢复的信心。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在临床上是多发于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

由于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较弱,加之冠心病病情发展较快的特点,从而导致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易引发并发症发生。

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康复护理措施予以干预,主要指在患者接受治疗的期间,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对此,本文主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前言由于当下社会趋于老年化发展趋势,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予以干预,但手术治疗会给患者留下一定程度的创伤,加之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相较薄弱,所以导致其临床疗效欠佳[1]。

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推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预后质量。

对此,本次研究主要阐述老年冠心病的病因,重点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措施,内容如下。

1.老年冠心病的病因其中冠心病就是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由于自身因素与外界因素对机体冠状动脉血管造成粥样化病变,导致对心脏供血不足,导致患者机体心脏肌肉出现缺氧、缺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心肌坏死,进而引发冠心病。

其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病史,缺乏体能活动,不良作息,不健康的饮食等[2]。

冠心病的病情存在多变性,且变化较快。

冠心病早期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昏厥等症状,而严重者则会出现猝死,对于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老年冠心病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2.1健康护理干预由于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较差,再者在患病后,由于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因此对于患者的饮食干预极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基于科学饮食的理念,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结合患者的饮食喜好为其规划饮食计划。

为避免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或便秘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确保每餐都荤素搭配,且清淡饮食。

而且对于存在吸烟、饮酒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讲述吸烟酗酒的危害以及忌烟忌酒的重要性。

冠心病康复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康复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康复治疗新进展心理干预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病和康复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

例如,有一位患者,他在冠心病发作后,情绪低落,对康复缺乏信心。

我们在治疗中加入了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他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建立信心,最终他成功康复。

运动疗法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运动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我们曾遇到一位患者,他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由于运动过量,导致心绞痛发作。

从此,我们强调根据患者的心脏状况、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以确保运动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饮食调理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我们推荐患者采取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同时注意补充适量的抗氧化剂。

有一位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严格遵循我们的饮食建议,他的血压、血脂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中草药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具有改善心脏功能、调节血脂、抗凝溶栓等作用。

然而,在使用中草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

我们曾遇到一位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配合使用中草药,他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文档中,我提到了心理干预、运动疗法、饮食调理和中草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冠心病康复治疗新进展。

在这些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病和康复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

这是因为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心脏病恶化或康复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邓历敏;阮贵云;罗飞(综述);许丹焰;李向平(审校)【摘要】随着心脏康复体系的不断完善,心脏康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目的在于恢复心脏病患者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态,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

这些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危险因素控制、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等。

大量研究已证实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能使冠心病患者获益。

现主要对心脏康复的发展史、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益处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With constantly improving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R) system,CR has becom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involving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o that patients with cardiac disease may preserve or assume the best physic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and their disease’ s progressio n can be slowed or reversed.These interventions usually include exercise training,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medical therapy.A large amount of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benefit from the exercise-based CR.This review mainly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CR and benefits of CR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s well as it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4页(P521-524)【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运动训练【作者】邓历敏;阮贵云;罗飞(综述);许丹焰;李向平(审校)【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49心脏康复是指为确保心脏疾病患者达到最佳的身体、心理及社会状态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总和,以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和承担适当的社会职能,并通过改善健康行为,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1-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且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1.1 心脏康复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医师们强调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至少6周。

当时认为心肌梗死后6周左右梗死区心肌才能形成牢固的瘢痕,而过早活动可能有诱发心脏破裂的风险。

然而,在临床上观察到长期卧床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诸如AMI后患者严重虚弱、惧怕活动、焦虑抑郁、便秘等,且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以致不少患者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1952年,Levine 和Lown提出了“扶手椅疗法”,并证实AMI后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对患者的恢复有益。

此后,国外学者相继提出了“心脏康复”的概念,强调了心肌梗死后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从而使心脏康复在临床上得以推广并不断完善。

1.2 运动试验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一些小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了AMI患者早期活动的益处,建议患者卧床时间由数周缩短到数天,并提出AMI后患者在住院期间即可开始康复治疗。

Jelinek等[3]报道使用运动试验作为无并发症AMI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他们对30例低危患者在AMI后第8天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实验,结果发现无并发症的AMI患者在心肌梗死后第8天的运动耐量几乎正常。

其中8例患者接受了5周的重复运动试验,从第1~5周,患者运动持续时间增加了18%,同时最大心率从135.6次/min提升到153.9次/min,随着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其自信心也明显增强,并提示大部分无并发症心脏事件后患者可考虑于发病后第3~4周重返工作,后来多项研究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另有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后第3天临床医师就能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无并发症的AMI低危患者在心肌梗死3 d后行运动平板试验,如为阴性则可早期出院,早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

1.3 心脏康复的进步与完善19世纪80年代,心脏康复包括二级预防已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心脏康复的有效性已得到更多证据的支持。

此期间有研究发现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同样安全有效,同期对于冠心病患者运动方案的选择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认为中等强度运动训练与高强度运动训练相比,在提高心肌梗死后病人健康状态方面的疗效类似,而高强度运动训练的依从性较差。

由于低强度运动方案不需要预先进行运动试验,因此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成为心脏康复的基础。

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采用间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安全性好,且比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CT)的耐受性更好。

有研究[4]表明,对于稳定的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HIIT不仅在改善预后因素如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心室功能、内皮功能方面优于MCT,其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较MCT明显。

最近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0项研究472例冠心病患者[5],其中218例患者进行HIIT,254例进行MCT,结果HIIT参与者平均VO2peak增加更明显,而MCT组静息心率和体质量降低更多,但两组的血糖、HDL-C及三酰甘油水平无明显差异。

近来,有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患者在经历4周的标准心脏康复中心训练及6个月的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后,有氧间歇训练者及标准中等强度持续训练者的VO2peak均升高,但前者VO2peak升高较后者显著[6]。

另有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了间歇有氧训练与持续有氧训练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外周内皮功能、生活质量及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共纳入200例冠心病患者,均参加12周以上的心脏康复项目,结果发现两种方案的效果相似[7]。

综上,目前对于心脏康复的运动的强度、有氧运动持续时间并无一致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方案的优化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标准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和阻抗训练。

建议通过持续或间歇的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达最高心率的50%~80%)以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

有氧间歇运动包括3~4 min的高强度运动(达最高心率的90%~95%)与中等强度的运动交替。

总之,近20年来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取得了快速发展,心脏康复已由原来仅限于运动训练发展到了综合性的二级预防,大量研究表明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对降低心血管事件、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均有益[8]。

2.1 改善患者预后自从20世纪70年代Kallio等证实以运动训练为基础的心脏康复项目可减少AMI 患者心脏性猝死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评估了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益处。

2004年Taylor等[9]对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总病死率下降20%、心脏病死亡下降26%,并且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得到控制。

2011年Heran等对10 7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在经历为期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心脏康复后,冠心病患者的总病死率、全因死亡率均有所下降,再入院率也较常规治疗组低[10]。

在一项纳入601 09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11],参与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项目的患者与未参与者相比,病死率下降21%~34%,伴有心力衰竭患者获益更明显。

Hamill等[12]发现参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项目次数越多,总病死率下降越明显;参加了全部36期心脏康复运动训练项目者较参加了24期、12期、1期的患者,心肌梗死风险分别下降12%、23%、31%,死亡风险分别下降14%、22%、47%。

最近Anderson等[13]对63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共纳入14 486例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后以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发现与未参加运动的对照组相比,参加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组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26% (RR 0.74; 95% CI 0.64~0.86),再入院风险降低18%(RR 0.82; 95% CI 0.70~0.96);其中大多数研究(20项中的14项)表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而且该结果不受干预的类型、研究的质量、研究人群和心脏康复时间的影响。

2.2 改善心肺功能研究表明,以运动训练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对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有益,不会对左心室重构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4]。

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进行运动可能有利于损伤心肌的愈合和心功能的改善,其可能的机制如下:运动训练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之间的平衡,有利于肌球蛋白重链同型之间的交换,减少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线粒体的钙处理能力及促进心肌血管生成;此外,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有预防再发心肌梗死的作用[15]。

Sandermock等对纳入4 383例患者的31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的VO2peak,参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者较对照组VO2peak提高23%;每周完成至少460 kcal热能消耗的高强度运动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肺耐力[16]。

2.3 减轻抑郁焦虑大量研究提示抑郁是影响冠心病进展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7],而乐观的心态与冠心病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相关[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