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管理)种盈利模式之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价值链企业设计最全版

合集下载

可口可乐公司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可口可乐公司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管理学的一个案例分析你问的第一个问题让读者读出了两个意思: 1.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相互的竟争中,为了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它们分别用了哪些战略? 2.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赢取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它们有共通性的竞争战略是什么?如你问的是后者,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要求全球瓶装商必须签署一份保证不经销其他品牌可乐的排他性协议,即装瓶商不得分销其他任何品牌的可乐;大量广告投入,实现了其产品在国际上认知度和品牌度的差异化杰拉尔德班瑟采用这样的战略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手中夺取了市场份额:生产一种低价位的可乐,生产和装瓶都由他自己的公司——柯特公司(Cott)完成,产品作为一种"家庭品牌"直接销售给大的分销机构(如连锁超市). 在节药了广告开支和绕开了经销商后,不仅可以在零售价上低于可口和百事30%. 而且能让销售商多赚取15%的利润,从而吸引全世界与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等90家零售连锁公司签订了杰拉尔德班瑟供货协议。

.。

工商管理案例分析《可乐大战》案例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两瓶可乐的碰撞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对实力派宿敌,奥运赛场再次狭路相逢。

作为国际饮料行业的传统老大,可口可乐牵手奥运已有80年之久,从名分上彻底堵住了百事可乐的路。

然而,以不走寻常路著称的百事可乐却并非是一个普通的对手,在可口可乐的正面战役之外,百事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战场。

明星对草根作为老牌赞助商,可口可乐本次为北京奥运所策划的营销方案手笔宏大,其“奥运星阵容”包括姚明、刘翔、郭晶晶、王励勤、易建联和赵蕊蕊等当红运动员,以及中国男篮、中国女排、中国男女跳水队、中国男女体操队和中国男女田径队等梦幻团队。

这是可口可乐80年奥运赞助历史上最豪华的奥运明星阵容。

看着这些炙手可热的名字,能够想象到可口可乐砸了多少真金白银。

在具体的营销上,这些明星会频繁亮相可口可乐的各种活动并出现在包装上,铺天盖地的广告也设计得幽默精彩,紧扣奥运主题外,也体现了每个明星的个性。

价值链分析与盈利模式设计

价值链分析与盈利模式设计

价值链分析与盈利模式设计一、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输入资源转化为输出产品,并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自身在各个环节中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1.主要活动环节主要活动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客户服务。

-原材料采购: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优质的原材料,并实现与供应商的协同优化。

采取合理的采购策略和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的控制。

-生产制造:通过生产、加工等环节,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

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灵活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

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通过市场调研和推广活动,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制定适合的销售和市场营销策略。

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合作关系,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客户服务: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反馈。

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支持活动环节支持活动环节包括:企业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和供应链管理。

-企业管理: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对企业整体运营进行管理和控制。

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资源分配机制,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技术开发: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差异化。

加强研发和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招募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供应链管理和风险控制。

优化采购流程和物流配送,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取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和机制。

盈利模式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收入最大化,并保持长期的盈利能力。

百事可乐供应链管理1

百事可乐供应链管理1

追随者 产品策略: 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 快速崛起 百事可乐做了盲测试验:被试验者被蒙住眼睛, 辨别两种可乐饮料。结果,被试验者中,喜欢百 事可乐与喜欢可口可乐的比率为3:2。 为获得 全面挑战 “百事一代”的消费群奠定了深厚基础。 中国市场 竞争
战略角色
清爽的、年轻的、追求完美的、象征活力及感动,以足球 及音乐为平台
1992年,合作推出即饮茶饮料立顿(Lipton)。 1998年,全盘收购了纯果乐果汁饮料公司。 2000年,收购SoBe饮料公司,推出一系列自然口 1977年,进军快餐业,收购必 2010年3月,收购百事装 味的健康饮品。 胜客、Taco Bell和肯德基,进 1923年,百事宣布破产。 瓶集团及百事美洲公司。 2001年,与食品公司Quaker公司合并,并入“佳 入多元化经营的高峰。 1931年,百事可乐被 2010年12月, 收购俄罗斯 得乐”,成为非碳酸饮料行业冠军。 Loft糖果公司的主席 食品饮料维姆-比尔-丹公 Charles G. Guth收购。 司66%的股权。
官方供应链图示
信息流
装瓶商
经销商 经销商 经销商
零售商 零售商 零售商
浓缩液制造商
装瓶商
装瓶商
消费者
资金流 服务流、物流
1、浓缩液生产商将几种必须的天然配料经过配制混 合在一起,用塑料罐包装起来,然后运往各个灌装厂。 2、由瓶装商根据配料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组配成成 品,让后装进销售瓶子里包装出售。在这个过程之中, 浓缩液生产商把机械设备、经常性开支和劳动力方面 涉及的成本转嫁给了瓶装商。 3、瓶装商和瓶子提供商建立了严格的瓶子回收系统, 大量回收再利用玻璃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利用同一 个瓶子,事实上扩大了玻璃瓶的使用价值,减低了包 装成本。通过激励机制(回收瓶子抵消部分费用或获 得购买优惠)鼓励分销商和批发商对回收再利用玻璃 瓶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到当中来。

CI策划案例——可口可乐

CI策划案例——可口可乐

如今的时代是消费时代,这是工业化的结果,如果不是流水线、四通八达的运输系统、层层密密的销售网络,那么人们是无法想象现在世界上每天要喝掉 2 亿吨可口可乐。

这自然也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杰作。

1886 年可口可乐就问世了,到如今,世界上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可口可乐。

即使在差不多还是刀耕火种的地区,你或许还会看到可口可乐风行的痕迹。

毫不奇怪,它行销 206 个国家和地区,比联合国的范围还要大出很多。

80 年代以后,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已超过 60 亿美元。

可口可乐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确实得益于它对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理解和自觉运用。

在如今信息化、资讯化的时代,各种传播媒体充满了各种信息,各家企业努力地在观众的一瞥之中,展现出本企业最重要的信息,但这个信息是不是十分全面,能否给观众一个整体的印象,公众能否在那短暂的一瞥之中就能获得一个较深的理解,这都是企业在实施 CIS 中需要反思注意的问题。

形象不完整,模糊不清,那么企业是无法获得良好的反馈的,可口可乐公司最早的起步就是这样。

据说,可口可乐原来最初的成份是一种治头疼的药水,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之中,店员把苏打水错兑入了这种药水中,没想到,病人喝过赞不绝口,还想要这种 "药水"。

于是可口可乐的绝密配方就这样鬼使神差地诞生了。

尽管如此,谁也没有意识到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店主仍然只宣传可口可乐的药用性能,销售进展非常缓慢。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之后,他们才发现滞销的原因。

第一,顾客对可口可乐缺乏整体了解,多半是以为可口可乐只有在头痛时才饮用,这自然把许多不头痛的顾客拒之门外了。

第二,由于当时的可口可乐是装在冷饮柜里出售的,因此,顾客对可口可乐公司及产品的形象十分模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的合作人之一罗兰·鲁宾逊创造了沿用至今的可口可乐名字和商标图案。

这就是用红色作为底色,可口可乐名字左右两侧画上白色水波纹,表示清凉饮料。

色彩本身除了具有知觉刺激,以引起人的一定的生理反应之外,还会经由观赏者的生活经验、社会意识、风俗习惯、民族传统、自然景观、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而对色彩产生具象的联想和抽象的情感。

可口可乐供应链最全分析

可口可乐供应链最全分析

构也适合转运以及摆放,这符合了
很多顾客的需要,量与存并重在此 体现了出来。每笔交易都有详单可 查,无须担心交易的偏差。
合作伙伴
可口可乐在中国有三大合作伙伴:嘉里集团,太古集团和中粮 集团,拥有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的装瓶厂共33家。
浓缩液厂
将基本原料 ( 不包括糖和 高果糖谷物糖浆 ) 混合在一起,
装瓶厂
用了各方资源,抢占了市场的先机。
生产计划与控制现状
一、库存管理——ABC管理法
A类产品的最低库存量:5天(6周滚动平均日销量*5)
B类产品的最低库存量:12天(6周滚动平均日销量*12) C类产品的最低库存量:20天(6周滚动平均日销量*20) 订货量=最低库存量*调整因子-当前库存 (调整因子一般为1.1/1.0)
购买浓缩液,添加碳酸水 和糖浆,将这些饮料装瓶和装
分销商
可口可乐产品属于数量大、 价格低的通常消费品,通常通
用塑料瓶包装,并将这些混合
物运输到装瓶厂。其最大费用 在于广告、市场推广和同装瓶 厂的关系方面。机器、生产费 用和劳动力仅占一小部分投资。
罐,然后将其送到各地客户手
中,包括销售人员直接参与和 管理商店内饮料摆设的“直接 上门”的送货服务。
总结
从可口可乐供应链可以看出, 企业的供应链要想获得成功,要做 到: 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和秘密武 器,否则对供应链的管理和影响就 会显得苍白无力。可口可乐的核心 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秘密配方,知名 品牌和管理资源的与众不同。 供应链管理调整要始终围绕 “以用户为中心”展开。 合作竞争是供应链管理的主旋 律,合作是供应链管理的精髓,是 达到双赢和基础。在供应链上,不 同的公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建立 彼此间的长期伙伴关系。
04

八大盈利模式是什么(八大盈利模式解析)

八大盈利模式是什么(八大盈利模式解析)

八大盈利模式是什么(八大盈利模式解析)盈利模式八大类别一、价值链模式二、客户模式三、渠道模式四、资源模式五、产品模式六、组织模式七、巨型模式八、知识模式36种盈利模式一、价值链模式1、价值链分拆模式定位于分拆后价值链中的最优环节。

如微软切入IBM一体化PC 价值链。

2、价值链挤压模式将价值链的某个片段外包出去。

如耐克运动鞋的制造环节外包。

3、价值链修补模式改善那些阻碍企业创造价值的、业绩不良的上下游企业。

如丰田通过培育供应商实现即时上线模式。

4、价值链重新整合模式重新整合价值链,控制系统中的赢利点。

可口可乐从经营价值链的20%(原浆和广告)发展到经营价值链的80%(从原料到分销)二、客户模式1、利润转移模式利润从所有客户变成大部分客户没有盈利。

如银行对不同客户采用差别定价、差别服务和差别投资。

2、微型分割模式客户得到的产品或者服务由相同到不同,再到独一无二。

如保险业根据年龄、收入水平或者其他变量收取不同保险费。

3、权力转移模式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市场定价权力优势会来回交替变动。

如沃尔玛利用渠道优势使供应商降低价格。

4、重新定位模式从旧客户世界到新的、你希望的客户世界。

GE将其客户由采购部经理转移到高级管理人员。

三、渠道模式1、渠道倍增模式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不同价格。

如图书销售由书店扩张到机场、超市、礼品店及网站。

2、渠道集中模式从数量众多细小渠道到少量大规模渠道。

家乐福将多种多样的商店集中到一个超级市场内。

3、渠道压缩/无中间商模式取消多余环节,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

如戴尔计算机直销模式。

4、配电盘模式在分销系统中创造出新的增值服务环节。

eBay电子拍卖平台。

5、区域领先模式在某个区域内构建产品销售市场的绝对优势。

如燕京啤酒。

四、资源模式1、优势资源模式率先抢占人、财、物等各项稀缺资源。

如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

2、寄居蟹模式借助某种壳资源经营。

挂靠经营、加盟、连锁经营。

3、资源整合模式创建资源交易环境,经营各类资源。

企业的八大类别种盈利模式

企业的八大类别种盈利模式

企业的八大类别种盈利模式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企业八大类别36重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八大类别一、价值链模式二、客户模式三、渠道模式四、资源模式五、产品模式六、组织模式七、巨型模式八、知识模式36种盈利模式一、价值链模式1、价值链分拆模式定位于分拆后价值链中的最优环节。

如微软切入IBM一体化PC价值链。

2、价值链挤压模式将价值链的某个片段外包出去。

如耐克运动鞋的制造环节外包。

3、价值链修补模式改善那些阻碍企业创造价值的、业绩不良的上下游企业。

如丰田通过培育供应商实现即时上线模式。

4、价值链重新整合模式重新整合价值链,控制系统中的赢利点。

可口可乐从经营价值链的20%(原浆和广告)发展到经营价值链的80%(从原料到分销)二、客户模式1、利润转移模式利润从所有客户变成大部分客户没有盈利。

如银行对不同客户采用差别定价、差别服务和差别投资。

2、微型分割模式客户得到的产品或者服务由相同到不同,再到独一无二。

如保险业根据年龄、收入水平或者其他变量收取不同保险费。

3、权力转移模式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市场定价权力优势会来回交替变动。

如沃尔玛利用渠道优势使供应商降低价格。

4、重新定位模式从旧客户世界到新的、你希望的客户世界。

GE将其客户由采购部经理转移到高级管理人员。

三、渠道模式1、渠道倍增模式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不同价格。

如图书销售由书店扩张到机场、超市、礼品店及网站。

2、渠道集中模式从数量众多细小渠道到少量大规模渠道。

家乐福将多种多样的商店集中到一个超级市场内。

3、渠道压缩/无中间商模式取消多余环节,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

如戴尔计算机直销模式。

4、配电盘模式在分销系统中创造出新的增值服务环节。

eBay电子拍卖平台。

5、区域领先模式在某个区域内构建产品销售市场的绝对优势。

如燕京啤酒。

四、资源模式1、优势资源模式率先抢占人、财、物等各项稀缺资源。

如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

2、寄居蟹模式借助某种壳资源经营。

(企业管理案例)可口可乐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可口可乐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可口可乐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战略分析报告成员:杨婷06郑景文02近几年,我国软饮料产销量快速增长。

2006年上半年,我国软饮料产量达634万吨,同比增长29%。

在销售量猛增的同时,促进其销售额的增长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饮料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存在三股竞争力量:一支是台湾背景的企业统一和康师傅,以包装的创新和口味取胜;一支是包括汇源、娃哈哈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一支是大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

目前市场上集中了娃哈哈、汇源、农夫果园、统一鲜橙多、美汁源果粒橙、酷儿、露露等众多一线饮料品牌。

由于大品牌的激烈竞争,使得外来品牌很难进入果汁饮料市场,同时果汁饮料的价格日益透明化,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在不断变薄。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果汁市场取得领先地位,适合市场需要的战略是关键。

中国软饮料业具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潜在消费市场,而软饮料潜在消费市场也正在逐步向现实消费市场转变,一个庞大的饮料市场正悄然形成。

2005年我国软饮料业仍保持10%左右的发展速度,2005年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1053.8多亿元。

谁能够认准行业发展脉络、把握市场先机、掌握产品营销策略、谁就能够在这个充满无限商机、风险与利益共存的大市场上成为真正的赢家。

成立于1919年的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它拥有超过500个饮料品牌,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通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20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每日享用超过16亿杯可口可乐产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口可乐公司,以行业的领跑者的身份带领着我国饮料业的不断进步。

一个企业的发展,无论是战略的选择还是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

这些影响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它们都是企业制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管理)种盈利模式之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价值链企业设计22种盈利模式之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价值链企业设计多种成分系统模型价值链企业设计,又称多种成分系统模型。

在多种成分系统模型中,壹个供应系统包含若干个子系统,有的子系统占有较大比重的利润,有的几乎无利可图。

多种成分系统模型能够应用于各种行业,比如碳酸饮料行业(利润主要在饭店和自动售货机子系统),旅店业(常规业务利润较低,X公司会议租用业务利润极高),书店(书店本身是资产密集型的,利润较低;对企业、图书馆等机构团体的业务资产密集度较低,利润较高)。

作为壹种产品,可口可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没有什么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创新或高技术发明。

然而,可口可乐X公司在郭思达领导下,其市场价值从1980年的40亿美元跳跃式地增长到1996年的1300亿美元。

郭思达最重要的企业设计创新是价值链管理,这壹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①饮料行业最低的制造、装瓶和后勤成本;②全世界最强力的品牌;③全世界最具有成本优势的广告宣传,以及许可证和标志图案;④在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市场地位。

改变和装瓶商的关系在20世纪早期,可口可乐X公司通过向壹些地方性企业授予装瓶和销售的独家运营权,以及按固定价格供应浓缩液的承诺,建立了壹个全国性的装瓶商网络。

在那个时候,可口可乐的企业模型中包含有俩个客户群:可口可乐饮用者和可口可乐装瓶商。

对于第壹个客户群,可口可乐通过全国性的广告,向最终消费者宣传其品牌。

这种努力使得可口可乐品牌得到广泛的认同,可是可口可乐的直接客户却是购买浓缩液的独立装瓶商。

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广告效应和装瓶商的努力,对可口可乐饮料的需求增长很快,可口可乐X公司的日子很好过。

然而到了70年代,可口可乐发现其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开始下降。

市场份额的损失主要发生在食品店环节。

由于特许装瓶商相互独立运作,具有不同的成本结构和利润水平,因此它们常常难以达成统壹价值。

超市连锁店不能接受在相邻的市场上对同壹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装瓶商将大量合同输给了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

当可口可乐希望像百事可乐那样,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大型超市时,可口可乐无法说服它在各地的装瓶商。

这些装瓶商常常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不愿意向超市低价供货。

由于装瓶商不能联合起来,可口可乐难以和百事可乐竞争。

百事可乐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可口可乐企业设计模式的最薄弱之处,即可口可乐的销售系统不能关注它的重要客户,不能进行价格竞争。

当可口可乐试图适应于所有人的时候,百事可乐通过吸引青年人而抓住了未来。

可口可乐的差别化体当下品牌,百事可乐则体当下价格,而这正是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关键所在。

集中投资于高利润区为了抵制百事可乐的进攻,郭思达开始思考客户购买软饮料的方式。

可口可乐饮料在以下三个地点销售:食品店、饭店、自动售货机。

食品店货架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软饮料,利润非常低。

而在饭店里,壹旦消费者需要软饮料,他就只能购买饭店现有的那种品牌。

在饭店不仅吃的东西很贵,捎带着饮料、以及整个服务的价格都很高。

在自动售货机,情况就更是这样。

大多数自动售货机是其所在区域的惟壹饮料来源。

这时不是消费者选择可口可乐仍是百事可乐的问题,而是见谁拥有或控制了自动售货机。

关键的是自动售货机卖什么品牌,别的都不重要。

在高利润区获得领先地位意味着,可口可乐和它的装瓶商之间要建立壹种完全不同的关系。

装瓶商应当是可口可乐的主要客户。

郭思达知道,没有和装瓶商建立有效的战略关系,可口可乐就不能对饭店和自动售货机领域做出重点的投资。

可口可乐和装瓶商的“双赢”策略从70年代进入可口可乐最高管理层之后,郭思达就开始寻找方式来改变和装瓶商之间的关系。

当可口可乐的实验室开发出高糖玉米浓缩液时,郭思达认为,浓缩液成本在装瓶商的整个运营成本中占很大比重。

他能够利用新产品节约的20%的成本作为壹个筹码,和装瓶商讨价仍价。

如果装瓶商希望获得这种利益,他们就必须修改和可口可乐的合同。

大多数装瓶商都接受了这些条件。

新的合同是壹个巨大的改进。

郭思达确信,收购装瓶商是建立壹个集中统壹的可口可乐系统的正确模式。

对于被收购的装瓶商来讲,这也是壹种有利的结局。

它们找到了壹个实力雄厚的新朋友,可口可乐X公司愿意帮助它们实现现代化管理和有效的市场营销。

当下,不属于可口可乐旗下的装瓶商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没有可口可乐在资金和管理资源上的支持,它们在日益严峻的环境下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可口可乐的收购战略也存在壹个重大缺点,即提高了X公司的资产密集度。

如果资产密集度提高,投资分析师就会低估X公司的价值,从而导致股东利益下降。

80年代中期,郭思达又找到了解决方案。

他创立了可口可乐装瓶商控股X公司,对可口可乐收购的大型装瓶商进行控股。

装瓶商控股X公司创立之后,可口可乐立即将其51%的股份公开上市。

由于持有49%的股权,可口可乐对装瓶商控股X公司仍拥有控股权,但在财务上不实行合且报表。

这样,虽然可口可乐控制了装瓶商,但其资产负债表上且不包含装瓶商的资产,可口可乐的损益报告也不用反映装瓶商的不良业绩。

在寻找新增长机遇的过程中,郭思达为巨大的国外市场所吸引,但他设想的跨国企业设计且不是“全球性装瓶商控股X公司”。

在美国,郭思达的模式是装瓶商控股X公司,这壹控股X公司控制着众多的小型装瓶商。

而在国际市场,可口可乐将和若干大型的、先进的“骨干”装瓶商进行合作,为所在地区或国家提供可口可乐饮料。

对冲整合的风险郭思达整合可口可乐装瓶商的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可是,他壹开始却为此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如果装瓶商仍然不肯和可口可乐配合,怎么办?如果对装瓶商的现代化改造投资不能取得回报,怎么办?如果百事可乐模仿可口可乐的战略行动,就像在食品店和可口可乐争夺利润那样,进入饭店和自动售货机领域,怎么办?显然,郭思达下了壹个巨大的赌注。

在有可能对冲风险的情况下,壹个好的企业领导人绝不会以整个企业的成败做赌注。

郭思达的第壹次对冲风险的行动是1982年购买哥伦比亚影业X公司。

这壹次收购行动将可口可乐的运营范围从制造饮料扩展到制作电影。

这壹消息壹经宣布,华尔街的分析师就猛砸可口可乐的股价。

可是在可口可乐的管理下,该影业X公司制作了几部引起轰动的大片。

最后,郭思达在1989年卖掉了哥伦比亚影业X 公司,获得了高额的利润。

在郭思达的另壹次大型的对冲行动中,他试图利用可口可乐的品牌来扩大可口可乐X公司的影响力。

然而,除了旗舰产品之外,大多数管理人员反对在其他产品上使用可口可乐品牌。

但在郭思达见来,不利用X公司最大的资产,即可口可乐品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似乎是壹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在1982年,他推出了健怡可乐,且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随后的几年里,X公司又推出了樱桃可乐和无咖啡因可乐。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竞争在企业设计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差别是惊人的。

可口可乐主要是壹家饮料制造商,和大型的骨干装瓶商联系紧密,这些装瓶商也是可口可乐的业务伙伴和主要客户。

可口可乐是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

百事可乐是壹家集食品和饮料于壹体的多元化集团,它的运营范围包括软饮料、快餐食品、快餐饭店,主要集中于美国市场。

即使在饮料业务方面,俩个X公司的利润来源也完全不同:可口可乐80%的利润来自于国外业务,百事可乐利润的90%来自美国市场。

在90年代中期,百事可乐采取了若干重大举措,这些行动可能重燃“可乐之战”。

在1996年初期,百事可乐任命了具有改革精神的罗杰·恩里克为首席执行官。

罗杰·恩里克被广泛认为是壹个乐于创新的管理人。

为了追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推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①百事可乐将集中于主要的业务。

为此,恩里克宣布百事可乐将剥离其饭店业务,这包括塔克贝尔、比萨饼屋和肯德基。

壹方面,饭店业务是壹种资产密集度较高的业务,可能“冲淡”饮料和快餐等业务带来的利润。

另壹方面,保留饭店业务也使百事可乐难以拿到大型快餐食品连锁店的订单,因为这些快餐X公司把百事可乐视为竞争者。

通过剥离,百事可乐能够占据有利的地位,去争夺壹些很受欢迎的饭店业务。

而在当前,这壹领域是可口可乐的壹统天下,没有竞争对手。

②恩里克可能按照郭思达的思路,剥离百事可乐的装瓶业务。

目前,百事可乐的资产负债表上仍然持有装瓶商的大量股份。

恩里克认为,“装瓶系统是百事可乐的壹条漏水沟。

如果你拥有品牌,又从事运营,这是靠不住的。

最好的办法是成为品牌的持有者。

”③百事可乐将加强国外业务。

但做到这壹点是困难的。

因为,可口可乐在地区市场拥有密切的联系,其品牌在全球消费者中得到广泛认可。

百事可乐必须在可口可乐的销售地建立同样强大的实力。

可口可乐的国际业务运作极其有效。

百事可乐不可能像在70年代的食品店之战那样,从价格上战胜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最好的选择是,在可口可乐仍没有站稳脚跟的新兴市场和之展开激烈竞争。

恩里克吸取了可口可乐创新企业设计的经验教训和要点。

从他进入百事可乐之后采取的各种措施来见,恩里克深谙管理价值链的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产品的销售和集中力量于高利润领域,就能够实现价值链管理的目的。

由于百事可乐采取壹系列新的竞争举动,郭思达必须创新其现有的企业设计,以保持领先地位。

壹场超级竞争的舞台已经建立。

在俩位富有进取精神和远见的思想家的领导下,俩家X公司都在加强自身的地位,准备为下壹个10年的价值增长展开竞争。

问题清单□我是否已经发现了今天价值链上的所有利润区?对明天的利润区有什么预见?□为了进入利润区,我需要进行价值链管理吗?□我是否已经设计了壹个机会,以便在低风险环境下试验新的企业设计?□为了和价值链上的其他参和者保持协调,实现以利润为中心的战略,我是否已经改变了和这些参和者的关系?□为了建立价值链管理系统,我是否已经找到了壹种使资产密集度最低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