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一、前言及背景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是指在医院实验室进行生物实验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失误、装置设备故障、实验样本泄漏等原因,导致生物物质泄露、传播或者对人员、环境等构成危害的事件。

为了加强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范和减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目的: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的程序,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地处置和控制灾害,最大程度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实验室内进行生物试验和研究的各类实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科研、药物研发、临床检测等。

三、组织与指挥1.组织机构:应急事故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指挥人员: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指挥、协调指挥、现场指挥等职务,明确各个职责要求及权限。

四、预案制定及应急培训1.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医院实验室应当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定,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修订,并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2.应急培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并定期组织模拟演练,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预案的实施效果。

五、预案内容1.应急预案流程(1)预警通知:一旦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通知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

(2)应急响应: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指挥部决定相应的应急级别,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3)抢救人员:设立抢救小组,其中包括现场指挥、技术人员和安全保护人员等,依次进行灾害抢救和处置工作。

(4)危害控制:对事故发生地进行隔离和封锁,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同时开展疫苗和药物防治等措施。

(5)事故处理:详细了解事故原因和经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事件进行记录和整理。

(6)事故评估: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制定事故后续处理计划。

2.应急资源准备(1)人员资源: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包括抢救人员、技术人员、保安人员等。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职责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职责

一、总则为确保生物安全,预防和控制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和扩散,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和人员在生物安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

二、职责分工1. 生物安全委员会(1)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生物安全应急工作。

(2)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审批应急措施。

(3)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处理和总结。

2. 生物安全管理部门(1)负责生物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病原微生物管理、生物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等。

(2)组织、指导、监督生物安全应急演练。

(3)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报告、调查、评估和处理。

3. 生物安全应急小组(1)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包括现场处理、隔离、消毒、采样、检测、救治等。

(2)根据生物安全事件情况,提出应急措施建议。

(3)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生物安全事件调查、评估和处理。

4. 专业技术部门(1)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采样、检测、鉴定、分析等工作。

(2)提供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支持。

(3)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5. 医疗卫生机构(1)负责生物安全事件中受伤人员的救治和隔离。

(2)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报告、调查、评估和处理。

(3)参与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培训。

6. 公安、交通运输、海关等部门(1)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现场的安全保卫和交通管制。

(2)协助生物安全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处置。

(3)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7. 媒体部门(1)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宣传报道,正确引导舆论。

(2)及时发布生物安全事件信息,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

三、工作要求1.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生物安全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2. 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生物安全事件。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篇)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篇)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___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管理办法》及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条:___机构(一)成立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院长副组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秘书:检验科科长成员:检验科副科长,院感科、保健科、总务科、设备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二)成立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医疗救护专家小组:组长:分管副院长副组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成员:、大内科、大外科、临床各科室主任(三)成立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医疗应急工作队:队长:医务科科长成员:保卫科、总务科、设备科科长长及总务科、保卫科、设备科相关人员第二条:职责分工领导小组职责:(一)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各区级政府机构的关系,在县卫生局及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收集、汇总、分析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及时向卫生局及各相关部门汇报,交流信息。

(三)领导与___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临床救治,实验室管理,现场控制。

(四)负责___发生实验室生物事故处理时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质到位。

(五)医院应急___负责医院实验室生物事故医疗救护的日常工作。

专家组职责:(一)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医疗救治、会诊任务。

(二)必要时参加市、区的统一调动。

工作队职责:(一)负责医院实验室生物事故的现场处置,配合诊治全过程的物质保障。

(二)在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提供医疗救护、现场人员疏散,现场处置、现场保护等工作,并接受上级统一调遣。

第三条:现场处置(一)医院在接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报告或卫生局通知后,立即组派应急救护队伍,迅速到达事故现场,采取防护措施,开展现场急救。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对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内涉及生物安全的各类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病原微生物泄漏、生物样本丢失或被盗、生物技术滥用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生物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生物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小组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专家。

(二)职责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应急处置的指挥工作,制定应急决策,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成员职责负责收集和分析事故信息,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以及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预防措施(一)实验室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2、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二)人员培训1、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

(三)设备和物资保障1、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物资,如防护服、口罩、手套、消毒剂等。

2、定期对设备和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五、应急响应程序(一)事故报告当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二)应急响应应急指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三)现场处置1、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2、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将其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对泄漏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一、概述本预案旨在确保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理工作能迅速、有效地展开,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其适用于医院实验室中发生的各类生物安全事故。

二、应急组织体系1. 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任命,负责指导和决策事故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负责具体指挥、协调和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由医院内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救援和事故处理。

三、应急预案内容1. 应急响应流程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按以下流程进行:(一)事故发生初期1)接到报告: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向医院领导层报告,以便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2)启动应急机制:医院领导收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应急指挥部,指派专人进行组织和协调。

3)现场处置:启动应急机制后,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二)现场处置阶段1)确保人员安全:救援队伍首要任务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人员疏散和救护。

2)控制污染源:救援队伍应迅速采取措施临时封堵或固定污染源,以减少进一步的生物危险。

3)风险评估: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4)围堵扩散: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组织救援队伍采取措施,尽快围堵污染物的扩散。

5)事故调查:在控制现场情况后,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便后续排除隐患。

(三)事故处理阶段1)隔离与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污染源隔离并进行安全处理,以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2)资源调配: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配必要的人员、设备和物资,以支持事故处理和恢复工作。

3)环境清理:进行对事故场所和周边环境的彻底清理,保证无残留和二次污染。

4)事后处理:对事故原因和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防范类似事故提供经验。

2. 应急资源和装备(一)人员资源1)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工作。

生物安全的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的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生物安全,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生物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涉及生物安全的实验室、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以及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动物实验场等。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3. 科学应对,确保安全;4. 信息畅通,责任明确。

四、组织机构成立生物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生物安全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专家组、应急分队和后勤保障组。

五、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密切关注国内外生物安全事件动态,及时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2)对可能引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加强对实验室、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的监管,确保生物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 应急响应阶段(1)发现生物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指挥部。

(2)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级别。

(3)专家组对事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4)应急分队按照指挥部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后期处置阶段(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3)对事故受害者进行救治,做好心理疏导。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消毒剂、药品等应急物资。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2.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对应急队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3. 技术保障(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生物安全技术研发,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七、附则1. 本预案由生物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我们旨在提高我国生物安全应急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医院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医院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医院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医院生物安全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类生物安全事件和突发情况。

该预案旨在确保医院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生物安全威胁,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 应急响应组织与领导1.1 设立医院生物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和协调生物安全应急工作。

1.2 指挥部应明确职责和权限,制定应急指挥体系,并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

1.3 指挥部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预警与监测2.1 建立生物安全预警与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生物安全相关信息。

2.2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预警和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3 建立生物样本采集和分析体系,对可能感染疫情的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

3. 应急处置与救治3.1 制定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明确责任和流程。

3.2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防护措施,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3 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药品,并建立相应的储备系统。

3.4 加强感染病例的隔离管理和救治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3.5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意识。

4. 信息发布与宣传4.1 建立生物安全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准确的信息。

4.2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和疑虑。

4.3 组织开展生物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 监督与检查5.1 建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

5.2 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5.3 加强对医院生物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6. 总结与改进6.1 定期对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进行总结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

6.2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和完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6.3 加强经验交流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和救治能力。

以上是医院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应急预案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对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的防范和控制。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内发生的涉及生物安全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传染病疫情、转基因生物安全事件、外来物种入侵等。

三、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生物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生物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成员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专家等。

(二)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医疗卫生人员、环境保护人员、动植物检疫人员等,负责具体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疫情动态等。

2、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处理,防止生物污染物的扩散。

3、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作物和畜禽疫病的防控,监管转基因生物的安全。

4、林业部门:负责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5、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生物制品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

四、预防与预警(一)预防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流程。

2、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

3、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和监管,确保其安全应用。

4、建立外来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来物种入侵事件。

(二)预警机制建立生物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预警信息。

根据事件的可能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

五、应急响应(一)分级响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一般情况下,事件发生地的基层单位首先进行响应,当事件超出其处置能力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l.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发生在实验室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实验室人员造成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生物安全工作,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l.3 原则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应急处置原则。

l.4 适用范围1.4.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1.4.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1.4.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1.4.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1.5启动条件当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可启动该预案。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在本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及本中心各行政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实验室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2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小组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金中明,彭向军,屈中璋,熊辉,汪明盛,李秀容.组长:金中明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副组长: 彭向军(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协助组长处置实验室突发事件,包括报告、人员组织、人员疏导、撤离、物资抢救、事故原因调查等。

其余人员分工:屈国璋: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疏导、安全等工作。

汪明盛: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报告等工作。

李秀容: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疏导、安全等工作。

熊辉:主要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物资抢救、保卫等工作。

3预防和预警机制3.1预防3.1.1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操作管理,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3.1.2建立实验室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配置个人防护、消毒药品和医疗救援药品,定点存放和定人定期维护保养。

3.1.3 高致病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登记使用,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生物化学恐怖攻击。

3.1.4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1.5加强对实验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业务培训和演练。

3.2预警3.2.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记录,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3.2.2、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立即报告。

3.2.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4.突发事件的报告及应急响应4.1报告人4.1.1实验室工作人员为法定报告人。

4.1.2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发现有实验室感染事故均可报告.4.1.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4.2报告程序和方式4.2.1报告程序发生上述突发事件或事故,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负责人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如实填写事故记录和事故处理记录。

领导小组核实事故后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积极配合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的调查和处置,抢救受伤人员,对受感染人员的健康状况作详细检验和随访,消除事故影响。

处理后领导小组及时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4.2.2报告方式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实验室所在单位负责人应填报《实验室意外和事故登记表》,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3突发事件应急响应4.3.1停止发生感染的实验室与发生感染有关的病源微生物的实验活动.4.3.2立即组织专家进入实验室进行调查.4.3.3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4.3.4如为严重或重大实验室感染事故要封锁实验室并对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隔离检查。

5.应急处理程序5.1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5.1.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

处理人员应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

通常可以使用5%漂白剂溶液(次氯酸钠溶液);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30 分钟),将所处理物质清理掉。

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理;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2)菌(毒)外溢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

污染的防护服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洗消毒。

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5.1.2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气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筒至少30min,使气溶胶沉积。

(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30min。

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

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

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

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5.1.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解剖感染力动物时操作不慎被锐器损伤或被动物咬伤或被昆虫叮咬等,应立即实行急救。

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

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 抗病毒药。

5.1.4实验室实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对病人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5)进行现场消毒;(6)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捕杀抢救等措施。

(7)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5.2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5.2.1一般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1)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2)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行实验室。

如果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

(4)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

5.3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5.3.1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首先要考虑实验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和电源,及时疏散人员,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消防人员只有在专业人员陪同下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

5.3.2实验室一旦发生水灾。

万一发生水灾报警时应停止工作,转移菌(毒)种和相关材料,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

对仪器设备消毒转移和做有关防水处理。

水灾过后对实验室应进行消毒清理维修和试运转、安全参数检测验证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5.3.3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

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

6.调查总结突发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防范工作。

事故当事人应向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写详细的事件发生经过的书面报告。

实验室负责任人应向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做结案报告。

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7.预案管理与更新预案要定期评审,并根据各项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

8.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麻城市张家畈镇卫生院2018年10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