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方

合集下载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引言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结肠炎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相关疗效。

中医药治疗方法在中医药治疗中,针对慢性结肠炎的不同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采用综合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1.中药汤剂:根据慢性结肠炎的病情和症状,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汤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白芍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3.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一种通过直肠给药的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结肠黏膜,具有清热、消炎的作用,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4.饮食疗法:中医药治疗中非常重视饮食调理,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尤其重要。

中医师会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纤维素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中医药可以减轻疼痛感觉,稳定肠道功能。

减少发作次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发作,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发作的次数。

中药汤剂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结肠炎的发作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慢性结肠炎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针灸疗法、中药灌肠等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感觉,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

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1.治疗方案个体化: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配合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应继续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结肠炎

中医治疗结肠炎

姓名:刘某,男,2012年10月12日,就诊于医馆。

主诉:腹痛腹泻5年,服用过很多中西药物,开始见效,越用效果越差,有的药服用时减轻,停药后复发。

就诊时患者腹泻加重,大便带粘液,每天5-6次,里急后重,大便后肛门有灼热感,饮食尚好,但吃饭后就得去厕所,行动稍有迟缓,大便就不能控制,身体逐渐消瘦,全身无力。

舌质红,苔白腻,脉弱。

处方:刘读医生根据病情,用健脾祛湿、寒热通补法治疗,服药15剂后,大便次数减少,每天3次,但仍有粘液,不成形,在原方基础上用补肾药,用服15剂,大便基本上恢复正常。

患者以为完全好了,没巩固治疗,但因饮食不节而病情复发,大便日3-4次,病症基本同前,但反应较轻,仍用原方加炒薏米30g,继服15剂,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服15剂,完全恢复正常,至今未再复发。

结肠炎的治疗用药,关健是在组方,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用补药,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健脾和中和通补通用相结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

中医认为:结肠炎,病因也尚不清楚,认为和脾肾有关,治疗以补脾补肾为目的,也是以口服中药或汤药药和灌肠为主要治疗手段,所以也是只能控制症状,大多不能痊愈康复。

"经络疏通法"认为:主要是经络阻塞,在下腹部形成硬块、硬核、或者团状物,组塞了血液循环,人体失去免疫能了而引发的结肠炎。

由于大多患者伴有胃炎,所以再治疗中也要考虑到胃炎和肠炎同时治疗,方可痊愈康复。

仲华国医馆无私提供学习资料
2013年06月19日。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药治疗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本文将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的治疗原理1.1 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古代名方,由附子、干姜、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结肠炎属于中焦寒湿之症,附子理中汤正是以温中散寒的功效来缓解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

1.2 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名方中的名方,由茯苓、白术、半夏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化痰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虚弱、湿浊内停是慢性结肠炎的常见病理机制,逍遥散正是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的功效来改善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

1.3 穴位敷贴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敷贴药物来达到调整气血、祛湿化痰的目的。

针对慢性结肠炎,通过在脾经、胃经相关穴位敷贴,可以促进脾胃气机的运行,加速湿浊的排出。

2.1 选择适宜的患者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适用于脾胃虚弱、寒湿内停型的慢性结肠炎患者。

临床上对具体患者的辨证施治非常重要,确保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2.2 配伍用药在治疗过程中,首先使用附子理中汤来温中散寒,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随后再使用逍遥散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改善消化功能不好、大便稀溏等症状。

在配伍用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配。

2.3 穴位敷贴选择脾经、胃经相关的穴位进行敷贴,如中脘、关元、足三里、气海等穴位。

在进行穴位敷贴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固定方法,确保药性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

2.4 疗程及辅助治疗一般来说,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长期进行,疗程一般为1-2个月。

可以辅以中药熏洗、针灸等治疗方法,以增强疗效。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第一篇: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使用这一方剂治疗慢性结肠炎过程中的临床体会。

首先,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方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疾病的发展过程、症状的表现、病史、病因等,这有助于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加减药物的选择。

同时,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结肠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腹痛、腹泻、便秘、排便次数增多等,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这些症状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结肠炎也会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有时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因此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方治疗慢性结肠炎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方式。

据我的观察,药物的剂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会导致患者不适,过小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在调配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的服用方式也要注意,一般建议饭前半小时或饭后一小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结肠炎患者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饮食限制,比如忌辛辣、油腻食物等,这是为了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并且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最后,使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方治疗慢性结肠炎需要坚持并持之以恒。

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

有些患者可能会发现病情在治疗初期有所改善,但在后期出现反复甚至复发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验 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验  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验
湖南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医语】慢性结肠炎是一种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

大便带粘液等症状的疾病,纤维肠镜见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炎性改变,经年累月,反复发作。

中医认为其病系肝脾失调,肠胃痰湿积滞所致,治疗宜调肝脾,祛积滞。

【医案】何某,因反复腹痛、腹胀、腹泻。

粘液血性粪便1年。

就诊时腹痛、腹胀以脐周及两少腹部为主,腹泻稀便,每日2-3次带少量白色或淡黄色粘液,时夹带少量血液,纳差食少。

观其神倦乏力,察其脐周及两少腹均有轻度压痛,舌质暗红,舌苔淡黄薄润,脉弦细。

肠镜检查:结肠、直肠粘膜充血。

部分血管模糊,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夏远录教授认为属肝脾失调,痰湿积滞。

寒热虚实错杂。

遂予乌梅汤治疗,拟用乌梅、川椒、附片、干姜、党参、黄连、当归、黄柏、瓜蒌壳、仙鹤草、木香、升麻、枳壳、白芍等。

加减治疗1个月病愈。

结肠炎偏方有效

结肠炎偏方有效

结肠炎偏方有效(转载)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

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三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五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结肠炎偏方发表时间:2010-05-09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344)民间中医授我治疗结肠炎偏方,拿出与同道分享,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

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从去年秋天开始,我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

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

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

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

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

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之后,我的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又与睡眠有相关性,睡眠不好则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睡觉前泡泡脚多半睡得好。

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治好结肠炎的吧。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模糊型疾病,没有对症药,病因也不能精确描述,但与饮食不周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流行于白领阶层,多见于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常吃夜宵之人群。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有医家报导: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满意疗效。

笔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

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

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

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在临床上,习惯用汤药方调治。

而口服用药,须经胃、小肠吸收,再下达结肠和直肠,药力由此减弱,难以控制。

故疗效往往欠佳。

本法用直肠给药,药专力宏,直达病所,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炎症病灶,使病变部位得到修复,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影响。

锡类散,内含牛黄、珍珠粉、青黛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作用,用于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显著。

云南白药,其中含有田七成分,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肿生肌功能。

两药配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

中药肛门滴灌可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6个月而到医院就诊。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腹泻每天3至4次,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时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以上症状每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后加剧。

患者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

患者家庭成员中有类似病史。

形体消瘦,脸色苍白。

左下腹压痛(+),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大便常规示:可见黏液脓血,红细胞(+++),白细胞(++++),未见巨噬细胞和病原体。

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表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偶见糜烂及溃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方
慢性结肠炎方是药物,成分有柴胡、白芍、白术等。

中文名
慢性结肠炎方
药物组成
柴胡、白芍、白术等
适用证
慢性结肠炎。

症状表现
腹痛肠鸣,便下溏薄
药物组成:
柴胡、白芍、白术、防风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椿白皮12克,青陈皮各5克,槐花15克,黄连3克。

适用证:
慢性结肠炎。

证见腹痛肠鸣,便下溏薄,挟带粘液或脓血。

症状表现:
1、腹泻:这是慢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

早上起床后腹泻及餐后腹泻最常见。

个别病人还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的现象。

2、腹痛:腹泻前多有腹痛症状,腹痛则腹泻,腹泻后疼痛减轻。

疼痛多以胀痛为主,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持续隐痛者也不少见,轻者多无腹痛。

3、便血:便血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轻者血液附于表面,重者鲜血下流,以至休克。

4、里急后重:这是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本病常见。

点评: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范畴,久泻证是责于肝脾,
治疗应当健脾止泻,疏肝达木,调胃肠,双管齐下,本方是肝脾同治法。

以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味,前者柔肝实脾,泻木扶土,后者清湿热理肠腑,二方相伍,祛邪扶正。

待邪退正复,转为调脾,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健胃和,则肝木不会相克,肝脾二和,久泻也能止。

另外,服药期间,必须忌吃不消化食物以及油腻、辛辣、酒烟等食品。

【处方与加减】党参20克,白术10克,炒白芍30克,吴茱萸12克,川朴6克,黄连6克,附子15克,米壳6克,乌药15克,车前草30克,木香10克,椿根白皮10克,枳壳12克,甘草5克。

舌质红苔黄腻者,去附子,黄连加至10克;纳差,不思饮食者,去椿根白皮,加焦三仙15克; 肠黏膜充血、水肿兼有溃疡,症状较重者,可用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五倍子10克,白芨10克,槐花10克,黄柏15克。

中药方
方剂1
【处方与加减】党参20克,白术10克,炒白芍30克,吴茱萸12克,川朴6克,黄连6克,附子15克,米壳6克,乌药15克,车前草30克,木香10克,椿根白皮10克,枳壳12克,甘草5克。

舌质红苔黄腻者,去附子,黄连加至10克;纳差,不思饮食者,去椿根白皮,加焦三仙15克; 肠黏膜充血、水肿兼有溃疡,症状较重者,可用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五倍子10克,白芨10克,槐花10克,黄柏15克。

【功效与用法】水煎服。

并加水200毫升,煎至8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1次。

主治慢性结肠炎。

症见下腹疼痛,便后痛解,腹泻,便下黏液脓血,里急后重。

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党参、白术、炒白芍补气健脾,和血;吴茱萸、附子、米壳、乌药暖中,理气止痛,温肾补阳固摄,并助温化湿邪;枳壳、川朴宽中理气,以通肠腑; 椿根白皮、黄连、车前草清热利湿;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健脾补气,温肾固摄,清热利湿,利气暖中止痛之功效
方剂2
【处方与加减】一见喜60克,生地榆30克。

【功效与用法】浓煎成100 至150毫升,晚上临睡前保留灌肠1次,14天为个疗程。

主治慢性结肠炎。

症见腹痛、腹泻,黏液或脓血便,纳差(吃饭差)等。

一见喜苦寒,清热解毒,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地榆凉血,解毒,止脓血,其煎剂对溃疡性大出血有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二药合用可收敛止血,消炎止泻。

慢性肠炎的食疗方法
1、低脂、少纤维。

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常会使腹泻症状加重,因此患者不应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纤维食物,可选择容易消化的细挂面、烩面片、馄饨、嫩菜叶、鱼、虾、蛋及豆类制品等,以使肠道得到休息。

2、慢性肠炎患者如伴有脱水现象时,可喝些开水、菜汤、米汤、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3、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吃蔗糖及易产气发叫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白萝卜、南瓜、牛奶、黄豆等。

4、慢性肠炎病人多半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5、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

现介绍几款有止泻作用的药粥,患者不妨一试。

6、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温服,有止痢、止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