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姜 伟(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在地质运动当中形成的独特的地下矿藏存在着稳定的沉积岩。
在开采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深部找矿,已经成为矿藏开采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带作为我国东部的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和相关的规模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笔者根据当前成矿带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成矿带的新型开发模式。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规律;模式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166-2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metallogenic models of the middle an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JIANG Wei(Guizhou provinci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 famous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There is a stable sedimentary rock in the unique underground mineral deposit formed in geological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how to carry out deep prospec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nsider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the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scale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current metallogenic belt,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an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has been built on this basis.Keyword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rule; mode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位于扬子陆块北边,拥有独特的成矿优势和成矿条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杨金龙(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摘 要:宣城矿集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根据已有研究总结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以元素储备含量,总结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通过研究宣城矿集区在太古宙到震旦纪、寒武纪到中三叠纪、晚三叠纪到新生纪的不同时间演化,以及该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和重磁场特征,归纳出矿集区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93-2Metallogenic system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YANG Jin-long(No. 311 geological team,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qing 246000,China)Abstrac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lement reserve content,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law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time evolution from Archean to Sinian, Cambrian to Middle Triassic, Late Triassic to Cenozoic,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concentration area.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etallogenic syste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地跨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四个省份,整体矿带面积大约为10.8*104平方千米。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展示中国地质矿产勘查和成矿规律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和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矿产资源勘查的精准度和效率,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勘查技术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概述全国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主要类型。
通过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范围、储量和开采利用现状的梳理,为后续的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深入探讨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地质因素的分析,揭示各类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同时,结合国内外成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全国重要矿产的成矿模式进行归纳总结,为矿产勘查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还将关注勘查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勘查技术方法在矿产勘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技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探讨这些新技术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效果与前景。
本文将对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结合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矿产勘查和成矿规律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中国矿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中,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是理解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探讨了成矿作用与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性、变质作用以及区域地质演化等多方面的关系。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成矿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新疆地区独特的金属矿产分布格局。
首先,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等大型山脉地区。
这些地区的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为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同时,这些地区的变质作用也比较强烈,对金属矿产的富集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类型较为多样,主要包括铁、铜、铅、锌、金等。
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铜矿主要分布在南疆的且末、若羌和北疆的富蕴等地,铅锌矿则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
这些不同类型的金属矿产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浆成分、成矿时代、构造环境等。
此外,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还具有明显的成矿期次,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这些成矿期次与全球地质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周期密切相关,对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引言钼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钼矿资源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成矿规律。
钼矿资源特征地理分布中国钼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钼矿的主要产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西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华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矿石类型中国钼矿主要以钼矿石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石有辉钼矿、钼闪石和钼铜矿等。
其中,辉钼矿是最常见的钼矿石,钼的含量较高,在中国的钼矿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矿床类型中国钼矿矿床类型多样,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蚀变型、砂岩型和热液型等。
其中,矽卡岩型和斑岩型是中国钼矿的主要矿床类型。
矽卡岩型钼矿矿床分布广泛,形成于岩浆侵入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的钼元素;斑岩型钼矿矿床则是在斑岩侵入过程中形成,富含钼矿石。
钼矿成矿规律成矿控制因素钼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壳演化和流体作用等。
地质构造对于钼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活动会导致岩浆上升和成矿物质富集。
岩浆活动是形成钼矿的关键因素,岩浆中富集的钼元素在地壳演化过程中会富集形成钼矿石。
成矿过程钼矿的成矿过程通常经历岩浆活动、矿质输运和成矿作用三个阶段。
岩浆活动阶段是形成钼矿矿床的起始阶段,岩浆中所携带的钼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实现富集和沉淀。
矿质输运阶段是指钼矿石通过流体的输运和迁移形成矿体。
成矿作用阶段是指热液流体在矿体形成后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的过程。
成矿规律中国钼矿成矿规律主要受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东北地区的钼矿多与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拉旗山岩等有机岩体相关;西南地区的钼矿则多与侵入岩有关,例如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等。
此外,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钼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矿物赋存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中国钼矿资源广泛分布,矿床类型多样。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

研究方法与流程
•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 多种技术手段,开展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工 作。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流程
1
2
1. 收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
2. 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工作,获取第一手数 据。
研究方法与流程
3. 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地 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0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
进行了评价,划分了不同级别的矿产资源潜力区,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
规划和勘查开发提供了决策支持。
研究不足与展望
基础地质研究不足
技术方法创新不足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尽管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 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基础地 质研究方面仍存在诸多空白, 需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 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 发提供坚实的地质支撑。
分布广泛
矿产资源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区市,其中一些地区因特定矿产 资源丰富而著称。例如,山西、陕西等省份煤炭资源丰富, 东北、西北等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
矿产资源储量与品位
储量巨大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如煤炭、稀土等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石油、天 然气等资源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品位较高
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品位普遍较高,部分矿种的品位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 高品位矿产资源有利于提高开采利用效率,降低选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的关系
成矿规律是潜力评价的基础
成矿规律研究是揭示矿产资源形成、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科学,为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 数据支持。
潜力评价是对成矿规律的验证和应用
4.3成矿规律

印支成矿期( T 三叠纪)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上升为 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的外生矿床, 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形成众多的内 生矿床,如Fe、Cu、Cr、Ni、稀有金属、云母、石棉等。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 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 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和 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矿床 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有关。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 征,将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中 国 北 方 中 生 代 大 规 模 成 矿 作 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140Ma和120Ma左右两次成矿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 140Ma左右形成Mo(W)矿, 120Ma左右形成金矿
华北克拉通北缘多金属矿带: 190-160Ma, 140Ma 左右和120Ma左右三次成矿
喜山成矿期 (Q R新生代)
1)前寒武纪成矿期, 3)海西成矿期, 2)加里东成矿期, 4)印支成矿期,
5)燕山成矿期,
6)喜山成矿期
早太古成矿期(泰山期)(38—25亿年); 地壳开始形成,薄而不稳固,故有大量来自上地幔的超基性、基性岩浆 活动,形成重要的绿岩带及有关矿床。本期末发生阜平运动,有广泛的 火山和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并伴随一系列矿床的形 成,重要者有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 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18亿年) 本期地壳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仍 较普遍和强烈,火山和火山沉积建造,各种碎屑沉积建造及化学沉积建 造大量出现,生物沉积建造开始出现。在这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产有 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滑石、菱镁 矿、云母等。 晚元古或震旦亚界成矿期(18—6亿年) 本期属晋宁、澄江、扬子构造旋回成矿期。这时稳定区与活动带区别明 显,大气中CO2占优势,海水中CO2逐渐减少而变成硫酸盐型,主要矿 产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在北方产于长城、蓟县、青白口系地 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 及相应地层中。
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

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萤石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
萤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广泛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
了解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对于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等方面,对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规律进行阐述。
首先,中国萤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是形成萤石矿床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萤石矿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和碱性岩环境中,如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
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质背景,为萤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比如,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和湖南省的琴岭岩墙等地形地貌特点,为形成富集萤石的环境提供了基础。
其次,成矿物质来源是萤石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中的含氟岩石和热液等。
尤其是碱性岩体中富含氟的矿石,如花岗岩、碱性侵入岩等,是富集萤石的重要来源。
此外,在一些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热液作用也是形成萤石矿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由于断裂活动造成的热液渗透,使得地下水与岩石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许多萤石矿床。
再次,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过程可以归纳为多期次的热液作用和结晶沉淀。
在热液作用过程中,地下水中的氟离子和其他金属离子透过裂隙和孔隙渗入到岩石中,与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反应,形成了萤石矿石。
同时,由于不同地质时期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得萤石矿床在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中形成,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中国的萤石矿床多分布在断裂带、断裂盆地等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
断裂的存在破坏了地壳的连续性,使得地下水的运移受到了限制,而断裂带则成为地下水、热液的运移和聚集的通道和场所。
综上所述,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规律涉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和地质构造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研究这些成矿规律,有助于寻找和划定萤石矿床的有利地质条件,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通过深入研究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规律,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是中国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对全国重要矿种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提出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有效指导省级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
首先,重新划分了I、II、Hl级成矿区带,指导各省级项目划分IV、V级成矿区带,这有助于首次实现I、n、in、IV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
其次,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 个矿产预测类型。
此外,对17个单矿种进行了汇总及系统、深入的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研究总结了各矿种成矿规律,编制了系列图件,建立了矿产地一览表及数据库。
最后,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探讨了重大区域成矿规律问题,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对“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及“新三源成矿理论”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资料获取更多专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