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床的成矿系列与区域成矿规律

合集下载

矿床的成矿系列

矿床的成矿系列

在国内,翁文灏 (1920, 1927) 提出了华南矿 物分带问题。 50、60 年代郭文魁等编制 1:300 万全国金 属矿床成矿规律图,进行了湖南郴县 1:20 万区域 成矿规律研究;张炳熹等在南岭地区进行区域成矿 规律研究。 1966 年江西省地质局 908 地质队、广东省有 色金属勘察公司 932 地质队针对石英脉型黑钨矿 矿床提出了五层楼式成矿控制规律。 1974 年以陈毓川和李文达为首的研究集体提 出宁芜火山岩区区域矿床成矿模式 “宁芜玢岩铁 矿成矿模式”。
1975 年程裕淇等通过研究全国铁矿成矿规律, 提出铁矿类型组、铁矿成矿系列概念。 1979 年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发表 “初论矿 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的文章,正式提出成矿系列的 概念,并提出了19 个矿床成矿系列。1983 年研究集 体又发表了 “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的文章, 进一步完善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又新建了 6 个矿床 成矿系列,提出成矿系列序次的划分。 自矿床成矿系列概念提出以来,受到国内矿床界、 尤其是矿产勘查部门的关注,近二十年来对矿床成矿 系列的研究及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应用获得很大的进 展。
一.矿床成矿系列概念
矿床成矿系列是在特定的四维空间、时间中 的矿床自然组合。 特定的四维空间、时间是指:
• 一定的地质发展阶段内,一般是指一个构造活动旋
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 (时间维);
• 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是指上述地质构造活动所
涉及的地质构造单元,一般相当於新形成的三级构 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 (空间 维);
进成矿预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2—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
了“中国成矿体系和区域成矿评价”研究,
对各时代、各成矿区带的矿床成矿系列又一 次进行了系统研究。

矿床学14-成矿规律

矿床学14-成矿规律
第十四章
控矿条件 和成矿规律
Ø 就空间而言,可以表现为在各种地质构造 单元中的分布规律——成矿区域; Ø 就时间而言,可以表现为在地史上的分布 规律——成矿时代; Ø 从成矿物质的聚集看,可以表现为各种矿 床类型的形成以及有关矿床和矿种的共生规 律——成矿系列。
第一节
控矿条件
控矿条件有两层含意: Ø 控制矿床组合和矿床群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 景和地球化学背景; Ø 在有利于成矿区域中使矿床定位的条件。
翟裕生(1996)划分了如下几类构造环境: ①稳定克拉通环境; ②大陆内部热点环境; ③大陆线性构造环境; ④大陆裂谷环境;
我国的中、新生代成矿作用与世界相比,有 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东、 西部成矿的差异上。 西部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比较发育,内生矿 床主要有铁、铜、钴、镍、钨、锡、金、稀有金 属、石棉、云母等,外生矿床有石膏、盐类、铜、 锰,石油和油页岩等。
东部地区燕山期成矿作用更为强烈,构成我 国东部最重要的内生矿床成矿期。重要的外生矿 床有第三纪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第三纪的盐类 矿床和现代盐湖等。
⑥ 我国东部重要的沉积矿床,如昆阳、襄阳式磷矿 以及湘鄂西黑色页岩中的铀、钒、镍、钼矿床。在 我国西部,形成大量内生矿床,如白银厂块状硫化 物矿床(黄铁矿型铜矿)以及镜铁山式火山—沉积变 质铁矿床。
(4) 古生代:主要形成的矿床:
①钾盐矿床(泥盆系、二叠系); ②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美国、东欧) ③块状硫化物矿床(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的乌拉尔)
(一)
成矿区域
1.金属成矿省
在地壳特定的区域内产出异常多特定类型的矿床。 发展趋势中加入了动态因素。——成矿省的演化是热 点。 2.成矿区域的划分 金属成矿省是矿床区域分布比较笼统的叫法。而 成矿区域的范围大小不—,往往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级 别。目前,人们一般按空间规模,把成矿区域划分为 全球性成矿域、成矿区(带)、矿带和矿田4个级别。

云南兰坪矿集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云南兰坪矿集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黄 竹厂 矿床 的铅 同位 素 的表 面年 龄 为 8 6 . 8 ~ 6 4 . 1 Ma , 多 数年龄 在 7 0 Ma 左右 l _ 】 , 代 表 了该 阶段 成矿 的年龄 , 在 沉 积 的 时候 初 始 富集 形 成 了准 矿化 层; 白洋厂银 铜 多金属 矿床 的铅模 式 年 龄 介 于 9 2 ~ 1 8 Ma之 间[ 1 引, 部 分 年 龄可 能代 表 了沉 积成 矿 期 的 年龄 , 也有 部分 年 龄 可 能代 表 了 热 液改 造 期 的年 龄 ( i N 当于喜 玛 拉雅 期 构 造 一 热事件) 。对 黄 竹 厂 方解 石矿 物流 体 包 裹 体 的测 试 显 示 : 均一温 度为 8 2 ~ 1 7 6℃ , 盐度 为 叫( Na C 1 ) 。 一2 0 . 4 ~2 0 . 6 , 密 度 为0 . 9 3 ~1 . 1 1 g / c m。 , 流 体 属 KC 1 一C a C 1 :一H 2 O 型[ 1 , 反 映此 时期盆地 流 体具 有 较 中等 的盐 度 和 中 移, 在有 利 的部 位沉 积成 矿 。此 类 矿 床成 矿 作 用 可
系 的矿床 的 自然 组 合 _ g 。本 文 根 据 构 造 旋 回、 矿 体运 移 方式 以沿 断 裂 垂 向 向上 运 移 为 主 , 成 矿 流 体 1 , F以及 P b , Z n等 矿 物 质[ 4 ] , 沿 四十 里 箐一 床 的成 矿 时代 、 含 矿建 造 、 成矿 作 用 , 将 研 究 区 的矿 富含 C
是 P b , Z n , Ag , C u , C o的主要 含 矿岩性 。
积环 境形 成 的矿 床 , 将 该 成 矿 系列 进 一 步 划 分 为 以
下 3个成 矿亚 系列 。

萤石矿床成矿区带成矿规律

萤石矿床成矿区带成矿规律

萤石矿床成矿区带成矿规律
萤石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

萤石矿床的成
矿规律是指在地质条件、岩浆活动以及特定构造背景下,萤石矿石得以形成的规律和过程。

以下将介绍萤石矿床成矿区带的主要成矿规律。

首先,地质条件是影响萤石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萤石主要形成于含有氟
离子的岩石中,并且需要存在一定的岩石溶解度和含氟物质的来源。

碱性火山岩是萤石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因为碱性火山岩中富含氟、硅和锶等元素,为萤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成分和热液来源。

此外,沉积岩、变质岩等其他岩石类型也可作为储存萤石矿床的基质。

其次,岩浆活动对于萤石矿床成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岩浆的喷发和岩浆热液
作用是形成萤石矿床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火山喷发和火山岩浆活动的过程中,岩浆在岩石中的运移和热液的生成使得岩石中的氟等元素得以溶解并迁移至矿床形成区域。

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周期也会对萤石矿床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的岩浆类型具有形成不同类型萤石矿床的特点。

最后,特定构造背景也是萤石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构造运动可引起地壳
的断裂和变形,形成热液通道和储集空间,从而有利于萤石矿床流体的迁移和沉积。

褶皱带、断裂带和岩层滑动带等构造破碎带是萤石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带尤为重要,因为断裂带可作为成矿流体的通道和集聚区。

综上所述,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涉及地质条件、岩浆活动和特定构造背景三个
方面。

了解这些成矿规律有助于寻找新的萤石矿床,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新余市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成矿规律

浅析新余市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成矿规律

浅析新余市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成矿规律我国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元古宙震旦系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储量的50%以上。

具有矿床规模大,品位低,矿体埋藏浅,易于分选的特点,分布于江西中西部的新余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也属于该类型,该矿区位于原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主矿体良山铁矿区的西南延伸部位,是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后备资源地,该类型矿床品位虽然低贫,但矿石可选性能较好,开采条件较有利,储量规模较大,该矿区从1957年起开始江西省地矿局下属单位(于一九五八年至二零一零年间)历经50多年先后进行过大量地质勘查工作,查清了矿床分布情况,笔者通过对前几代地质工作者的成果中进行反复分析、认真研究,并结合多年对该矿区矿山开采勘探工作经验积累,对该矿区的成矿规律得出一些粗浅认识。

标签:新余铁矿床;研究分析;重要意义引言该矿区区域构造位于钦杭东段结合带,江西境内中部南华造山带北缘,以武功山-北武夷隆起带西段武功山隆起东段的神山倒转背斜为主,背斜南翼及南西部收敛部位为含铁岩系,北翼为萍乡-广丰深断裂切割破坏,南西部北西向断裂发育。

在此倒转背斜南翼上又发育一系列紧密排列的北西-北北西向同斜褶皱群,是赣西铁资源的主要富集区。

区域构造以神山倒转背斜为主体,北翼为萍乡-广丰深断列切割破坏,南西部北西向断列构造非常发育,在花桥矿区明显见到;背斜南翼及南西部收敛部位为松山群含铁岩系分布,沿铁矿层走向有一系列的紧密同斜褶皱群展布,区内构造分为三部分:(1)东部正常区:九龙山及以东构造线为北东东的背斜,由北向南依次出现次级褶皱,局部出现倒转褶皱,常出现规模不大轴面平行岩层的倒转或同斜小褶皱,微褶皱发育;(2)中部转折区:井头——冒顶庵间,岩层为正常层序,而到鸡婆寨、狮子山则为倒转层序。

(3)西部倒转区:在扬家桥、松山长富构造线为EW方向,岩层倾向南西和北西,岩层层序与东部完全相反,是倒转层序,此区构造复杂,由北向难出现一序列次级倒转向斜、背斜褶皱,区内断层十分发育。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摘要:经过我国广大学长多年来地质勘探的汇总最终概述出了我国矿床的成矿规律。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地球地壳形成开始所有矿床的成矿规律做出来细致的阐述,其中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矿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矿床共生规律。

关键词:时空分布;物质来源;矿床共生;一、简述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指矿床(矿体)形成和分布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与集中分布规律,及其物质共生组合关系和内在的成因联系等[1]。

成矿规律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找矿的基础。

经过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成矿规律方面的不懈努力,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在我国,从古生代的前寒武纪到新生代都有矿床的形成,可以说我国矿床的时间分布是广泛且不均匀的。

我国主要有六大成矿区,这六大成矿区主要由时间顺序来划分。

下面以这六个成矿期阶段为例,做简要介绍。

1.前寒武纪成矿期该成矿期又划分为三个成矿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壳随着地球的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从开始形成到趋于稳定的过程。

在整个地壳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以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

2.加里东成矿期这个时期的地壳演化进一步稳定,浅海地带矿床较为发育,著名的宣龙式铁矿和瓦房子锰矿便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3.海西成矿期、印支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在这三个成矿期内,仍然发生着剧烈地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向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转化的一些构造运动。

这三大成矿期都进入了地槽演化的阶段,从加里东成矿期末期开始一直到燕山期地槽阶段结束,而内生成矿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并繁盛。

4.喜马拉雅成矿期该成矿期正好与前寒武纪成矿期相反。

喜马拉雅成矿期间,除了喜马拉雅山地区还存在着比较活跃的构造运动,并伴随着一些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其余地区的大多数构造活动都慢慢变弱了。

三、矿床空间分布规律与时间分布规律相类似,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样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为有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等特点而在个别地区存在分布均匀的现象,为等距性分布。

浅谈锰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规律图编制(徐志刚老师)

浅谈锰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规律图编制(徐志刚老师)

如何探讨锰矿成矿规律,本人本着将丰富的感 如何探讨锰矿成矿规律, 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 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毛泽东,实践论) (毛泽东,实践论) 去粗取精”------提出典型矿床 “去粗取精”------提出典型矿床 去伪存真”------???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可理解为锰矿床的矿物之变化 “由此及彼”------可理解为锰矿床的矿物之变化 如原生氧化锰、原生碳酸锰、原生碳酸锰→ (如原生氧化锰、原生碳酸锰、原生碳酸锰→氧 化锰;原生碳酸锰矿石中Mn、Mg、Ca、Fe等关 化锰;原生碳酸锰矿石中Mn、Mg、Ca、Fe等关 造成不同类型矿石;锰矿床与磷、 系,造成不同类型矿石;锰矿床与磷、铁等沉积 矿床的时-空转变等。 矿床的时-空转变等。 由表及里”-----控制锰矿沉积的 、Eh等条件 控制锰矿沉积的PH “由表及里”-----控制锰矿沉积的PH、Eh等条件
加强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可参考王鸿 加强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 祯主编,1985, 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 祯主编,1985,《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
敬请批评、指正!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关于锰矿资源概况、锰矿床时空产状、 关于锰矿资源概况、锰矿床时空产状、 成因分类、受控因素、 成因分类、受控因素、典型矿床选择以及 锰矿预测类型的划分,已分别刊于陈毓川、 锰矿预测类型的划分,已分别刊于陈毓川、 王登红等(2010) 王登红等(2010)之《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 规律研究技术要求》 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和《重要矿产预测类 型划分方案》 其中有何不妥, 型划分方案》中,其中有何不妥,请大家 特别是长期从事锰矿勘查和研究的同仁, 特别是长期从事锰矿勘查和研究的同仁, 提出宝贵意见。 提出宝贵意见。

浅谈夹皮沟矿床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_张丞

浅谈夹皮沟矿床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_张丞

浅谈夹皮沟矿床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张 丞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摘 要 本文作者对该区域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为以后寻找同类矿床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方向。

关键词 地质矿床 成矿规律 分析一、区域地质成矿规律该区域位于地台北缘东段,属辉南-桦甸-和龙金、铁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南台北槽的地质边界条件下形成了夹皮沟花岗-绿岩带。

夹皮沟花岗-绿岩带,属晚太古宙花岗-绿岩带的一部分。

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长约50k m,宽3~8km,绿岩体成大小不一的零星包体形式存在,总体呈狭长带状。

绿岩包体是晚太古宙绿岩地体被阜平期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肢解而成。

花岗-绿岩地体主要由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组成。

绿岩类:由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及磁铁石英岩组成,被深成侵入岩贯入,其中斜长角闪岩与磁铁石英岩空间上密切共生。

斜长角闪岩,常呈黑绿色,细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与金矿化关系较为密切,为夹皮沟区域金矿的矿源岩。

灰色片麻岩类:夹皮沟花岗-绿岩带中大面积出露的岩石,为太古宇的深成侵入岩,主要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类。

这些深成侵入岩与绿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花岗岩类:在夹皮沟花岗-绿岩带的西南侧、北东侧及东南侧还发育有哑铃状钾质花岗岩体、五道溜河岩体等,这些岩浆岩体在一定程度上对金成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提供了金的物质来源及成矿热动力。

二、花岗-绿岩带地质构造成矿规律夹皮沟花岗-绿岩带自晚太古宙形成以来,经历了阜平-喜山期长期多次的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变质变形作用极为发育,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表现为多组多方向的脆性断裂构造及其联合形成的环形断裂韧性剪切带和小型或微型褶皱等。

1.脆性断裂构造。

1.1东西向断裂构造:表现为多组断裂联合而面为带状,总体走向NEE向或近东西向,带中发育有构造片岩和糜棱岩化岩石,为区内形成较早的断裂,往往遭受晚期构造的干扰和破坏,呈构造片岩形式出现,没有明显的断裂痕迹,在走向上断续发育,很不连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矿床的成矿系列与区域成矿规律
作者:谢天坤李小春
来源:《地球》2013年第02期
[摘要]目前的矿床学界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区域中矿床或者是矿化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在矿床学界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足够重视,矿床学者们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以矿床来为研究的对象,并利用成矿系列思想来对成矿规律进行研究。

[关键字]矿床成矿系列区域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79-1
1 矿床成矿系列的内含与划分
矿床成矿系列指的是在时空域中的基本矿床组合的自然体。

它是组成全球矿床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矿床成矿系列的存在才形成了全球矿床世界。

它的定义可简略为:在特定的四维时间、空间域中,由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

特定的时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内,一般是指一个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特定的空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是指上述地质构造活动所涉及的地质构造单元,亦就是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一般相当于形成的三级构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

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是指在此特定的时空域中发生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是指在上述特定的时空域内由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组合,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成因联系。

这四个因素组成一个矿床成矿系列,构成特定时空域中一个矿床组合自然实体。

因此,每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在全球均是唯一的矿床组合实体。

也可以说每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就是一个完整的亦是最基本的成矿系统,如下图一所示为矿床成矿系列。

2 以大兴安岭北段为例分析其区域成矿的时空特征
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段大多是以金为主,多金属矿床并存的矿床,其成矿的时间是在燕山晚期,也有少许的矿床是在印支- 燕山早期形成的。

该地区的矿床大多都分布在哈乌尔断裂向西及莫尔道嘎北向的前燕山期花岗岩与前中生代地层出露的隆起地,大部分的铅- 锌通常都位于得尔布干断裂西北侧的凹陷地区,其中铜等的多金属矿床一般都是位于这两者中间的过渡呆。

总体来说,大兴安岭北段是由东南到北西依次表现为铅、锌、银矿带。

另外,金等的多金属矿床的分布空间是呈现由北东成带的,北西成行的时空成矿特征。

3 以大兴安岭为例分析其区域成矿条件
3.1 大兴安岭的岩浆控矿
在火山喷发后,由于沉积岩系和次火山岩体的形成,这些岩体的形成对大兴安岭区域内的金等多金属矿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兴安岭区域内的大多铅锌矿床点基本上都分布在得尔布干断裂带的附近,并且这些矿体和矿化体都被赋存于了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的安山质岩,这样就使得矿床的成因和上库力期的浅成酸性岩存在了紧密的关系。

另外,还通过对该区域的成矿规律分析研究得出,大兴安岭区域内的得尔布干断裂带的北侧是由中生代火山岩冰长石-绢云母型的金矿点组成,通过构造的次火山岩浆活作为动力不断的来蚀变砂岩型砂宝斯金矿床,进而形成了提供了热源、赋矿空间和部分成矿物质作用。

3.2 成矿的地层控矿
变质岩系对大兴安岭区域内的金等多金属矿床成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过程是变质岩系在大地岩浆作用下,一些成矿物质不断的渗入到热液系统,这就为热液矿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时期具有了必要了成矿物质,从而形成了矿物。

大兴安岭区域内的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一般是由玄武岩、橄榄玄武岩、辉石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的,大兴安岭区域内的上库力组则主要是因粗面岩、英安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岩等形成的。

通过对岩石的化学研究分析得出,这两组矿系都是偏碱性的火山岩系列,并且还得出这两组是由同一岩浆通过不断的演化而形成的。

大兴安岭区域内的二十二站组则是由粉砂岩、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煤线夹层构成的,它是由一个陆源沉积与火山凝灰质沉积的过程形成的。

3.3 大兴安岭的构造控矿
在大兴安岭区域内断裂构造是非常之多的,并且切割也非常的深,这些断裂构造还有多期活动的重要特征,像哈乌尔、吉尔布干、额尔古纳断裂构造等都是显著的例子。

在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早期这些断裂构造由北东向于北北东向不断活动最终达到了最活跃状态,另外,还有激烈的火山喷发运动,使得中、酸性岩浆大量的流出,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大兴安岭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带。

通过大量的区域找矿和成矿研究分析得出,大兴安岭区域内的金等多金属矿是由这一时期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没有这一时期的地质作用就不能形成大兴安岭区域的金等多金属矿,这就证实了大兴安岭区域内的北东和北北东向以及东西向断裂构造不仅是控矿、容矿构造,而且还是导矿构造。

4 对大兴安岭区域成矿作用的探讨
我国的大兴安岭矿藏丰富,其中大兴安岭的中南段的铜等多金属矿床分布非常集中,大兴安岭的中南段是全球三大构造的严重叠加地区,该区域通过长久的地壳变动和地区演化,形成了目前的矿藏丰富地带,由于该地区的地质条件的优越,使得该地区的矿物有多类型、多矿种富集及矿物强度大的众多特点。

大兴安岭区域内前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为以后的铜等多金属矿
床形成提供了必备条件。

由于前中生代地址构造是构成控岩控矿的最基本条件,并且因为前中生代地址构造是在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折叠作用下形成的,大兴安岭区域是位于板块前缘接近平行的断裂处。

该地区的前中生代地层为大兴安岭区域成矿提供了部分矿物质,但是有的地方的成矿物质也是由前中生代地层全部提供的,进而形成了和海底热液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相关的矿床。

参考文献
[1]陈毓川,叶天竺,张洪涛,等.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131-153.
[2]齐金忠,李莉,郭晓东.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蚀变砂岩型金矿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2000,(2): 116-125.
[3]艾永富,张晓辉.内蒙大井矿床的脉岩与成矿[C] .见:中国地质学会."八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23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