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法的发展史酸碱滴定法的确立首先应

合集下载

滴定分析法的发展史和指示剂的发现者波义耳

滴定分析法的发展史和指示剂的发现者波义耳

一、滴定分析法的发展史酸碱滴定法的确立首先应归功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对指示剂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1881年,龙格(Lunge)完全是凭经验而采用了甲基橙作指示剂来滴定碱式碳酸盐的。

三年后,P·T·汤姆逊也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一些常用的指示剂,然后,他给指示剂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辨色标准。

1891年,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他的指示剂理论,即使不十分完善,但却为A·汉奇(Hantzsch)提出的指示剂是假酸和假碱的概念铺平了道路。

E·萨尔姆(Salm)、J·蒂勒(Thiele)和其他研究者检验了氢离子浓度与颜色变化的关系。

萨尔姆在各种不同溶液中研究了28种指示剂。

他的工作为索伦森(Sorensen)在1909年提出pH概念奠定了基础。

1911年,H·T·蒂泽德(1885—1959)研究了指示剂的灵敏度。

三年后,N·比约鲁姆发表了有关指示剂理论的专著,对盐的水解作了很好的论述,并强调滴定到某一特定pH的重要性;这一目的通过利用指示剂在适当pH点发生的变化和采用电势滴定而最终达到了。

细菌学家们发现pH指示剂在制备培养基方面很有价值。

1915年左右,美国农业部的化学家Wm·M·克拉克(Clark)和H·A·勒布斯(Lubs)非常细心地研究了各种适于作指示剂的染料。

F·S·艾克里在1916年发现了磺酞类指示剂,其中百里酚蓝被证实特别有用,因为它能产生两种颜色变化,这后来被解释为它能起二元酸的作用所致。

研究者们还很重视酸和碱的电离常数。

1921年,蒂泽德和博伊利指出了怎样去控制二元酸的滴定。

氨基酸的滴定很重要,引起了相当大的注意。

1907年,索伦森证实,如果先用甲醛把碱性的氨基保护起来,那么就可满意地进行氨基酸的滴定。

20年代,F·W·福尔曼以及R·维尔施泰特和E·阿尔德施米特—莱茨在观察到乙醇能够将氨基的碱性强度减弱到比羧基的酸性强度弱得多的程度后,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另一种氨基酸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ppt课件

滴定分析法ppt课件

2024/3/14
1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一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 片剂(胶囊剂) 标示 %量 C1/W C0 标 VT示 W 量 10% 0
平行做2份,RAD≤0.5%。
第一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⑶ 所用基准物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取用
时应先用玛瑙乳钵研细,并按规定条件干燥,
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密称取;有引湿
性的基准物质宜采用“减量法”进行称重。
如系以另一已标定的滴定液作为标准溶液, 通过“比较”进行标定,则该另一已标定的滴 定液的取用应为精确量取(精确至0.01ml), 用量除另有规定外,应等于或大于20ml,其浓 度亦应按药典规定准确标定。
酸碱滴定法及其应用
盐酸滴定液(1、0.5、0.2或0.1mol/L) (1)配制中,如按药典的规定量取,则F
值常为1.05~1.10。因此,宜先与已知 浓度的氢氧化钠滴定液作比较试验,求 得其粗略浓度,在加水适量稀释,使其 F值为0.95~1.05,而后再进行标定。
2024/3/14
1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一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⑹标定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 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 和滴定的结果。
⑺初标者和复标者在相同条件各做平行 试验 3份,分别进行计算;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 RAD≤0.1%;初标平均值和复标平均值 RAD≤ 0.1%;标定结果按初、复标的平均 值计算,取4位有效数字。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酸碱滴定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误差分析的实验验证与结果解释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酸碱滴定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误差分析的实验验证与结果解释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酸碱滴定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误差分析的实验验证与结果解释高中化学备课教案:酸碱滴定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误差分析的实验验证与结果解释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本文将针对酸碱滴定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误差分析进行实验验证与结果解释。

一、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基于酸碱反应的化学量的测定方法,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是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酚蓝等。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水。

2. 酸碱滴定溶液的准备:分别将酸和碱溶液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滴定溶液。

3.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根据实验中的酸碱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4. 滴定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控制:滴定过程中,应保持温度和酸碱滴定液的摇混均匀。

5. 滴定终点的判断:通过改变滴定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清洗滴定管、容量瓶等。

2. 酸碱滴定液的制备:分别取一定量的酸和碱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一定的体积。

3. 目测法的滴定过程:将酸碱滴定溶液分别加入容量瓶中,用滴定管按滴下的速度缓慢滴加反应终点。

4. 自动滴定法的滴定过程:将酸碱滴定溶液倒入滴定瓶中,使用自动滴定仪进行滴定。

5. 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过程中,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当颜色由变化较明显的红色到无色(如酚酞指示剂),则为滴定终点。

6. 记录滴定结果:记录滴定前后滴定溶液的体积差,计算出酸或碱的浓度。

三、误差分析酸碱滴定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试剂的误差:试剂的浓度可能会和标称值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试剂的标定,以减小误差。

2. 滴定指示剂的误差: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滴定终点的准确性,不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3. 滴定量的误差:在滴定过程中,滴定液的滴下速度和滴定时的人眼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导致滴定结果的不准确性。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填空题)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填空题)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填空题)1.在0.10 mol ·L -1NH 3·H 2O 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 NH 3·H 2O ,浓度最小的物种是 H+ 。

加入少量NH 4Cl (s )后,NH 3·H 2O 的解离度将 减小 ,溶液的pH 值将 减小 ,H +的浓度将 增大 。

2.在300mL 0.2 mol ·L -1氨水中加入 1200 mL 水,才能使氨水的解离度增大一倍。

3.在氨水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则溶液的OH -离子浓度 增加 ,NH 4+离子浓度 减小 ,pH 增大 ,NH 3·H 2O 的解离度 降低 ,NH 3·H 2O 的解离平衡常数 不变 。

4. 40mL 0.1 mol ·L -1氨水与40mL 0.1 mol ·L -1盐酸相混合,溶液的pH 值为5.28 ;40mL 0.1 mol ·L -1氨水与20ml 0.1 mol ·L -1盐酸相混合,溶液的pH 值为 9.26 。

5. 多元弱酸解离的特点是 分布解离和 常数大小逐级递减 。

6. 25℃时,K w θ=1.0×10-14,100℃时K w θ=5.43×10-13,25℃时K a θ(HAc )=1.8×10-5,并且K a θ(HAc),随温度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则25℃时,K b θ(Ac -)= 5.6×10-10 ,100℃时,K aθ(Ac -)= 3.0×10-8 ,后者是前者的 53.6 倍。

7. 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存在 离子氛 ,它的有效浓度常用 活度 表示,它和溶液的真实浓度之间可用 a=γ·C 关系式表示。

8. 有A 、B 、C 、D 四种溶液,其中(A )pH=7.6,(B )pOH=9.5,(C )c (H +)=10-6.2,(D )c(OH -)=10-3.4,它们按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D<A<C<B 。

化学反应中的酸碱滴定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酸碱滴定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酸碱滴定反应酸碱滴定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滴定反应通过滴加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至待测溶液中,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终点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来确定待测溶液的酸碱浓度。

一、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酸碱滴定反应基于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滴定中,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时,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滴定终点是指在反应中所加入酸或碱的化学计量上已经完全和待测溶液中的酸或碱反应完成。

通常在滴定终点使用指示剂来指示,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的 pH 值变化而改变颜色。

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是滴定反应结果的依据。

二、滴定实验的步骤1. 准备滴定仪器和试剂:使用干净的滴定管、滴定瓶等仪器,准确称取适量的酸或碱试剂,加入到滴定瓶中。

2. 添加指示剂:根据滴定反应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添加到待测溶液或试管中。

3. 开始滴定:通过滴定管滴加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注意每次滴定的滴量要尽量相同。

4. 摇晃容器:每一滴溶液滴入后,反复轻轻摇晃容器并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5. 到达滴定终点:当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停止加入滴液,记录滴定消耗的酸溶液或碱溶液的体积。

6. 再次滴定:如果初次滴定的滴量接近于理论的滴定终点时,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滴定,以提高准确性。

7. 计算结果:根据滴定实验中滴定溶液消耗的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三、滴定反应的应用酸碱滴定反应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环境监测、药学、食品和饮料行业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实例:1. 酸雨检测: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雨水或水体中的酸度,判断是否存在酸雨现象。

2. 药物分析:滴定法可以用于药物中酸碱度的测定,从而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食品饮料分析: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的酸度和碱度,以调整产品的口感和pH值。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到待测溶液中,利用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完成对待测物质浓度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原理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基础进行的。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滴定过程中,通过逐滴加入酸或碱溶液,使待测溶液中的反应物与滴加溶液中的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比例进行反应,从而达到酸碱中和的状态。

当酸或碱溶液滴加到与待测溶液中的反应物完全反应时,可以根据滴加的酸碱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二、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滴定管、容量瓶、酸或碱溶液、指示剂等。

同时,要确保实验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样品制备将待测溶液准备好,并计量出适量的待测溶液放入容量瓶中。

3.滴定过程a) 将滴定管插入滴定瓶中,吸取适量的滴定液。

b) 将滴定管中的滴定液滴加到容量瓶中的待测溶液中。

c) 同时加入一滴指示剂,用以指示中和点的变化。

d) 持续滴加滴定液,直到待测溶液的颜色变化示意达到中和点。

e) 记录滴定液的滴定体积。

4.计算结果根据已知滴定液的浓度和滴定液的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清洁,避免误差的发生。

2.选用适当的指示剂,以获得准确的中和点。

3.滴定液和待测溶液应有明显的颜色区分,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4.滴定液应以适量滴加,避免一次加入过多导致误差。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总结: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进行测定。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只有在滴定液与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按化学计量比例完全反应时,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酸碱滴定法解析

酸碱滴定法解析
酸碱对,应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
杯中,溶解后定量转移到容量 瓶中,加入蒸馏水,定容, 摇匀。
间接法:

(1) 配制溶液(例:NaOH,HCl) 配制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
(2)标定 用基准物或另一种已知浓度的
标准溶液来滴定。
(3)确定浓度 由基准物质量
(体积、浓度), 计算确定之。
五、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 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 的溶液中(或将被测物质溶液滴加到标 准溶液中),直到所滴加的试剂与被滴 定的物质按照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 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 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其特点是:适用于常量分析
准确度高(误差<0.1%)
操作简便、快速、费用低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滴定分析概述
一、概述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三、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 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四、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五、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六、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一节 滴定分析概述
一、概述
(1)滴定分析法 (2)标准溶液 (3)化学计量点(等当点) (4)指示剂 (5)滴定终点 (6)终点误差 (7)滴定曲线
一、酸碱理论 电离理论:在水中,凡能电离出氢离子(质
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凡能电离出氢氧根离 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子理论:凡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
或原子团都叫做碱,凡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 离子或原子团都叫做酸。
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
叫做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叫 做碱。
质子理论
可降低 称量误差
(4)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为什么?

化学分析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T KMnO4/Fe = 0.007590 g/mL
即:表示1mL KMnO4标准溶液相当于0.007590克铁。测定时,根据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可方便快速确定试样中铁的含量:
m Fe = T Fe / KMnO4 V KMnO4
1
2
3
4
5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t T + aA P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滴定分析法: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物至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
化学计量点(sp):stoichiometric point
1
滴入溶液物质的量与待测组分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
*
二、滴定分析计算实例
例1: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 1.502g,溶解后定量转移至250.0ml容量瓶中。问此K2Cr2O7的浓度为多少?
2HCl + Na2CO3 CO2 + H2O + 2NaCl
例2. 用0.1020 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碳酸钠试样,称取0.1250g,滴定时消耗22.50 ml 盐酸溶液,问该盐酸对Na2CO3的滴定度为多少?碳酸钠试样的百分含量又为多少?( Na2CO3 = 106.0 )
2.返滴定(涉及到两个反应)
例: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先加入准确体积的、过量的标准溶液 EDTA,加热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Zn2+ ),滴定过量的 EDTA 标准溶液。 反应1: Al3+ + Y4-(准确、过量) = AlY 反应2: Zn2+ + Y4- = ZnY (nEDTA)总 - (nEDTA )过量 = (nAl) (nEDTA)过量 = (a / b)nZn ;a / b =1 (cV )EDTA总 - (cV )Zn = (cV )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第十二章滴定分析
一、滴定分析法的发展史
酸碱滴定法的确立首先应归功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对指示剂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1881年,龙格(Lunge)完全是凭经验而采用了甲基橙作指示剂来滴定碱式碳酸盐的。

三年后,P·T·汤姆逊也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一些常用的指示剂,然后,他给指示剂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辨色标准。

1891年,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他的指示剂理论,即使不十分完善,但却为A·汉奇(Hantzsch)提出的指示剂是假酸和假碱的概念铺平了道路。

E·萨尔姆(Salm)、J·蒂勒(Thiele)和其他研究者检验了氢离子浓度与颜色变化的关系。

萨尔姆在各种不同溶液中研究了28种指示剂。

他的工作为索伦森(Sorensen)在1909年提出pH概念奠定了基础。

1911年,H·T·蒂泽德(1885—1959)研究了指示剂的灵敏度。

三年后,N·比约鲁姆发表了有关指示剂理论的专著,对盐的水解作了很好的论述,并强调滴定到某一特定pH的重要性;这一目的通过利用指示剂在适当pH点发生的变化和采用电势滴定而最终达到了。

细菌学家们发现pH指示剂在制备培养基方面很有价值。

1915年左右,美国农业部的化学家Wm·M·克拉克(Clark)和H·A·勒布斯(Lubs)非常细心地研究了各种适于作指示剂的染料。

F·S·艾克里在1916年发现了磺酞类指示剂,其中百里酚蓝被证实特别有用,因为它能产生两种颜色变化,这后来被解释为它能起二元酸的作用所致。

研究者们还很重视酸和碱的电离常数。

1921年,蒂泽德和博伊利指出了怎样去控制二元酸的滴定。

氨基酸的滴定很重要,引起了相当大的注意。

1907年,索伦森证实,如果先用甲醛把碱性的氨基保护起来,那么就可满意地进行氨基酸的滴定。

20年代,F·W·福尔曼以及R·维尔施泰特和E·阿尔德施米特—莱茨在观察到乙醇能够将氨基的碱性强度减弱到比羧基的酸性强度弱得多的程度后,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另一种氨基酸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方面也有新试剂出现;普林斯顿的N·H·富尔曼和密执安的H·威拉德发明的硫酸铈法特别重要。

氧化电势的研究也导致了新的指示剂。

比如,克诺普曾提出二苯胺作为重铬酸钾法中滴定铁的内指示剂,但到了1931年,I· M·柯尔托夫(Kolthoff)和L·A·萨
弗(Sarver)证实使用二苯磺酸还更为有效。

后来证实,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是最为方便可靠的两种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

然而20世纪以来,容量分析中最大的成就则莫过于氨羧络合剂滴定法的发明。

在30年代,人们已知氨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氨基多羧酸在碱性介质中能与钙、镁离子生成极稳定的络合物,用于水的软化和皮革脱钙。

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化学家施瓦岑巴赫(Gerold Schwarzenbach,1904—)对这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广泛的研究,提出以EDTA滴定水的硬度,以紫尿酸铵为指示剂,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随后在1946年又提出以铬黑T作为这项滴定的指示剂,奠定了EDTA滴定法的基础。

由于EDTA在水溶液中几乎和所有金属阳离子都可以形成络合物。

但稳定性差别很大。

因此可以借调节变换溶液中的pH或利用适当的掩蔽剂来提高EDTA滴定的选择性。

例如,1948年施瓦岑巴赫提出以KCN 为掩蔽剂,用来掩藏Cd2+、Zn2+、Cu2+、Ni2+、Co2+,用NH4F来掩蔽Al3+。

又如1956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蒲希比(Rudolf Pribil,1910—)等提出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在不同pH 条件下滴定Bi3+1(pH=5~6),Sc3+、La3+、Pb2+、Zn2+、Cd2+和Hg2+(pH=5~6),并找到了三乙醇胺出色地解决了掩蔽Fe3+的问题。

及至60年代,近50个元素都已能用EDTA直接滴定(包括回滴法),其他还有16个元素能间接滴定,特别是它能直接滴定碱土金属、铝及稀土元素,弥补了过去容量分析的一大缺陷。

于是利用氨羧络合剂的滴定法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很快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硅酸盐、炉渣、矿石、化工材料、水质、电镀液等部门得到推广应用。

沉淀滴定法的一个关键进展是1923年K·法扬斯(Fajans)采用的吸附指示剂。

法扬斯发现,荧光黄及其衍生物能清楚地指示银离子溶液滴定卤化物样品的终点。

后来证实酒石黄和酚藏花红对酸溶液中的滴定很有效。

他还证实,如果使用两种指示剂,碘化物和氯化物则可同时在一个溶液中进行滴定。

酒石酸和草酸等一些二元酸能够与各种离子形成配合物,20年代,舍伦及其同事发现丹宁是一种有用的试剂,它可以从这些配合物中沉淀出钽和铌。

1905年,L·丘加也夫(1873—1922)观察到,二甲基乙二肟能与镍盐的氨溶液发生反应,H·克劳特(Kraut)把这个试剂应用到定性分析中。

1907年,O·布龙克(Brunck)提出了重量分析操作法。

尽管仪器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时至今日,对常量组分的测定仍是沿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因为对含量较高的组分能取得较高的测定准确度仍是这种方法的优点。

因此传统分析方法并未成为昔日黄花。

对比起来,仪器分析法设备复杂,价格昂贵,调试维修任
务重,难于普及一般,对传统分析方法仍有研究发展之必要。

因此20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仍不断涌现。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者波义耳
酸碱指示剂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化学试剂,像科学上的许多其它发现一样,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化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的结果。

300多年前的一天清晨,英国年轻的科学家波义耳正准备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一位花木工送来一篮鲜美的紫罗兰。

喜爱鲜花的波义耳随手取下一块带进了实验室,把鲜花放在实验桌上开始了实验,当他从大瓶里倾倒出盐酸时,一股刺鼻的气体从瓶口涌出,倒出的淡黄色液体冒出白雾,还有少许酸沫飞溅到鲜花上,他想“真可惜,盐酸弄到鲜花上了”,为洗掉花上的酸沫,他把花放到水里,一会儿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波义耳既新奇又兴奋,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他立即返回住所,把那篮鲜花全部拿到实验室,取了当时已知的几种酸的稀溶液,把紫罗兰花瓣分别放入这些稀酸中,结果现象完全相同,紫罗兰都变为红色。

由此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它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

他想,这太重要了,以后只要把紫罗兰花瓣放进溶液,看它是不是变红色,就可判别这种溶液是不是酸。

偶然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的探求欲望,后来,他又弄来其它花瓣做试验,并制成花瓣的水或酒精的浸液,用它来检验是不是酸,同时用它来检验一些碱溶液,也产生了一些变色现象。

这位追求真知,永不困倦的科学家,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颜色的不同浸液,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不过有趣的是,他从石蕊苔藓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酸能使它变红色,碱能使它变蓝色,这就是最早的石蕊试液,波义耳把它称作指示剂。

为使用方便,波义耳用一些浸液把纸浸透、烘干制成纸片,使用时只要将小纸片放入被检测的溶液,纸片上就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显示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今天,我们使用的石蕊、酚酞试纸、pH试纸,就是根据波义耳的发现原理研制而成的。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其它的指示剂也相继被另一些科学家所发现。

三、数字滴定器
数字滴定器比液滴计数滴定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最小滴定量0.00125mg/L;其再现性可同滴定管相媲美。

数字滴定器的特点之一是它有一个可更换的滴定剂塑料管。

电位高氯酸滴定法可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的碱值;电化学滴定法可用于测量石油馏分、商用脂族烯烃的溴值以及石油烃的溴指数;内置滴定管驱动器的高端滴定仪。

具备DET 动态滴定、MET 等量滴定、SET 终点设定滴定、KFT 卡尔菲休水份测定、MEAS CONC直接浓度测量、自动配液等模式。

带4个MSB接口,1组或2组独立测量口,USB接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