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2

合集下载

江苏历史文化旅游第二章第三节

江苏历史文化旅游第二章第三节

陈蒨永宁陵石刻
永宁陵石天禄
永宁陵麒麟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辟邪
3.六朝陵墓石刻的价值
a历史价值
1。反映了帝王贵族聚族而葬的风俗。 2。再现了门阀士族联姻的时代风尚。 3。展示了侨州郡县的设置状况。
b科技价值
1。石料质地 2。石料的运输) 3。石料体积重量的计算(筹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 成果的运用)
第三节 六朝人物留迹 A.政治军事人物类
一、孙权、石头城、吴时宫殿、 孙权岗、镇江甘露寺 1。孙权生平(故里之争) 1)孙权18岁登上历史舞台 2)孙权三易政治中心 229年9月,迁都建业
2。建业城概况:
1)选址
在秦淮河北五里,鸡笼山、覆舟山下的一片高河漫滩之上, 前临淮水以为阻,背靠后湖(玄武湖)以为险,东凭钟山以为安, 西望石城以为重,地势十分优越
二、葛洪
1.生平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 家。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 记》等。 2.科学贡献
《葛洪移居图》 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
三、陶弘景(山中宰相、茅山)
1.生平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 陵(现江苏南京)人。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
天发神谶碑
二、东晋名相——王导、谢安与南京
1.乌衣巷、王谢古居、
2.王导——新亭对泣、楚囚相对 3.谢安 淝水之战 小东山 谢公墩
4.谢安与邵伯(召伯)
5.江宁博物馆(东晋博物馆) 淝水之战体验区
三、梁武帝、同泰寺、《河中之水歌》、 莫愁湖、侯景之乱与台城之灾
• (1)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今鸡鸣寺) • (2)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莫愁女、莫愁湖 • (3)侯景之乱与台城之灾 •

江苏地域文化

江苏地域文化


兰陵女学、景海女学、竟志女学
(无锡东林中学)
五 江苏的教育文化积淀
2、近代以来学校教育及学制沿革
教会学校:美国教会 润州书院

美国教会 东吴大学(苏州大学)

六 江苏各代文化发展特征
1、先秦时期 泰伯、中庸从中原来到江南,建立勾吴国 徐州城公元前1207年建立 苏州城公元前514年建立,伍子胥修建 越城(南京雏形)与公元前472年,由范蠡建

六 江苏各代文化发展特征
1、先秦时期 开凿了我国最早的两条运河——胥河、邗沟
六 江苏各代文化发展特征
2、秦汉时期 江苏地区的民族转型基本完成:夷越文化转
变为汉族文化 当时江苏的经济政治中心基本都在江北——
扬州城
六 江苏各代文化发展特征
2、秦汉时期 楚汉文化发达:刘安、刘向 《淮南子》 江苏丰县人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江苏地域文化概论
一、江苏文化圈的划分
1、吴文化 2、金陵文化 3、维扬文化 4、徐淮文化 5、苏东海洋文化
二 江苏的历史沿革
一、考古时期 距今最早:南京猿人 30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
文化等
二 江苏的历史沿革
二、三代时期 苏北:徐州、青州 苏南:扬州
十一、元代 江北:河南行省 江南:江浙行省
十二、明代
江苏属于南直隶
分设:应天府、淮安府、 扬州府、苏州府、常州 府、镇江府、徐州府
二、江苏的历史沿革
十三 清
以”江宁“”苏州“二 府,江苏正式得名,为 江苏省,巡抚所在地为 苏州
十四 近代 《南京条约》 民国定都南京 1949.4.24 南京解放 江南地区是中国最早进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形考二作业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形考二作业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第二次过程性考核作业试题列表单选题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1隋代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润州,因城东有_______渡口而得名。

A镇江河B润浦C大运河D京口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2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_____朝已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A清朝B明朝C明朝D宋朝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3常州的_______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A唐顺之B盛宣怀D张惠言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4北宋徽宗政和三年升润州为镇江府,因此地背山面江,为镇守_____重地,故名镇江。

A交通B城市C军事D江防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5扬中市,因位于______中下游的江中而得名。

A长江B扬子江C淮河D大运河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6在秦淮河上,哪一位作家和俞平伯曾同时泛舟又同时写下内容不同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历史名篇。

B鲁迅C朱自清D老舍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7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于今南京石头山置_______邑,此为南京第一个名称。

A建康B白下C金陵D越城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8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_________的丝织业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A杭州B苏州C南京D扬州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9西津渡,位于_____ 城西云台山麓,依山临江,是该地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始建于六朝。

A泰州B南京C镇江D扬州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10龙城,是_______的别称。

2021语文模拟2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二)语文试题

2021语文模拟2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二)语文试题

淮安区2021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欢迎参加中考模拟测试,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 本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O.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

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 shè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练,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选自迟子建《泥泞》,有删改)①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2分)浑然天成忍辱负重②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shè:▲脊:▲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1分)▲改为▲④下列词语中的“博”与文中“博大”的“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博弈B.博取C.广博D.赌博2.下面一段话是对今年淮安“爱鸟周”活动的介绍,请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4月20日,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市动物园、市古淮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协办的淮安市2021年“爱鸟周”活动在市动物园正式启动。

今年的主题为“爱鸟护鸟,万物和谐”。

此次活动还向全市征集了200余幅左右鸟类美术作品及100余幅鸟类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在动物园东门口全部展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在活动周期间,还将举行科普宣传片展播、鸟类保护知识竞赛、鸟类救助科普公益讲座等线上线下活动。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意见写在横线上。

(2分)答:▲②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认识鸟类,加入到保护鸟类的行列中来,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活动一】活动过程中,有同学这样谈论:“‘爱鸟周’有什么用?过了这一周还不是老样子!”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对他(她)说呢?(3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3.诗、文名句填空。

苏州文化常识

苏州文化常识

苏州文化常识一、苏州文化概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毗邻上海。

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苏州文化以园林、诗词、戏曲和美食为代表,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苏州园林。

二、苏州园林1. 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它们以小巧玲珑、精致细腻、布局合理、造型优美而闻名于世。

在设计上,苏州园林注重“虚实结合”,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多的景观效果。

2. 苏州园林的代表作(1)拙政园:始建于明朝中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以水为主题,在小空间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2)留园:始建于明朝中期,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留园布局紧凑,景致秀美,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

(3)虎丘:始建于公元514年,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

虎丘以山为主题,景色秀美,文化底蕴深厚。

三、苏州诗词1. 苏州诗词的特点苏州地处江南水乡,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

因此,苏州诗词以描绘江南风光、写意人情为主要特点。

它们通常含蓄、婉约、清新、自然,并具有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

2. 苏州诗人代表作(1)杨万里:明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和“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而著名。

他的《临安春雨初霁》和《小池》等作品被誉为中华经典。

(2)唐寅:明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的画与诗都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

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赤壁怀古》等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遗产。

四、苏州戏曲1. 苏州戏曲的特点苏州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以细腻、婉转、柔美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江南女子的温婉和细腻。

2. 苏州戏曲代表剧目(1)昆曲: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代表之一,也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它以唱腔婉转悠扬、动作缓慢优美而著称。

(2)评弹:评弹是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其唱腔清新自然、音调柔和优美。

五、苏州美食1. 苏州美食的特点苏菜以清淡为主,讲究原汁原味,追求自然和谐。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第二册教材电子版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第二册教材电子版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第二册教材电子版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正确答案)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

《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还服侍过贾母。

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凄切qiè执拗niù良辰美景chén(正确答案)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gè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ǐ兰舟催发fà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精湛(zhàn)竣工(jùn)眷属(juàn)B、书籍(jí)违背(wéi)拜谒(yè)C、喘息(quǎn)祭祀(sì)糟粕(pà)(正确答案)D、抵御(yù)阴霾(mái)束缚(fù)4、1《项链》的作者是莫泊桑,他和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52. 下列选项中拼音全对的一项是()[单选题] *A.拙(zhuō)劣两栖(qī)堕(duò)落强(qiǎng)词夺理(正确答案)B.瞭(liào)望追溯(sù)卑鄙(bì)戛(jiā)然而止C.行(háng)辈欺侮(wǔ)眼眶(kuāng)撺(cuān)掇D.龟(jūn)裂闭塞(sè)蛮横(hèng)挑拨离间(jiān)6、1《雷雨》是一部歌剧,作者是曹禺。

江苏地域文化分类简介

江苏地域文化分类简介
金陵文化以古都南京为中心,其显性特征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 一帜。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
都城文化”。 淮扬文化以扬州为中心,淮扬地区河多水多,船多桥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
地域风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显性特征。 苏东海洋文化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为中心, 早在先秦时期,长江古沙咀由扬州向东 经过二千多年向外伸展,形成了一个海洋文化区。苏东海洋文化主要包括山海文化、西 游文化、 淮盐文化、 江海文化。南北之间同中有异,具有沧海桑田、大胆开放的海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类 楚汉文化
吴文化 金陵文化 淮扬文化
海洋文化
江苏地域文化分类简介
简介
楚汉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中心的区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莲岗文化、 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渊源。它的显性特征是刚强雄浑。
吴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苏、锡、常地区,其具有清新气息、柔美风格、鲜活灵 性,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等显性特征。
气概。

江苏传统文化

江苏传统文化
江苏传统文化、
xxxx:xxxx
-
1 江苏传统艺术 2 江苏传统民俗 3 江苏传统建筑
江苏传统文化、
江苏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 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以下
是江苏传统文化的主要方面
1
江苏传统艺术
1 江苏传统艺术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 园林艺术的代表,以 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 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美 与人工美的结合,追 求"山水诗画,小中 见大"的艺术效果。 其中著名的有拙政园 、留园、网师园等

XX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XX.XX
1 江苏传统艺术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品,以其华丽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云锦的织造技术复 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织造、染色、图案设计等。南京云锦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还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瑰宝
1 江苏传统艺术
1 江苏传统艺术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代表,以其 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备受推崇。扬州 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 制胎、涂漆、打磨等。其图案和色彩具有浓 郁的扬州地方特色
1 江苏传统艺术
徐州剪纸
徐州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而受到广泛关注。徐 州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 特色
1 江苏传统艺术
2
江苏传统民俗
1 江苏传统艺术
2 江苏传统民俗
苏州昆曲
苏州昆曲是中国的传统戏曲之一 ,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 风格而著称。昆曲的表演形式包 括唱、念、做、打等,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苏州昆 曲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江苏的文化组成江苏文化由若干个区域文化所组成,各个区域文化的范围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吴文化吴文化以太湖小三山遗址等旧石器文化为源头,以“太伯奔吴”与当地土著荆蛮族相结合为契机,以春秋时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侬软语”(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现今紧靠太湖的苏、锡、常地区为中心地带。

金陵文化或称之为“宁镇文化”。

宁,指今南京市,古金陵邑置于今南京市清凉山;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为金陵,所以此处所说的“金陵”兼指今南京市和镇江市。

金陵文化以北阴阳营文化(属新石器文化)、湖熟文化(属早期青铜文化)等为源头,以迤丽于长江南岸的宁镇山脉为地理背景,以三国时孙吴政权先建都京口(今镇江)后移都建业(今南京)为契机,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相互并存乃至相互交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徐淮文化或称之为“楚汉文化”。

徐淮文化以约六千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源头,泛指存在于江苏徐州、淮阴、宿迁以及连云港、盐城的部分地区。

徐淮文化是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体现的巍巍雄风为标志的区域性文化。

霸王举鼎刘邦造型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维扬文化《尚书·禹贡》有云:“淮海惟扬州。

”惟,通“维”。

庾信《哀江南赋》中写道:“淮海维扬,三千余里。

”后截取二字以为名。

明初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

维扬文化是以享有“淮左名都”之称的扬州及泰州(明代亦属于扬州府)为中心的区域文化。

苏东海洋文化江苏是—个重要的海洋省份,有一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

早在先秦时期,苏北平原南端的长江古沙咀由扬州向东延伸,经过二千多年向外伸展,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海洋文化区。

江苏传统的海洋文化区主要指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海岸区域,大致是苏东地区,因而称之为“苏东海洋文化区”。

四、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人们往往认为,在中华历史上形成了两大文化圈,一是以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和台湾、海南岛、香港诸岛以及散布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为海洋文化圈,二是其他的内地大陆为大陆文化圈。

江苏正处在这两大文化圈的交汇点上。

又据传统的看法,中华文化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文化,江苏也正处在这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

由于江苏传统文化处在两个交汇点上,因而形成了江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交融性、互补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在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

其一,江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水文化、智者文化,长于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所谓江苏传统的“水文化”,分而论之:—是吴地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所谓“吴东有……三江五湖之利”,太湖“包孕吴越”,其中也孕育着吴地传统文化。

吴地人的传统是“饭稻羹鱼”,其饮食与稻作文化、鱼文化息息相关;吴地的太湖流域适宜蚕桑,其服饰与蚕桑文化、丝绸文化相互促进;吴地人的传统往往是临水而居,其民居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吴地人的传统往往是“以船为车,以桥为马”,其行旅有“水上交通”的特色。

二是金陵地区虽然有宁镇山脉迤逦其中,但此地行气势磅礴的长江、流贯江南的古运河,而且秦淮河也是以湖熟文化(早期青铜文化)为源头的金陵文化(或称“宁镇文化”)的摇篮。

三是维扬地区处在江、淮中心,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上。

此地的扬州与吴地的苏州一样,也是一座著名的水城,尤其是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特别是维扬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所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四是徐淮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辽阔的黄淮平原,而黄淮平原是由黄河、淮河及其支流沂、沭、泗诸河冲积平原和洪泽湖盆地而成的。

向上追溯,徐淮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古老的淮夷文化,淮夷从淮河而得名,依赖淮河而生成、发展、壮大。

合而论之,江苏处在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地带,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远接重洋,有大小江河二千九百多条,湖荡二百多处,真所谓水网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

因此,江苏区域文化富有“水”性,依赖于“水”的浸润与滋养,江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水文化。

所谓“水文化”,既有物态文化的层面,如由此而形成的稻作文化、鱼文化等,又有心态文化层面。

对于后者的特性,可以用《论语》、《老子》中的有关论述进行诠释:周庄扬州五亭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八章)由此可见水文化的多种特性:一是“知者乐水”,就是说聪明的人乐于水,水文化是与儒家“仁者文化”对立互补的道家“智者文化”,具有聪颖灵慧的特性;二是《老子》以水为例,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水有柔性,但并非柔弱,水滴石穿,水文化的柔性之中蕴藏着坚韧不拔的性格;三是“上善若水”,道家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以上三个方面正反映了江苏传统的水文化在心态层面上的特征。

当然,我们并非忽视江苏区域内南北文化的差异性。

处于苏北的徐淮文化偏于刚劲,但也长于智谋,善于把握时机。

如那“威加海内”的汉高祖刘邦,其特长是“善将将”,是一位“韬略”型的皇帝;淮阴侯韩信早年受“胯下之辱”,却能忍小辱,谋大事,在楚汉相争中拜将封侯,建功立业;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些都说明“楚汉雄风”中蕴含着智者文化和刚柔相济等因素。

处于苏南的吴文化偏于柔和,但其中也不乏刚劲等因素,如《汉书·地理志》五、江苏传统文化经历的四次南北文化大交流江苏传统文化不仅是多元的,由多个区域文化所组成,而且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结晶。

最早的范例是《史记》卷三十《吴太伯世家》中所记载的“太伯奔吴”:“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在“太伯奔吴”后若干代时,吴公子季札又作为吴国使者出访了鲁、齐、郑、卫、晋等国。

季札在鲁国观周乐,对诗与乐有一段精彩的评论,尤其强调了诗与乐的中和之美。

这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一个范例。

以后,江苏传统文化经历了四次南北文化的大交流。

第一次是永嘉之乱与晋室南迁,所谓“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此时南渡至长江流域的北方人总数约七十万以上,并且设置了众多的侨州、郡、县,在今江苏境内没置的侨州有:建康侨扬州,京口侨南徐州,其中,过江侨姓中有王、谢、袁、萧等北方世家大族。

晋皇室南迁并在建康定都,北方世家大族与大批百姓南渡并在江苏境内侨居,大大改变了江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乃至语言等风貌。

例如东晋谢安好作“洛下书生咏”,建康一带名流多加摹仿,一时用洛阳书生的声调咏诗成为风气。

第二次是在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

安史之乱不仅使唐帝国从封建社会的顶峰跌落下来,而且使北方人如潮水般地涌向包括今江苏在内的江南。

《旧唐书·地理志》中说:“自至德(756—758)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

”人口南移,也使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韩愈在贞元十八年(802年)写的《送陆歙州诗序》中指出:“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第三次是在两宋之交。

“靖康之变”引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北人南移,使包括今苏南在内的江南人口首次超过了北方。

第四次是在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之时。

当时,朱元璋将相当数量的的原金陵居民迁往云南边疆,又大量移民“填实京师”。

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八册《江宁·坊厢赋役》)中说:“高皇帝定鼎金陵,驱其旧民而置之云南之墟,乃于洪武十三等年起取苏、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

”这四万五千户分别来门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以及应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风阳、淮安、扬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广德等十五个府,还有徐州、滁州、和州等三个州。

这四万五千户移民,如果以每户五口计算,就将有二十多万人。

据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统计,那时南京城内总人口为四十七万三千二百人,可见外来移民将近一半。

这四次大交流,虽然究其原因或是社会动乱,或是外来侵略,或是帝王的强权政策,但实际效果却使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因而使江苏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六、周边地区文化对江苏地域文化的影响江苏传统文化的交融性,不仅表现在南北文化的四次大交流上,而且表现在江苏区域文化与周边区域文化之间的影响上。

1.与越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虽然春秋时有一段“吴越争霸”的历史,但从古至今一直有“吴越同族”的说法,吴、越在地域上互为近邻,在族属上同属一个族群——“百越”。

吴越“同俗共气”,具有许多相同的文化特征,如早年“断发文身”的习俗。

2.与齐鲁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从史前文化的角度来看,徐淮文化属于徐夷文化和淮夷文化,而徐夷文化、淮夷文化则是夷文化的两个分支,东夷文化发源于齐鲁,也就是说徐淮区域的史前文化与齐鲁区域的史前文化同属一个文化系统,有直接渊源。

《隋书·地理志》指出:“大抵徐、兖同俗,故其余诸郡,皆得齐鲁之所尚。

”3.与徽州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徽州文化与江苏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尤其是徽商对维扬地区商业文化的影响更是巨大,近人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明中叶。

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由此可见,江苏境内的区域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徐淮文化、维扬文化以及苏东海洋文化之间,江苏各区域文化与越文化、齐鲁文化、徽州文化之间,是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

在这种相互交流与互补中,既保持各个区域文化的特色,又往往孕育出新的文化因素、新的文化特征。

如金陵文化正是在南北文化的多次交流中,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语言等多方面改变着其原有的吴文化传统(譬如两晋永嘉之乱后,北方移民方言取代宁镇地区原有的吴方言),成为带有更多的皇家文化、都市文化、商业文化乃至消费文化的色彩,并且是儒、道、佛兼容的新型的区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