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 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休,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沸腾时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一般说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内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只会大大增加。

●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上,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水温在O℃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水蒸气是可以流动的,没有固定体积与形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知识
要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复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第二单元内容,涉及水
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复的内容及要点:
1.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主要来源:雨水、河水、湖水、海水等。

- 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

2. 水的形态和性质
- 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溶解许多物质。

3. 水的变化和循环
- 水的变化:水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冰)、气态(水蒸气),也可以由固态或气态变为液态(融化、凝结)。

- 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地下渗透和河流循环等环节,形成水循环的闭合循环过程。

4. 水的保护与利用
- 水的保护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保护
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 水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持水质清洁等。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二单元水的知识要点复。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参考资料:
- 中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
- 相关科学教育资源。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应知应会知识点归纳复习(含答案)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应知应会知识点归纳复习(含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应知应会知识点归纳复习一、填空题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水在自然界中不断经历着三种形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称之为________.4.盐放在水里变得不见了,那是因为盐在水里________了。

沙在杯里沉入了水底,那是沙在水里没有________的缘故。

5.根据水的三态循环图,我们可以知道液态的水能________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 ________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________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________成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会________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________成固态的冰。

6.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问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现象。

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小水珠,这可能是________变成的。

7.把一杯水放人冰箱的冷藏室里,过一会儿水的温度会________;数小时后会________.8.加液体的烧杯口靠引流的________。

引流的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

9.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_______、水的________有关。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1.我们常喝的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________气体。

12.水除了能溶解________体和________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

13.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________。

14.在不搅拌或不震荡的情况下,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比胶水________。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复习 (2)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复习  (2)

固定形状 不流动
固体
4 冰融化了
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表
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
是固体 有固定的形状
有水也有冰
是液体 会流动
4 冰融化了
用箭头标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
受热
水蒸气
遇冷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记录表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食盐 是否溶解
在冷水中 在热水中 搅拌 不搅拌
慢 溶解快慢 快 快 慢
7 混合与分离
沙和食盐特征比较记录表
颜色 颗粒大小 能否溶解在水中 透明度

黄色 较大否低 Nhomakorabea食盐 白色 较小


我的分离方法 过滤,滤液蒸发结晶得到食盐。
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质的变化记录表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用手捏、 刮刀刮......
常态
温热
水中出现 小的气泡
8
100℃
气泡 翻滚 破裂
2 水沸腾了
2.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 水沸腾时的观察记录表
水沸腾时的温度 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
100℃ 气泡产生 气泡破裂 热气产生
3 水结冰了
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无固定形状 会流动 液体
无色 无味 透明
形状改变、 大小改变......
是原来的物质

用手折、 用剪刀剪......
形状改变、 大小改变......
是原来的物质

加热、太阳晒、 放冰箱里......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水循环的过程
1. 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
循环利用的过程,包括蒸发、云的形成、降水、地面流动和地下渗
透等过程。

2. 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
水循环的第一步是水的蒸发。

当太阳照射到水面上,水会变成
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冷变成小水滴,就形成云。

3. 降水和地面流动
当云中的水滴凝结得足够大时,就会坠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例如雨、雪、雾等。

降水后,一部分水滴流到地面上,形成河流、
湖泊等水域,另一部分水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4. 地下水和地下渗透
地下水是指流入地下的雨水或融雪水。

当地下水到达地下层的
岩石的间隙或裂缝时,会停滞在那里,形成含水层。

当地下水在地
下岩石层面内流动时,会通过渗透进入植物的根系以及地下的水源。

5.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将水资源合理利用,并保持水的不断循环,
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不仅如此,水循
环还能影响着气候和地质变化。

6. 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包括蒸发、云的形成、降水、地面流动和地下渗透等环节。

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养分,维持
生态平衡,还对气候和地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水循环的过程的
知识点概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1-3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1-3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
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3、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

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4、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5、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
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6、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7、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8、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板书: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9、(板书: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1.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晒太阳
B.用手捂
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
2.试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们发现体积。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
量是不同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2、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 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
14、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5、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1.在蒸发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来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2.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

A.网筛
B.风车
C.磁铁
3.石棉瓦在蒸发实验中的作用是()。

A.支撑
B.盛放物体
C.使物体受热均匀
16、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
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17、我们通过挤压、拉伸、切成小块等方法,让橡皮泥和纸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改变,还是橡皮泥和纸。

18、橡皮泥和纸、水等物质都是形状、体积、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并没
有产生新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

19、乒乓球被压瘪了,把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乒乓球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所以瘪下去的地方又鼓起来了,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20、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2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2、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3、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24、装有冰的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25、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26、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