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合集下载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月球在未来太空探索中的地位
月球作为太空探索跳板
01
利用月球的近地优势,将其作为深空探测的跳板和补给站。
月球资源利用
02
研究月球上的水冰和其他资源,为人类在月球上的长期驻留提
供支持。
月球作为科学实验室
03
利用月球表面的独特环境,开展地球上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和
观测。
谢谢
THANKS
上的气候。例如,月球引力引起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可以导致地球上的
风和气候变化。
03
地球磁场变化
月球的引力作用可以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地球上的
气候。例如,月球引力和太阳辐射压引起的地球磁场变化,可以导致极
光现象的出现。
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
01
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是显著的。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周期 性地涨落,形成潮汐现象。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海洋上,还表现 在陆地上的湖泊、河流等水体中。
月球表面移动技术
开发能够在月球表面自由移动的探测器,以便更 全面地探索月球。
月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月球内部结构
深入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月球磁场
研究月球的磁场起源和演化,揭示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科学的重要 信息。
月球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进一步探索月球表面的岩石、矿物、气体和尘埃等物质,了解其形 成和演化过程。
月球上的科学研究站
在月球上建立科学研究站,可以对地 球、太阳系以及宇宙中的各种现象进 行观测和研究,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提 供新的视角和数据。
月球表面的低重力环境可以作为深空 探测器的发射平台,为前往火星和其 他行星的任务提供便利。
04 月球与人类生活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加剧海岸侵蚀;
2、顶托河水入海;
3、影响海岸生物。
想一想:我们人类可以如何趋利避害,利用潮汐的? 1、方便农业生产; 2、利用动力资源; 3、发展港口。
侵蚀海岸
利用潮汐换水
曾经的吴淞路桥闸
本专题主要知识点:
1、月球的表层环境特点;月球基本地貌类型 2、月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 3、月球公转周期(恒星月与朔望月)。 4、月相的成因;主要月相的名称、农历日期和 可见形状。 5、日食、月食发生的条件及与月相的关系。 6、大小潮与月相的关系;潮汐的利用。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1.天文原因:满月时,日地月呈一直线,日月引潮力叠加,产生大 潮;但大潮不一定出现在朔望日,而是有明显的滞后现象 2.地形原因: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状地形,后浪推前浪,形成涌潮; 3.气候原因:秋季江南正值雨季,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且盛行东南 风,风向与潮汐方向一致。
潮汐作用的影响和意义
出现时间:满月(农历关 系 日食
日月地
可见范 围
发生时 持续 间 时间
先亏方 向
类型 看到的样 子
部分地区 半个地 球以上
初一 半个地 球以上
几分钟 一个多 小时
先亏西 先亏东
三种
黑色旁边有 日冕
月食
日地月
两种 暗弱古铜色
思考:日、月食为什么不会月月发生?
如何理解“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 同的半个月球”?

B

C
A

D

二、月相
你能说出这些月相的名称吗?
这些月相大致出现在什么日期?
新月(朔)
蛾眉月(上)
上弦月
凸月(上)

专题2_地球的伙伴-月球[1]概论

专题2_地球的伙伴-月球[1]概论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思考
1、有人说新月也是一种月食, 你认为对吗?
2、为什么有“日环食”而无“月环食”? 3、月食在什么月相时发生?日食呢?
地球
引潮力=实际引力-平均引力
(2)周期:12小时25分(半个太阴日) (3)涨落潮时刻:月亮中天高潮,
每天延后50分钟 (4)大潮和小潮:
朔望大潮,弦月小潮
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大潮最好观赏时节在中秋前后? 2、中秋晚10点,停泊在外的船能进上海港吗? 3、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一,请你为巨型航轮进出上 海港拟定最佳时刻。
2009.7.22长江流域世纪日全食
贝利珠
钻石环
月全食发生总是从月面哪个方向?
日食、月食发生的条件
DACB源自日月食 1、本影、伪本影、半影 2、全食、环食、偏食 3、月全食、月偏食----望 4、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朔
三、月球与潮汐现象
(1)月、日引潮力(F=2Gmr/d3)
农历上半月:亮面朝西
(3)月亮亮面朝向
农历上半月:亮面朝西 农历下半月:亮面朝东
讨 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该指何种
月相?
论 2. 今天的月相类型?升落时刻?晚自修后
看到月亮所在方向? (农历八月初七) 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 苏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客船。”夜半 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4. 中秋晚上8点,常常是人们吃月饼赏月的 佳时,此时满月应在天空什么方向?
涨潮 落潮
四、星际航行第一站 1、你对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哪些畅想。 2、月球是地球自然灾害的祸害吗?

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

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
3
地月系
4
月球正面
5
月球背面
6
地球
在月球上 看到的地球
7
2.地月系 A.自转与公转方向及周期相同:
自转和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 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同一半球。 B.月相: “月有阴晴圆缺”----月相的成因 由于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又伴随地球绕太阳运 转,随着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不断变化,月相也不 断地变化。如图:
日落月出,日出 月落,整夜可 见
半夜前月出,正 午前月落,大 半夜可见
正午月出,半夜 落,上半夜可 见.
日出后月出,日落 后月落,太阳落山 后可见
日月同升,清晨月 出,黄昏月落,只在 日食可见.
半夜月出,正午 月落,下半夜 可见
半夜月出,黄昏 前月落,黎明 前可见
10
3.观看月相的时间和方位
一般规律:
8
三、月相及其变化(观看动画)
1.月相
娥眉月、满月、月相周期
2.月相成因:示意图
基本原理: A 月球不发光,是能反射太阳光。因此,永远只有 半个球体是“亮”的。 B 月球绕地球在公转,若以日地连线为参照,这 周期为29.53天。 C 地球本身也不发光,并保持自转,只有昼半球 能清楚地看见月球。
9
正午后月出,黎 明前月落,大 半夜可见
20
判断正误: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直 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 了……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 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错误。在傍晚能见到:圆月东升,新月西沉, 上弦月上中天。
21
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 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 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专题2 地球的伙伴

专题2 地球的伙伴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一、月球1、月球概况:月球平均距离:千米月球与地球比:半径R=1/3.8;体积V=1/49;质量M=1/81;表面重力加速度G=1/6无——无声;无天气现象;昼夜温差大。

2、月貌:高原与平原(陆和海);密布——正面〉1KM有33000个;成因——撞击;火山喷发。

3、月球的运动(1)公转——方向:;周期:.日(恒星月)(2)自转——方向和与公转相同(同步自转)二、月相1、月相类型与出现日期2、月亮升落时刻——月:与日同升同落(6时升,18时落):日落月亮上中天(12时升,24时落):与日此升彼落(18时升,6时落):日出月亮上中天(0时升,12时落)3、月亮的亮面朝向和观测时的位置农历上半月:亮面朝;(上半夜/下半夜)时看农历下半月:亮面朝;(上半夜/下半夜)时看4、月相变化的周期:日(朔望月)5、历法——农历规定:即朔,为农历初一。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

三、日食与月食1、月球和地球的影子——本影、伪本影、半影2、日食(1)日食原理(2)日食的类型——日食、日食、日食(3)日食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日食总是从日轮的缘开始)3、月食(1)月食原理(2)月食类型——一月食、月食(3)月食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月食总是从月轮的缘开始)4、日食、月食发生的日期(1)日食必然发生在(2)月食必然发生在四、月球与潮汐现象1、月、日引潮力:太阳引潮力与月球引潮力相比,引潮力大2、潮汐周期:(半个太阴日)3、大潮和小潮:大潮;小潮例题:读部分月相变化图,填出下列内容:(1)A处的月相为。

(2)B处月相出现的月相为农历(3)大潮出现的月相是图中的(A或B)处。

(4)A处月相,月亮大约在什么时候落下?。

A。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构造和地形特征等基础知识;2.掌握月球的运动规律和对地球的影响;3.了解月球的探测历史和探测成果。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分析、地图制作和实验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感恩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教学内容2.1. 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构造1.月球的基本特征2.月球的构造特征3.月球的表面地貌2.2. 月球的运动和对地球的影响1.月球的运动规律2.月球对地球的影响2.3. 月球的探测历史和探测成果1.月球探测的历史与现状2.月球探测的成果与意义三. 教学过程3.1. 活动1:月球基本特征介绍3.1.1. 教师活动1.引入话题:陈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我国发射探测月球的重要意义;2.分发课件资料,让学生观看有关月球的视频片段,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3.讲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构造特征,让学生在课件中突出重点。

3.1.2.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2.记录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构造特征,并注明其地形特征;3.同桌间讨论、汇报月球的特征和构造特征。

3.2. 活动2:月球对地球的影响3.2.1. 教师活动1.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谈论月球对地球的潮汐现象和自转速度等基本情况;2.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的潮汐现象并记录。

3.2.2. 学生活动1.听取教师讲解,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2.记录观察实验中的数据,并分析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3. 活动3:探测月球的历史和成果3.3.1. 教师活动1.教师简述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2.教师讲解月球探测带来的成果及其意义;3.让学生分组,制作海报介绍月球探测的有关情况。

3.3.2. 学生活动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了解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2.分组制作海报,并介绍月球探测的有关情况。

上海高一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课件

上海高一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课件

月 球 ④① 太 阳 光 线 ① 地 球
③①
②①
四、月球与潮汐
1、潮汐
引潮力=2GMr/d3
2、大潮与小潮 3、潮汐的影响与利用
地理环境:海岸侵蚀,顶托河水入海,影响海岸生物。 对人类的影响:发展滩涂养殖,捕鱼晒盐,潮汐发电,潮 汐港口。
潮汐成因
引潮力
天体之间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而与它 们之间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引潮力及其分布
日全食、 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的形成示意图
讨论
1. 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怎样的? 怎样的? 2. 你能根据日全食过程推测日偏食、日 你能根据日全食过程推测日偏食、 环食的过程是怎样的吗? 环食的过程是怎样的吗?
日全食过程图
过程: 过程: 太阳被月球遮掩时即日食从日轮西缘开 于东缘结束。即日食先亏西。 始,于东缘结束。即日食先亏西。 偏食——全食 全食——偏食 偏食 全食 偏食 即初亏——食既 食既——生光 生光——复圆 即初亏 食既 生光 复圆
月食和日食比较
日地月三者 位置关系 日食 月食 日月地 日地月
可见范围 发生时 间 部分地区 半个地 球以上 初一 十五或 十六
持续时 先亏方 向 间 几分钟 一个多 小时 先亏西 先亏东
类型
看到的样子
三种
黑色旁边有 黑色旁边有 日冕
两种 暗弱古铜色
本影:本影---日,月食; 日、月偏食。 伪本影:伪本影---日环食。 月球为何无环食? 黄道,白道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卫 星的特点,月球的质 量,体积,引力。月 球表面高低起伏,月 球无大气,无声音, 无生命。花容月貌。 2、月球的同步自转 27.32日

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一、月球(一)概况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

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

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

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

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

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一)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相: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在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

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相变化规律(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

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月球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照到阳光,且被照的部分越来越多。

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它发生在农历初七、八。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大潮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此时恰逢农历几号?为什么会出现大潮?
书本第19页上“小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出现小潮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此时恰逢农历几号?为什么会出现小潮?
教师总结:
农历日期 月相 潮汐现象
初一 新月 大潮
初七、初八 上弦月 小潮
十五 满月 大潮
二十二、二十三 下弦月 小潮
学生阅读书本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讨论】潮汐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展示图片)
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加剧海岸侵蚀
2、顶托河水入海
3、影响海岸生物分布
潮汐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1、捕鱼、晒盐、滩涂养殖
2、发展潮汐能
3、巨型航轮在涨潮时进出港口
4、旅游资源
板书设计
教反思
教师总结:
现在我想大家对整个月的月相应该有了比较深的理解,让
我们一起来对照着三球仪,回顾一下整个月的月相变化顺
序。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
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它们的
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等于29.53天。
认真听讲
学生回答
看着演示进一步思考
练习
1.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引力小,所以月球上基本无大气、液态水。
提问:那么月球环境会是怎么样的呢?
总结归纳:
1.漆黑一片
2.万籁俱寂
3.昼夜温差大
4.没有天气现象
所以,月球上没有生命,是一个寂静、荒凉的世界。
追问:看图分析月球表面环境特点是怎么样?
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和山脉,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和盆地。
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
设问:“月球是一个良好的宇宙观察站,月球
也是人类在地球上最易观察的天体,但千百年来人们发现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始终是同一个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吗?”
月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7.32天(恒星月)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相同。
所以,在地球上,人们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板画,学生能体会月相变化的过程并总结出规律,学会通过月相大致估算农历。
2.通过合作探究演示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并初步尝试解释实际生活中月相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月球的探究欲望
2.在自主合作学习和演示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的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由“月球”、“月相”、“日食与月食”、“月球与潮汐”四个知识点组成。本教案是该专题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月球概况—月球的基本物理参数、月面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特征”和“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成因等天文现象”。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理解月球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
同区域而形成。
月全食: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
月偏食: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
日食的成因:(展示图片)
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
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就形成日食。
(地心、月心、日心在一条线上,月球在中间)
日食发生只能在农历初一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板书: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学生思考,听讲
新课教授
1.月球概况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月球的概况。
PPT给出数据。
体积=1/49地球
质量=1/81地球
引力=1/6地球
表面温差300°C
地月距离=38.44万KM
教师设问:
“假如宇航员登上月球,那么还有哪些在地
球上熟悉的现象也将会消失了?”
(总结学生回答)引力小。
(满月)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
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教授
3.日食与月食
介绍日食与月食的类型。(ppt展示图片)
日全食:月球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而形成
日偏食:月球挡住了部分的太阳光而形成
日环食:月球挡住了太阳光的中间部分而形成
不同的日食类型是由于地球上观察者处于月球阴影的不
教学重点
、难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成因
课型
新授课(3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法、图解法、讲谈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导入
给出三张图片。
图片1:思考夜晚的光源是什么?来源于哪?
图片2:思考古人如何进行规律性的农业生产?
图片3:思考月球表面的形态、物质、运动到底是怎么样的?
平面有一个5度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个月的初一都会发生。
月食的成因(展示图片)
当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直线,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
的一侧,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
(地心、月心、日心在一条线上,地球在中间)
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PPT
新课教授4.潮汐
PPT上的两张图一张为涨潮,一张为落潮。我们把海水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过渡
之前我们布置了一个月相观测活动,并要求大家作好观测记录。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同学的月相观测记录。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同学都实事求是的记录了观测结果,态度十分严谨,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我们每位都进行了月相观测,并把所看到的月亮画了出来。
我们发现有月亮有时是个月牙,有时是个大圆盘,有的是个半圆。我们把月亮的这种圆缺变化,称为月相。
学生回答:月球的体积和质量很小,因此引力极小,没可能形成类似地球的大气圈层,
于是与大气圈相关的一系列现象,例如:声音,蓝天,天气变化等便不可能产生。没有大气层,还会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气温变化大,无生命存在。另外,月表众多的环形坑等与地球不同的月球环境,将为人类的登月活动带来许多
需要解决的课题。
学生阅读书本
新课教授
2.月相
那么,为什么月亮会有这样的圆缺变化呢?
提示:
1.太阳有圆缺变化么?(日食除外)
2.月球是半个球亮么?
3.与哪几个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有关呢?
教师总结归纳:
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照射下,月球总是被分为明暗两个半球。因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变化,从地球上看来,这明暗两部分的对比,时刻发生变化,便造成了月亮各种圆缺形状,即月相变化。
白天出现的海水升降叫潮。晚上的海水升降叫汐。潮汐与月球有着密切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会形成潮汐现象?
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
地球自转一圈,地球表面大多数地方同一地点的海水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发生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其中,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25分。
书本第19页上“大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接下来请大家看“三球仪”动画模拟图,在右边能发光的是代表太阳,最中间在自西向东转的是地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是月球,月球上白色代表被照亮的部分,蓝色代表暗的部分。月球旁边出现的圆缺变化的是我们看到的月相。先请大家观看一下整个月的月相变化,注意看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变化,以及月相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
月亮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它,这便是农历三十、初一。
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时分,镰刀状的新月在西边天空露
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时成了半圆形,这
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月”,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渐增大,我们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满月),月亮同太阳遥遥相对,我们看到一轮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时落下。满月后,月亮的圆轮部分日益亏损,但还是超过一个半圆,我们叫它凸月,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圆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东,黎明时挂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圆继续亏损,成为挂在东方的一轮残月。
篇章节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
课题
地球的伙伴——月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片和资料信息,学生能简述月球的概况-月球的基本物理参数、月面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特征。
2.学生学会阅读“月相成因示意图”,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
3.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进行月相和农历日期、月球方位和时刻的简单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