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脏骤停抢救流程
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及急救药品知识

整理课件
40
止血药
止血敏(酚黄乙胺) 止血芳酸 去甲肾上腺素
整理课件
41
止血敏(酚黄乙胺)2ml:0.25g
适应症:用于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 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 亦可用于呕血、尿血等。
用法: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本品毒性低,可有恶心、头痛、皮疹、
以上顺序简略归纳为一句口号: “叫叫CAB”:首叫是叫病人,二叫是呼救援助
和急救员, C是胸外心脏按压,A是开放和检 查气道,B是人工呼吸。
整理课件
28
10、若有脉搏,开始复苏后处理。仍无脉搏, 则重复进行上述1~9项救治流程。
11、应设法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内插管、 喉罩)。一旦高级气道安置完毕,可以使用球 囊面罩,甚至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按压和通 气可以分别进行,将减少因通气而中断按压。
用法: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1、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 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 惊厥。2、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3、老 年患者、哺乳期妇女慎用。4、孕妇静脉注射阿 托品可使胎儿心动过速。
整理课件
56
呼吸兴奋剂
洛贝林(山梗菜碱) 可拉明(尼可刹米)
整理课件
57
尼可刹米(可拉明) (0.375g;1.5ml)
作用机理:兴奋呼吸中枢,用与中枢性的呼吸 功能不全。
用法:静脉注射。也可皮下或肌肉注射。
不良反应:多汗、恶心、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大剂量引起郑发性的惊厥。
注意事项:1、小儿高热时慎用。2、静脉注射 速度不宜过快。
整理课件
58
洛贝林(山梗菜碱)(3mg;1ml)
作用机理: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 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用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呼吸抑制和新生儿窒息。
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 精品

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成人突然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主要是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是室颤/无脉性室速、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
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救命技术就是对其施用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不只是一个单独的技巧而是一系列的流程来评估和干预,现代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 life support ,ALS 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 ,PLS)三部分。
这三部分是相互连接的不间断流程,研究表明规范化流程和关键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一、紧急评估、紧急处理(基本生命支持BLS)1、紧急评估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1)、快速评估患者神志情况、所处环境是否安全(D/R):急救人员在发现患者需要救助时,首先是必须判断患者所在现场环境是否存在和潜在各种危险,在避免、排除这些危险因素后才能够进入现场接触、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和反应。
可以轻拍患者的肩部并大声问:“喂,您怎么了?”、“你还好吗?”。
如果认识患者,就叫他的名字。
(2)、呼叫旁观他人或者电话急救中心给予支持,院外现场可以拨打电话120,院内可以立即呼叫护士站。
(3)、开放气道、评估气道是否通畅,检查并清理呼吸道异物(A):2005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如果没有头部或颈部损伤的证据,应当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4)、评估是否有呼吸:保持使患者取仰卧位,把耳朵贴近病人的口和鼻部,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通过看、听、感觉观察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活动。
2、如果患者没有神志、没有呼吸说明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应迅速解除(1)、没有呼吸者立即给予人工通气二次(B),吹气量以患者胸廓明显起伏为准。
(2)、评估有无脉搏(5∽15秒内完成,非专业人士可以省略)。
(3)、给予胸外心脏按压30次(C),按压位置在胸骨的下半段两乳连线上。
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深度为4∽5cm。
(4)、反复循环进行按压/通气(按压30次,人工通气2次)。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医疗应急预案】分享PPT

• 置患者于硬板床上,立即进行心 肺复苏(CPR);按压频率≥100 次/分,按压深度≥5cm,按压后 允许胸廓回弹,尽量减少中断胸 外按压,按压:通气 = 30:2; 双人配合时可交替按压,间断时 间不能超过3秒。
• 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液体入量 (双管通道)
• 连接心电监测
• 6-8L/min流量吸氧,使用球囊面 罩,甚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 必要时每隔3-5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 /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 阿托品0.5-1mg静脉推注
• 出现室颤时电击除颤
• 单相波除颤器(传统除颤器):360J
• 手动双向波除颤器:120J ~ 200J
• 每次除颤仅给予一次点击,充电时胸外心脏按压 - 人工呼 吸不停止
•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特征、神志和瞳孔的变化 • 做好有关抢救、观察的记录 • 复苏后安全转运(病房)
谢 谢~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 紧急评估:
神志是否清醒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立即呼叫科室其他人员参加抢救并通知院内急救小组协助抢救(配带 抢救物品及仪器)
电话 :120
治疗要点: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最重要,强调黄金4分 钟,即在4分钟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并在8分钟内进行 高级生命支持。复苏过程如下: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图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图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患者可能会失去意识并且大动脉搏动会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基础生命支持(BLS),其中包括将患者放置于复苏体位,进行口对口呼吸或使用胸外心脏按压通畅气道简易呼吸器。
如果基础生命支持无法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需要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LS)。
这包括开放静脉通路、进行心电图检查、电复律和使用药物来维持心率和血压。
药物包括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硫酸镁和托品。
一旦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得到恢复,需要进行延续生命支持(PLS),包括重症监护、生命评估、脑复苏、低温、脱水、护脑、心电监测、血压监测、血氧监测、尿量监测和酶学监测等。
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再评估,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一、背景介绍院内心脏骤停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事件,需要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内心脏骤停急救的流程和步骤。
二、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1. 发现心脏骤停- 医护人员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呼吸、脉搏等。
- 如发现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停止呼吸,无脉搏,应立即判断为心脏骤停。
2. 发出急救呼叫- 医护人员应大声呼叫“心脏骤停”,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 同时,应按照院内预定的呼救系统或流程,向急救团队或相关人员发出呼叫。
3. 拨打急救电话- 医护人员应立即拨打院内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心脏骤停事件。
- 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
4. 同时进行心肺复苏(CPR)-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医护人员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床面上,迅速检查气道是否通畅。
- 如气道不通畅,应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进行通气道处理。
- 开始进行胸外按压,按照指定的频率和深度进行按压,保证血液循环。
5. 呼吸道管理- 当急救人员到达时,医护人员应配合进行呼吸道管理。
- 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6. 电除颤- 当急救人员到达并确认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 根据患者的心律情况,选择适当的除颤能量和波形。
- 电除颤前应确保患者的皮肤干燥,贴上除颤电极片。
7. 继续心肺复苏- 在电除颤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 持续按压胸骨,保持血液循环。
- 每隔2分钟进行一次电除颤,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或宣告死亡。
8. 药物治疗-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 如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等,以维持患者的心律和血压。
9. 后续处理- 当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应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或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 如患者未能恢复自主循环,医护人员应向家属进行相应的告知和安抚工作。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完整版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完整版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即心脏停止正常搏动。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抢救,以下是心脏骤停的抢救流程完整版。
2.确定患者昏迷: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反应,摇晃其肩膀并呼喊其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表明昏迷。
3.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将手放在患者的鼻子和嘴巴前,观察是否有呼吸。
如果没有明显的呼吸或只有间歇性的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叫喊求救:向周围的人或现场的工作人员呼喊“请帮忙,有人心脏骤停!”以便得到更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5.心肺复苏(CPR):在开始CPR之前,确保患者在平坦、坚硬的地面上。
将患者放在背上,然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
5.1.打开气道: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托起下巴以打开气道。
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并观察是否有反应。
5.2.进行胸外按压:将双手放在患者胸骨下方,使用直臂按压的方式,按照100~12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每次按压至少下压5厘米,并确保松开按压的时候胸部完全回弹。
5.3.进行人工呼吸:进行30:2的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之后,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
5.4.持续CPR:保持持续的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
6.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果有AED设备在现场,立即将其连接到患者身上。
根据AED设备的指示,进行除颤操作。
在AED设备分析心律前,确保无人接触患者。
7.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急救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状况继续抢救。
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发生时需要迅速而有效地进行急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下面将介绍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
1. 快速判断心脏骤停。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不起,失去意识并没有呼吸时,首先要快速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
可以观察胸部是否有规律的起伏,听听是否有心跳声音,摸摸患者的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如果以上情况都不存在,那么很有可能是心脏骤停。
2. 寻求帮助。
一旦确认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让旁边的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通知附近的医护人员前来协助。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自己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3. 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急救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首先要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的频率应该是每分钟100-120次,深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
人工呼吸的频率应该是每6-8次按压后进行一次,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并接手为止。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如果有AED设备,可以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使用AED进行除颤。
AED设备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并在需要时给予除颤。
使用AED时,要确保患者的胸部干燥,清除可能的金属物品,并按照设备的指示进行操作。
5. 等待医护人员到达。
在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同时,要尽快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他们会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正确的判断、快速的行动和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应急预案及流程,做好心脏骤停的应对准备。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成人心肺复苏操作简介•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
•下面将详细介绍成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1.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患者移至安全的地方,避免二次伤害。
2.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通知相关部门。
3.获取急救设备:准备AED(自动体外胸外按压除颤仪)和人工呼吸面罩。
心肺复苏流程第一步:确认心脏骤停1.仔细观察患者:确定患者是否无呼吸、无意识。
2.检查动脉搏动:通过颈动脉或股动脉检查患者是否有搏动。
第二步:呼叫急救电话并启动AED1.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报告患者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2.启动AED:打开AED的盖子,按照设备的指示将电极贴在患者胸部。
第三步:开始心肺复苏1.胸外按压:将两手掌心叠置放在患者胸骨下部,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大约次。
2.人工呼吸:在每30次按压之后,给予两次人工呼吸。
将人工呼吸面罩放在患者口鼻部位,用力吹气。
第四步:等待急救人员到达1.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急救工作。
2.跟随急救人员指示:协助急救人员完成后续急救措施。
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操作需要必要的训练和技巧,建议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课程。
•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要保持冷静,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用力过猛或过轻。
•人工呼吸时,要确保呼吸面罩与患者的嘴、鼻贴合紧密,避免漏气。
以上是成人心肺复苏操作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这份文章能够提高大家对心肺复苏技术的了解,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记住,每一秒都宝贵,及时的急救操作可以挽救生命!急救培训课程的重要性•急救培训课程可以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参与者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方法。
•了解心肺复苏操作的流程、原理和注意事项,可以增加对急救过程的信心和熟练度。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还可以学习其他相关急救技术,如止血、处理窒息等,提高救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心脏骤停抢救流程
CPR质量:
1.按压深度≥5cm,频率≥100次/分,并且释放时胸腔需完全复位
2.按压过程中尽量不间断
3.避免过度换气
4.每2分钟为一组
5.如无高级通气支持,则按压呼吸比为30:2
6.二氧化碳浓度波形监测:若呼出CO2分压〈10mmHg,则需改善CPR质量
7.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若舒张压〈20mmHg,则需改善CPR质量
自主循环回复:
1.可触及脉搏及血管搏动
2.呼出CO2分压迅速≥40mmHg
3.监护仪可测到血压
除颤能量:
1.交流电:厂商推荐120-200J;若未知限量,则使用最大能量。
第二次以及随后的除颤,则应用相
等能量或更大能量
2.直流电:360J
药物治疗:
1.肾上腺素(静脉/骨髓内给药):1mg每3-5分钟
2.加压素(静脉/骨髓内给药):40单位,用于替代首次或第二次肾上腺素
3.胺碘酮(静脉/骨髓内给药):首次剂量300mg,再次给药150mg
高级通气支持:
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2.确认二氧化碳浓度波形,并监测ET管放置
3.胸外按压时,每分钟通气8-10次
可逆病因:
低血容量,缺氧,酸中毒,高血钾,低体温,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中毒,肺栓塞,冠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