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4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41 / 11 / 1听 课 记 录 42014年9月13日授 课 学 科化学学 校 教 师班 级课题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课型 新知识课教师教课过程记录:教课评论:一、物质的量 知识点有条理性的教 1、物质的量( n ) 授给学生,会让学生( 1)观点:表示含有必定数量粒子的会合体的物理量。
学得更好。
( 2)单位:摩尔 mol( 3)理解: ① 物质的量是表示集体(大小)的物理量② 集体为微观粒子构成的集体( 4)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及其特定构成例: 1mol NaCl ( NaCl 为特定构成)(赐予学生两分钟进行思虑理解)( 5)物质的量不是表示粒子数量的物理量, 也不是表示宏观粒子所形成的会合体的物理量。
( 6)“mol ”后边只好跟化学符号。
1mol H 2O 2mol Fe 0.2mol Na + 3mol e -( 7)规定:1mol 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 12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同样。
( 8) 1mol 粒子的数量约为 6.02×10 23(赐予学生两分钟进行思虑理解) 2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 1)观点: 1mol 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为常数,并称之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2) N A 的含义: 1mol 粒子所含粒子数量约为 6.02×1023N A ≈6.02×10 23 mol -1( 3)粒子数量 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N/N A或N A =N/n (单位一致)听课随感: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碰到的第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因此在上新课的时候,讲堂上需要给学生思虑的时间,这是李老师在上课中的经验表现,此后我也会借鉴的。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1.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老师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分类和所代表的元素特征,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生动地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让我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发生的现象。
3. 本次课堂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规律。
老师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我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了平衡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平衡反应的现象和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本次化学课程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和练习,我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特征有了更好的理解。
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计算题目,帮助我掌握了判断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7. 本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离子化现象和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对酸碱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 这节课我们聚焦于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我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
9.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老师通过实验和性质比较解释了溶质和溶剂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让我更加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10.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
老师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安全意识更强。
化学的听课记录

化学的听课记录第一节课 - 化学基础- 时间:2021年10月1日- 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节课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2021年10月8日- 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课 - 酸碱中和与溶液-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内容: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主要研究内容:-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选择- 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以及溶液浓度的表示和计算第四节课 -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内容: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能量的概念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能量,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五节课 - 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实验-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主要研究内容:-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分类和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以及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上是我对化学课的听课记录,请核对并提供反馈,谢谢!。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1. 本次所听课程是化学课程,由老师教授课程。
2.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化学反应三大常数。
他首先解释了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从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入手,详细地说明了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反应温度和原料浓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反应的其他因素。
3. 接着,老师讨论了反应平衡问题。
他们除了向我们解释两种反应浓度的变化外,还介绍了水平衡和动态平衡等概念。
4. 接下来老师讨论了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知识,包括反应的反应化学能量、活化能、反应的可逆性、反应的熵和静态能量等。
5. 课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酸碱反应,老师详细讲解了碱强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性。
6. 最后,老师强调,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观察,以正确理解和总结反应特性。
本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了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对一种反应动力学因素做出不同的观察和表达。
二、总结
本次听课涉及化学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的概念,以及酸碱反应的实验。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重视实验观察和理解反应特性的重要性,向学生们提出了实验任务。
总之,本次听课受益匪浅,对加深对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帮助。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9总2页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9(总2页) 时间: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高中化学教室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基础授课教师:XXX老师听课记录:今天我再次来到XX高中,继续旁听XXX老师的有机化学课。
本节课中,XXX 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程导入XXX老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开启今天的课程,询问学生对“有机化学”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指出,虽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有机化学制品,但是对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却并不清楚。
因此,本节课的主题是: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特点XXX老师首先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她指出,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分子结构复杂,反应速度较慢,且反应具有方向性。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XXX老师接着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
她指出,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等。
这些化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石油、食品、药物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讲解,老师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有机化学的应用范围。
3.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最后,XXX老师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她指出,有机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
同时,老师强调了有机化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绿色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评价本节课中,XXX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老师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
此外,老师还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并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3

⑸蒸发是将固体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蒸馏(加热需要使用石棉网的玻璃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冷凝管的使用:远端进水,近端出水。
5、萃取(富集的作用)
从海水中提取 I2
海水(I-)
+H2O2 I2
萃取 CCl4
I2(CCl4)
蒸馏
I2
听课随感:由于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一节新内容上完后,复习课上将知识进行整理 一下很有必要,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扎实。
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知
3、蒸发结晶与降温结晶
识进行强调。⑴NaCl 溶源自(蒸发结晶)⑵KNO3 溶液(降温结晶,KNO3 受热不稳定,且更节能环保) ⑶KNO3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使用的操作:降温、过滤。 ⑷过滤过程是否洗涤的条件:(沉淀上附着的物质是否为杂质)
①KNO3 饱和溶液析出 KNO3 晶体不需要洗涤 ②Na2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反应得到沉淀 BaSO4 过滤时需要
听 课 记 录3
授课 教师
学科
化学
2014 年 9 月 8 日 学校 班级
课题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教学点评:
1、药品的存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复习课更多的是对前
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
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回
盐酸是否为混合物? 答:是。
顾与加深学生印象。
(语言环境不同,盐酸所代表的意义不同)
【优质文档】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优秀word范文(2页)

【优质文档】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优秀word范文(2页)
【优质文档】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
篇一: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化学方程式通过复式计算中的应用,中心问题是化学方程式的系数的系数之比=习加深与物质的量之间建立了联系,请问这种联系是什么?过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综合计算题,
提高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计算能
力。
投影:例1:有盐酸和CuSO4混合溶液,
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Ba(NO3)2后,得到4.66g白
色沉淀,过渡后的滤液经检验有Ba2+等;向滤液
中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150mL,刚好把
CI-全部沉淀完全。
将沉淀过滤后,继续向滤液中
加入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可得到最大数各物质的变化的物质的理论的指导作量之比=同温用。
同压下变化的气体的体积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比。
目的。
量的蓝色沉淀。
计算混合溶液中盐酸和CuSO4的阅读题目。
物质的量及的值。
引导:读题:请认真阅读题
目。
找出重要词:
滤液中有
Ba2+、CI-刚
好沉淀完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中心问题是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与物质的量之间建立了联系,请问这种联系是什么?过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综合计算题,提高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计算能力。投影:例1:有盐酸和CuSO4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Ba(NO3)2后,得到4.66g白色沉淀,过渡后的滤液经检验有Ba2+等;向滤液中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150mL,刚好把CI-全部沉淀完全。将沉淀过滤后,继续向滤液中加入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可得到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计算混合溶液中盐酸和CuSO4的物质的量及的值。引导:读题:请认真阅读题目。
[概括]:的关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或化学方程式。再者注意物质的量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中心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
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各物质的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变化的气体的体积之比。
阅读题目。
找出重要词:滤液中有Ba2+、CI-刚好沉淀完全;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
通过复习加深理论的指导作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审题:找出题目已知条件及关键问题。析题:(1)滤液中有Ba2+说明什么?与所求之间有无联系。?(2)所加AgNO3溶液将CI-全部沉淀意味着什么?与所求之间有无关系?(3)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意味着什么?Cu2+要想沉淀下来,溶液中能否还存在大量的H+?NaOH溶液要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小结:通过寻找题目中的一些关键点,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就可突破所求。析题:如果采用从所求出发向前推导直至已知的逆向思维,我们再来展开分析:(1)所求CuSO4与已知中的哪个量有关系?(2)所求盐酸与题设中的哪个量有关?(3)欲求NaOH的体积,需先求出NaOH的哪个化学量,而此化学量又与题设中的哪些物质有关?解题:请根据正向或逆向思维过程进行解题,得出答案。小结:(1)本题易出错误的环节在哪儿?提醒学生考虑问题要周全,注意思维的全面性。(2)通过例题1谈谈如何进行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