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1.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老师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分类和所代表的元素特征,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生动地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让我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发生的现象。

3. 本次课堂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规律。

老师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我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了平衡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平衡反应的现象和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本次化学课程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和练习,我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特征有了更好的理解。

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计算题目,帮助我掌握了判断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7. 本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离子化现象和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对酸碱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 这节课我们聚焦于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我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

9.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老师通过实验和性质比较解释了溶质和溶剂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让我更加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10.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

老师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安全意识更强。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1. 本次所听课程是化学课程,由老师教授课程。

2.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化学反应三大常数。

他首先解释了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从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入手,详细地说明了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反应温度和原料浓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反应的其他因素。

3. 接着,老师讨论了反应平衡问题。

他们除了向我们解释两种反应浓度的变化外,还介绍了水平衡和动态平衡等概念。

4. 接下来老师讨论了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知识,包括反应的反应化学能量、活化能、反应的可逆性、反应的熵和静态能量等。

5. 课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酸碱反应,老师详细讲解了碱强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性。

6. 最后,老师强调,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观察,以正确理解和总结反应特性。

本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了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对一种反应动力学因素做出不同的观察和表达。

二、总结
本次听课涉及化学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的概念,以及酸碱反应的实验。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重视实验观察和理解反应特性的重要性,向学生们提出了实验任务。

总之,本次听课受益匪浅,对加深对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帮助。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最新听课记录(化学)

最新听课记录(化学)

最新听课记录(化学)
某高中第一次试听课——化学课,活动当天,化学老师按时来到教室,并耐心地向学生介绍:“你们好,我是山东省某高中的化学老师,欢迎你们来到我的课堂。

”之后,老师迅速地讲解了课堂历史上化学发展的一些概念,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关于化学史的著名案例,并让学生更好理解历史后的科学发展脉络。

之后,老师引入今天的话题——物质的变化规律,先从简单的原理和举例开始讲解,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探讨细节,调节课堂气氛,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该话题。

期间,老师及时的纠正学生的误解,以明晰的论据给出解释,并对学生的想法表示肯定,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之后是与物质定义有关的知识点,老师讲解了物质定义,解释了同类物质的组成元素和主要特点,并且使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在本节课结束前,老师整理了一些概念,总结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并给出了模拟练习,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和单元实验的检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和物质的定义。

最后,老师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建议,加强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根据学生的能力,给出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本次活动结束,学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完整可编辑版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完整可编辑版
听课随感:记忆的知识较多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提高紧张度,从而让学生记忆的知识更多。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听课记录9
2014年10月21日
授课
教师
学科
化学
学校
班级
课题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一、电解质
1、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理解:NaCl在水溶液中 受水分子作用而电离 电离成自由移
动的Na+、Cl- 因此在通电时,离子才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
导电。
2、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
完全电离;B、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水溶液中溶解的只会有部分电离
包括:弱酸【H2CO3H3PO4H2S HClO】
弱碱【Al(OH)3Fe(OH)3NH3·H2O】
少部分盐【Pb(CH3COO)2】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BaSO4==Ba2++SO42-
NH3·H2O NH4++OH-
思考:NH3·H2O与氨水的区别是什么?
答:NH3·H2O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一元弱碱,是弱电
解质;
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记忆。且有部分知识需要回忆初中的知识。所以课上学生更多的是听老师讲,并随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理解:在水溶液中溶解多少就会电离多少
包括:强酸【H2SO4HCl HNO3HClO3】

高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模板

高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模板

#### 记录时间:____年__月__日#### 讲师姓名: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 教学班级:_______#### 教学内容:_______---####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相关化学现象。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导入方式:提问、情境导入、实验演示等。

- 导入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 2. 新课讲授- 讲授内容:- 第一部分:详细讲解核心概念和原理。

- 第二部分:结合实例,解释相关化学现象。

- 第三部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加深学生理解。

##### 3. 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_______- 实验目的:_______- 实验步骤:1. 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 4. 总结与反思- 总结内容: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

- 反思内容: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 三、教学效果评估##### 1. 学生参与度- 参与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

- 参与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

##### 2. 知识掌握情况- 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生对本节课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

##### 3. 能力提升情况- 能力提升情况:学生在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 评价方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 四、课后建议##### 1. 教师建议-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最新高中化学听课记录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高中化学听课记录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高中化学听课记录优秀名师资料高中化学听课记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各通过复习加深理论的指导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中心问题是化学方程式的系物质的变化的物质的量之作用。

明确本节课的数与物质的量之间建立了联系,请问这种联系是比=同温同压下变化的气体学习目的。

什么,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综合计算的体积之比。

题,提高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计算能阅读题目。

找出重要词:滤2+,力。

投影:例1:有盐酸和CuSO4混合溶液,、CI刚好沉淀完液中有Ba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Ba(NO3)2后,得到4.66g白全;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

2+色沉淀,过渡后的滤液经检验有Ba等;向滤液,1中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150mL,刚好把CI,全部沉淀完全。

将沉淀过滤后,继续向滤液中,1加入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可得到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

计算混合溶液中盐酸和CuSO4的物质的量及的值。

引导: 读题:请认真阅读题目。

审题:找出题目已知条件及关键问题。

审题:找出已知条件4.66g 示2+析题: (1)滤液中有Ba说明什么,与所求之间4;白色沉淀为BaSO 范学生如何找出题目的各,有无联系。

, (2)所加AgNO3溶液将CI全部nAgNO3=0.15mol。

关键问题:个突破口,建立正向思维结沉淀意味着什么,与所求之间有无关系, 如何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构模式,通过思考教师的设2+(3)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意味着什么,Cu要想蓝色沉淀, 思考并回答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2+沉淀下来,溶液中能否还存在大量的H,NaOH问题: 滤液中有Ba说明力。

建立逆2,溶液要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小结:通过寻SO4全部沉淀,可通过沉淀向思维结构模式,培养逆向找题目中的一些关键点,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量计算出混合液中CuSO4的思维能力。

关系,就可突破所求。

析题:如果采用从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最新分享5篇)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最新分享5篇)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最新分享经典5篇)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1授课人:**课题:《离子共存》专题时间:*年*月*日评课:离子共存问题实际上是考察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高考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

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但这类问题区分度比较高。

本节课课堂容量大,全面重点归纳了离子共存中的常见题型,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课堂思路清晰,讲解到位,语言简洁,问题的追问有深度,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比较好。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2授课人:**课题:《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时间:*年*月*日评课:本节课教师从分析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结构入手,由结构引申到有机物的性质,便于学生抓住有机物的知识重点,从而学会举一反三。

课堂老师在提供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内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体现了少学多教的教学理念。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教学层次清晰,教学方法得当。

建议让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代替口头上的表达,以便于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3授课人:**课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时间:*年*月*日评课:本节课重点复习的是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有关平衡图像的问题。

涉及图像问题时,教师带大家一起来分析如何找点做图像和图像的含义。

在大家对准确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再找出一些有问题的图像让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所在。

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做图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课堂组织好,教师亲和力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系列试题让学生认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中心问题是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与物质的量之间建立了联系,请问这种联系是什么?过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综合计算题,提高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计算能力。

投影:例1:有盐酸和CuSO4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Ba(NO3)2后,得到4.66g白色沉淀,过渡后的滤液经检验有Ba2+等;向滤液中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150mL,刚好把CI-全部沉淀完全。

将沉淀过滤后,继续向滤液中加入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可得到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

计算混合溶液中盐酸和CuSO4的物质的量及的值。

引导:读题:请认真阅读题
目。

化学方程式
的系数之比=
各物质的变
化的物质的
量之比=同温
同压下变化
的气体的体
积之
比。

阅读题目。

找出重要词:
滤液中有
Ba2+、CI-刚
好沉淀完全;
最大数量的
蓝色沉淀。

通过复
习加深
理论的
指导作
用。

明确
本节课
的学习
目的。

审题:找出题目已知条件及关键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