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

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进到学校来,进到班级中来。

2. 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存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改革课程知识拓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个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个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在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用于探索;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现行的课堂教育不能仅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这些都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

4.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素质教育并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否认受教育者有不同的发展的可能性。素质教育尊重人的差异和人的发展的不同,是对社会多样性人才需求的反应。

第二节学生观

考察重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

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一(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2.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伸

“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 教书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会、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上,要客观地对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3)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2.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分阶段进行);不平衡性(适时而教);互补性(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