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合集下载

22.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33例word版

22.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33例word版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山地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以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为背景,可以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山地的坡向、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

图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图3安第斯山脉的植被垂直带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例】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析图过程】【标准答案】(1)C(2)A1.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21-22版:微专题7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步步高)

21-22版:微专题7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步步高)

微专题7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1.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地带,因位于垂直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上图中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南坡位于亚热带地区。

2.利用自然地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地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地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3.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4.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地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脉——自然地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地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2)南北走向的山脉(温带地区)——自然地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地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地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2020·新疆喀什期末)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带的分布。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地带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3.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答案 1.A 2.B 3.A解析第1题,垂直带③之下为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因此自然地带③为高山草原带,随着高度的增加,热量条件变差,②自然地带变为高寒荒漠带,再向上气温更低,冰雪很难完全融化而形成积雪冰川带。

第一部分第五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第五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表专攻系列(十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2018年7月,某驴友团冒着48摄氏度高温到吐鲁番盆地旅行。

图1是他们旅途中的著名景点火焰山,图2为附近某山地两坡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分析两坡向自然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图1图2[图形解码][试做答案]差异:同一自然带N坡高于M坡,N坡的雪线高度大于M坡,N坡缺失了云杉林带(M坡的自然带数量更多)。

原因:N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背风坡,降水少:M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坡,蒸发量小。

1.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2.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3.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甲乙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2019·临沂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该山地南坡较北坡()A.热量少B.海拔高C.雪线低D.降水少2.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A.距海近,降水多B.海拔高,坡度大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D.坡向朝南,温度高解析:第1题,北半球南坡纬度更低且为阳坡,热量更多,A错误;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海拔没有差异,B错误;读图可知,南坡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而北坡没有阔叶林及针叶林等森林植被的分布,可判断南坡降水较多,D 错误;根据高山冰雪带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南坡雪线较低,C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讲义: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地理讲义: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

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以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可以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山地的坡向、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也可以考查与自然带有关的人类活动等。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第五章图表判读系列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第五章图表判读系列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景观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2)判定温度带:山麓的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温度带。

左图中的山地所处的温度带为热带。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左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垂直带谱数目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5)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景观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景观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景观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景观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景观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2024·南京模拟)山地垂直带谱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绝对高程和相对高度,同时也取决于山体所处的陆地自然地带的位置。

下图为贺兰山中段东、西两坡垂直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②景观带的类型为()A.温带荒漠B.温带草原C.高山草甸D.荒漠草原(2)影响东坡森林带下限低于西坡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坡度(3)⑥景观带东、西坡分布高度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山顶面积小C.坡度大,土层薄D.光照差异小角度思维过程判断基带贺兰山西侧以温带荒漠带为主,山麓①景观带应为温带荒漠,随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稍有好转,②自然带最为可能出现温带草原判断山坡坡向贺兰山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两坡森林带的高度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看景观带分布在山顶处,面积小,不同坡向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水热条件基本一致,两坡坡面在山顶处自然环境差异小,因此⑥景观带东西坡分布高度差异小(1)B(2)A(3)B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二)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5 / 59.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典图1: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图 典图2: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经历的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示意图 典图3: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考向:考查磷高累积区位置及垂直区域特征 考向:考查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及现代冰川发育的条件考向:考查山地小流域内水量变化过程及自然带的判断1.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所处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海拔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山地所在的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或南坡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

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根据不同山脉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相同的海拔处,背风坡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迎风坡高)。

地理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判断步骤与方法

地理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判断步骤与方法

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判断步骤及方法
一、看“基带”:
基带若为森林,该山处于沿海地区;若为草原或荒漠,处于
大陆内部,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山脉除外);若为苔原或冰原,处于极地地区;若为河谷灌丛,处于山河相间的地区。

二、看“带谱”:
带谱多,该山处于低纬或相对高度大的地区;反之,该山处于高纬或相对高度小的地区。

三、看“基带的上限高度”:
1.东西走向的山地南北向做剖面,哪个坡向的上限高度大,该坡纬度低,位于阳坡(据此可以判断位于南北哪个半球)。

2.南北走向的山地东西向做剖面,哪个坡向的上限高度大,该坡距离海洋近,位于迎风坡(据此可以判断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

四、看“森林的跨度”:
哪个坡向的森林总跨度大,该坡向的水分条件就较好。

注意:1.“森林总跨度”指各种森林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高差;
2. “水分条件”包括降水与土壤的含水量,二者一般情况下为正相关。

五、看“雪线高度”:
纬度低(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降水多(迎风坡),雪线低。

注意: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

若二者的影响产生矛盾,主要考虑降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载体,考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图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 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图3 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⑴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⑵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典型例题】(2016•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A 2.C练习:(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 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 山地针叶林带B. 高山草甸带C. 高山苔原带D. 冰川带2. 阿尔泰山南坡(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 此时季节为冬季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2016•新课标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广东省广州市2016届高三考前冲刺模拟题)马粪沟流域海拔范围为2 960—4820 m,海拔跨度1860 m。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有关图示自然带①②③④排序正确的是()A.冰川寒漠带、寒漠带、灌丛带、草原带B.草甸草原带、灌丛带、寒漠带、冰川积雪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冰川积雪带7.自然带②所处地区地下径流远多于地表径流量,其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森林广布,下渗量大C.土壤颗粒粗,透水性强 D.地形陡峭,流水速度快(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三模试题)下图是某游客北京时间7月17日16:42,在青海橡皮山(99°35'E,36°48'N)拍摄的某山地牧场的照片。

照片中,可清晰显示正前方三个山脊两侧的a、b坡面的植被情况:a坡面光秃秃,而b坡面有青草覆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图中的羊群行走的方向是()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10.影响山脊两侧a、b坡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坡度 B.热量 C水分 D.土壤肥力(浙江省温州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虚线代表自然带分界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示①②③区的自然带分别是()A.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C.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12.R河()A.为外流河 B.多凌汛 C.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D.冬季输沙量小(河南省平顶山新乡许昌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

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图1),完成下列各题。

13.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A.土壤 B.降水 C.冰川 D.海拔14.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土壤15.与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A.从新疆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出现的自然植被C.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点点绿洲(【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

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6.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 B.气温 C.气压 D.光照17.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C.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D.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18.林树下线的海拔受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变暖 B.坡度变大 C.城镇建设占地 D.退耕还林(【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

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 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森林景观出现在()A.甲 B.乙C.丙 D.丁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全国百强校】重庆一中2016届高三3月月考)下图为我国三座大体位于同一省份的三座山脉的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纵坐标为海拔),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21.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A.400-600米 B.1000-1300米 C.1500-1800米 D.2000-2400米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有可能是自南向北排列 B.甲乙两山冬季山顶有积雪,丙山没有C.甲乙丙有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 D.乙山自然带带谱最复杂23.该省最可能是()A.湖北 B.海南 C.青海 D.河北(【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5次月考)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4.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C. 河谷低地-冬季D. 沙漠-秋季25.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A. 垂直地带性分异B. 非地带性分异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5次月考)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6. 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C.热带雨林 D.荒漠27. 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海拔D.土壤【答案】1.B【解析】由题干材料“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可排除A和D;高山苔原景观带气候恶劣,土壤瘠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单调,仅有矮小灌木、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衣和苔藓交织生长,形成广阔的地毯式苔原植被,不会出现簇簇花草相映的景象。

【答案】2.D【解析】阿尔泰山处于在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档,水汽难以到过。

西面地形比较平坦,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

【答案】3C【解析】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答案】4.D【解析】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

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