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合集下载

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典型例题】(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 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 ②指搬运作用C. ③指成岩作用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AD 2.AC练习:(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试)下图中a图是香港西贡国家地质公园滨海地带火山海蚀地貌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图中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可能属于b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变质岩2.导致a图玄武岩石柱断面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① B.② C.③ D.④(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波浪岩(Wave Rock)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帕斯以东340公里处的沙漠中,完全由花岗岩构成,它的形状像一排即将破碎的巨大且冻结了的波浪(如左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2020年地理中考复习专题01 读图、识图、用图

2020年地理中考复习专题01 读图、识图、用图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快,气温低,海洋散热慢,气温高。读图可
知,同纬度处甲区域气温高于乙区域气
温,北半球1月为冬季,所以甲处为海洋,
乙处为陆地。
图ZT1-10
类型四 地理统计图
一般统计图包括折线(曲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等,判读的方 法如下。
图ZT1-11
1.首先看清图表名称:图表名称能够说明该图表主题内容,有些题目甚至在图表 中没有图例、表头,此时只能通过图表名称来获取信息。 2.其次看清图例、标记、表头:结合图名和图例、标记、表头等审清统计图表表 达的确切含义。 3.判读同一地理事物(现象)的数量特征、分析成因如:数值的大小、极值、特征 值、随时空变化规律等,并解释其成因。 4.判读不同地理事物(现象)间的数量关系:结合地理基础知识找出图表中不同地 理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
类型五 漫画图
如何解答漫画题,方法如下。 1.细读漫画并获取与试题有关的有用信息。 2.分清是关于哪个方面的问题,如可能是资源、环境、人口或者气候等方面。 3.联系所学的有关理论与知识,构思答题方案。 4.答题时,必须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语言要精炼,观点要鲜明。
|典例剖析|
例6 下图漫画反映的在土地资源利用
气候湿热
亚马孙平原、东南亚、 印度半岛、刚果盆地
热带草原景观/大 象、狮子、长颈鹿
游牧民族 干湿季变化的热带环境
非洲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反映的区域环境特征
(续表) 典型分布地区
火山喷发景观 质地轻便的木质楼房 地壳活跃的环境
板块边界地带
雪山、雪地景 观/驯鹿
河湖密布
冰原景观、苔 原景观/北极熊
滑雪场、屋顶坡度大 的木屋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区域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区域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区域图区域图是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像,主要有宏观区域图和微观区域图,都侧重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自然灾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图1 某国位置示意图图2 “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图3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1.读图名,明确图示内容一幅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内容,能体现出图示的主要地理事象。

如图2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由此可知本图内容是“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穿过的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及轮廓、重要标记和图例等信息,可以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

如图3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该图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地区。

3.区域特征分析(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2)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3)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措施。

4.区域差异比较在区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出两区域的差异。

【典型例题】(2016•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思维过程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根据材料“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甲地有森林,便于隐蔽。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端“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端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二、同步训练北京时间2018年6月5日21时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7月28日,风云二号H星顺利到达79°E。

据此完成1~3题。

1.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A.先变快后变慢B.一直变慢C.先变慢后变快D.一直变快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6月5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7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C项正确。

2.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是( )A.一直向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一直向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答案 B解析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到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四个地球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左侧位置的地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位置表示夏至日。

地理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地理三角坐标图是高考试题中常出现的坐标图。

其特点主要有:①构成要素一定是三项,不能任意增减;②三项要素各自所占的比重之和一定为100℅;③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由低到高递增的方向一致,要么呈顺时针方向递增,要么呈逆时针方向递增。

这种图要求考生读取三个坐标变量的数据,并根据数据比较、分析一些重要的地理现象的地理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等。

所以,正确判读坐标中的数据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下面举例介绍地理三角坐标图判读技巧。

【典例展示】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判断图中P点所示国家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重,并指出该国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判读步骤】第一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确定是呈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递增。

第二步:按照“逆右顺左”(逆时针递增向右,顺时递增向左)的方向,分别作与三角形底边平行的三个箭头,且与底边旁边的箭头方向一致。

因为此图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呈逆时针方向递增,所以分别向右画三个与三角形底边平行的箭头(如图2),且箭头①与箭头a、箭头②与箭头b、箭头③与箭头c的方向分别保持一致。

第三步:读出三个箭头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数值,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百分比数据。

据图2可读出P点所示国家三个年龄段人数各自所占的总人口比重。

【参考答案】P点所示国家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25℅、55℅、20℅,该国存在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应该采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对策。

【同步训练】1、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盛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读图、表回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根据“2000年上海产业构成”表中的数据,图1中正确表示2000年产业构成的是点(填写字母)。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备考指南】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判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持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的识读难度。

所以要注意培养以下水平:①理解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水平;②根据图表和数据解释说明相关概念的水平;③根据相关数据信息解释相关问题的水平。

复习中应注重图形的多角度转换,重视判读方法的使用和归纳,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1)以各种地理事物或地理要素的分布图以及地理事物景观图为载体表现信息,考查其分布规律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或要素的关系。

(2)以不同形式的地理原理图为载体,考查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水平。

(3)以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表现信息,考查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及读图水平。

(4)以新颖图形、文字材料等表现信息,考查图文、图图转换水平,或无图考图。

精要例析热点突破一、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图(如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虫神庙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

1.分布图的类型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

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

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

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许袁君发布时间: 2010-8-7 13:36:1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

地球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是考察关于地球公转运动规律的常见题型,在近五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虽未独立的出现,但是这部分知识是考试所要求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作简要归纳。

地球是悬浮在宇宙中的椭球体,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中,由于我们观测的空间位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地球公转视运动图(见图1)。

就图1中的四幅不同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我将其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1.地球公转方向2.地球地轴空间位置3./两分两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我们在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以上三个条件中必定有一个条件是已知的,根据它们三者间的关系,我们即可对公转轨道示意图进行准确判读。

具体判读方法如下(此处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例加以分析):一、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在地球的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在地球的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

二、地球的公转方向决定了在公转示意图中,地球地轴的南北两端的视位置。

如图2所示,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可知为地球南极上空俯视图。

也就可以判断出A、C两位置地球地轴的空间位置。

三、可根据地球地轴的空间位置来判断两至日地球的位置。

具体为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则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轴南端倾向太阳,则表示北半球冬至日。

可简要归纳为: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北半球节气)。

南半球则反之。

从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位置A时,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可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位置;地球在C位置时,地轴南端倾向太阳,可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位置。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顺势判断出图中B位置为北半球的春分日,D位置为北半球的秋分日。

以上分析是已知地球公转方向的情况下的分析,如果已知地球的地轴空间位置,或者已知两分两至日位置,我们也可以按照此方法判读公转轨道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与技巧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与技巧
一 系列 闭合 且 海 拔 中心 低 四周 高 的 等 高 线 的 中间部 分
中部 低 , 四 盆 地 高 周
从 山 顶 到
山脊 麓 凸 起 山 部 分
L一 。t ,
等高线最稀疏处并 脊线 山
凸 向海拔 低 处 也叫分 水线
从 山 顶 到 山谷 麓 凹 进 山 部 分
过断崖 、 沼泽地 、 等地段 。 沙漠 水从 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因素 , 确定 比较合适 的引水路线 。 () 3 选择输油线时 , 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 , 还要尽量避免通过 山脉 、 大河等 。 3选“ : . 面”主要有对水库库 区面积及 坝址 的确定 ; 选择适 宜开辟梯 田的地 区;
臣b
等离线地形圆判读 方法与技巧
。郑 州 市 第 1 7 学 O 中 程踅; 害
等高线地形 图在培养学生空间概念 、空间想象及分析计算能力等方面具有 优势 , 它既是教学 的难点 , 也是学生备考 的难点 。 如何掌握判读等高线地形 图的 方法与技巧 呢? 笔者根据 多年 的教学经 验 , 摸索 出一套行之有效 的方 法与技巧 ,
2形 态上 的 特性 。 .
() 1 等高线是封 闭的曲线 , 无论怎样迂 回曲折 , 终必环绕成圈 , 但在一 幅图上
不一定全部闭合。
() 2 两条 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 因为一般情况下 , 同一 地点不会 有两个海拔 。 但
在垂直 的峭壁悬崖 , 等高线可以重合 。 () 3 地表每一种地貌形态在 等高线地形 图上都 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 看 等高线 的形状 , 可确定地貌类型。 () 4 等高线稀疏 的地方表示缓 坡 , 密集 的地方表示 陡坡 , 问隔相 同的地
选 定 工 业 区和 居 民 区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

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

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

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

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

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

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产业转移原理示意图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和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A .①B .②③C .③D .④(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 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 的风向分别是A .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B .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C .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D .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

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 →B →C )依次对E 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

【答案提示】(1)A (2)A 。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24图1-23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一般步骤是: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地理过程示意图中有些也会以数理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经典题例】(探究应用题:06湘师附中)图1-25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个城市化发展图表。

回答下面两题。

(1)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国家是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2)英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快的时段是A.1850年-1890年 B.1800年-1850年C.1890年-1920年 D.1970年-1992年图1-25【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型,要看清图中曲线反映的变化趋势和全程对比。

本题组比较容易。

这四个国家中,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如图中的甲所示;其次美国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相对而言,日本的城市化起步较晚,故乙代表美国、丙代表日本;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这四个国家中是最低的,为丁所示。

英国城市化发展最快是1850年以来的近半个世纪。

【答案提示】(1)C (2)A三.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

常见的如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等。

有些图形中地理事物的关系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则又可属于地理统计图系列。

如: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

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经典题例】(探究应用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26),回答下列问题。

(1)图1-26中所示的区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工业区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附近的朝阳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如图1-27所示),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关联题的解答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多方面。

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西南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应从当地的地形、自然灾害、图1-26 图1-27 基础设施、交通、科教文化水平等方面思考;而工业区位优势则理所当然联想当地的矿产、能源、交通、劳动力数量与价格、政策等方面思考;“循环经济”重在“循环”少污染方面,这要从当今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去总结答案。

【答案提示】(1)①多山地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少;地质灾害频发;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科教文化水平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政策优惠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四.地理模式图地理模式图就是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

运用这些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

常见的有日照模式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

读图时,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如:【经典题例】(05年全国文综卷)图1-32为某地地层示意。

从P 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 “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 .天然气、水、石油B .水、石油、天然气C .石油、天然气、水D .天然气、石油、水【思路点拨】此图是一地层分布示意图,天然气、石油、水都应储存在透水层中。

由于天然气、石油、水的比重大小关系为天然气<石油<水,因此在地下的分布规律为天然气最上,石油居中,水在最下层。

【答案提示】D 。

五.地理景观图地理景观图多为地理景物素描图,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如地形、矿物、植物、动物等素描图为自然景观图;人种、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素描图为人文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判读的基本方法是:(1)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什么地理现象。

(2)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3)根据景观图,提取与设问相关的信息,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经典题例】(新背景材料题:06江苏高考)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

西安某中学计划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拉萨”夏令营活动,据此回答。

1.图1-33所示的四种景观,同学们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是A .aB .bC .cD .d【思路点拨】本题对考生的应用能力和知识面的要求较高,解题关键是要正确判断四幅素描景观图所表示的景观类型,判读的基础是不仅要了解常见地貌的基本特征,而且要能根据图中景观联想出相关的地区,如a 图中为高大乔木,应为东部平原地区,c 图中表示石灰岩地区流水溶蚀、侵蚀形成的峰林和河谷;d图表图1-32图1-33示丘陵地貌,应为黄土高原地区。

【答案提示】B。

六.地理主题漫画地理主题漫画多以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

主题漫画因其直观、寓意丰富,使人印象深刻,深受教益。

判读主题漫画,首先要抓住主题,再作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主题”问题的途径(或措施、意见)。

【经典题例】(新背景材料题)福娃迎迎(图1-34)机敏灵活、驰骋如飞,他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是绿色奥运的展现,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他设计的原型主要生活在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思路点拨】本漫画的主题是关注绿色奥运,传播美好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