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2018年9月测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8年9月测试语文试卷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8年9月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A B B B C B C A B A B D A二、非选择题。
5.【参考答案】(1)题目首先揭示了老六的职业特点。
“屠夫”与老六内心的慈悲善良形成了对比,他不愿意成为屠夫,但迫于生计从事杀猪行业,以“屠夫老六”为题能揭示主人公内心的挣扎。
(3分)(2)“屠夫”与老六后来的职业“兽医”形成了对比,杀生与救命的转变,体现了老六在面对不同的生命价值时人生抉择。
(3分)6.【参考答案】①“是小儿六岁的样子”暗示老六当年并未杀羊拯救儿子的生命,儿子也因此失去生命。
(2分)②认同。
面对儿子的生命与小羊的生命,老六经过了内心的挣扎,但生命平等的观念占据了上风,而且不杀羊,既是老六对母亲的承诺,也是对儿子请求的尊重。
(4分)或不认同。
亲情是其他情感的基础与原点,爱自己的亲人才会推己及人、推己及物,老六牺牲儿子生命的行为不可取,是对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残忍。
(4分)9.【参考答案】①从制度上看,自动驾驶测试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并按照相应的程序申请。
②从理念上看,要树立正确的伦理观,树立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
③从技术上讲,要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技术及各项功能。
④从法律上讲,要尽快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法律,保障驾驶者和行人的权益。
⑤从驾驶员上讲,加强对驾驶员的各项培训,确保其随时接管自动驾驶车辆。
(共6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
但如果没有对措施进行宏观的概括,例如制度、法律、理念、技术等,酌情扣1-2分。
其他答案表述合理清晰,也可得分。
)13.【参考答案】(1)众人认为阎鼎有才干,而且掌握强兵,劝荀藩暂封阎鼎为冠军将军、豫州刺史。
(“佥”,副词,都,1分;“以”,因为,1分;“劝”,劝说,1分;“假”,暂封,1分;补充主语“众人”“刘畴等人”,1分。
)(2)当时刘聪正向长安进军,被雍州刺史贾疋赶跑,逃跑回平阳。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

角度一:(游戏设计者和政府监管角度)游戏本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游戏开 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 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政府鼓励创新也应加强监管,针对手机游戏尤 其是“社交游戏”的监管和规范还存在空白地带,应有针对性地根据新情况制定规则和办法。 角度二:(青少年自我成长和父母教育角度)关于沉溺,青少年缺少自制能力,难以拒绝诱 惑,青少年应加强自我管理,合理的平衡娱乐与生活的关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帮助孩子 建立时间管理能力,多陪伴关心孩子。 角度三:综合政府+家庭+自我成长。 角度四:以“责任”为中心,综合游戏设计者+政府+家庭。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参考译文: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217),
金人进犯襄阳,驻扎在围山,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率兵抵御金人。孟珙估 计金人一定会窥伺樊城,向孟宗政献计由罗家渡过河,孟宗政采纳。第三天,各军在罗家渡 布阵,金人果然到来,金人渡河一半时,宋伏兵发起进攻,杀死一半金人。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二、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 分) 四等(5~0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分)
内容 20 分
孟珙亲自镇守江陵,他的哥哥孟璟镇守武昌,按惯例,没有兄弟同在一路的,孟珙请求 回家务农,皇上不许。朝廷诏命孟珙派五千兵支援淮河守军,孟珙派张汉英率兵前去。枢密 调兵五千奔赴广西,孟珙致书执政说:“大理国到邕州,数千里内部落互相隔绝,现在应该 选人分别到各郡,让他们分管生夷,根据地形的险易,可随宜处置,建关屯兵,确定在何处 积粮聚草,这样,形成声势,国威自然振奋。不从这方面制定计划而是闻风调兵,空费钱粮, 对事情无补益。”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大元大将大纳到江陵,派杨全在荆门布兵同宋军交战, 孟珙事先侦知这情况,报告给枢密,传檄让两淮做准备,两淮不知道,后来果然如他所报的 那样。孟珙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 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使那些被没收的田舍隶属书院, 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语文9月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语文9月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黄冈市高三年级9月份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B(理解有误,“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错,这些并非没涉及,原文是“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
)2. D(最后所强调的是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
“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是一个错误慨括,从文中看出,这种传统虽没完全中断,但并非历代都得到“伸张”;“主流”的说法不正确,如近现代的诗学主流是“种种宏大历史命题”。
)3.A(“没有追求”绝对化,是对文本的误读。
从第二自然段论述其特征的种种表述来看,不是完全“没有追求”,而是不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4.C(A项中“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错,他们只是想捉弄大厦,“受伤”不是本意;B项“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错,因为这一场景对他们穿藏青色西服没有预示作用,下文也没有他们都穿西服逛街的场景照应;D项小说表现的主题与“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关联不大,要从追求文明生活的角度把握主题,文中穿西服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体现,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的道理。
)5.(1)脏了吧唧的老磨和工友与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于大厦形成对比,凸显了于大厦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个性。
(2)坐公交车时,老磨用泥灰和汗味抢占座位,而于大厦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从这一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截然不同的素养和精神风貌。
(2分)(3)于大厦受伤前后老磨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对比。
于大厦受伤前,老磨斥责于大厦穷烧;于大厦受伤后,老磨被深深触动,真正理解了大厦的行为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5分)6.【示例】(1)藏青色西服是行文的线索,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2)藏青色西服是人物精神的外在体现。
于大厦穿藏青色西服体现的是自尊和尊重他人,老磨和工友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自己穿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提升。
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学期中段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诊断试卷(一)说明: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 ,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2分)(2) ,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白居易《观刈麦》)(2分)(3)《赤壁》中蕴含着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 。
(2分)(4)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2分)(5) , 。
?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3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是在白云的qi ǎng b ǎo 中笑着长大的。
(《雨说》)(2)“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p áng w ù。
(《敬业与乐业》)(3)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 ē s ī d ǐ l ǐ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孤独之旅》)(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 ēn sh ēn d ì g 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B.我的同学小东今天早上转学走了,在弥留之际....,他送给我一个羚羊木雕。
C.倚靠在爸爸厚实..的肩膀上,我感到无比安全。
D.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了职业的神圣。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
(删去“和谴责”)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
(将“原来”改为“因为”)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初中语文 最新 精排版: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九年级语文)

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C(jiáo—qiáo niē—ní)2.A(B项:竟—竞。
C项:气凶凶—气汹汹。
D项:躁—臊。
)3.D(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语境、谦敬错位、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和前后重复等。
这里是望文生义,问津:询问渡口。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4.A(B项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D项搭配不当。
)5.C(A项“你想干什么”语气生硬,似乎在质问;B项“小儿”用词不当;D项用“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不妥当,有讽刺小孙是“愚者”之意。
)6.A(“闪耀”对应“星辰”,“折射”对应“水滴”,“滋润”对应“甘霖”。
)7.B(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
)8.C(曹先生家的女仆是高妈,并非杨太太。
一般来说,不用“太太”来称呼女仆,所以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一)(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9.D(虽然它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但并非不可超越。
)10.B(应是“总——分——总”的结构)11.D(是所有的构件,不仅仅是大构件。
)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12.D(结婚时热闹的场面并非已然的事实,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出来的幻想。
)13.C(离开。
A项:聚拢/回去、返回。
B项:乐趣/以……为乐。
D项:雾气/雨很密的样子。
)14.B(助词,的。
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C项:代词,他们/语气词,表揣测语气。
D项:介词,在/语气词,吗。
)15.B(太守的“醉”不是因借酒消愁,而是陶醉。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黑龙江哈尔滨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份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2018届毕业学年9月份阶段测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按照题号的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挟.卷(xié)模.样(mú)相濡.以沫(rǔ)B. 曲.折(qū)挣.脱(zhēng)果实累累..(léi)C. 黝黑..(yóu)紊.乱(wěn)恰如其分.(fēn)D. 荫.庇(yìn)癖好..(pǐ)悄.然无声(qiǎ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D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濡”应读rú。
B项中“挣脱”应读zhèng。
C项中“黝”应该读yǒu ,“分”应读fè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默契..震憾蔚为壮观B. 端详驾驭不依不娆C. 嶙峋感慨不屑置辩D. 慰籍朦胧水泄不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C项正确,其他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震憾——震撼。
B:不依不娆——不依不饶。
D:慰籍——慰藉。
3. 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钓鱼岛问题能否解决,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在暗暗期盼的。
2018年九年级第三次诊断语文试卷及答案(5)

2018年九年级第三次诊断 语文试卷(150分钟 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栖.身(x ī) 偌.大(ru ò) 坦荡如砥.(d ǐ)B. 筵.席(y àn ) 归省.(x ǐng ) 觥.筹交错(g ōng )C. 祠.堂(c í) 刹.那(ch à) 明眸.善睐(m óu )D. 箴.言(zh ēn ) 萧瑟.(s è) 残垣.断壁(hu án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栖.身(x ī) 偌.大(ru ò) 坦荡如砥.(d ǐ) B. 筵.席(y àn ) 归省.(x ǐng ) 觥.筹交错(g ōng ) C. 祠.堂(c í) 刹.那(ch à) 明眸.善睐(m óu ) D. 箴.言(zh ēn ) 萧瑟.(s è) 残垣.断壁(hu á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啜泣 老伛 湛蓝 骇人听闻B .锁事 点缀 泯灭 忍俊不禁C .讪笑 喧闹 踱步 一泻千里D .缥缈 冗杂 戏谑 挺而走险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浯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战士们虎视眈眈地守卫着祖国边疆。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C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 、金庸的武打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广大读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为了避免不发生意外,爸爸一直坚持送孩子上学。
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 .春天到了,君山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D .那烟雨中的南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别样的风姿。
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上学期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上学期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 年9 月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本试卷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材料三:图表一成年国民阅读率图表二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如果人们追求更高的专注力和读书效果,就会选择到图书馆去阅读,因为图书馆是个人行为受到限制的公共场所,可以避免个人在家阅读时注意力分散或者被别的事务所影响。
另外,在图书馆中,素不相识的读者聚在一起阅读会形成独特而浓烈的阅读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阅读者抑制自己的活跃行为,聚精会神且长时间地阅读。
情境的重要影响很难从几个具体方面的列举中被穷尽,尽管人们并不能清晰地了解究竟是什么具体的因素影响了阅读——认知的效果,但当他们面临紧迫的阅读学习任务,比如重要的大型考试时,他们会选择在书房中或者图书馆中啃书本,并努力抵抗屏阅读①对他们注意力加以分散的诱惑。
当人们尝试着把纸质书换成电子书时,就不难发现,纸质阅读过程中身体上的伴随动作会因为媒介的物质技术形态的原因而无法实施,像弹拨书页、画线条、做批注或者将书籍卷起来握在手上之类的行为都无法在电子阅读器上实施,因此阅读电子书的思维状态与阅读纸质书的状态并不相同。
当然,几乎也不会有人郑重其事地、带有仪式感地阅读电子书,至于网页浏览、平板电脑的使用等屏阅读行为,更不会有严肃的仪式感,相反这些阅读活动通常与轻松、娱乐、休闲以及见缝插针地打发时间的心态有关。
而且它们也有属于它们的使用场景,也会形成相应的身体图式。
例如手机的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无论是适合阅读的场景,如交通工具上或者公园座椅上;还是不适合阅读的场景,如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或者亲朋好友聚餐时的餐桌上。
手机用户都会显现使用手机的身体姿势,并形成相应的身体图式。
手机读者会不定期地掏出手机阅读,即便在没有手机提示信号的情况下,他们也会习惯性地不时掏出手机进行浏览或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8年9月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的空间。
现代公共空间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公园等,也包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公共论坛,如网络等。
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引入了现代性制度及伦理要求,例如公共空间需要排队等,但我国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依然不足,通常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空间”的外化,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与所有人相关,每个人都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应当遵守公共空间的伦理规范。
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
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野中,不同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人共同参与,构建与公共空间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
同时,提供完善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还应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与拓展,更新人们熟知的道德规范的内容。
例如“爱护公物”是宣传几十年的美德,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公物”的概念,不只是国家所有的物品,非国家所有却是公共空间的事物(例如共享单车)也应涵盖在内。
另外,规范公共领域交往的制度,应当符合制度伦理,即具有道德合理性,让制度彰显人性,保障、尊重人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多数人。
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到运行、监督,乃至惩罚环节,都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教育、树立社会平等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权利,尊重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息息相关。
只有让社会个体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并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可分割,对公共利益、公德的侵害就是对包括个体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的侵害,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
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
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B .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C .制度伦理就是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要在制度中彰显人性,体现对人的尊重。
D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要求兼顾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不可偏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从制度建设与意识培养两个角度,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具体措施。
B .文章先进行定义分析,继而摆事实、讲道理,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意义。
C .文章段落以并列结构为主,第二三段地位相当,但依然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D .对于“公”与“私”,作者采用辩证分析的思路,说理充分,结论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涉及的公共空间伦理,与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伦理,应该保持一致。
B .只有不断规范现代公共交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
C .如果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就无法进行旨在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D .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的构建,其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屠夫老六 黄小邪老六原是不想做屠夫的,他想当个教书先生。
哪知书没念两年,病入膏肓的老爹就将六个儿子相继唤到病榻前。
老爹不想让传了几辈的手艺就这样丢了。
可不等老爷子讲完,其他五个弟兄就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
老六孝顺,爹由来最疼他,这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
老六爹一死,老六拿起屠刀。
老六第一次拿起屠刀,是在村长娘大寿前一天。
那天一早,男人们就将一头大肥猪捉住捆在案子上,老六灌了一盅烧酒算是壮胆,他学着爹生前的样子,一步一挪走向案前,闭闭眼,用力将尖刀往猪脖子捅去。
登时,鲜血殷红直冲而出,伴随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那头肥猪开始疯狂地狂扭动身子,血溅了老六一身,他猛地一颤,后退几步,将屠刀扔出几米远,转身就要跑,几个汉子见势,架起老六的胳膊,把他往猪面前送,又强行将屠刀塞入老六手中。
老六极力挣脱开几个汉子,扔下刀,疯了般奔往墙角掩面大哭,那哭声直叫人揪心。
老六第一次操屠刀,以那样惊心动魄的失败而告终。
那天夜里老六梦见死去的爹。
他说:“爹,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屠夫。
那猪看得我心慌。
”爹说:“你这傻孩子,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
”说来奇怪,自爹托梦后,老六渐渐不再犯怵。
一次次给猪开膛破肚,心、肝、肺拿在手里也不觉得恶心,清洗大、小肠,剁骨剔肉,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老六很快适应了这门手艺,这手艺养活了老六和他娘。
人总笑老六:看你生得慈眉善目,如何做起这屠宰行当?老六笑而不答。
后来,渐渐就没人再问起这些。
老六人缘极好,平日乡邻见面都得尊称一声“老六哥”。
没几年,老六娘过世,老六娶妻生子,老六妻随娘信佛,从不杀生。
又有人笑老六妻:你不杀生,咋跟你婆婆一个样,偏挑了个屠夫呢?她只笑笑。
老六每次抡起屠刀前,妻总是默默点上三炷香。
老六呢,嘴里不忘念叨:“猪呀猪,我爹说你是凡间一碗菜。
莫怪莫怪!”猪好像也通了人性,到了老六手里,吼几声便由他宰割。
“你不愿意我杀猪?”老六问妻。
“不愿意咋整?你有你的难处!”妻答。
老六自家后院拴着一大一小两只羊,那母羊是早些年娘舅家送来给娘补身子的。
那年娘一场大病,半年滴米不进,得亏这羊奶续命。
如今虽说娘已不在人世,但羊还在后院拴着。
老六谨记娘的话,这羊对他们家有恩,不能杀。
可眼下小儿染上恶疾,大夫开的药方得用鲜羊肝做药引。
老六愁了,这正赶上饥荒哪里去弄鲜羊肝。
看着日渐消瘦的小儿,老六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起后院拴的两只羊。
“这大的对我娘有恩不能杀,小的总能杀吧?”老六自言自语别上刀。
刚要抓起羊角,小儿立在身后。
“爹,你咋啥都杀呢,你答应过奶奶不杀羊。
”老六叹气,扔下刀。
老六在院外踱来踱去,眼看已天黑,小儿愣是抱着那两只羊不放。
小儿眼窝深陷,老六心疼极了。
他和妻商量一番后,趁小儿睡着打着手电折回后院,哪知小儿听见动静猛地坐起身。
“爹,是不是我的病好了你就不杀羊?”见老六点头,他又说:“爹,那小羊仔腿受了伤,一天没吃东西了,你明天能找大夫给它治治吗。
”老六喉头一阵发痒,不知如何回答,只知眼下小儿身体要紧。
这一宿小子愣是没合眼,抱着老六说什么也不让他往羊圈去。
老六暗自思忖,等天一亮就把那羊仔给杀了,小儿的病不能再拖。
第二天小儿比老六起得更早,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
“爹,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小儿倚在羊圈边护着。
老六伸手往小儿额头探去,滚烫:“瞎说!”“爹,咱不杀羊好吗?”小儿“噗通”一声跪在老六跟前。
老六的心猛地一颤。
老六不言语,吧嗒吧嗒坐在地上抽旱烟。
那天深夜,老六默默跪在爹的灵位前,自言自语一宿没合眼。
后来,老六竟改行,当起了兽医。
小儿的像,就挂在他兽医所后墙上,是小儿六岁的样子。
(选自《大观》2016年第7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描写老六第一次杀猪前的动作与心情,为的是与他失败的杀猪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老六的善良,暗示了其矛盾的心理。
B .“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这句话体现出老六天生的慈悲心与严酷的生活现实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C .作者对老六的小儿着墨不多,但寥寥几句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位天真善良的孩童形象,朴实的语言饱含着巨大的力量。
D .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简要勾勒了老六的几个人生片段,写出了老六在面对小羊和儿子的生命时艰难的人生抉择。
5.小说以“屠夫老六”为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的结尾“是小儿六岁的样子”暗示出老六怎样的选择?你认同老六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3月22日上午,北京市有关部门按照前期发布的《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等要求,在经过封闭测试场训练、自动驾驶能力评估和专家评审等系列程序后,向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
按照要求,所有申请自动驾驶试验牌照的自动驾驶汽车须通过5000公里以上的封闭测试场日常训练和相应等级的能力评估,包括对交通法规的遵守能力、自动驾驶执行能力、紧急情况下人工接管能力等,只有达到了一定能力水平,通过了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才能够上路测试。
测试驾驶员须通过不少于50小时的培训和训练,能够随时接管自动驾驶车辆。
上路前,须通过专家的评估论证;上路后,测试车辆要安装监管设施并上传数据,以确保自动驾驶车辆按规定时间、规定路段进行试验,并随时接受监督。
(摘自“人民网”新闻《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正式上路测试》)材料二: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驶向”发展快车道, 在安全、法律、伦理上的热议也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是其“上路”前必须跨越的。
正确的价值观是任何商业的基础,“无人”驾驶也是如此。
比如,在设置系统时如何更加公平保护行人和司乘等,都将充分探讨,划出道德伦理边界,让产业充满“善意”和“责任”地发展。
这既有政府的努力,也是企业的责任。
无人驾驶最终会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形式“上路”,这要经过多年努力, 需要政府、社会一起来完善这个新领域。
(摘自李冉《自动驾驶路测规范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人民交通》2018年6月4日)材料三:近日,优步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外路测时撞死一行人, 这是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的事件。
从美国媒体报道看,这一事件可能与优步自动驾驶系统中负责决定如何对传感器检测到的物体做出反应的软件有关。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优步做出系统调整,从而造成系统对汽车周围物体不够“敏感”,那就是——优步试图让自动驾驶车坐起来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