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现代文阅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主题方面
• 1、揭示主题
• 《桥边旳老人》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 ——对战争旳控诉
• 2、深化主题
• 炊烟在农舍旳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旳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 人吆喝孩子旳声音此起彼伏,一种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 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面出现了 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③、暗示人物命运
• 乌米坐在门旁旳石头上,她旳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充满 细小皱纹旳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旳石堆,年久失 修旳半塌旳土屋,在炎热旳蓝天烘托下旳阿伊--偑特里山旳灰色峰顶, 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旳大海,全部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 一种肃穆静谧旳气氛。在乌米脚下旳山坡上,有某些零零落落旳村 舍。透过果园旳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旳屋顶,酷似一种被 打翻了旳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旳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 岸旳沙沙声。偶尔还能够听到汇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旳人们旳喧 嚷声。在这儿旳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旳溪水,伴伴随还在 六年前已经开始了旳乌米旳幽思漫漫旳歌声。
• ——《日月行色》
二、人 物
• ①、烘托心情
• 《家乡》第二小节:“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旳响,从缝 隙向外一望,苍黄旳天底下,远近横着几种萧索旳荒村 ,没有某些活气。”
• 烘托了文中旳“我”悲凉旳心情。
寄托人物思想感情
例如《家乡》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旳沙地来,上面 深蓝旳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旳圆月。”
“干什么旳?”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可能有钱。” “有多少?” “我说可能有,不一定有。”——《邮差先生》邮差先生与老太太旳亲切对话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鲁镇乱成一团糟。
——《祝福》 点明鲁镇准备“祝福”的节令场景,衬托了“我”烦乱的心境,也为 祥林嫂悲惨的死做环境烘托和蔼氛渲染。
3.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雪花落在积 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好像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 寂。 ——《祝福》
壹 文段欣赏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 作用 高
三 语 文
四 年 级 上 册
贰 知识回顾
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写出学案上此部分的答案,由小组代表集中展 示。
知识回顾 (总结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疆,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 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边城》
衬托祥林嫂死后的沉寂氛围,突出了祥林嫂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 的世界里,揭示了主题。
4.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纭扬扬卷下一天 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 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表现出林冲悲壮勇敢的英雄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还有:
四 年 级 上 册
叁 高考试金
完成学案第三部分:202X年全国3卷《到梨花屯去》练习题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四 年 级 上 册
肆 总结归纳
完成学案第四部分:根据本课内容,完成小说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思维导图。
感谢
观
看
专题七 现代文阅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专题七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目标】1.把握自然环境描写分析方法2.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知识梳理】1.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自身的审美价值。
②渲染故事气氛。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
⑥深化作品主题。
【典型例题】油墨的芳香⑴我是无意间走进街心公园的。
这一天,天气闷热异常,我忙完了事已是中午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筋疲力尽,经过街心公园,就不假思索地拐进来歇息。
⑵公园很小,两个亭子,一个花坛,周围摆放着几条石椅子,一个回廊,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藤蔓。
一进来,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感觉舒服极了。
⑶在公园里休憩的大多是农民工,或坐或躺,有默然抽烟的,有南腔北调闲聊的,更多的是拿着报纸看,没有纷繁喧嚣。
公园环境不算优雅,但是闹中取静。
后来,每每我路过此地,趁着空闲,都会进来小坐片刻。
⑷有一天,进来了一位老人,身子骨硬朗,手里拿着一叠报纸。
大伙儿一见,便老伯长老伯短地打起招呼。
老伯笑呵呵地答应,找个位置,戴上老花镜,展开报纸静静地看。
看了一会儿,老伯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石椅上,活动一下筋骨,然后走了。
⑸一连几天,我都会看到老人重复着同样的过程。
据我观察,老人并没有看完自己带来的报纸,怎么放在石椅上一走了之呢?按理说,可以带回家继续看嘛!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百思不得其解。
⑹今天,老天忽然变了脸,晴朗的天气变得阴沉沉的,一会儿,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公园里的人比平常多了许多,也热闹了许多。
我想,老人今天不会来了吧!下雨天,对老人来说,行动不便呢。
我这样想着,发现老人举着雨伞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外面还包着塑料袋。
⑺下雨天也来公园看报纸?好奇心驱使我要探个究竟。
我上去跟老人搭言。
我说,老伯,你怎么经常来这里看报啊?⑻老伯笑笑说,这里空气好,安静,看看报纸,日子过得舒坦。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知识点】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等景物的描写,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具体背景、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如建筑、场所、陈设、民风民俗……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旨。
中考一般考查自然环境的描写。
参考答案: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常见题目】1. 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品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3. 文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 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5.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找出并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的句子,看写了什么景物。
其二,分析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其三,分析所描写的景物在文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其四,明确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答题方法】(一)明确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1. 营造、渲染某种氛围或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 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3.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提供合理依据;4. 衬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
(二)熟悉答题方法(公式解答法)1. 这句话写了……景物的…… 特点,表现了……地域风格;2. 通过写……景物的特点,交代了……的时间(季节);3. 通过写……(特点)的景物,营造(渲染)了……氛围(气氛);4. 这句话通过写……景物,点出了……的时间、地点(背景);5. 描写……景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提供合理依据(为后文的……做铺垫);6. 这句话描写……景物,表现了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
只有某种作用,就按照上面的模式作答;如果同时具有多种作用,我们就将多种作用整合作答,如:这段话通过描写……景物,渲染(营造了)……气氛(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小说阅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精)5则范文

小说阅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精)5则范文第一篇:小说阅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精)小说阅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在文本中的一般作用。
2、通过分析文本,掌握小说环境描写作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3、注重审题,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本,掌握小说环境描写作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四级循环不能概念化,不能贴标签,一定要回归文本。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知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命运。
.然而塑造人物,同样离不开环境,只有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当中,人物才能生动真实,作品才能反映生活,表达思想。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为小说设定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二、考点解读回到我们一开始对考点的解读。
小说阅读的考点包括:分析体裁特征,鉴赏人物形象,赏析故事情节,解读故事环境,评价写作技巧,概括主题思想等。
即:一、情节结构类;二、人物形象类;三、环境描写类;四、表达技巧类;五、标题类六、主旨类;七、探究类。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个考点:环境描写类。
三、真题引路 1、2013年山东卷《活着》: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2、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之一,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够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为文学作品增添真实感和美感,同时也可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带领读者进入作品的情境和氛围。
首先,自然环境描写能够深化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自然环境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作为情节的背景和人物行为的线索,通过情景的描绘,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动动机,进一步推动故事的发展。
比如,当描写一个人物面对凛冽寒风的时候,读者会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坚强和勇敢;当描写一个人物行走在绵延的山脉中时,读者会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孤独和渺小。
自然环境描写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也为故事情节增添了一层深度。
其次,自然环境描写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真实感和美感。
自然环境作为客观存在,它的描绘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真实可信,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美丽和独特。
无论是描绘奔腾的河流、翠绿的森林,还是绵延的沙漠、苍茫的大海,这些景象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描述,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和宏伟。
同时,自然环境描写也能够为作品注入美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诗意描绘,增添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自然环境描写还能够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根基和源泉,与人类的情感紧密相连。
当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时,读者也会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例如,当描写一个人物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走失,作者可能想表达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向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自然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为作品增添真实感和美感,同时也能够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享受到自然的魅力和文学的艺术之美。
记叙文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2010

记叙文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2010-03-18 12:59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
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描写。
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先来谈谈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记叙文中常常会用到自然环境描写。
它们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
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那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具体有哪些作用呢?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很多。
①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
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
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
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
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
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
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
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请看《认识父亲》中的描写:他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到了剧院。
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
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剧院院长把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
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阅读题环境描写的特点及描写手法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特点及描写手法的作用一、环境描写特点(一)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1、知识要点【自然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自然景物特点常用词语】宁静清幽、安适恬静、宁静祥和、生机勃勃、春机盎然万物复苏、清新明丽、清新脱俗、轻松和谐、鲜妍明媚温馨和谐、绚丽多彩、宏伟壮丽、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凄凉、萧瑟、寒冷、凋零、稀疏、单调、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恶劣、恐怖、阴森2、解题方法【提问方式】(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2)小说第二段描写自然环境有何用意?【审题要点】此类考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特点”等提示考点答题的关键词。
【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全面找出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自然景物的特点(寓意)①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尤其注意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体会感情色彩。
②从手法的角度分析,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并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答题格式】写了.......内容,从......角度,写出了景物......特点。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1、知识要点【社会环境的类型】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家庭环境等。
2、解题方法【设问方式】(1)人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2)小说xx段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析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这样写的用意。
【审题要点】题干中往往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提示考点的关键词。
【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目标】1.把握自然环境描写分析方法2.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知识梳理】1.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自身的审美价值。
②渲染故事气氛。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
⑥深化作品主题。
【典型例题】油墨的芳香⑴我是无意间走进街心公园的。
这一天,天气闷热异常,我忙完了事已是中午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筋疲力尽,经过街心公园,就不假思索地拐进来歇息。
⑵公园很小,两个亭子,一个花坛,周围摆放着几条石椅子,一个回廊,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藤蔓。
一进来,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感觉舒服极了。
⑶在公园里休憩的大多是农民工,或坐或躺,有默然抽烟的,有南腔北调闲聊的,更多的是拿着报纸看,没有纷繁喧嚣。
公园环境不算优雅,但是闹中取静。
后来,每每我路过此地,趁着空闲,都会进来小坐片刻。
⑷有一天,进来了一位老人,身子骨硬朗,手里拿着一叠报纸。
大伙儿一见,便老伯长老伯短地打起招呼。
老伯笑呵呵地答应,找个位置,戴上老花镜,展开报纸静静地看。
看了一会儿,老伯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石椅上,活动一下筋骨,然后走了。
⑸一连几天,我都会看到老人重复着同样的过程。
据我观察,老人并没有看完自己带来的报纸,怎么放在石椅上一走了之呢?按理说,可以带回家继续看嘛!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百思不得其解。
⑹今天,老天忽然变了脸,晴朗的天气变得阴沉沉的,一会儿,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公园里的人比平常多了许多,也热闹了许多。
我想,老人今天不会来了吧!下雨天,对老人来说,行动不便呢。
我这样想着,发现老人举着雨伞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外面还包着塑料袋。
⑺下雨天也来公园看报纸?好奇心驱使我要探个究竟。
我上去跟老人搭言。
我说,老伯,你怎么经常来这里看报啊?⑻老伯笑笑说,这里空气好,安静,看看报纸,日子过得舒坦。
⑼我说,老伯,你怎么把报纸放在这里了?要是我没有说错的话,你并没有看完呢!⑽老伯没有回答我,依然笑嘻嘻的,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老伯不回答,我愈觉得蹊跷。
我刨根问底了,难道有什么缘由吗?老伯见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沉吟片刻,说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⑾老伯经常到街心公园散步,看报纸。
一天,老伯来到了公园,拿出自己带来的报纸看起来。
当他将报纸翻过来继续看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声音,别急,我还没有看完呢!老伯一看,是个年轻人,坐在身边,很投入地看着自己的报纸。
半晌,年轻人意识到什么,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⑿老伯说,没事,你好好看。
说着把报纸给了年轻人,自己又拿出另一份报纸看。
⒀我听了老伯的一番话,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说,老伯,你天天来这里并不是看报纸的呀?⒁老伯说,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⒂我越发蹊跷了,问,此话怎讲?⒃说是,我自己也看报纸啊!说不是,我是为了那些农民兄弟能看到报纸。
他们生活不易啊!老伯娓娓道来。
⒄那你把报纸直接放在这里就行了啊!我说。
⒅老伯呵呵笑,显得很慈祥,说,这个不一样了。
我看过了,那些农民兄弟拿去看,心里会坦然,以为我丢弃不要了。
否则心里会过意不去。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心里有了感动,老伯真是有心人啊!说着,老伯把报纸塞进塑料袋,不经意地放在凉亭里,举着雨伞一步一滑地走了。
第(2)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方法点津】【考题再练】只是一个普通人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
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
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
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
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会交车。
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
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
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
”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
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
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
”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
“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
”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
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
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
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
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
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
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
“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
”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
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⑾汽车到了下一站。
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
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⑿“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⒀“他一定是一位先知。
”一个人说。
“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
“他一定是位天使。
”又有一人说。
⒁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选自《梦想的阳光早餐》) 选文第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类题再现】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
成双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
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那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湖西王庄。
”“老王呢?”“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弯儿。
“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
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
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
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老实人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
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
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
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
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淡人家。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一转眼春去夏来,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
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
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
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上、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
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
“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
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
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
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投睡好觉呢!”“姑娘,你可是问巧了!”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
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
”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