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化学教育故事
我的化学教学故事分享

我的化学教学故事分享我的化学教学故事分享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有着许多令人难忘的教学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经历和收获。
首先,我想谈谈我在初涉化学教学领域时遇到的挑战。
当时,我刚刚开始在一家中学担任化学老师。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需要对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准备。
此外,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复杂的化学原理,也成为了我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我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一次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经历。
那是一次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决定采用实验教学法。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单一变量的控制并不理解。
于是,我决定调整策略,采用实例教学。
我以汽车行驶为例,告诉学生们化学反应速率就像汽车的速度一样,需要控制好油门和刹车,即控制好反应的条件。
通过这种直观的比喻,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我发现,要想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烟花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为什么苹果会变酸等,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我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方法,我逐渐培养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
回顾我的化学教学经历,我认为不断学习和改进是成为一名优秀化学教师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传授了化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让我深感自己的价值。
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化学教学故事,能对其他化学教师或即将投身教育行业的同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在未来的化学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我的化学教学故事

我的化学教育故事————-杨冬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学生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该如何面对呢?从教十三年,下面就从我对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我的教学故事一、我对学生的态度(一)一切从爱开始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孩子。
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二)、细心工作,唤醒冷漠的心灵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多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有教育心得多记录、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
(三).滴水穿石,永不放弃一些学生往往表现平平,成绩不理想而被忽视,被遗忘,作为教师应从小处着手,多给他们关注的目光和微笑,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如绵绵春雨滋润大地,微小之处的关爱往往最能感动学生。
(四)以情动人,以爱致胜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
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激情,让所有学生都抬头走路,以此造就学生完美的个性特征.,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
(五)帮助学生赢得赞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化学伴我成长的故事

化学伴我成长的故事
从小,我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
为什么草是绿的,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有些东西能燃烧,而有些却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的答案渐渐明晰,而引领我找到这些答案的,正是化学这门神奇的科学。
我记得我的初中化学老师,她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述着化学的种种奇迹。
在她的课上,我第一次亲手进行了化学实验。
当我将两种无色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它们突然变色并放出热量,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化学的魅力所吸引。
化学让我了解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这些微小的粒子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
我开始意识到,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验室里的实验,它更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在高中,我对化学的热情有增无减。
我参加了化学竞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探讨化学的奥秘。
那些日子,我沉浸在化学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每一次解决一个难题,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大学时,我选择了化学专业,希望更深入地研究这门科学。
我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各个分支,对化学的理解越来越深。
我也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项目,探索未知的化学领域。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化学工作者。
我每天都在实验室里与各种化学物质打交道,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反应。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当我取得一点进展,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化学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
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探索世界的奥秘,还让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挑战。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化学将继续陪伴我前行,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初中化学小故事

初中化学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是一名初中生,对化学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在化学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香水能让人闻到味道?”听到这个问题,小明立刻睁大了眼睛,他决定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放学后,小明来到他的小化学实验室(也就是家里的厨房),在他的父母的监督下进行实验。
他把一瓶香水放在一只小碟子里,然后轻轻晃动了一下。
小明告诉父母,他想通过观察瓶子里的液体,找出闻到香水味道的原因。
正当小明专注地观察时,他的弟弟忽然打了个喷嚏,结果把小明的头发吹得乱七八糟。
小明瞪了他一眼,生气地说:“你看你,差点让我错过了重要的实验!”他的弟弟马上道歉,保证不再打断他的实验。
小明继续实验,他看到香水瓶里的液体慢慢蒸发,而且还能闻到一股香味。
小明想到:或许是这些蒸发的小液滴带有香味,进入了我们的鼻子,让我们闻到了香水的味道。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小明取出一把小刷子,把刷毛蘸湿在香水瓶里,然后轻轻地刷在他的手腕上。
随后,他让父母和弟弟闻他手上的味道。
他们都感受到了香水的芬芳。
小明在实验结束后,对父母和弟弟解释了自己的发现。
他告诉他们,香水中的化学物质会随着液体的蒸发而释放出来,并通过空气中的气体传播。
当我们呼吸时,这些气体进入我们的鼻子,然后与嗅觉感受器产生化学反应,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水的味道。
小明的父母和弟弟对他的实验结果非常惊讶,他们纷纷鼓励他继续研究和探索化学的奥秘。
小明高兴地答应了,并暗暗发誓要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家。
从那天起,小明对化学的热情更加燃烧,他决心不断探索并解开化学大自然的秘密。
初中化学故事讲解范文

初中化学故事讲解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故事讲解在教育的征途上,我们深知化学学科对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富有教育意味的化学故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故事导入: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对化学的了解仅限于炼金术和神秘药水。
而如今,化学已成为一门揭示世界奥秘的重要学科。
让我们一起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探寻其中的奇妙世界。
二、故事一:酸碱中和之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明的中学生。
一天,他在家里做家务时,不小心将一杯咖啡洒在了白色桌布上。
妈妈告诉他,桌布上的咖啡渍可以用碱性物质去除。
于是,小明想到了家里的洗洁精,它具有很强的碱性。
小明将洗洁精涂抹在咖啡渍上,轻轻擦拭,没想到咖啡渍竟然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酸碱中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故事二:分子的神奇之旅小明在化学课上学习到了分子概念。
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他明白了分子是如何不断运动的。
故事中,小明跟随分子一起经历了神奇之旅。
他发现,分子在不断运动中,可以从一个物体跳到另一个物体上,甚至可以穿越物体。
这使得小明对分子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化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
四、故事三:化学反应的魅力在一次实验课上,老师展示了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实验。
小明惊讶地发现,原本闪闪发光的铝片,在与氧气反应后,变得失去了光泽。
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五、故事四: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故事中,小明发现妈妈在烹饪时总是讲究火候。
原来,火候的控制与化学反应速率有着密切关系。
在适当的温度下,食材中的蛋白质可以更快地变性,使菜肴更加美味。
这个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六、总结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化学故事讲解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初三化学课程故事

初三化学课程故事化学是一门有趣且充满挑战的学科。
初三的我,对化学课程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
在这一学年的课堂上,我经历了许多有趣的化学实验和学习活动,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其中几个故事。
故事一:奇妙的物质变化在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种令人神奇的物质变化- 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在实验室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碱液和酸液混合,亲手演示了酸碱中和反应。
当两种溶液慢慢混合时,我们可以看到溶液产生了热量,同时溶液的酸性和碱性也逐渐中和,形成了中性物质。
这一过程迅速引起了我的兴趣,因此我决定在自己的小实验室进行这个实验。
我购买了一些酸性和碱性溶液,并按照老师的示范精确地称取了它们的量。
我小心地将碱液和酸液混合在一起,观察着它们的变化。
令人惊讶的是,它们迅速产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热量,溶液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实验让我更加明白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对其中的化学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二:神奇的元素周期表在化学课上,我们还学习了元素周期表,这是化学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的质子数)进行排列,能够准确地反映化学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初次接触元素周期表时,我觉得这张表格看起来有些复杂而难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我决定制作一个自己的元素周期表。
我收集了各种元素的信息,并用彩纸、胶水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周期表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我不仅能够记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还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和特点。
这个制作过程不仅让我对元素周期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我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故事三: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不仅存在于实验室和课堂中,还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在化学课上学到了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这让我产生了对化学应用的兴趣。
举个例子,我们学习了食物中的化学变化。
当我们烹饪的时候,将食材加热会引起许多化学反应,例如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等。
我在家中的厨房里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观察不同食材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食物的化学性质。
化学教育教学故事分享

《化学教育教学故事分享(一)》同学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化学教育教学故事。
有一次上课,我们在做一个实验,就是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在一起。
当我把它们倒在一起的时候,“噗”的一声,好多气泡冒了出来,就像汽水打开时那样。
有个同学特别好奇,眼睛睁得大大的,凑得很近去看。
结果不小心,脸上沾到了一点液体,他吓得赶紧往后退。
然后我们就一起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气泡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有的说可能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有的说是不是在变魔法。
通过这个小实验,大家对化学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啦。
还有一回,我们学习燃烧的知识。
我拿着一根蜡烛,点着了让大家观察。
有个同学说:“老师,蜡烛燃烧会变短呢!”大家都笑了。
其实这就是化学的奇妙之处,小小的现象里藏着大大的学问。
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样,充满好奇地去摸索化学的世界。
《化学教育教学故事分享(二)》今天给你们讲讲在化学课上发生的好玩的事儿。
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个金属和酸反应的实验。
把锌片放进稀盐酸里,马上就有好多小泡泡冒出来。
一个同学忍不住问:“老师,这是在吐泡泡吗?”大家都笑了。
然后我就告诉大家,这是锌和盐酸发生反应,产生了氢气。
还有一次,我们做白糖燃烧的实验。
把白糖放在勺子里加热,慢慢地白糖就变黑了。
同学们都惊讶地说:“哎呀,白糖变黑糖啦!”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大家对化学越来越感兴趣,每次上课都特别期待。
希望你们也能在化学的世界里找到乐趣,发觉更多的神奇之处。
《化学教育教学故事分享(三)》同学们,听我讲讲化学课上的有趣故事。
记得有一回,我们做了个水变“牛奶”的实验。
我把一种无色的液体倒入另一种无色的液体里,一下子,水就变得像牛奶一样白白的。
大家都惊呆了,纷纷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我笑着给大家解释,这是两种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还有一次,我们在研究物质的溶解。
我把盐放进水里,盐很快就不见了。
有同学说:“老师,盐是不是藏起来啦?”大家哈哈大笑。
其实这就是化学的魅力,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3篇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3篇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不仅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曾经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但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
于是,师生之间进行了一场争论。
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
于是我问道:一堂40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得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研究的兴趣。
接着,我又问道:有没有既不消耗电能也不需要加热,既环保又安全而且操作又简单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呢?学生对此问题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将课堂气氛推向了,然后我适时的介绍并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方法。
就这样,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在本课题中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需加绿豆体积大的二氧化锰粉末,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加得太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研究能力得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初中化学教育故事
我是化学教师,我在化学的田野里,耕耘每一寸土地。
从无机到有机,从氧气到乙醚,从元素周期律到勒沙特列原理,哪里没有留下我的足迹。
什么王水的秘密,什么金属晶体,我都要刨根问底,任大自然变幻迷离,我向学生展示,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各种各样的药品试剂,都是我得心应手的道具,哪试管里的赤橙黄绿,是我向学生展示的,大自然的无限瑰丽。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哪管风风雨雨,我奔波在教室和实验室里,不怕氯气的刺激,哪管硫化氢臭气扑鼻,我终于迎来了乙酸乙酯醉人的香气。
我自豪,我是化学教师,我在化学的田野里,耕耘每一寸土地。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
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这些故事就像闪光的珍珠,点缀着我们科学教师繁忙而充实的教学生活,使我们平凡的教学生涯充满了欣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
有一首歌最为动听,那就是师爱;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
正如伟大作家冰心所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八年前,满怀着对教育的一腔赤诚,对学生的无比热
爱,我毅然踏上了教学之路。
用我的爱心去谱写奉献之歌,去点燃学生希望的灯火。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
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
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
朋友们,就让我们一起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让爱的雨露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
让我们用爱心去谱写一曲曲希望之歌,去铺筑一条条希望之路,去点燃一个个孩子心中希望的灯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