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docx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人教版戚继祥一、公输(节选)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请用“/”给选文的第二段文字断句。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2)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荆之地,方五千里( )(4)子墨子九距之( )(5)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伤仲永

2019-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伤仲永

2019-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

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

隶,属。

②书具:书写的用具。

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还家( ) ....其父( )( )( ) 4.从先人二、翻译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和答案】89.伤仲永1 / 2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

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

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

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

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训练题及答案.docx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训练题及答案.docx

2019-2020 年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训练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 4 分)(二)(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抱朴子·内篇·道德经抱朴子·内篇·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全书共十六篇,围绕着“道”这一概念展开,论述了人生哲学、政治伦理、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篇《道经》开篇便提出了“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表达了“道”是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存在,无法完全被言说和描述。

接着,作者又提出了“道”的本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根源,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第二篇《德经》则探讨了“德”的概念。

作者认为,“德”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而这种“德”并非是道德规范或者法律制度,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作者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要过度干预,让自然的力量自行运转。

第三篇《无用之用》则探讨了“无用”的概念。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追求“无用”,即不要过度追求功利和利益,而是要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只有在这种无用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和幸福。

第四篇《无为而无不为》则进一步阐述了“无为”的概念。

作者认为,只有在无为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这种无为并非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内在的自发。

总之,抱朴子·内篇·道德经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和人生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XXX伐我,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释:齐国的军队来攻打我们,这是一种灾难,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2.牺牲玉帛,XXX也。

解释:即使是有价值的玉器和贵重的丝绸,也不敢增加负担。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解释:肉食的人在策划阴谋,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4.XXX修八尺有余,非躬之道也。

解释:XXX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5.XXX何能及君也。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专题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专题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专题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练习时长:40分钟总分数:42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百分制得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0分。

1~4小题,每题2分;5~8小题,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喷薄.(bó)拙.病(zhuō)侍.候(shì)溢.于言表(yì)B.殷.红(yīn)恐吓.(hè)荣膺.(yīng)参.差不齐(cēn)C.狡黠.(xié)诘.难(jié)滞.碍(zhì)明眸.善睐(móu)D.庇.护(bì)拘泥.(ní)伫.立(zhù)咄.咄逼人(duō)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

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__。

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慧眼独具胆识过人B.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慧眼独具胆识过人C.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胆识过人慧眼独具D.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胆识过人慧眼独具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 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的向往。

B.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杂交水稻的诞生地就在湖南。

2020年九年级下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下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下册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北方有侮臣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起.于鲁②吾义.固不杀人③不可谓仁.④胡不见.我于王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②宋何罪之有?③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行十日十夜”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5.墨子诱使公输盘说出哪句话?又用哪句话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还击?6.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7.结合人物形象分析一下该如何处理下面的朗读。

①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②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8.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什么?9.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1. A2. ①出发,动身②善良坚持道义③对人亲善,友爱④引见3.①先生(有)什么见教呢?②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③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4. 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5. 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然后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最后用“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还击。

部编版九下古文习题及答案(全册文言文共6篇)

部编版九下古文习题及答案(全册文言文共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检测题(分篇目带答案)说明:照新部编版教材整理的资料,全册两个单元共六篇古文。

新颖实用。

已排好版,A4纸打印使用即可。

打印时删除此段话。

教材目录: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9.《鱼我所欲也》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苟得】②【恶】③【患】④【辟】⑤【如使】⑥【何不用也】⑦【非独】⑧【是心】⑨【丧】⑩【呼尔而与之】尔,⑪【蹴】⑫【不屑】⑬【万钟】。

钟,⑭【辩】⑮【何加】⑯【奉】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⑱【乡为身死而不受】乡,⑲【已】⑳【本心】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重点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并解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②、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③、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并解释。

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④、解释下列句中“得”的用法,并解释。

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并解释。

呼尔.而与之:与尔.同销万古愁:⑥、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⑦、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一、人物品评篇(一)(2019·达州改编)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2)属吏咸.伏谒咸:都(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何陋之.有(《陋室铭》)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

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 题。

( 19 分)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4 分)①池非不深也()② 委而去之()...③寡助之至.()④ 攻亲戚之所畔.()2.翻译下面的句子。

( 6 分)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2 分)① 环而攻之而不胜②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请用原文填空( 4 分)① 文章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时,指出小城易攻的句子是。

( 2 分),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②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的重要性,推出了的结论。

( 2 分)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3 分)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5 题。

( 19 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4 分)①必先苦其心志(.③困于心衡于虑(.()2、翻译下面的句子。

( 6 分))②人恒过()).④入则无法家拂士.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2 分)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请用原文填空。

( 3 分)第一段主要阐述要成大业,必先经受一番苦难磨炼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磨炼的句子是。

在行动上磨炼的句子是。

5、简答题。

4 分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1分)②说说第一段列举的几位古代贤能的人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3 分)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5 题。

( 19 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4 分)①故不为苟得 也() ②乡 为身死而不受( ...)③蹴 尔而与之()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6 分)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2 分) ①所 恶 有 甚 于 死 者 ②人 皆 有 之4、请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 4 分)①在孟子看来, 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2 分)。

②文中着重阐述“人不可见利忘义”的句子是:( 2 分)5、。

本文的中 心论点是,文章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

开篇设喻的作用是。

( 3 分)1~5 题。

( 19 分)四、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4 分)①弗敢专 也()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 .) ④惧有伏 焉(.)2、翻译下列句子。

( 6 分)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①肉 食 者 鄙 ②战 则 请 从4、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 4 分)2 分)曹刿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课文中的四个字的文言词来回答),其根据是认为开始追击的有利时机是(用;(用课文中的四 个 字 的 文 言 词 来 回 答 )是 。

, 其 根 据5、“远谋”是贯穿全篇的线索,那么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3 分)。

1~5 题。

( 19 分)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 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点的词。

( 4 分) ①而形貌昳丽 ( ) ②吾妻之美 我者( ...)③今齐地方 千里()④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2、翻译下面的句子。

( 6 分)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2 分)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请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 4 分)(1)生活中充满了哲理。

邹忌从生活中一件普通事,悟出了很深刻的道理。

事实真相是。

妻、妾、客出于各自的原因,都得出了扭曲的结论,这个扭曲的结论是:。

( 2 分)(2 )齐威王纳谏最终使齐国国力强盛,威震诸侯,文中一句即可证明。

( 2 分)5、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间进” “期年之后,无可进者”的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 3 分)九下文言文模演参考答案一、( 4 分,每个 1 分) 1、① 城河②放弃③极点④通“叛”,背叛2、( 6 分)①有利于作的天气、令,比不上有利于作的地理形;有利于作的地理形,比不上作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 3 分,出大意得2 分,“天”“地利”“人和” 1 分)②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 3 分,出大意得 2 分,“得道”“失道” 1 分)3、( 2 分)① 而攻之/而不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4 分)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2分)②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2 分)5、( 3 分)天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仁政”。

二、 1、( 4 分)①使⋯⋯痛苦②犯③通“横”,梗塞④在国内2、( 6 分)①通的途径来使他的内心惊,使他的性格起来,以增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 3 分,出大意得 2 分,“所以”“ 心”“忍性” 1 分)② 以后人才会明白,因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而衰亡。

( 3 分,出大意得 2 分,“然后” 1 分)3、(2 分)①舜 /于畎之中②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 3分)苦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5、( 4分)①生于患,死于安。

( 1 分)②他然出身卑微,了苦的磨,但都被治者提拔任用,成就了一番事。

( 3 分)三、( 4 分) 1、①苟且生②通“向”,从前③用脚踢④天性,天良2、( 6 分)①如果人所的事情没有超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避灾的坏事,哪一不可以干呢?( 3 分,出大意得 2 分,“使”“辟” 1 分)②不人有种思想,人人都有种思想,只不人能使它不致失了。

( 3 分,出大意得 2 分,“是” 1 分)3、(2 分)①所/ 有甚于死者②由是可以辟患/而有不也4、( 4 分)①所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 分)②万不礼而受之,万于我何加焉! ( 2 分)5、(3 分)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者也。

舍生取。

以常的生活象引出自己的点,形象生,通俗易懂。

四、 1、( 4 分)①个人有②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埋伏2、( 6 分)①祭祀用的牛羊、玉器、品之,我从来不敢虚数目,一定要做到可信。

( 3 分,出大意得 2 分,“ 牲”“加”“信” 1 分)②第一次鼓能振作士兵勇气,第二次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鼓士气就耗尽了。

( 3 分,出大意得 2 分,“鼓”“竭” 1 分)3、( 2 分)①肉食者/鄙② /从4、( 4 分)彼竭我盈夫,勇气也乱旗靡夫大国,也,惧有夫焉。

5、( 3 分)前:做到政治上取信于民;:作中把握机,注重明察情,做到知己知彼;后:能客分析取原因。

五、 1、(4 分)①光美② ⋯⋯美③方⋯⋯的土④当面指2、( 6 分)①能在公共所批我的失,到我的耳里的,可得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