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分析 外标法,内标法与混标法

合集下载

药物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

药物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

药物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来源:嘉峪检测网药物的含量是指药物中所含主成分的量,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含量通常运用化学、物理学或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的方法测定,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药物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

药物的含量测定可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化学或物理学原理的“含量测定”和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效价测定”。

其中,效价测定法(包括生物检定法、微生物检定法、酶法)的方法建立与验证过程各具特殊性,本章将主要探讨基于化学或物理学的“含量测定”。

药物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容量分析法(滴定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

其中,容量分析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方法耐用性高,当方法缺乏专属性,主要适用于对结果准确度与精密度要求较高的药品测定;光谱分析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并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方法专属性稍差,主要适用于对灵敏度要求较高、样本量较大的分析项目;色谱分析法则具有高灵敏度与高专属性,并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其结果计算需要对照品,本法主要使用于对方法的专属性与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复杂样品的含量测定。

一、容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也叫滴定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标准物质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药物的溶液中,直至滴定液中的标准物质(常称为滴定剂)与被测药物反应完全(通过适当方法指示),然后根据滴定液中滴定剂的浓度(一般称为滴定液浓度)和被消耗的体积,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一)容量分析法的特点与使用范围1.容量分析法的特点(1)方法简便易行:本法所用仪器价廉易得,操作简便、快速。

(2)方法耐用性高:影响本法测定的试验条件与环境因素较少。

(3)测定结果准确:通常情况下本法的相对误差在0.2%以下,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试样的分析。

(4)方法专属性差:本法对结构相近的有关物质或其他干扰测定的杂质缺乏选择性,故一般适用于主成分含量较高的试样的分析。

2.容量分析法的使用范围由于容量分析法具有以上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原料药物的含量测定,而较少应用于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

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定量方法一、归一化法由于组分得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得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得含量。

(7、34)若样品中各组分得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

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得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得总量限度。

(7、35)归一化法得优点就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得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就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

不适于微量杂质得含量测定.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得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与样品中待测组分得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得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就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得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得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得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得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得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ﻫ外标一点法就是用一种浓度得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得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得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得量:ﻫW=A(W)/(A)(7、36)ﻫ式中W 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得重量及相应得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得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她组分就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得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与实验条件稳定性得影响.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得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得对照品溶液得浓度与样品中组分得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得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与对照物质得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得方法称为内标法。

药物分析: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药物分析: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1)外标法:若标准曲线过原点,测定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可使用外标一点法。

由于中药制剂中测定组分含量波动范围较大,所以最好采用标准曲线定量。

(2)内标法:中药制剂组成复杂,若使用内标法,会增加分离的难度,其组分很容易干扰内标峰,所以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当组成相对简单,杂质不干扰内标峰时,才使用内标法。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本身具有分离的功能,因此所用供试品一般经提取制得,不在需要纯化处理。

但组成复杂的制剂,仍需采用萃取、柱色谱等预处理方法对供试品进行纯化处理。

中药制剂多含有糖,制备供试液时,宜使用高浓度的醇或其他有机溶剂提取测定组分,最好不使用水为溶剂,以免提出糖污染色谱柱,提取的方法视制剂的情况而定,可采用萃取(用于液体制剂)、回流或超声震荡提取(固体制剂)等。

由于中药制剂组成复杂,分析时应在分析柱前加预柱。

分析完毕后一般用水或低浓度的醇水先洗去糖等水溶性杂质,再用甲醇等有机溶剂将色谱柱冲洗干净。

示例桂枝茯苓丸中桂皮酸的含量测定。

本品桂枝为君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桂皮酸的含量。

供试品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细粉约1g,置50ml量瓶中,加50%甲醇40ml,超声震荡提取30分钟,放冷,加50%至刻度,离心10分钟(1200r/min),取上清液用0.45μm的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备用。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桂皮酸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定量稀释成每ml中含0.01mg的溶液。

色谱条件Inersil5ODS-Ⅱ柱(25cm×4.6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29:71);检测波长285nm;流速 1.0ml/min。

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

桂皮酸对照品和样品的色谱图见图。

展望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应该能够说明质量与疗效,即疗效与物质基础的关系,其分析检测方法应包括理化指标、生物指标和疗效指标。

方法应简便、快速,具有准确性和专属性的特点。

只要有成品生产和销售与使用,就需要有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都是利用某些物质的性质作为参照物,来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

下面将从定义、原理、应用等方面对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标法1. 定义内标法又称为内标准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内标物),与待测物同时经历同样的处理过程,通过内部比较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内标法中,加入的内标物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内标物被共同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其信号比值可以用来消除仪器响应波动、操作误差等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3. 应用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二、外标法1. 定义外标法又称为外标准法,是指在待测物质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外标),通过比较待测物与外标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外标法中,加入的外标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外标被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因此其信号强度比值可以用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3. 应用外标法适用于各种简单样品(如纯化合物、溶液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数据处理方便等。

三、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较1. 精密度内标法精密度高于外标法。

由于内标物与待测物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2. 灵敏度外标法灵敏度高于内标法。

由于外标与待测物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其信号强度,提高了灵敏度。

3. 适用范围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比较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比较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比较
外标法和内标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两种定量方法,用于测定分析物的含量。

在这两种方法中,外标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作为参照物,进行实验分析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

而内标法是以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作为内标,来校正样品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变化,从而得到更准确和稳定的结果。

在外标法和内标法之间,存在一些区别和优缺点,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较。

1. 经济性
外标法通常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参照物,使其浓度完全符合分析物,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多次使用外标物可能会导致其浓度变化,这需要定期重新校准。

因此,外标法的经济性较低。

内标法则是在分析物的浓度变化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和准确,只需要用一定量的内标物即可,且很少需要更换内标物,故其经济性较高。

2. 灵敏度
外标法在分析物与参照物的浓度不一致时可能出现灵敏度不足的情况,需要调整比例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而内标法采用的是与分析物相同的浓度,因此它的灵敏度更高。

3. 稳定性
外标法的稳定性仅受校准参照物浓度的影响,因此如果校准方法不正确,则可能导致误差。

内标法则是采用与分析物相同的内标物来消除局部误差,从而获得更稳定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4. 处理时间
外标法需要准备参照物并进行校准,这需要多次操作。

内标法只需要在样品中添加内标物,稍微混合即可,节省时间。

在分析化学应用中,通常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的组合,来获得更准确和稳定的测量结果。

当使用外标法时,内标法可以用来纠正样品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反,当使用内标法时,外标法可以作为验证方法,确保精确的分析结果。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和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都是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分析中。

一、内标法内标法是指在分析样品中加入指定量的内标物质,通过该内标物质与目标分析物相对稳定的对比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内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内标物质:根据目标分析物的性质选择一个与其化学性质相近的内标物质,并准备好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加入内标物质:将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与待分析样品混合,使得内标物质和目标分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中。

3.分析样品:将加入内标物质的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和内标物质的响应信号。

4.计算:通过对比目标分析物的信号和内标物质的信号,计算出目标分析物的含量。

内标法的优点:1.消除误差:内标法可以减小仪器和环境的非特异性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而减小误差。

2.稳定性高:内标物质的选择通常是与目标分析物性质相似,并且具有稳定性较高的物质,可以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3.方便快捷:内标法的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高通量的样品分析。

内标法的缺点1.内标物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需要对目标分析物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可能会遇到难以找到合适的内标物质的情况。

2.干扰因素:如果样品中存在与内标物质相似的物质或者存在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的物质,可能会干扰分析结果。

二、外标法外标法是指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纯度的外部参考物质进行比对,通过浓度差异来进行定量分析。

外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分析、生物学研究等。

外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外标物质:选择一个与目标分析物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外标物质,并准备好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建立标准曲线:根据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的不同浓度,分别测量其响应信号,并绘制标准曲线。

3.测量样品:将样品进行测量,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

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定量方法一、归一化法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的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7.34)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

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

(7.35)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

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7.36)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 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是两种不同的标准化方法,用于分析和测量样品中的化合物。

这两种方法在分析化学中非常常见,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

外标法是一种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它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量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化合物。

但是,外标法的缺点是需要准确制备标准溶液,这可能会导致误差。

此外,外标法还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内标法是另一种标准化方法,它使用已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来测量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浓度。

内标化合物是与待测化合物具有相似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化合物。

内标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误差,因为内标化合物与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非常相似。

此外,内标法只需要进行一次测量,因此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然而,内标法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标化合物,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试验和优化。

其次,内标法可能不适用于某些化合物,因为找不到与待测化合物相似的内标化合物。

在选择使用外标法还是内标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

如果样品中的化合物已知,且可以准确制备标准溶液,则外标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样品中的化合物未知,或者需要减少误差,则内标法可
能是更好的选择。

外标法和内标法都是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P83例7(内标法):本品每1g含樟脑164mg,P86例8(外标法),P86例9本品每1g含黄芪甲苷为0.2mg,供试品制备取样量为1g.(对数方程外标两点法)可参考P231-233,6个验证内容。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外标一点法):(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置热水浴中振摇使溶解,放冷,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实际浓度为0.0504mg/ml)(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0.5ml,置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约1.5cm,柱高10cm)上,用70ml水,以流量1.5ml/min洗涤,继续用40%乙醇洗脱,弃去7~9ml,收集续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3)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浓度为0.0504mg/ml的黄芩苷对照品溶液1.0ml,2.0ml,5.0ml,8.0ml,10.0ml,分别置10ml的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

以进样量X(ug/ml)对峰面积Y进行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Y=25.540x-0.1061(r=1.0000),结果见表1,表明黄芩苷进样量5.04~50.4u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如图。

表1 黄芩苷对照品的线性关系考察进样量(ug/ml) 峰面积回归方程相关系数5.04 128.710.08 257.525.20 643.1 Y=25.540x-0.1061 r=1.0000 40.32 1029.650.40 1287.3(4)专属性试验: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液各10ul,进样分析,观察色谱图。

如图2,阴性无干扰,说明该实验方法的专属性较强。

(5)A为对照品溶液 B为阴性对照液 C为供试品溶液(6)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其浓度为25.20ug/ml的黄芩苷对照品溶液10ul。

重复进样6次,测得黄芩苷的峰面积积分值,详见表2。

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峰面积均值 RSD643.1643.5642.9 643.1 0.11%641.7643.5644.2从上表可知进样6次黄芩苷峰面积的均值为643.1,RSD为0.11%(n=6),说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6)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的样品,分别按照(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各精密吸取10ul进样,测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重复性试验结果序号样品中含量(mg/ml) 平均含量(mg/ml) RSD1 0.30472 0.31243 0.3015 0.3059 1.4%4 0.29975 0.30976 0.3074结果表明黄芩苷的平均含量为0.3059mg/ml,RSD为1.4%(n=6),表明方法重现性好。

(7)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制备后的0、2、4、6、8h进样10ul,测得各次峰面积。

结果如表4所示表4 稳定性实验结果时间(h)峰面积平均值 RSD0 257.52 257.34 257.0 257.5 0.15%6 258.18 257.8结果RSD为0.1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h内稳定。

(8)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量取该样品溶液0.25ml,置50ml容量瓶中,共6份,分别精密加入黄芩苷对照品溶液(浓度为0.0504mg/ml)1.5ml,按(2)项下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制备,在上述的色谱条件下进样10ul,测得峰面积,计算黄芩苷的回收率及RSD。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黄芩苷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取样量样品中含量加入量测得量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RSD (ml)(ug) (ug)(ug) (%) (%) (%) 0.25 75.12 149.76 98.70.25 75.53 148.83 99.50.25 74.97 75.6 147.93 96.5 97.8 1.20 0.25 75.76 147.87 95.40.25 76.12 150.23 98.00.25 75.07 147.83 96.2黄芩苷的6个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1.20%,表明方法的回收率良好,准确度较高,方法可行。

本品每1g含黄芪甲苷为0.2mg,供试品制备取样量为1g(外标二点法)对照品: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黄芪甲苷0.515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取样品1g,精密称定,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超声处理补重即得。

(1)线性与范围——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对照液1.0,2.0, 3.0, 4.0,5.0 mL,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各精密吸取1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积分值。

以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为纵坐标(.Y),以黄芪甲苷进样量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X ),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Y=0.986 0X+ 5.5520,r= 1 ;黄芪甲苷在5.150~25.75μg 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进样量(ug/ml ) 进样量对数 峰面积对数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5.15 0.71 5.83 10.30 1.12 6.24 Y=0.986x+5.1320 r=1.0000 15.45 1.19 6.31 20.60 1.31 6.42 25.75 1.41 6.52y = 0.986x + 5.132R 2= 15.75.85.966.16.26.36.46.56.600.20.40.60.811.21.41.6浓度对数峰面积对数(2)专属性——专属性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液各10ul ,进样分析,色谱图如下,((A 对照品 B 阴性 C 样品))阴性无干扰,说明该实验方法的专属性较强。

(3)精密度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uL ,连续进样6次,测得峰面积积分值如下表由上表可知,RSD 为0.23%,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4)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6份,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各精密吸取10ul 进样,结果如下表 编号 含量(mg/g ) 平均含量/(mg/g ) RSD/% 1 0.0854 2 0.0850 3 0.0831 0.0853 1.30 4 0.0864 5 0.0858 6 0.0849上表可知,平均含量为0.0853mg/片,RSD 为1.30%,表明方法重现性好。

(5)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制备后的0、2、4、6、8h 进样10ul ,测得各次峰面积,结果如下所示间隔时间/h 峰面积 峰面积的平均对数 RSD/% 0 219.8 2 216.5 4 220.6 2.34 1.01 6 223.2 8 218.5 结果RSD 为1.01%,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h 内稳定。

(6)准确度——加样回收率试验取6份供试品各0.5g ,按100%比例加入待测成分纯品序号 峰面积 峰面积的平均对数 RSD/% 1 230.8 2 230.6 3 231.3 2.36 4 230.3 5 229.6 6 230.20.23序号 原有量(mg ) 加入量(mg) 测得量(mg) 加样回收率/% 平均值/% RSD/% 1 2 3 4 5 6 0.1001 0.1004 0.0996 0.1000 0.0999 0.09970.10000.2002 0.1996 0.2009 0.1998 0.2009 0.1999 100.1 99.2 101.3 99.8 101.0 100.2100.30.7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加样回收率较高,符合含量检测要求。

十滴水软胶囊中樟脑的含量测定(校正因子内标法)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樟脑对照品500mg ,置25ml 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

(实际浓度20.0002mg/ml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约0.8g ,精密称定,置具塞试管中,用无水乙醇真要提取5次,每次4ml ,分取乙醇提取液,转移至25ml 量瓶中,精密加入薄荷脑125mg ,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1)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浓度为20.0002mg/ml 樟脑对照品溶液0.5、1.3、2.5、3.8、5ml ,精密加入薄荷脑50mg ,分别加无水乙醇稀释至10ml 。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液1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进1针。

以进样浓度X (μg/ml )对平均峰面积Y 进行回归处理,的回归方程。

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n=5)进样浓度X (μg/ml ) 峰面积 标准曲线 相关系数线性范围/μg/ml 1000.01 250.1 y = 0.2508x + 0.2892 r=1.0000 1000.01~10000.1 2600.026 652.35000.05 1257.4 7600.076 1904.6 10000.1 2508.7樟脑标准曲线y = 0.2508x + 0.2892R 2= 1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进样浓度(μg/ml)峰面积由上表可知,指标成分进样量在1000.01~10000.1μg/ml 之间,线性关系较好。

(2)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浓度为5.00005mg/ml 的对照品溶液1μl ,连续进样5次,测得樟脑峰面积积分值。

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n=5)序号 峰面积 平均峰面积 RSD/% 1 1257.5 1260.1 2 1264.9 3 1261.2 0.37 4 1263.8 5 1253.1由上表可知,仪器精密度良好。

(3)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浓度为5.00005mg/ml 的对照品溶液1μl ,每隔2h 进1针,连续考察8h 。

结果如下表3所示:稳定性试验结果(n=5)间隔时间/h 峰面积 平均峰面积 RSD/%0 1258.4 1255.1 0.20 2 1256.7 4 1255.5 6 1253.1 8 1251.7上述实验表明,指标成分在8h 内稳定性好。

(4) 专属性试验: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精密吸取1μl 阴性对照液(取缺少樟脑的样品,用与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液),连续进3针,与对照品、供试品色谱图比较(各色谱图标尺刻度相同),发现阴性无干扰。

说明十滴水软胶囊中樟脑的专属性较强。

(5)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本品装量差异项下内容物,混匀,取约0.8g ,共6份,平行制备成6份供试液,测得样品中樟脑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