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

合集下载

追寻李白——理想篇

追寻李白——理想篇
课后系统
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
课程系统
教学环寻李白。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个自信进取的李白。
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之诗所以惊动千古者亦在此。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个怨愤和抑郁的李白。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个内心的苦闷抑郁的李白。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学生议论、回答:
1、自读古诗。
2、指名朗读。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诗歌大意。
3、全班交流。
导语设计:
寄情山水的李白飘然若仙,情牵友人的李白愁心膺月。那一生以大鹏自喻的李白,又有着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提出阅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应用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抱负,人生理想
教学内容
重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追寻李白的足迹,体会他蕴涵在作品中的傲骨与人生抱负。

追寻李白——友情篇

追寻李白——友情篇
2)“孤蓬万里征”一句中,“孤”字更强调了分离之后的孤独。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诗歌大意。
3、全班交流。
生:我从《送友人》中读到一个重情重意的李白。
生: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白水都是眼前所见的景色。山依着城,水恋着城,水毕竟要东流去,而青山却依然留驻。
这些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李白与朋友之间浓浓的真情。
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谁也喜欢这首诗,也来试着读一读。(师生相机纠错)
课程系统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三、借助资料、注释,了解诗意,初建画面。
学生带着感情,读诗
预习
追寻李白——理想篇
诗人写送别友人,却在诗中进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你认为这些景物描写在这首诗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在深情的朗读一下?
小结: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课堂小结:
李白一生游历,好入名山,广交朋友。虽胸怀抱负,却历经坎坷,但仍不失大鹏之志,生活的沧桑只是更丰富了他的人生感悟,丰富了他诗歌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请大家做好预习。
学生
李白的诗学过很多,但对李白的了解还是很欠缺,未有系统学习,有待于加强。

追寻李白作文三篇

追寻李白作文三篇

追寻李白作文三篇追寻李白作文(一)打开那尘封已久的历史,走进李白的灵魂深处,去感受他那酸甜苦辣的人生。

在那只有金钱与名利的世界,我们的生命都在那迷茫的世界中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前进的脚步也在那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只有金钱与名利才是那时人们所追求的。

然而,只有一个人没有在那乱世中迷失方向,他就是李白,他放弃金钱与名利,隐居山林,坐了一个豪情诗人。

在他有困难时,亲人们一个个离他而去,只有一座敬亭山没离他而去。

他独自坐在敬亭山上,写下了《独坐敬亭山》。

然而,有谁能够感受到李白此时内心的纠结,又有谁能够读懂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一喝酒就会诗兴大发,写出一首首美妙绝伦的好诗,来表达他内心复杂的情感。

李白使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他的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决不允许金钱与名利玷污他那高洁的灵魂。

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但他的精神和灵魂却超越了众人。

他用他的诗增加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用他的诗使众人不再迷茫,使他们重拾生命的方向!走进李白的诗里,去感受他那复杂的情感,会让我们对历史有新的认识!追寻李白作文(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我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我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游历中度过的。

“一生好入名山游”,多年的游历既丰富者他的生活,又对他的诗歌创作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我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李白有情有义,坦诚率真。

他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汪伦,也有农民、船夫、矿工,当然也有贺知章、高适、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李白胸怀远大,志向不凡,关心国事,关心民众。

生活的沧桑丰富了李白的人生感悟,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在《上李邕》这首诗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追寻李白

追寻李白

追寻李白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另一诗家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

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

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狂客,李白好友贺知章也,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

他一生用酒当墨,用心作笔,写下了许多令人心惊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在诗坛上成为一件又一件亮丽的瑰宝。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但为国立功的理想和不满黑暗现实的秉性,又构成了他特有的“诗酒”人生。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他年轻时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追寻李白》古诗背景

《追寻李白》古诗背景

《追寻李白》古诗背景早发白帝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遴的参谋,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一路上,他的心里悲伤极了,途中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

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当小船慢慢的,慢慢地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皇帝平反的圣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湖北省江陵县),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了。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与杜甫的交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本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四载(745年)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写的。

从天宝三载春夏之交,到天宝四载秋,两人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分别,但相处的日子还是不少的。

追寻历史人物作文

追寻历史人物作文

追寻历史人物作文篇一《追寻李白》李白啊,那可是个超级酷的人物。

我从小就对他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他那些奇奇怪怪又特别厉害的诗。

我记得有一次去四川江油,那可是李白的老家呢。

我一到那儿,就感觉整个地方都透着一股潇洒劲儿。

街头巷尾似乎都弥漫着酒香,就像李白诗里写的“花间一壶酒”那样。

我逛着当地的小街,到处打听李白的故居在哪儿。

找了好一会儿,终于找到了。

那是一个不大却很有韵味的院子。

走进院子,看到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得很。

我在想,李白是不是小时候就在这棵树下玩耍,或者喝醉了就在这儿靠着休息呢?屋子里陈列着一些古老的物件,那些墨砚、酒杯看起来都很有年头了。

还有那些诗稿,虽然是仿品,但我看着还是特别激动。

我当时就在想啊,李白漫游天下的时候得多风光。

一会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会儿又在庐山看瀑布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肯定是看啥都觉得新奇,就像我当时在江油看到啥都能想起李白的诗一样。

他大概吃饭的时候都能随手写出几句绝美的诗来。

他结交朋友的时候肯定也是特别豪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然后就诗兴大发。

在那个故居游玩的一整天,我满脑子都是李白的故事和他的诗。

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他的脚印走了一遍,这种感觉特别奇妙。

以后我要是再读他的诗,肯定会想起在江油的这次奇妙之旅,那个充满着李白气息的院子和小街,这种追寻的感觉真的很棒。

篇二《追寻苏轼》说起苏轼,我就忍不住想笑。

这个大胡子可真是个妙人,又会写诗又会做菜,简直就是个全能型选手。

有一回我去了黄州,为啥去黄州呢?因为苏轼被贬到那儿过啊。

我想看看他待过的地方到底是啥样的。

黄州这个地方啊,风景还真不错,有山有水的。

我来到东坡赤壁,好家伙,那确实是个适合吟诗作赋的好地方。

我站在那儿,看着眼前的江水,脑子里就浮现出苏轼写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江水滔滔地流着,就好像带着苏轼的那些故事一直流淌着。

我想象着苏轼在这儿,和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然后看到这江水和远处的山景,灵感突然就来了。

追寻李白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追寻李白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追寻李白制作人:陈艳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第一部分:山水篇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幼年时随父迁入蜀中。

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寄情山水天真、烂漫珍视友情思念故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看——观察图景,查看注解联系画面读古诗,边读边根据书上的图画和注解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读——自学质疑把古诗读通,读顺,边读边质疑,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查找相关资料学习。

三、思——读议释疑通过诗词的理解,走近作者,结合创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

四、诵——反复吟诵,感情升华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人的心情,感情升华。

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ch9n危楼:高楼。

星辰:天上的星星。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想象丰富百尺不是实指一百尺,是形容楼高。

善于夸张通过学这首诗,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人?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李白诗奇思涌溢,想人所不能想,说人所不敢说,敢于冲破一切束缚,无所顾忌。

想象奇特,善于夸张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追寻李白的国度_高中作文

追寻李白的国度_高中作文

追寻李白的国度不错,我喜欢诗歌,不管是对仗工整的律师绝句,还是形式灵活的长篇歌赋。

这不仅是爱好,更是生活;不仅是水平,更是享受。

人生总是要有追求的,在当下诗人已逐渐离去的时代,我却选择了追寻李白的足迹,梦想回到盛世唐朝那诗词歌赋的世界……写诗必须要有情感,或如万马奔腾,或如静静诉说。

多想做李白的一名书童,伴随主子游走大江南北,饱览名川大山,然后用满怀激情的兴致,脱口而出那如珠子般的妙语,洒向人间,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为什么愿意追随李白梦回唐朝?还因为李白走遍神州大地都不花酒钱。

豪饮之间,真性情顿时闪现。

仗剑走天涯的豪迈情怀,如今哪得寻觅?只在梦中,在李白的诗篇中,得以聊以自慰。

所以,我愿意活在唐朝,追随李白畅饮天下美酒,吟咏世间佳句。

追随李白,梦回唐朝,还在于与李白的志趣相投,性格相似。

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何尝不如此?李白才华横溢,但并不阿谀奉承,面对得宠的杨贵妃和弄臣高力士,李白非但不惧怕,还让杨贵妃给自己研磨,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鞋。

且不说官场潜规则,但见其不畏权势的勇气和行动,便不得不让人暗自佩服。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有职务高下之别。

不讨好、不奉承,实乃难得之举。

而敢于蔑视权贵,更是李白耿直个性的鲜明体现。

活在唐朝,当然我也许无法1 / 2做到李白的洒脱和大胆,但仍愿意追随其左右,一睹豪侠之风采,又观奸佞之狼狈,岂不快哉。

古往今来,多少豪侠之士留下多少豪言壮语,尽管历史的车轮滚滚远去,但那顶天立地的威武形象,屹立于天地间,留存于人们的心坎里。

而李白这个文武全才,在古代文人中,当之无愧堪称诗仙;在古代武侠里,也同样有其行侠济世的英雄美名。

活在李白的年代,当然同样有民间疾苦,但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文武兼修的豪侠志士对当时的不满发出的撼人强音,那是一种不屈的斗志,是一种对平民百姓伟大的爱。

我们都知道,时光不能倒流,历史不会重演。

对古代的追梦,只能停留在短暂的幻想里。

当现实拉我们回到眼前,当无法追随李白、无法生活在李白的国度的时候,我们只要用心便会发现,在什么国度,以及崇拜什么人,都不错,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忆李白



山河ຫໍສະໝຸດ 的热犬吠水声中,
爱 ,

桃花带雨浓。
及 访
树深时见鹿,
友 不

溪午不闻钟。
的 愁
野竹分青霭,
苦 之
飞泉挂碧峰。
情 。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上李邕
• 1、上:呈上。 2、李邕(678——747):唐代书法家。 3、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 却:激起。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 不同流俗的言行。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回味李白
• 寄情山水诗——想象奇特,善于夸张。 • 友情诗——有情有意,坦诚率真。 • 志向诗——胸怀远大,志向不凡,关心国事,
由自命不凡、笑傲权贵到怀才不遇、孤独 苦闷、怨愤抑郁。
• 爱月、爱剑、爱酒……《李太白集》
• 中国诗歌史上少了李白,中国的诗歌就少 了一半的魅力。
沙丘城下寄杜甫
•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 杜甫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期待再次相见: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怀才不遇,孤 独寂寞之感。
怨愤、抑郁之情 1、缘:因为。 2、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似 个: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