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
冠生园当自救从公关危机管理角度谈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的处理

处理
目录
01 一、对南京冠生园月 饼事件的回顾
02
二、冠生园的公关危 机管理举措
03 三、对南京冠生园月 饼事件处理的反思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曾经轰动一时,给公众和行业带来了 极大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公关危机管理角度,探讨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的处理。
三、南京冠生园的危机管理策略
面对此次危机,南京冠生园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来应对。首先,他们迅速公 开承认错误,并对消费者表示歉意。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不满 情绪。其次,他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改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以重建消费 者信心。此外,他们还加强了与媒体的沟通,以正面的方式传递企业信息,以期 望改变公众的认知。
四、企业信用危机管理的启示
南京冠生园的“陈馅月饼事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首先,企业必须 时刻产品质量,以保持消费者信任。其次,在面临危机时,企业需要迅速采取行 动,以减轻负面影响。最后,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以有效地 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五、结论
总的来说,南京冠生园的“陈馅月饼事件”对企业信用带来了重大影响,但 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南京冠生园成功地改变了公众的认知,重建了消费者 信任。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时刻产品质量和 公众舆论,以便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地保护企业信用。
冠生园在这次月饼事件中的公关危机管理表现不尽如人意。以下是几点评估:
1.反应迟缓:事件发生后,冠生园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错失了掌握舆 论主动权的时机。
2.态度消极:在公开场合,冠生园对于回收过期月饼一事态度含糊,没有表 现出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公共关系案例—冠生园危机公关

6.妥善处理善后事宜;追究责任,查明事故 原因后,对责任人进行坚决处理,并及时 向社会公布,树立企业改正错误的决心, 由于月饼事件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要道 歉,依法赔偿 7.加强企业自身宣传,注重自我形象。
没有永远的品牌,只有永远 的顾客;不管一个企业曾经 走过的路多么辉煌,消费者 永远是我们的上帝。
三个公关错误 1.公关沟通失败 2.公关角度错误 3.公关措施不力
1.公关沟通失败 反应迟钝,企业管理者的沉默与逃避 媒体对立,行业对立,孤立 缺乏内部沟通,企业组织涣散
2.公关角度错误 从自身的角度做事,缺乏对消费者,市场, 媒体,社会,同行业的考虑,最终被孤立。 缺乏诚信意识,倚老卖老
冠生园
—破碎的品牌梦
陈馅月饼危机
背景:
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9月3日报道了南京冠生园用陈 馅做新饼的新闻。 之后,南京冠生园2001年9月18日在媒体上作出声明, 摘录其中几句原话: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 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导,不但 歪曲而且完全失实!对蓄意歪曲事实、毁损我公司 声誉的部门和个人,我公司将依法保留诉讼的权利。 我公司绝无在月饼生产中使用发霉或退回的馅料生 产月饼。
4.组织调查真相;展开技术调查,查明问题真相, 并努力找出解决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布 5.进行组织公关;加强同行业,媒体,政府机关, 社会组织的公关活动,取得他们的谅解,为自己 营造一个良性环境。 6.进行消费者的公关活动;组织消费者生产参观, 尊重顾客,态度诚恳,进行反馈活动,由于企业 原因的失误,及时召开发布会,诚恳道歉,及时 公布改进措施。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将南京冠生园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情况曝光后,“南冠”月饼从食品商店和超市货架上被成批撤下。
对“黑心月饼”的愤怒声讨发自社会各个角落。
“陈馅事件”使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产量大幅度下降,生产难以为继。
2002年,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这一切是否与“陈馅事件”有关,其中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南京广东路的一条小巷里,冠生园厂区已经是人去楼空。
厂门两侧张贴着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核资清算告示……小巷居民也是一声叹息:“效益好的时候,提货的车一辆接一辆。
如今,说败也就这么败了……”据说原先的经营情况还不错。
曝光之后,不只是月饼,其他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销不动了。
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隐情被揭露后,冠生园的确受到巨大的市场冲击。
工商部门进厂调查,卫生防疫部门再三检测,“南冠”月饼在全国范围内被撤柜。
南京分布最广的连锁商业零售企业——苏果超市的营销人士介绍说,虽然撤柜后商家又接到通知说“南冠”的月饼陈馅在菌群卫生指标方面均为合格,可以恢复面市,但当时顾客一听说是“南冠”的产品,避之惟恐不及,谁还敢买?南京冠生园的垮台,是否因为被媒体曝光呢?南京冠生园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的理由是“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
该厂目前的债务经过清算,为2156万元,单是积欠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贷款就达500多万元,而企业本身资产则只有600万元。
南京冠生园2000年企业利润1000万元,2001年在月饼生产一项的投入只有l00多万元。
即使这l00多万元全亏了,也不至于导致破产。
可见,不能简单地把破产和媒体报道联系起来。
企业破产有它本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92年,美国天普股份斥资800万元与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合资成立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
合资之前,南京冠生园因大幅亏损面临倒闭。
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后第二年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
冠生园事件11(1)

• (5)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月 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 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 饼质量宣言” 保证杜绝月饼陈馅的现象。 饼质量宣言”,保证杜绝月饼陈馅的现象。 • (6)以此为契机,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月饼 以此为契机, 以此为契机 生产的统一标准,自己首先保证执行。 生产的统一标准,自己首先保证执行。 • (7)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同 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 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 时邀请消费者和媒体对新月饼的生产过程进 行全程监督。 行全程监督。 • (8)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免费馈赠消费者。 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 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 免费馈赠消费者。
月饼事件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 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 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 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 被曝光前, 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 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 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 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 上凤梨味香精, 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 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 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 万元的销售额。 万元的销售额。 •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 可以重新上柜, 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惟 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 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信誉的缺失使多年来一 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 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公司 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 没人敢要。 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 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分析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分析中秋节快到了,各地的月饼厂家都欢快地忙碌起来,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
突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投下一颗重型炸弹一——南京冠生园在2000年中秋过后将当年尚未销售出去的月饼从各地悄悄回收并冷冻储存。
2001年中秋前再将陈馅从冷藏中“鱼贯而出”,经过剥皮、搅拌、炒制、冷藏这几道程序后,已发霉的陈馅摇身一变成新贵,准备再次突围2001年中秋月饼市场。
就是这则消息,使冠生园的“冬天”提前到来了。
一、南京冠生园的缘来在中国,冠生园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字号。
20世纪初,有一个叫洗炳成的从广东佛山来到上海,在上海的大舞台门口叫卖蜜饯、干果、瓜子等零食。
为了做好生意,他将香港已歇业的冠生园招牌用到自己的商品上。
于1915年开了一家叫冠生园的小商店,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洗冠生,“冠生园”品牌由此诞生。
1918年,上海梨园界红人夏月润、郑正秋、夏月珊等四人共同投资冠生园,使冠生园成为当时有极高声望的为数不多的股份制企业,后来冠生园又向社会募集资金,实有资本达到10万元,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企业。
1934年,其生产的月饼,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辞“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倾动大江南北。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
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的总部“一分为三”,各地的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
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就这样,昔日的“冠生园”被拆成了许多家没有任何资产关系的独立企业,然而都沿用了"冠生园"这一字号。
南京的“冠生园”就成了现在这个南京冠生园。
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冠生园因大幅亏损濒临倒闭。
1993年,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与美国天普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
第二年,“南冠”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这一切都在“陈陷事件”曝光之前发生的,然而事件的发生似乎没有丝毫预兆。
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案例分析

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 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 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 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 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 (三)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 辅食品;
老板接受采访时说“用旧馅”是普遍现象,此语一出 全国月饼市场跌入冰点。有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
表示对月饼质量不放心。6日,上海冠生园发表声明:
称与南京冠生园无任何关系,自己产品一贯合格。百 家月饼厂商在成都承诺质量,月饼厂家在全国掀起
“月饼保卫战”。从9月8日起,媒体上由揭露用“旧
馅”的报道转为提醒消费者注意选购品牌。月饼厂家 集体挽救市场:“县长站柜台”、“开膛卖月饼”、 “参观生产线”、“重奖举报者”等报道纷纷见诸报 端。
违反了哪些条例?
❖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 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 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 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 (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 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冠生园事件-案例分析

冠生园事件-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一、冠生园的简况1.冠生园的血缘谱系冠生园品牌的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
1934年,其生产的月饼,即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辞“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倾动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
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的前身。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
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的总部“一分为三”,各地的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
现使用“冠生园”字号的企业数以百计,而其中与冼氏有关的,仅10家左右,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2.统一名号难敌经济割据90年代后,为使国企“做大做强”,上海的三家冠生园厂商,围绕这一著名品牌,形成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
冠生园(集团)称,他们现拥有“大白兔”、“冠生园”两大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多的。
自1996年集团成立起,他们即开始统一品牌和名号的努力,但这种努力仅在上海地区实现,在上海以外的地区,则严重受挫。
该集团发言人王女士说,现存的与冼氏有关的“冠生园”,相比上海的,规模小,经营情况比较差,“想统一名号,地方阻力很大”。
“我们前几年,曾在浙江海宁打‘李鬼’,气力花了不少。
”“海宁仅是一个县级市,就克隆了几个冠生园”。
因为这方面的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冠生园(集团)只好知难而退。
数年发展,该企业已跃入上海工业营收的第10位,但这条软肋却时时隐隐作痛,“冠生园”及其知名产品一直被大量假冒,冲击其国内、国际市场。
由于无法统一名号,冠生园(集团)巨大的广告投入,只好多集中于产品宣传。
企业宣传、“冠生园”品牌宣传,惟恐同名者利益均沾。
3.南京冠生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南京冠生园曾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但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竞争下,许多的传统食品企业都受到很大冲击,南京冠生园也因大幅亏损而面临倒闭。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分析报告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分析报告摘要: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是一起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本文通过对该事件的背景资料、事件处理过程以及后续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事件处理的不当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忽视是导致该事件爆发和危害扩大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事件,本报告提出了一些行动建议,包括改进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等,以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和权益。
一、背景介绍南京冠生园是一家知名的月饼制造企业,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月饼销售季中,南京冠生园突然爆出了陈馅问题。
有消费者发现他们购买的月饼陈馅,有些馅料已经过期或变质,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二、事件经过1. 消费者举报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购买南京冠生园月饼后的陈馅问题。
这些投诉迅速引起了更多消费者的共鸣,形成了舆论风暴,对南京冠生园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2. 官方介入当地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要求南京冠生园立即停产并进行回收。
官方媒体也开始广泛报道此事,加大了舆论的压力。
3. 企业回应南京冠生园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并承诺将对陈馅事件展开彻底调查。
该企业表示将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重新调整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三、事件分析1. 事件处理不当南京冠生园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存在一些不当之处。
首先,企业在事件发生后的回应速度较慢,导致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对企业形象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其次,在道歉声明中,南京冠生园没有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也没有表明将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2. 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事件暴露出南京冠生园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确保没有过期或变质的食品原料投入生产。
此外,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生产线上没有操作不规范或违反卫生标准的行为。
3. 监管不力事件中,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
2001年中秋节前,南京冠生园用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事件被媒体披露曝光。
一时举国哗然,各界齐声痛斥其无信之举。
老字号的南京冠生园月饼顿时无人问津,很快被各地商家们撤下柜台,时值月饼销售旺季,其销售却一下子跌入冰点。
许多商家甚至向消费者承诺:已经售出的冠生园月饼无条件退货。
面对危机,南京冠生园还是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诚信。
先是辩称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绝不是南京冠生园一家。
在卫生管理法规上,对月饼有保质期的要求,但对馅料并没有时间要求,意即用陈馅做新月饼并不违规。
随后,又匆忙发出了一份苍白无力的公开信继续狡辩,却始终没有向消费者作任何道歉,其所作所为不仅令消费者更加寒心,也进一步将自身信誉丧失殆尽。
信誉的失落使多年来一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该公司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
不久,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调查,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全面停产整顿。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