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冠生园的破产
案例1南京冠生园的破产

案例1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将南京冠生园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情况曝光后,“南冠”月饼从食品商店和超市货架上被成批撤下。
对“黑心月饼”的愤怒声讨发自社会各个角落。
“陈馅事件”使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产量大幅度下降,生产难以为继。
2002年,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这一切是否与“陈馅事件”有关,其中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南京广东路的一条小巷里,冠生园厂区已经是人去楼空。
厂门两侧张贴着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核资清算告示……小巷居民也是一声叹息:“效益好的时候,提货的车一辆接一辆。
如今,说败也就这么败了……”据说原先的经营情况还不错。
曝光之后,不只是月饼,其他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销不动了。
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隐情被揭露后,冠生园的确受到巨大的市场冲击。
工商部门进厂调查,卫生防疫部门再三检测,“南冠”月饼在全国范围内被撤柜。
南京分布最广的连锁商业零售企业——苏果超市的营销人士介绍说,虽然撤柜后商家又接到通知说“南冠”的月饼陈馅在菌群卫生指标方面均为合格,可以恢复面市,但当时顾客一听说是“南冠”的产品,避之惟恐不及,谁还敢买?南京冠生园的垮台,是否因为被媒体曝光呢?南京冠生园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的理由是“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
该厂目前的债务经过清算,为2156万元,单是积欠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贷款就达500多万元,而企业本身资产则只有600万元。
南京冠生园2000年企业利润1000万元,2001年在月饼生产一项的投入只有l00多万元。
即使这l00多万元全亏了,也不至于导致破产。
可见,不能简单地把破产和媒体报道联系起来。
企业破产有它本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92年,美国天普股份斥资800万元与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合资成立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
合资之前,南京冠生园因大幅亏损面临倒闭。
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后第二年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
思政案例

南京冠生园凄凉走完破产路2004年7月20日上午9时30分,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债权人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准时召开,参加会议的106名债权人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清算组工作报告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7月25日晚记者获悉,债权兑付工作全部结束,债权清偿率为23.825%。
至此,曾经叱咤全国食品行业辉煌一时的南京冠生园走完了凄凉破产路。
资不抵债被法院宣告破产2001年9月3日,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还剩一个月不到。
就在这个平常不过的日子里,“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了。
就在曝光两小时之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即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
南京卫生监督所到冠生园进行了采样,采集了十多种月饼进行化验。
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
9月6日,南京冠生园被有关部门责令全面停产整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
原来自19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万元的销售额。
据了解,每年月饼生产旺季,该厂要进四五十斤冬瓜。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惟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
信誉的缺失使多年来一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公司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
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2002年2月1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南京冠生园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受理此案,并依法组成了合议庭。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分析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分析中秋节快到了,各地的月饼厂家都欢快地忙碌起来,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
突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投下一颗重型炸弹一――南京冠生园在2000年中秋过后将当年尚未销售出去的月饼从各地悄悄回收并冷冻储存。
2001年中秋前再将陈馅从冷藏中“鱼贯而出”,经过剥皮、搅拌、炒制、冷藏这几道程序后,已发霉的陈馅摇身一变成新贵,准备再次突围2001年中秋月饼市场。
就是这则消息,使冠生园的“冬天”提前到来了。
一、南京冠生园的缘来在中国,冠生园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字号。
20世纪初,有一个叫洗炳成的从广东佛山来到上海,在上海的大舞台门口叫卖蜜饯、干果、瓜子等零食。
为了做好生意,他将香港已歇业的冠生园招牌用到自己的商品上。
于1915年开了一家叫冠生园的小商店,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洗冠生,“冠生园”品牌由此诞生。
1918年,上海梨园界红人夏月润、郑正秋、夏月珊等四人共同投资冠生园,使冠生园成为当时有极高声望的为数不多的股份制企业,后来冠生园又向社会募集资金,实有资本达到10万元,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企业。
1934年,其生产的月饼,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辞“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倾动大江南北。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
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的总部“一分为三”,各地的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
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就这样,昔日的“冠生园”被拆成了许多家没有任何资产关系的独立企业,然而都沿用了\冠生园\这一字号。
南京的“冠生园”就成了现在这个南京冠生园。
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冠生园因大幅亏损濒临倒闭。
1993年,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与美国天普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
第二年,“南冠”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 1 -这一切都在“陈陷事件”曝光之前发生的,然而事件的发生似乎没有丝毫预兆。
冠生园事件11(1)

• (5)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月 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 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 饼质量宣言” 保证杜绝月饼陈馅的现象。 饼质量宣言”,保证杜绝月饼陈馅的现象。 • (6)以此为契机,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月饼 以此为契机, 以此为契机 生产的统一标准,自己首先保证执行。 生产的统一标准,自己首先保证执行。 • (7)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同 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 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 时邀请消费者和媒体对新月饼的生产过程进 行全程监督。 行全程监督。 • (8)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免费馈赠消费者。 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 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 免费馈赠消费者。
月饼事件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 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 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 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 被曝光前, 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 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 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 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 上凤梨味香精, 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 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 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 万元的销售额。 万元的销售额。 •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 可以重新上柜, 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惟 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 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信誉的缺失使多年来一 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 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公司 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 没人敢要。 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 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案例分析

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 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 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 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 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 (三)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 辅食品;
老板接受采访时说“用旧馅”是普遍现象,此语一出 全国月饼市场跌入冰点。有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
表示对月饼质量不放心。6日,上海冠生园发表声明:
称与南京冠生园无任何关系,自己产品一贯合格。百 家月饼厂商在成都承诺质量,月饼厂家在全国掀起
“月饼保卫战”。从9月8日起,媒体上由揭露用“旧
馅”的报道转为提醒消费者注意选购品牌。月饼厂家 集体挽救市场:“县长站柜台”、“开膛卖月饼”、 “参观生产线”、“重奖举报者”等报道纷纷见诸报 端。
违反了哪些条例?
❖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 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 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 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 (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 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冠生园事件-案例分析

冠生园事件-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一、冠生园的简况1.冠生园的血缘谱系冠生园品牌的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
1934年,其生产的月饼,即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辞“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倾动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
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的前身。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
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的总部“一分为三”,各地的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
现使用“冠生园”字号的企业数以百计,而其中与冼氏有关的,仅10家左右,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2.统一名号难敌经济割据90年代后,为使国企“做大做强”,上海的三家冠生园厂商,围绕这一著名品牌,形成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
冠生园(集团)称,他们现拥有“大白兔”、“冠生园”两大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多的。
自1996年集团成立起,他们即开始统一品牌和名号的努力,但这种努力仅在上海地区实现,在上海以外的地区,则严重受挫。
该集团发言人王女士说,现存的与冼氏有关的“冠生园”,相比上海的,规模小,经营情况比较差,“想统一名号,地方阻力很大”。
“我们前几年,曾在浙江海宁打‘李鬼’,气力花了不少。
”“海宁仅是一个县级市,就克隆了几个冠生园”。
因为这方面的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冠生园(集团)只好知难而退。
数年发展,该企业已跃入上海工业营收的第10位,但这条软肋却时时隐隐作痛,“冠生园”及其知名产品一直被大量假冒,冲击其国内、国际市场。
由于无法统一名号,冠生园(集团)巨大的广告投入,只好多集中于产品宣传。
企业宣传、“冠生园”品牌宣传,惟恐同名者利益均沾。
3.南京冠生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南京冠生园曾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但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竞争下,许多的传统食品企业都受到很大冲击,南京冠生园也因大幅亏损而面临倒闭。
南京冠生园

南京冠生园:信誉的破产03月22日16:42因“陈馅月饼”事件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的南京冠生园日前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市中级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已受理此案并正式启动了破产程序。
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企业即将寿终正寝,令人伤感、痛惜。
南京冠生园因何破产?感慨之余人们纷纷评说。
一位经济学专家痛切地指出,南京冠生园的破产与其说是经营破产,不如说是信誉破产。
老字号毁于一旦去年中秋节前,南京冠生园用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事件被媒体披露曝光。
一时民众哗然,各界齐声痛斥这种无信之举。
南京冠生园月饼顿时无人问津,很快被各地商家们撤下柜台。
许多商家甚至向消费者承诺:已经售出的冠生园月饼无条件退货。
面对危机,南京冠生园还是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诚信。
先是辩解称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绝不是我冠生园一家;在卫生管理法规上,对月饼有保质期的要求,但对馅料并没有时间要求,意即用陈馅做新月饼并不违规。
随后又匆忙发出了一份公开信继续狡辩,却始终没有向消费者作任何道歉,其所作所为不仅令消费者更加寒心,也进一步将自身信誉丧失殆尽。
信誉的缺失使多年来一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公司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
不久,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调查,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查封,南京冠生园食品厂被全面停产整顿。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惟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
生产难以为继的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今年2月4日,终于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南京市广东路58号的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只见铁将军把门,厂区已经是人去楼空,厂门两侧的门柱上贴着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核资清算告示…… ,临近的门市部也已关门歇业。
厂门口的居民对记者说,从前工厂红火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很是热闹,没想到一下子就垮了。
管理案例-南京冠生园

案例1-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根据新华网、北方网等多家网站报道改编南京冠生园事件及其反思南京及江苏地区的广大民众都知道,南京冠生园是一个七十多年的老品牌,它就像在全国各地的十多个冠生园企业一样,都伴随着许多人走过美好的历史回忆。
冠生园品牌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和糖果。
1934年,该品牌月饼聘请当时影后胡蝶作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词为“惟中国有此明星,惟冠生园有此月饼”,产品一时名倾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地开设分店。
其南京分店就是现在“南京冠生园”的前身。
在计划经济年代,南京冠生园曾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但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竞争下,许多的传统食品企业都受到很大冲击,南京冠生园也因大幅亏损而面临倒闭。
1993年,一位跟随父母回国寻根的海外游子引进资金与冠生园合资。
在合资后的8年岁月里,为了提高管理、创造效益,南京冠生园走过了一个有汗水、有耕耘、有欢笑、有收获的艰辛日子。
合资后的企业,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下第二年即转亏为盈,每年营业增长、年年获利,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最让南京人民骄傲的是,在竞争最激烈的月饼市场上,冠生园月饼不但在南京成为月饼品牌中的领头羊,广受消费者欢迎,更积极走向全国。
几年来外地市场急速扩大,全国近90个大中城市及全部直辖市都有冠生园月饼的销售网络。
2000年,南京冠生园2500万元的销售额中有3/4是走出南京面向全国的,南京冠生园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品牌。
为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南京冠生园经营虽然年年创造效益,但每年均在增添设备、改造生产条件上大力投入,以期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南京冠生院所生产的各类食品、糕点不仅享誉中华,而且在日本、韩国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很有口碑。
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2001年中秋节前,南京冠生园用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事件被中央电视台披露曝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
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将南京冠生园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情况曝光后,“南冠”月饼从食品商店和超市货架上被成批撤下。
对“黑心月饼”的愤怒声讨发自社会各个角落。
“陈馅事件”使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产量大幅度下降,生产难以为继。
2002年,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南京中级法院申请破产。
这一切是否与“陈馅事件”有关,其中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南京广东路的一条小巷里,冠生园厂区已经是人去楼空。
厂门两侧张贴着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核资清算告示……
透过铁栅栏门向内张望,空空荡荡的厂区内悄无声息,墙角边停着几辆三轮车,一堆杂物上盖着防雨布,库房也上了白色封条。
由法院派驻的专业保安把门十分严格,除了来取私人物品的零星职工,外人一律不得出入,而职工则早在两个月前就被以买断工龄的形式全体离厂。
只有大门处大理石砌就的门脸,金字镌刻的厂牌,似乎仍然能够传递出这家老字号昔日的辉煌。
小巷居民也是一声叹息:“效益好的时候,提货的车一辆接一辆。
如今,说败也就这么败了……”
据说原先的经营情况还不错。
曝光之后,不只是月饼,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销不动了。
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隐情被揭露后,冠生园的确受到巨大的市场冲击。
工商部门进厂调查,卫生防疫部门再三检测,“南冠”月饼在全国范围内被撤柜。
南京分布最广的连锁商业零售企业———苏果超市的营销人士介绍说,虽然撤柜后商家又接到通知说“南冠”的月饼陈馅在菌群卫生指标方面均为合格,可以恢复面市,但当时顾客一听说是“南冠”的产品,避之惟恐不及,谁还敢买?
南京冠生园的垮台,是否因为被媒体曝光呢?
南京冠生园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的理由是“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
该厂目前的债务经过清算,为2156万元,单是积欠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贷款就达500多万元,而企业本身资产则只有600万元。
南京冠生园2000年企业利润1000万元,2001年在月饼生产一项的投入只有100多万元。
即使这100多万全亏了,也不至于导致破产。
可见,不能简单地把破产和媒体报道联系起来。
企业破产有它本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92年,美国天普股份斥资800万元与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合资成立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
合资之前,南京冠生园因大幅亏损面临倒闭。
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后第二年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据该企业主要领导者之一介绍,南京冠生园领导在经营决策中不顾月饼这种季节性商品的销售半径,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设分店,盲目进行地域扩张,生产能力与销售
存在脱节现象,从表面上看需求不少。
这种不牢固的营销链条一旦出事,企业损失将格外惨重。
南京市食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产品结构缺少创新也是南京冠生园落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月饼市场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季节性强、竞争趋于饱和的迹象。
南京市其它一些知名企业如“元祖”、“沙利文”等,纷纷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品种以拓宽经营空间。
但是,南京冠生园多年来还是一直抱定月饼作为主营方向不放,因为月饼利润厚,一季月饼管一年。
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共识,南京冠生园迟迟不肯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和拓销,也许与企业经营者只想着早点收回投资的短期经营眼光有很大关系吧!
据了解,南京冠生园从1993年开始就有了用陈馅做月饼的问题。
传媒曝光后,公司总经理曾试图辩解,说尽管是隔年陈馅,但并未变质,各项指标也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他认为,以央视为首的媒体揭得太狠,而“南冠”太“冤”。
经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有关条例,的确未有明文禁止使用陈馅的内容,而只是禁止使用变质材料。
当时,工商部门调查处罚时也曾感到为难,虽然“陈馅”引起社会公愤,但若严格按照有关执法规章,则不易找到直接针对此类行为的处罚办法。
受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江苏省拍卖总行和江苏省天德拍卖行于2004年1月30日下午对因“陈馅事件”而走上破产之路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资产拍卖。
拍卖标的包括3部分:各类设备190多台(套)、车辆一批;冠生园的厂房和办公大楼,建筑面积共约7300平方米;库存物资及流动资产。
拍卖从490万元开始竞标,最后,江苏皇朝置业有限公司以高出原价60%的价格成为胜利者。
随着江苏省拍卖总行有限公司拍卖师的“一锤定音”,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破产资产以812万元的价格拍出,这意味着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程序的最后一步——公布清算评估资产和委托拍卖行拍卖变现基本完成。
据市中院法官介绍,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破产工作进展十分艰难。
自2002年2月中院正式受理冠生园破产案以来,企业处于全面失控状态,资产散失严重。
经过清算,冠生园共负债2156万元,2004年1月30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拍卖会结束,其资产共拍得812万元,高于评估价321万元。
但由于冠生园的债权数额巨大,812万拍卖款资不抵债。
除进入第一程序的债权人外,130多位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很难实现。
一家有70年历史的知名企业轰然倒地,给人们留下了深长回味和沉思。
资料链接:
①冠生园品牌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
蜜饯、糖果。
②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
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
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前身。
③1934年,其品牌月饼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词“唯中国有此明星,唯
冠生园有此月饼”,产品一时名倾大江南北。
④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
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总
部“一分为三”,各地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人民网-江南时报等报刊杂志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