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试剂:1.硫酸铜五水合物(CuSO4·5H2O)2.高纯度蒸馏水3.试管、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实验器具实验步骤:1.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开始前,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干净,将工作区域设定为实验室安全环境。
穿戴实验室外套、防护眼镜和手套。
2.硫酸铜制备:将适量的硫酸铜五水合物称量到一个称量瓶中,然后转移至一个干净、干燥的烧杯中。
确保不要接触到水分。
3.溶解硫酸铜:添加一小部分蒸馏水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继续添加蒸馏水并搅拌,直到完全溶解硫酸铜。
注意,不要添加过多的水。
4.过滤溶液:准备一个漏斗和滤纸,将溶液过滤到另一个干净的烧杯中,以除去任何固体杂质。
5.结晶: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回原来的烧杯中,让其静置在室温下,直到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形成晶体。
可以使用玻璃棒或玻璃管来搅拌溶液,以加速水分的蒸发。
注意,要避免剧烈搅拌以及晶体的过度生长。
6.结晶收集:当晶体完全形成后,可以使用过滤纸和漏斗将晶体从溶液中收集出来。
将过滤纸放在漏斗上,并将晶体倾倒入漏斗中。
用蒸馏水轻轻冲洗烧杯以确保将所有晶体都收集到漏斗中。
7.晶体处理:将漏斗中的晶体赋存到一个干净、干燥的盛器中,并用纸巾轻轻吸干水分。
然后将晶体放入一个干燥气氛中,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质量。
8.结晶的验证:通过检查晶体的颜色、形状和清晰度来验证晶体的质量和纯度。
纯度高的硫酸铜晶体应该呈现出鲜艳的蓝色,并具有明确的形状和清晰的晶体结构。
注意事项: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硫酸铜,以及避免水分的进入。
2.实验结束后,将废液正确处理,并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先把单质铜在空气中加热,变成氧化铜,2cu+02→2cuo,然后把氧化铜放入稀硫酸溶液中,cuo+h2so4→cuso4+h2o在蒸发结晶一下就行了。
1、练习和掌握水浴加热、蒸发浓缩、常用过滤、热过滤及减压过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2、了解由金属和酸制备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备疏酸铜,必须加入氧化剂。
在浓硝酸和稀硫颤的混合液中,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t, cu2与so,结合得到硫酸铜:cu+2hnq+ eso4 == cusq+ 2nq+ 2e0未反应的铜屑(不溶性杂质)用倾辖法除去。
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0~℃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疏酸铜。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实验探究报告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班级:初三(4)班组员:丘子贞、郑康维、谢广俊作品名称:《蓝色妖姬》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大晶体实验探究实验目的:①培养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简单分析能力②探究如何制取形状规则的硫酸铜大晶体实验用品:250ml烧杯两个、碗、玻璃棒、医用纱布、小水盆、保鲜膜、棉线、头发、笔、小刀、小盒子、透明指甲油、五水硫酸铜(分析纯)试剂一瓶(500g/瓶)前期实验记录(准备期):后期实验记录(培养期):主晶体的形状。
STEP 5(3).待热饱和溶液完全冷却后,把用头发拴住的晶核悬挂在溶液中,覆上保鲜膜,防震防尘,静置。
晶体慢慢生长。
一夜过后晶体变大。
晶体表面只有有几个突起的薄片状小晶体。
头发上出现很少碎晶,基本不与晶体上表面粘连。
头发表面比棉线光滑,细小的突起相对较少,不易诱发结晶,即不易使碎晶影响主晶体形状。
结论:①等待热饱和溶液完全冷却后再把晶核放入。
②用头发绑晶核。
STEP 6(1).将已形成的小晶体从溶液中轻轻取出。
重复STEP5(3)操作。
晶体和其表面突起的薄片状小一起长大,晶体不再保持原有菱形形状。
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外界加入的晶种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
原有晶体形状不规则,溶质不断堆积后形成的晶体也不规则。
STEP 6(2).将已形成的小晶体从溶液中轻轻取出。
用小刀轻轻将晶体表面突起的薄片状小晶体切除、磨平后再重复STEP5(3)操作。
①晶体表面突起的薄片状小晶体被轻易切除③打磨晶体后刀刃变浅红,出现疑似铁锈的痕迹。
①硫酸铜的晶体硬度不大②咨询老师得知硫酸铜属于盐类,遇见化学性质比铜活泼的金属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置换出溶液中的铜。
疑似锈迹的物质应该就是置换出的铜,但仍需实验检验。
④晶体继续按菱形轮廓慢慢生长。
结论:①要及时清理晶体上的各种突起。
STEP 7.坚持每天重复STEP6(2)的操作,共重复一周。
晶体慢慢长大。
到第7天时晶体长约4.5cm。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6 分组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6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同步练习一、实验突破1.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硫酸铜晶体,条件不变,静置几天后,硫酸铜晶体的变化是( )A. 形状、质量都不变B. 形状不变、质量增大C. 形状不变、质量减少D. 形状改变、质量不变2.在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是( )A. 烧杯B. 蒸发皿C. 天平D. 量筒3.在制备较大颗粒的硫酸铜晶体时,下列需要注意的是( )①制备饱和溶液时,要防止溶液过饱和而析出晶体②冷却速度要缓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温,让饱和溶液缓慢冷却③选用晶体时,应使用纯净的硫酸铜,防止灰尘落入溶液④过滤要快,防止饱和溶液迅速冷却而析出晶体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 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C. 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D. 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5.如图是对20 ℃时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1)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________。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填字母)的。
A.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无法判断6.在一个温度不变的密闭容器内,放入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细线吊住一块有缺口的硫酸铜晶体浸在溶液中,过几天后观察到:晶体上的缺口________(填“有”或“没有”)了;晶体的质量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此时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7.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克/100克水)。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是由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铜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结晶形成的。
通常使用硫酸铜(CuSO4)和蒸馏水(H2O)作为原料,通过加热溶解硫酸铜后,进行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实验仪器和试剂:硫酸铜、蒸馏水、蒸发皿、蒸发器、玻璃棒、实验室台秤、恒温槽、热水槽、过滤纸、容量瓶。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清洗实验仪器,确保无杂质和水迹。
(2)准备所需试剂:硫酸铜和蒸馏水。
2.称取硫酸铜:(1)使用实验室台秤,精确称取20克硫酸铜。
(2)把称取好的硫酸铜放入一个干净的蒸发皿中。
3.溶解硫酸铜:(1)在室温下慢慢加入蒸馏水,使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硫酸铜完全溶解。
(2)继续搅拌一段时间,确保溶液均匀。
4.过滤溶液:(1)取一个过滤纸,将其折叠成适当大小,放入漏斗中。
(2)将溶液慢慢倒入漏斗中,使溶液通过过滤纸进行过滤。
(3)过滤时可以加快速度,但避免溶液溢出。
5.结晶过程:(1)取蒸发皿,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2)将蒸发皿放置在恒温槽中,恒温槽的温度设置为50°C。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观察到蒸发皿中逐渐形成硫酸铜晶体。
(4)继续保持温度和时间,直到晶体完全生成。
6.分离和干燥硫酸铜晶体:(1)使用一个干净的容量瓶,倒入适量的蒸馏水。
(2)用过滤纸将硫酸铜晶体分离出来,放入容量瓶中。
(3)将硫酸铜晶体在容量瓶中轻轻振荡,使其充分悬浮在蒸馏水中。
(4)待晶体沉淀后,倾倒掉上清液,重复以上步骤至晶体背后的水清澈没有颜色为止。
(5)最终得到的硫酸铜晶体可以通过自然晾干或者使用低温烘箱进行干燥。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与皮肤接触。
2.溶液的加热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溅溶液造成伤害。
3.恒温槽的温度要精确控制,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晶体生成。
4.过滤纸使用时要适当折叠,以确保过滤效果。
5.温度和时间都对晶体生成有影响,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目的:1.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2.体验晶体生长过程;3.观察和研究硫酸铜晶体的性质。
实验器材:1.硫酸铜(CuSO4·5H2O)2.蒸馏水3.灯泡或其他可以加热的装置4.温度计5.玻璃容器6.过滤纸7.称量瓶8.纱布或滤纸9.镊子实验步骤:1.准备硫酸铜溶液:称量出适量硫酸铜(如10g),加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均匀。
2.过滤溶液:将溶液用纱布或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3.装填晶种:在玻璃容器中放置一小片已有硫酸铜晶种的滤纸或纱布。
4.成核:将过滤后的清澈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放入温度控制装置中。
5.控制温度:打开灯泡或加热装置,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之间),并用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
6.晶体生长:观察晶体在溶液中逐渐生长,直至达到预期大小。
7.分离晶体:使用镊子将晶体小心地从溶液中捞出,置于纸巾或滤纸上晾干。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制得了一些硫酸铜晶体。
晶体呈现出蓝色,形状成长规则,大小不一、有些晶体呈现出六角形,有些呈现出四方形。
观察下来,晶体表面光滑,透明度较高。
晶体质地坚硬,有些晶体有一定的透明度。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晶体的形态和尺寸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对晶体形态和尺寸有一定影响。
较高的浓度和温度有助于晶体生长,但过高的浓度和温度可能导致晶体形态不规则或结晶速度过快。
此外,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晶种的质量也会影响晶体的大小和形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硫酸铜晶体,并观察到了其形态和性质。
晶体的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浓度等因素,以获得优质的晶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晶体生长的过程,提高了我们对晶体的认识。
此外,实验还加深了我们对溶液过滤和晶体分离的操作技巧。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制备硫酸铜晶体
一、实验反应: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二、要求:
1、要求制备出晶体;
2、要求晶体的形貌规整。
三、实验步骤:
1、将0.25克硫酸铜(CuSO4)加入容量为50毫升的250毫升无水乙
醇中,加热溶液至50℃;
2、保持溶液在50℃,在室温下搅拌溶液30分钟,以获得颗粒较细
小的晶体;
3、将此溶液放置至新鲜的乙醇中,搅拌至液体中出现反应;
4、再次加热至50℃,以提高硫酸铜晶体析出的速度;
5、将溶液放入筛子中,采用冷却法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以分离晶体;
6、将其中的晶体冲洗,去除残留物质;
7、将得到的晶体浓缩,调节到最佳状态。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六、安全防范:
1、硫酸铜及其衍生物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
2、乙醇有极高的可燃性,实验过程中不得使用明火,最好采用电热板或其他可控制温度的仪器;。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原理如下:
1. 原料准备:将足够的硫酸铜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结晶条件设定:根据硫酸铜的溶解度曲线,在适宜的温度下设定反应条件,以促使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过饱和。
3. 结晶诱导:通过添加适量的结晶诱导剂,如重结晶法中添加少量的微晶硫酸铜晶体,可以快速促使溶液中的溶质开始结晶。
4. 结晶过程控制:在设定的温度下,慢慢地降低溶液的温度,控制结晶速度,避免溶液过饱和度下降过快导致晶体生长不完整或成核速度过快导致形成较小的晶体。
5. 结晶分离:当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过滤、离心或其他分离方法将晶体与溶液分离。
6. 晶体处理:将分离的晶体用冷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然后用滤纸或其他方法将其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
7. 验证分析:通过物理性质或其他分析手段验证晶体的纯度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1.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如图所示。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D)
饱和硯战铜溶液
硫酸铜晶怵
(第 1 题)
A.溶剂的质量增加,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颜色不变
2.硫酸铜
晶体含有结晶水,食盐没有结晶水,则暴露在空气中比较稳定的是(B)A.硫酸铜B.食盐
C.硫酸铜和食盐
D.无法确定
3.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B)
A.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B.烧杯、温度计、玻璃棒、酒精灯
C.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D.冷凝管、酒精灯、蒸发皿、接收管
4.在t C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x克无水硫酸铜,可析出y克硫酸铜晶体。
则x的差值表示的意义是(D)
A.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剂质量
B.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质质量
C.表示原溶液增加的溶质质量
D.表示原溶液损失的饱和溶液的质量
5.实验一:用滴管吸取饱和蔗糖水溶液,将其滴在玻璃片上,放置在空气中晾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在30毫升沸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至不再溶解为止,将上层热的饱和溶液倒入另一只烧杯里,把盛有热饱和溶液的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如图所示),观察实验现象。
(第5题)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描述可知,使晶体析出通常有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两种方
法。
6.在20 C时,把5克硫酸铜晶体(CuS04 • 5H2O)溶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无法确定
【解析】5克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后,其中的结晶水变为溶剂,因此溶质小于5克。
溶
液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7.在一个温度不变的密闭容器内,放入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细线吊住一块有缺口的硫酸铜晶体浸在溶液中(如图)。
过几天后观察到:晶体上的缺口没有了(填“仍然存在” 或“没有了”);晶体的质量不变(填“减小”“增大”或“不变”);此时的硫酸铜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析】硫酸铜晶体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产生了一系列平衡的溶解与结晶析出变化
因此,一段时间后,晶体质量不变而形状改变。
(第8 题)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20 C降到0 C时,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
(2)若要从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A物质的晶体,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若要从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C物质的晶体,则要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这是
因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析】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从20 C降到0 C,溶解度变化幅度A
比B大,A比B结晶多;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时C溶液不会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