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辽宁工业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 (标准跨径20m ,桥宽15m )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22年3月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教研室:施工教研室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道桥181级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要求与任务一、课设要求1、依据已知条件,完成主梁的预应力钢束设计。

2、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二、课设任务1、完成钢束估算,钢束线形设计。

2、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3、主梁截面强度验算,挠度验算等,4、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三、设计说明书要求1、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方法符合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

2、课设论文成果格式符合要求,图纸绘制规范。

工作计划第一周 周一、布置课设任务、查资料;周二、钢束面积估算;周三、钢束布置周四、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周五、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第二周周一、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二、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三、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四、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五、整理计算书,上交课设成果,答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平时表现10% 计算书、图纸70%答辩成绩20%合计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2022年03月18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相关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讲完有关课程内容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简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涉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分析和计算等方面内容。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深入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混凝土的基本性质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1. 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是评估其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

2. 密实性:混凝土的密实性对其抗渗性、抗冻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3. 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评估其在长期使用和恶劣环境下的性能的指标。

4. 可塑性:混凝土的可塑性决定了其易于成型和施工的特点。

5. 稳定性: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在受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荷载荷载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础,需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各种荷载的大小和工况组合。

常见的荷载包括活载、恒载、风载、地震作用等。

断面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断面设计是根据荷载和结构形式等要求,确定结构横截面的尺寸和配筋方式。

常见的断面设计方法包括极限状态设计和工作状态设计。

配筋设计配筋设计是根据结构受力状态和混凝土的强度等要求,确定结构中钢筋的布置和数量。

配筋设计需满足强度、变形和耐久性等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和相互约束力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应用,我们选取了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实例分析。

项目背景我们选取了一座地下停车场的设计案例,该停车场位于城市中心,设计目标是满足500辆汽车的停放需求。

荷载分析我们首先对停车场的荷载进行分析。

根据规范要求,我们考虑了活载、恒载和风载等荷载,并进行了工况组合,计算得到了各个工况下的荷载值。

断面设计根据荷载分析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停车场结构断面的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大纲

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1.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分析能力。

1.4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数值模拟、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2.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2.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2.1.2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2.1.3 混凝土结构的组成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2.1 混凝土的抗压性能2.2.2 混凝土的抗拉性能2.2.3 混凝土的抗弯性能2.2.4 混凝土的抗剪性能2.3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2.3.1 简支梁受力分析2.3.2 连续梁受力分析2.3.3 框架结构受力分析2.4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2.4.1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2.4.2 极限状态设计的应用2.4.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三、教学过程3.1 课程导入: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课堂讲解: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受力分析以及设计方法等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设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4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数值模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设计原理和方法。

3.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施工和验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

下面是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相关参考内容。

1.课程设计的目标:明确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使其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课程设计的内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原理与分析方法; -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与规范; - 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梁、柱、板、墙)的设计与计算; -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3.课程设计的步骤: - 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范围; - 进行相关的调研和研究,收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 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包括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的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 - 设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构件,包括梁、柱、板、墙的尺寸和配筋计算; - 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设计,包括施工工序和施工过程的控制; -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计算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4.课程设计的参考资料: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国家规范,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结构分析和基本构件设计等内容; - 《混凝土结构设计导则》:工程实践指南,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经验; - 《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教材,介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施工与检测》:教材,介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案例分析,包括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际案例和设计经验。

5.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 计算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构件尺寸和配筋的合理性; - 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国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国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国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国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掌握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识读,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工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构件的设计。

2. 提高学生识读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能对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软件(如AutoCAD、PKPM等)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社会价值,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未来从事相关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介2. 混凝土构件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 受弯、受剪、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施工图的组成及表达方法- 施工图的识读技巧4. 混凝土结构施工基本工艺- 钢筋工程- 模板工程-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5. 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应用- AutoCAD绘图基本操作- PKPM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6. 实践项目- 简单混凝土构件设计-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关联课本相应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图1 梁的跨度、支撑及荷载1、 设计资料某支承在370mm 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图1),构件处于正常坏境(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纵筋选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选取300HPB 级钢筋,砼强度等级根据学号按表一选取,试设计该伸臂梁并绘制其配筋详图。

图中:l 1——梁的简支跨跨度;l 2——梁的外伸跨度;q 1k ——简支跨活荷载标准值; q 2k ——外伸跨活荷载标准值;g 1k ——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未包括梁自重)。

每位同学的具体取值见安排表一。

2、设计内容1)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2)进行内力(M 、V )计算,作内力图及内力包络图。

g k 、q 2k185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选配纵向受力钢筋。

4)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选配箍筋,根据需要设置弯起钢筋。

5)作抵抗弯矩图,确定受力钢筋的弯起与切断位置。

6)作配筋图,并列出钢筋统计表。

3、设计要求1)完成计算书一套,计算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过程。

2)绘制A2施工图1张:绘制梁的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梁的配筋图(包括梁的纵剖面、梁的横剖面,钢筋大样图)、并列出钢筋统计表及必要说明。

3)计算书统一采用A4白纸纸张,字迹工整,符号书写正确,计算应有必要的数据及计算过程;采用专用绘图纸绘图,图纸布局合理,线条清晰,线型适当。

4)时间:18周周五12:00之前上交。

4、课程设计任务安排表安排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指导书1 、梁的截面尺寸简支跨h =(1/8~ 1/12)l,b =(1/3~1/2)h外伸跨:截面尺寸同简支跨2 、梁的内力及内力图(1)、荷载计算注意事项:A、恒载标准值g k包括由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标准值g1k与梁自重标准值g2k在内,即g k=g1k+g2kB、计算恒荷载设计值时,应考虑悬臂的恒载对求简支跨正弯矩有利时,此时求解悬臂恒载设计值'g时取 1.0γ=G(2)、梁的内力及内力包络图恒荷载设计值作用于梁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计算简图如图(1)和图(2);活荷载q1、q2的作用位置有三种情况,计算简图如图(3)、(4)、和(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梁课程设计》——计算书姓名:***学号:********班级:土木0911目录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4)1.1 标准及规范 (4)1.1.1 标准 (4)1.1.2 规范 (4)1.1.3 参考资料 (4)1.2 主要材料 (4)2 横断面布置 (5)2.1 横断面布置图 (5)2.2 预制板截面尺寸 (5)3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汽车冲击系数 (6)3.1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6)3.2车道折减系数 (6)3.3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6)4 作用效应组合 (6)4.1 作用的标准值 (6)4.1.1 永久作用标准值 (6)4.1.2 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 (8)4.2 作用效应组合 (10)4.2.1 基本组合(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4.2.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14.3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3)5 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4)5.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14)5.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16)6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9)6.1弯曲裂缝计算 (19)6.2 挠度计算 (20)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设计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1.1 标准及规范1.1.1 标准跨径:桥梁计算跨径7.4m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桥面宽度:1m(人行道))+8m(双车道)+1m(人行道)=10m结构重要性系数: 1.1环境条件:Ⅱ类1.1.2 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通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简称《预规》)1.1.3 参考资料《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桥梁上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1.2 主要材料1)混凝土:C402)普通钢筋:主筋采用HRB335钢筋,其他用R235钢筋2 横断面布置2.1 横断面布置图(单位:mm)2.2 预制板截面尺寸(单位:cm)3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汽车荷载冲击系数(以空心板中间板为设计对象)3.1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汽车荷载:梁端剪力0.5,1/4跨、跨中弯矩0.28 人群荷载引起的梁端剪力0,1/4跨、跨中弯矩0.21 人行道板及栏杆引起梁端剪力0,1/4跨、跨中弯矩0.21。

3.2 车道折减系数双车道折减系数为1 3.3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跨度6m 取0.45, 跨度18.5m 取0.3,中间跨度按线性内插计算。

当跨度为7.4m 时,μ = 0.434 作用效应组合4.1 作用的标准值 4.1.1 永久作用标准值 1、自重中板自重:45391102513.48/g KN m -=⨯⨯=2、桥面二期恒载空心板梁桥面铺装及铰接缝自重(一片梁):4KN/m ;截面板号弯矩剪力计算式2k G M(kN·m)计算式2k V G(kN·m )跨中 中板 2qL 81 124.82 — —— L 41中板 2qL 32393.62 qL 41 15.8 支点中板———qL 21 31.63、人行道板及栏杆:单侧7KN/m (计算含横向分布系数)截面板号弯矩剪力计算式2k G M(kN·m)计算式2k V G(kN·m)跨中 中板 2qL 81 45.87 — —— L 41 中板 2qL 32334.40 qL 41 5.81 支点中板———qL 21 04、上部恒载内力计算表截面板号弯矩剪力计算式2k G M(kN·m)计算式2k V G(kN·m)跨中 中板 2qL 81 553.89 — —— L 41 中板 2qL 323415.41 qL 41 85.92 支点中板———qL 21 160.224.1.2 汽车荷载作用标准值 公路-Ⅰ级车道荷载计算图式根据《通规》第4.3条,公路—Ⅰ级车道荷载均布荷载标准值为5KN/m .10q k =;集中荷载标准值:当计算跨径小于5m 时,180KN P k =;当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m ,360KN P k =。

本例计算跨径为7.4m ()k 7.45P 180180189.650-5KN-=+=计算剪力时,k P 1.2189.6227.5KN =⨯=计算跨中、4L 截面、支点荷载效应标准值()()k k k S 1q A P y μξη=++ A :内力影响线面积,y :内力影响线竖标值。

跨中截面:26.845A m =2120.925A A m =-=1/4截面:25.136A m =2221 2.08120.2311.85A m A m A m ==-=支点截面:2221 2.0812 1.6193.7A m A m A m ===跨中、4L 、支点截面公路—Ⅰ级荷载产生的内力注:支点剪力横向分布系数在本端支点处为0.5,L/4处与跨中横向分布系数一致,支点与L/4之间线性变化,为计算方便,采用与影响线面积相应的横向分布系数平均值。

4.2 作用效应组合4.2.1 基本组合(用于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m o ud o Gi Gik Q1Q1k c Qj Qjk i 1j 2S S S S n γγγγγ==⎛⎫=++ψ ⎪⎝⎭∑∑《通规》4.1.6-1式1)其中各分项系数的取值如下0γ――结构重要性系数,0γ=1.1G γ――结构自重分项系数(恒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 G γ=1.2Q1γ――汽车荷载(含冲击力)的分项系数,取Q1γ=1.4永久作用的设计值与可变作用设计值组合表4.4.2 作用短期与长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2nl d Gik 2j Qjk i 1j 1S S S ψ===+∑∑ 《通规》4.1.7-2式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2ψ=0.7d l S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设计值,结构抗裂验算时,其中可变作用仅考虑汽车等直接作用于构件的荷载效应。

作用短期和长期效应组合计算计算跨中、4L截面支点处人群荷载(3x1=3KN/m)效应标准值4.3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1、毛截面面积计算()22111124602152555405403585391.28222A cm π⎡⎤=⨯-⨯⨯-⨯⨯⨯++⨯+⨯⨯+⨯⨯=⎢⎥⎣⎦2、毛截面重心位置全截面对12板高处的静矩为:12311111255(305)455(3045)403(301540)232231285301053216.6723h S cm ⎡=⨯⨯⨯⨯-⨯+⨯⨯-⨯-⨯⨯⨯--⨯⎢⎣⎤⎛⎫-⨯⨯⨯--⨯= ⎪⎥⎝⎭⎦ 铰缝的面积为:2211125545540358635222j A cm cm ⎛⎫=⨯⨯⨯+⨯+⨯⨯+⨯⨯= ⎪⎝⎭毛截面重心离12板高的距离为:123216.670.65391.28h S d cm A === 铰缝重心到12板高的距离为:123216.675.07635h j j S d cm A ===5 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5.1.1配置主筋由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的条件来确定受力主筋数量,空心板截面可换算成等效工字形截面来考虑。

换算原则是面积相等、惯性矩相同,在预制板中令空心板中圆面积及惯性矩与工字形截面开口部分面积和惯性矩相同。

即:2222151413.72k k b h cm π=⨯⨯=,344113039740.631264k k b h cm π=⨯= 解得:25.97k h cm =,27.21k b cm =这样,在空心板截面宽度、高度以及圆孔的形心位置不变的的条件下,等效工字型截面的尺寸为:等效工字形截面的上下翼缘板厚度为:13025.9717222k f h h h cm cm ⎛⎫'=-=-⨯= ⎪⎝⎭,13025.9717222k f h h h cm cm ⎛⎫=-=-⨯= ⎪⎝⎭腹板厚度为:()2124227.2170f k b b b cm cm '=-=-⨯=10.059ζ==5.1.2板的正截面设计5.1.2.1判断T 型截面的类型取35s a mm =,则截面有效高度060035565h mm =-= 跨中截面的最大计算弯矩409.5 4.31436.16j M KN m =+= 混凝土采用C4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219.1/cd f N mm = 1 1.0α=''101701.019.112401705651932436.1622f cd f f h f b h h KN m KN m α⎛⎫⎛⎫'-=⨯⨯⨯⨯-=> ⎪ ⎪ ⎪⎝⎭⎝⎭故属于第一类T 型梁。

5.1.2.2求受压区高度令102j cd f x M f b x h α⎛⎫'=- ⎪⎝⎭带入数据20.057js a cd M f bh αα==得到00.05956533.3170x h mm mm ξ==⨯=<计算结果说明受压区全部位于翼缘板内,因此可按高为h ,宽为f b '的矩形截面计算配筋。

5.1.2.3求受拉区钢筋面积由0.97s γ== HRB335钢筋 2300/y f N mm =得到202653j s y s M A mm f h γ==选用6根24mm 的HRB335钢筋,实配面积为:22714s A mm =配筋率:()()min /2714100%/7006000.65%0.2%s A bh ρρ==⨯⨯=>=5.1.3持久状态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按实际配筋计算截面有效高度为:300271434.419.11240s cd f fyA x mm f b ⨯==='⨯ 则该板实际抗弯极限承载能力为:034.419.1124034.456522446.3436.16d cd f x M f b x h kN m kN m⎛⎫⎛⎫'=-=⨯⨯⨯- ⎪ ⎪⎝⎭⎝⎭=⋅>⋅ 满足截面承载能力要求。

5.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5.2.1腹筋设计:5.2.1.1截面尺寸检查:根据构造要求,梁最底层钢筋通过支座截面。

支点截面的有效高度:()060035565s h h a mm =-=-=5.2.1.2受弯构件抗剪截面应符合《预规》第5.2.9条要求:o d R 0V V 0.5110bh γ-≤=⨯ 《预规》5.2.9式式中混凝土C40的cu k 40f ⋅=Mpa ,b 偏安全的取近支点h 处肋宽,R V 计算结果如表5-3所示:0363.96d V KN γ=3o d R 0V 363.96V 0.51100.51107005651276KN bh KNγ--=≤=⨯=⨯⨯=满足截面尺寸设计—截面最小尺寸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