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C20)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基本资料某多层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板底及梁侧用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q k=3.0+0.1n(n:学号)。

柱网尺寸为l1×l2, l1= l2=6+0.3m,其中m取值为:当学号n=1~10时,m=3;当学号n=11~20时,m=2;当学号n=21~30时,m=1;当学号n=31~40时,m=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主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

三、基本任务及成果要求(一)撰写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资料2.板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3.次梁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4.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满足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条件)5.设计总结(对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二)绘制楼面结构施工图(2#图纸2张)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图中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建议代号:板—Bn,次梁—CLn,主梁—ZLn)。

2.板的配筋图(可直接绘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图中需标明板厚、钢筋直径、间距及其长度定位尺寸。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50,1:20)图中需标注次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

4.主当模板及配筋图(1:30,1:20)包括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

图中需标注主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其中纵筋的纵向长度定位应依据材料抵抗弯矩图进行。

5.结构施工图说明主要说明构件的确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代号与级别的对应(如Φ代表HPB235等)、保护层厚度,尺寸单位以及楼面荷载值等。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

下面是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相关参考内容。

1.课程设计的目标:明确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使其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课程设计的内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原理与分析方法; -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与规范; - 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梁、柱、板、墙)的设计与计算; -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3.课程设计的步骤: - 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范围; - 进行相关的调研和研究,收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 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包括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的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 - 设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构件,包括梁、柱、板、墙的尺寸和配筋计算; - 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设计,包括施工工序和施工过程的控制; -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计算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4.课程设计的参考资料: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国家规范,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结构分析和基本构件设计等内容; - 《混凝土结构设计导则》:工程实践指南,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经验; - 《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教材,介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施工与检测》:教材,介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案例分析,包括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际案例和设计经验。

5.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 计算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构件尺寸和配筋的合理性; - 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2018级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2018.12.021 设计任务书一、 题目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二、 设计资料 (1)某水电站生产副厂房为3级水工建筑物,厂房按正常运行状况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墙体厚370mm 。

楼面面层为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梁板底面为15mm 厚混合砂浆抹平。

采用C20混凝土;梁中纵向受力钢筋为Ⅱ级,其余钢筋为Ⅰ级。

试设计该楼盖(楼梯间在此平面之外,不考虑)(一类环境)。

(2)荷载标准值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k m /0kN .6q水泥砂浆抹面:3m /20kN ;钢筋混凝土:3m /25kN ;混合沙浆:3m /17kN厂房肋形楼盖结构平面示意图三、 设计内容(1) 构件截面尺寸设计 (2) 板的设计计算(3)次梁的设计计算(4)主梁的设计计算(5)绘制板的配筋图、绘制次梁的配筋图、绘制主梁的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主梁的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

四、设计要求(1)计算书应书写清楚,字体工整,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均应列入,并尽量利用表格编制计算过程。

(2)图纸应整洁,线条及字体应规范,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设计指导书一、目的要求本课程设计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组成、受力特点、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及板、次梁、主梁配筋设计等有较全面、清楚的了解和掌握,为从事实际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二、主要设计计算步骤1构件截面尺寸选择(1)板(2)次梁(3)主梁2板的设计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板的内力,计算板的正截面承载力)(1)荷载(2)计算简图的确定(3)计算板的弯矩设计值(4)板的配筋计算3次梁的设计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次梁的内力,计算次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1)计算荷载设计值(2)确定次梁的计算简图(3)计算内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4)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4主梁的设计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内容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如图(附图1)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1楼层平面L1=18m L2=30m 墙体厚度:370mm板搁置长度:120mm 次梁搁置长度:240mm 主梁搁置长度:240mm2.建筑位于非地震区3.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4.结构环境类别为一类5.建筑材料等级:混凝土:梁、板 C20钢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Ⅰ级梁中受力筋Ⅱ级6.荷载: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 25kN/m3水磨石面层: 0.65kN/m2石灰砂浆抹面15mm: 17kN/m3楼面活荷载: 4kN/m2(建议尺寸:柱=350mm×350mm)三.设计要求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四.设计成果计算书1份板的平面配筋图(比例自拟)次梁配筋图(比例自拟)主梁材料图与配筋图(比例自拟)五.要求参考现行设计规范,认真、独立、按时完成六.参考资料赵鲁光 主编,《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与课程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海河大学 等合编,《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七.设计时间2011.5.18-2009.5.24一.构平面布置及构件截面尺寸初估1.柱网布置:L1=2000mm ,L2=6000mm30000次梁截面高度取h=500mm>l/15=6000/15=400mm,截面宽度b=200mm。

主梁截面梁高度取h=700mm>l/15=6000/15=400mm,截面宽度b=300mm。

板:板厚= 80 mm次梁:梁高 h= 500 mm;梁宽 b= 200 mm主梁:梁高 h = 700 mm;梁宽 b= 300 mm柱:b×h=350mm ×350mmK=1.20二.板的计算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2024版年《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x

2024版年《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x

20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x目录•课程设计概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课程设计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课程设计概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相关设计规范。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的与意义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条件和荷载要求,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包括梁、板、柱、墙等构件的设计和配筋计算。

设计要求设计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结构选型合理,传力路径明确;计算准确,图纸规范。

熟悉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设计规范,收集必要的设计资料。

设计准备结构选型与布置荷载计算根据建筑条件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件布置方案。

根据荷载规范,计算恒载、活载、风载、雪载等荷载标准值。

030201采用手算或电算方法,对结构进行内力分析,求出各构件的内力。

内力分析根据内力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方案。

截面设计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梁、板、柱、墙等构件的细部构造。

构造设计绘制施工图按照制图规范,绘制结构施工图和钢筋详图。

设计校核与审查对设计成果进行校核和审查,确保设计质量和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抗拉、抗折、弹性模量等性能指标,以及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性能表现。

钢筋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等指标,以及钢筋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性能。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分析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滑移等性能,以及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梁板柱墙01020304分析梁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设计计算方法等,包括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等类型。

介绍板的分类、受力特点、计算理论等,包括单向板、双向板、无梁楼盖等类型。

国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国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国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国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掌握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识读,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工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构件的设计。

2. 提高学生识读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能对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软件(如AutoCAD、PKPM等)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社会价值,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未来从事相关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介2. 混凝土构件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 受弯、受剪、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施工图的组成及表达方法- 施工图的识读技巧4. 混凝土结构施工基本工艺- 钢筋工程- 模板工程-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5. 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应用- AutoCAD绘图基本操作- PKPM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6. 实践项目- 简单混凝土构件设计-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关联课本相应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构型式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多层砖混结构,内框架承重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400mm×400mm钢筋混凝土柱。

平面尺寸如图1所示。

图示范围不考虑楼梯间。

2.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

3.荷载永久荷载为梁、板自重、构造层重,其容重分别为:钢筋混凝土:25 kN/m3水泥砂浆:20 kN/m3石灰砂浆:17 kN/m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2可变荷载:4.8 kN/m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3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f c = 9.6 kN/mm2,f t = 1.10 kN/m2)。

钢筋梁中受力主筋采用HPB335级钢筋(f y = 300 kN/m2)。

其余采用HPB300级钢筋(f y = 270 kN/m2)。

因考虑经济效果(板跨1.7~2.7m,次梁跨度4.0~6.0m,主梁跨度5.0~8.0m),楼盖结构布置如下(图2):(1)板、梁截面尺寸的确定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考虑刚度要求,板厚h≥(1/35~1/40)×2100 = 52.5 mm 。

考虑工业房屋楼盖最小板厚为80 mm,板厚确定为80 mm 。

次梁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h =(1/12~1/18)l0 = 442 ~ 294 mmb ≥(1/3~1/2)h考虑到楼面活荷载适中,取b×h = 200 × 400 mm主梁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h =(1/8~1/14)l 0 = 788 ~ 450 mm取b×h = 250 × 600 mm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下(图3)(2)板的设计①荷载计算永久荷载标准值:20 mm厚水泥砂浆面层0.02×20 = 0.4 kN/m280 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0.08×25 = 2 kN/m215 mm厚石灰砂浆粉刷0.015×17 = 0.255 kN/m2恒荷载标准值g k = 2.655 kN/m2恒荷载设计值g = 1.2×2.655 = 3.186 kN/m2可变荷载设计值q = 1.3×4.8 = 6.24 kN/m2合计9.426 kN/m2即每米板宽g + q = 9.426 kN/m2②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l 1 = l n + h / 2 = ( 2.1 – 0.2/2 – 0.24/2 ) + 0.08/2 = 1.92 m 中跨l 2 = l 3 = l n = 2.1 – 0.2 = 1.9 m跨度差[ ( 1.92 – 1.9 ) / 1.9 ]×100% = 1 % <10 %故允许采用等跨连续板的内力系数计算。

板的计算简图如下(图4)③板的配筋计算取1 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b = 1000 mm,h = 80 mm,h0 = 80 – 20 = 60 mm,各截面配筋如下(表2)④板的配筋图(详见附图1)在板的配筋图中,除了受力钢筋外,尚应设置下列构造钢筋:(a)分布钢筋:按规定选用Ф6@300 ;(b)嵌入墙内的板,应设置Ф6@200附加钢筋,伸出墙面长度≥ L1 / 7(c)两把嵌入墙内板角部分,用双向配置Ф6@200附加钢筋,伸出墙面长度≥ L1 / 4(d)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应设置Ф6@200附加钢筋,伸出主梁梁边的长度≥ L0 / 4(3)次梁设计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次梁有关尺寸及支承情况入下(图5)①荷载计算恒荷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3.186×2.1 = 6.69 kN/m梁自重 1.2×0.2×(0.35 – 0.08)×25 = 1.62 kN/m梁侧抹灰 1.2×0.015×(0.35 – 0.08)×2×17 = 0.165 kN/mg = 8.475 kN/m可变荷载设计值由板传来q = 6.24×2.1 = 13.104 kN/m合计g + q = 21.579 kN/m②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l 01 = l n1 + h / 2 =(5.3 – 0.25/2 – 0.24/2)+0.24/2 = 5.175 ml 01 =1.025 l n1 = 1.025×5.055 = 5.181 m取二者中较小值,l 1 = 5.18 m离端第二跨l 02 = l n2 = 5.3 – 0.25 = 5.05 m中间跨l 03 = 5.2 – 0.25 = 4.95 m跨度差[(5.18 – 4.95)/ 4.95 ] ×100 % = 4.65 % <10% 故允许采用等跨连续次梁的内力系数计算。

计算见图如下(图6)所示。

次梁内力计算见表3、表4③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为: 边跨 b'f = l 0 / 3 = 1/3×5300 = 1767 mm < b + s 0 = 200 + 1900 = 2100 mm取 b'f = 1760 mm离端第二跨 b'f = 1/3×5050 = 1680 mm 中间跨 b'f = 1/3×4950 = 1650 mm 梁高 h = 400 mm ,h 0 = 400 –35 =365 mm 翼缘厚度h'f = 80 mm 判别T 型截面类型 α1 f c b'f h'f (h 0 – h'f /2)= 1.0 ×9.6×1650×80×(365 – 80/2)= 411.84×10 6 N·m = 411.84 kN·m > 52.64 kN·m (边跨中)> 30.05 kN·m (中间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1类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h 0 = 340 mm 。

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5、表6。

(4)主梁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①荷载计算恒荷载设计值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8.475×5.05 = 42.80 kN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1.2×0.25×0.6×2.1×25 = 9.45 kN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1.2×0.015×(0.6 – 0.08)×2.1×2×17 = 0.67 kNG = 52.92 kN活荷载设计值P = 13.104×5.3 = 69.45 kN (边)13.104×5.2 = 68.14 kN (中)合计P取较大值计算G + P = 122.37 kN②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l 01 = 6.3 – 0.12 + 0.37/2 = 6.365 m(0.37m为梁端深入墙内长度)l 01 =1.025 ×(6.3 – 0.12 – 0.4/2)+0.4/2 = 6.33 m二者取较小值,l 01 = 6.33 m中间跨l 02 = 6.3 m跨度差[(6.33 – 6.3)/ 6.3 ] ×100 % = 0.48 % <10%故允许采用等跨连续次梁的内力系数计算,主梁计算见图如下(图7)在各种不同的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进行,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式计算M = K1G l 0+ K2P l 0V = K1G + K2P最不利内力组合见表7、表8 。

③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b'f = l 0 / 3 = 1/3×6300 = 2100 mm <b + s0 = 5300 mm ,取b'f = 2100 mm ,并取h0 = 565 mm判别T型截面类型α1 f c b'f h'f(h 0– h'f / 2)= 1.0 ×9.6×2100×80×(565 – 80/2)= 846.7×10 6= 846.7 kN·m >M1 = 92.3 kN·m(边跨中)>M3 = 98.7 kN·m(中间跨中)故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支座取h0 = 600 – 60 = 540 mm(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9、表10④附加钢筋的配置主梁承受的集中荷载(由次梁传来):G + P = 122.37 kN设次梁两侧各加3 Ф6附加箍筋,则在s = 2 h 1 +3b = 2×(565 – 400)+ 3×200 = 930 mm 范围内共设有8个Ф6双肢箍,其截面面积A sv = 8×28.3×2 = 452.8 mm2。

附加箍筋可以承受集中荷载为F1 = A sv f yv = 452.8×270 = 95088 N = 95.088 kN <G + P = 122.37 kN因此商需设置附加吊筋,每边需吊筋截面面积为A sv =(G + P –F1)/(2 f yv sin45°)=(122370 – 95088)/(2×300×0.707)= 64.3 mm2在距梁端的第一个集中荷载下附加吊筋选用1 Ф12 (A s = 113 mm2 >64.3 mm2)即可满足要求。

主梁配筋详图如(附图3)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位置,应根据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及材料图确定。

在主梁配筋图中,除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力钢筋与横向钢筋外,尚应设置下列构造钢筋:(1)架立钢筋:选用2 Ф12。

(2)腰筋:在梁两侧按间距200设置Ф12腰筋。

(3)板与主梁连接的构造钢筋按过多选用Ф8@200,与梁肋垂直布置于梁顶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