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与京剧《智取威虎山》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专题01京剧-2023年中考语文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

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京剧(解析版)【知识介绍】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
京剧现在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种。
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考点解读】近几年,京剧频频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其目的有二:一是介绍京剧(戏剧)文化,弘扬国粹,尤其是介绍给年轻人,让京剧文化发扬光大;二是传统文化复兴,京剧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戏剧,担负重大使命。
【热点题型】例1:结合名著,给人物画像。
京剧脸谱简单地分为红脸、黑脸、白脸、金脸等,不同脸谱象征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品质等。
请为下列人物选定与之相配的脸谱。
李逵:______ 关羽:______曹操:______ 孙悟空:______【答案】黑脸红脸白脸金脸【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杜丹亭》观后感

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杜丹亭》观后感京剧《智取威虎山》:现在的我们拥有安逸的生活,但你们能否能想象以前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电影《智取威虎山》,这是一部以剿匪为主题的电影。
主要讲述的是解放军小队为剿灭座山雕带领的土匪们,与其斗智斗勇,最后以少胜多,以计谋取胜的故事,着也是这部电影被叫做智取的原因。
电影的主人公有沉稳镇定的首长,有以身涉险、有勇有谋的杨子荣,有坚强的栓子。
电影中,解放军杨子荣潜入土匪内部,情节惊险,但是他凭着机智的应对,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最终勇敢战胜了土匪。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当年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英雄的牺牲精神,更加懂得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越剧《王老虎抢亲》:开始喜欢三苗的地方在那之前我没有特别的喜欢或是欣赏一个演员就像是一种魔力牵引着我他在《王老虎抢亲》中演的很好扮相让人惊艳这样的扮相在后来我追看了《最后的格格》之后也被震慑过无论是戏台上温良玉的扮相还是男扮女装的周文宾都那么清秀标志请原谅我带着一点光看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理论但是不仅仅是扮相他的演技日趋成熟看他演戏似乎是种享受剧中跟小定的合作天衣无缝非常喜欢他跟小定的搭配虽然是首次但是很是默契剧中插入的唱词部分很好很特别也很符合该剧的氛围轻松不拖沓很舒服虽然在战事描述部分有点TVB的惯常特色但是不影响整部戏的主氛围要是再拍长一点就好了真的好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似乎结局太快意犹未尽啊不管怎样在我对三苗的大爱之下我还是很力荐这部戏的而且里面还有喜角钱嘉乐和苏玉华苏玉华我也很喜欢的说她很耐看很有韵味我觉得她很漂亮演的很好也是熬出来的这次演的是女一号很欣赏她之前也有看过她算是挑大梁的一部戏《和味情浓》为她高兴终于可以有挑大梁的一天小定我在《大唐双龙传》里就很喜欢了可是貌似这之后就没有她戏份很多的戏直至《王》剧又见小定才一见她演戏的魅力之后在《古灵精探B》中戏份明显也多了很多《王》剧我超喜欢的说喜欢一下子在一部戏中看见那么多我中意的人哈哈昆曲《杜丹亭》:《牡丹亭》的演出时间是晚上6点半,据说要根据每晚的日落时间进行微调,以应和日暮的剧情。
昆曲《牡丹亭》的三方分析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昆曲《牡丹亭》的三方分析孙平 河北大学摘 要:《牡丹亭》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作品,多次被搬上昆曲的舞台,衍生了多种版本。
本文从青春版、电视剧版和电影版三方入手,比较分析杜丽娘的突出特点,表现不同版本昆曲的魅力和独到之处。
并结合对舞美道具等各方面的认识阐述自身对其不同特色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牡丹亭》;青春版;影版;剧版;杜丽娘作者简介:孙平(1999.10-),女,汉族,河南省内黄县人,目前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158-01《牡丹亭》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多次被搬上舞台。
古音传古韵,以昆曲唱出的《牡丹亭》戏更为优美,无论是青春版、剧版、影版,都堪称经典。
一、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先生主创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删减和浓缩,将五十五折戏改到二十七折。
青春版牡丹亭可谓“雅俗共赏”,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扩展了昆曲的观看人群。
青春版最大的特点是梦幻美,以《惊梦》为例,由于舞台表演难以表现影视版后期剪辑效果,因而面临着场景变化的尴尬问题。
青春版巧妙运用十二花神作为串场表演,一方面巧妙缓解了更换场景问题,另一方面则又加强了舞台表演的梦幻感。
整个戏又通过灯光明暗变化营造了沉醉的氛围,加深了情感氛围的柔美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服装的大胆设计,《惊梦》一折戏中,杜丽娘初遇柳梦梅,两人服装皆为素净白衣,杜丽娘以紫蝶为点缀,柳梦梅以衣襟上梅树为点缀,让人看来更觉此情之纯洁。
此外,为何为紫蝶而非粉蝶,我认为应该与传统文化有关,台湾曾受日本影响较为深刻,因而以紫色展现杜丽娘情感的高贵,两人之情非“艳情”所言。
“蝶”则多有梁祝意味,也有自由之感,爱情之纯美动人见诸于设计之中,可谓用心良苦。
青春版沈丰英式杜丽娘突出特点是虚幻以及大家闺秀的内敛。
演员表演杜丽娘时,步伐总是有些飘的,眉目之间也并非聚集,而是略有分散的。
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观后感、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牡丹亭800字

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今天CCTV11播放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既亲切又陌生。
样板戏那个年代自己还小,对很多京剧的经典片段的调有些有印象,但对一些唱词却不知所云。
小时候一个重要的八股的作文模式就是写观后感,那可真的折磨人,现在一想到写观后感就头皮发麻,可这次看完这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想写一个观后感,这个观后感可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八股的格式,完全是即兴之笔。
“打虎上山”,当年这幅剧照非常的流行,杨子荣的高大形象绝不亚于彼时香港人对李小龙、成龙和周润发的崇拜,那时候可能每家的墙上都贴过这幅画——《打虎上山》,还有同名的经典唱段。
这威虎山位于东北的长白山脉,故事情节是杨子荣自请改扮土匪胡标,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
为了突出扬子荣的英雄气概,其穿着打扮中虎皮背心格外引人注目,再就是在遇到真土匪的时候,先设计让他遇到了山中的百兽之王——老虎,结果可想而知,被我们的英雄杨子荣一枪击毙了!豺狼虎豹均不在英雄话下,更何况一般乌合之众的土匪,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手法吧!杨子荣打死的那只老虎不用说一定是东北虎了。
这东北虎现在可是国家濒危保护动物,和大熊猫一样的珍贵。
据统计目前野生的现存东北虎约有500只。
为什么东北虎会越来与少呢,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东北虎的捕杀率大大超过它的繁殖率。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摄制于1970年,世界动物保护组织成立时间最早可追溯到50多年前。
世界动物保护会协是由成立于1953年的动物保护联盟(WFPA)与成立于1959年的动物保护国际联合会在1981年合并而成的。
可那时的中国还没有认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更没有什么动物保护组织。
如果这出京剧在现代进行改编,可能无论如何都不能加进这样的“打虎上山”的艺术手法的,更不能穿着虎皮背心。
这可能就是艺术的局限性吧,每部作品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
戏曲鉴赏论文-----红灯记和牡丹亭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和不同

别样风采的两朵奇葩------《红灯记》《牡丹亭》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中国戏曲是戏剧艺术范畴的一种戏剧类别。
它是生活矛盾在舞台上的艺术再现,这种再现不是简单、静止的再现,而是审美意识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物化态的运动的再现,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
《红灯记》、《牡丹亭》作为中国戏曲的两大代表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表演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特色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为我们揭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的面纱。
《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体现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的京剧,而《牡丹亭》是一部表现古老“爱欲与文明的冲突”主题的昆曲。
由于曲种本身的差异使两部戏剧在表演形式上有所不同。
京剧在传统上是呆站着唱,有动作的时候不唱。
这在《红灯记》中尤为突出,打动时是纯打动,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有唱者在开口唱。
《红灯记》反映的斗争生活,是充满了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这种精神要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唯有首选以京胡为主奏乐器,声限激烈的京剧来表现;而昆曲则是边舞边唱,舞(打)得越热烈,唱得也越激烈,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加上属于节奏乐器的拍板),音律比较宽广,《牡丹亭》基本上便是随着唱腔而有舞姿,每个乐句甚至字词都有由代代传下来的固定身段及表情来表演出来。
艺术手法上两者更是凸显出根本区别。
《红灯记》在艺术创造中很好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戏的故事情节既真实而又富于想象,三代人的革命形象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却又充满了英雄色彩,是现实中英雄人物的高度概括。
他们的革命活动也显示出一种既踏踏实实地进行斗争实践,又对未来抱有坚定胜利的信心。
而《牡丹亭》注重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
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在艺术表现特色上,《红灯记》特别注重动静自如,虚实结合。
试论昆曲的音乐欣赏方式--以《牡丹亭》为例

试论昆曲的音乐欣赏方式--以《牡丹亭》为例门峣峣【摘要】音乐欣赏方式的多样化给体验着带来了丰富的享受空间,从审美艺术的角度而言,有综合体验式和纯音乐式,侧重于表演式与侧重于作品式等几种,此外还有背景式与刺激式等非艺术审美的欣赏方式。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下面,将通过对昆曲《牡丹亭》在不同欣赏方式下所获得的审美体验的分析,来探讨不同音乐欣赏方式的特点。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音乐欣赏;昆曲;《牡丹亭》【作者】门峣峣【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作为一种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体验的欣赏方式--综合体验式。
它所注重的是通过倾听音乐的形式,从中体验音乐审美的愉悦,同时对音乐内涵的挖掘也是其应该注意的要点,在充分体验音乐中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从而去追寻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和意境。
(一)昆曲《牡丹亭》的情感与内涵昆曲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
昆曲《牡丹亭》描写了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表现力古代了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该剧问世以来,创造许多传奇的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有不少懵懂少女由于受到其剧情的影响,以至于“忿惋而死”;更有杭州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由于激动过度,而卒于台上的佳话。
由此可见,作品真正能让观众悟出了人生的艺术,真切的体验到其中的内涵。
(二)昆曲《牡丹亭》的体验与想象想象对于综合式的欣赏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它是把音乐与现实联系起来,并与欣赏者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加切近的重要途径。
昆曲《牡丹亭》的情节过于离奇巧合,但自始至终贯穿的情与理的冲突,将人征服。
让人不禁通过音乐想象:春夜,耳边是淅沥雨声,有一缕超越了身段和台步的意蕴,那么的凄楚迷离。
仿佛在幽深的庭园中一个孤独的灵魂独步漂移,清丽的身影在萋萋芳草间投射……。
明朝的戏曲艺术京剧与昆曲的起源

明朝的戏曲艺术京剧与昆曲的起源明朝的戏曲艺术:京剧与昆曲的起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明朝时期,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京剧和昆曲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两大支柱。
本文将探讨京剧和昆曲的起源与发展。
一、京剧的起源京剧,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被广泛认为是明朝晚期戏曲艺术的产物。
它融合了汉剧、唐剧、元剧等多种戏曲元素,并在明代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在剧目、表演形式、音乐曲调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明代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和时代变迁,戏曲演出逐渐向城市和中产阶级转移。
一些流行的地方戏开始在北京演出,并受到皇室和贵族的关注。
随着戏曲观众的需求变化,京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它以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沈尹默、谭鑫培)为代表,强调演员形体功底、嗓音技巧和形象塑造。
不仅在表演形式上,京剧在剧目选择方面也有所创新。
它大量引入历史、传说、文学等题材,注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是明朝时期京剧的典型代表。
二、昆曲的起源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另一支流派,起源于明朝初期的苏州地区。
昆曲以其细腻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它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地方剧种,擅长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形象。
明代初期,苏州地区的戏曲演员开始的异军突起,他们以自然、真实的表演风格吸引了广大观众。
与京剧相比,昆曲更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力,以及演员的细腻情感描绘。
昆曲演员讲究修养和天赋,他们通过多年的训练和研究,使自己的表演达到了精湛的水平。
昆曲的剧目也与京剧有所不同。
昆曲较少涉及历史和神话题材,更多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
经典剧目如《牡丹亭》、《窦娥冤》等都是昆曲的代表作品。
三、京剧与昆曲的共同点与影响尽管京剧和昆曲在表演形式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并且对后世的戏曲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京剧和昆曲都是传统的戏曲形式,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演艺技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昆曲京剧与中国戏曲文化

京剧流派众多,主要有梅派、程 派、荀派、尚派等,各流派在唱 腔、表演风格上独具特色。
京剧表演程式与技巧
表演程式
京剧表演遵循一定的程式和规范,包 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唱即歌 唱,念即念白,做即表演,打即武打 。
表演技巧
京剧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 嗓音控制、身段工架、面部表情等。 此外,还需掌握水袖功、翎子功、髯 口功等特殊技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戏曲剧种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丰富内 涵和独特价值。
推动昆曲京剧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组织演出、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了昆曲和京剧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激发 了年轻一代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拓展空间
加强戏曲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中国戏曲文化走向世界,与国际戏剧 界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戏曲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
《桃花扇》与《玉堂春》
两部作品都以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奈。在主题思想、艺术手法 等方面具有互文性。
当代传承策略比较
昆曲传承策略
注重传统剧目的挖掘和整理,加强昆 曲艺术的研究和传播;同时积极培养 年轻演员和观众群体,推动昆曲艺术 的创新发展。
京剧传承策略
在保持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积极 融入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创新表演 形式和内容;同时加强与国际文化交 流合作,推动京剧艺术的国际化发展 。
05
中国戏曲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
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历程回顾
早期传播
明清时期,随着华人移民,中国戏曲开始传入东南亚地区。
20世纪初至中叶
梅兰芳等京剧大师赴海外演出,推动京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新中国成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牡丹亭》与京剧《智取威虎
山》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牡丹亭》讲述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杜丽娘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在弥留之际要求葬在花园的梅树下,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取得辉煌胜利,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一支追剿队进入深山,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
少剑波派侦察排长
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
自己则率领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发动群众恢复生产,组织民兵。
杨子荣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多次战胜凶恶狡猾的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
他利用“九爷”的身份,以“练兵”为名,送出情报。
当追剿队得到情报整装待发时,被我方逮捕的土匪栾平在被押送途中逃到威虎山,给杨子荣造成了严重威胁。
但杨子荣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抓住栾平的弱点主动进攻,最后亲手处死栾平。
借为座山雕祝寿之机,杨子荣将全部匪徒集中在威虎厅用酒灌醉,追剿队和民兵及时赶到,与杨子荣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
下面对这两部曲剧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进行分析:
《牡丹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最后人世两和谐,可以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
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剧本还展示了未来是“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的世界,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激情。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汤显祖“以情抗理”的理想,即杜丽娘所追求的“天然之情”,追求人性与人的本能。
汤显祖在一片沉沉黑暗之中探索着,认定“情”可以战胜灭绝人性的“理”,个性解放的潮流一定要战胜程朱理学。
他大胆运用梦的形式,通过浪漫主义的如椽大笔,给了“情”以神力,能起死回生。
于是,一切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却在虚幻的世界中寻得了寄托。
《牡丹亭》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
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牡丹亭》的文字非常优美,特别是第十出《惊梦》小姐游后花园一段唱词,情景交融,委婉地表达了杜丽娘此时的伤感情怀。
杜丽娘内心向往个性解放,要求追求幸福,她的独白表达了心境,优美词句至今仍感动着中外读者,也丰富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
《智取威虎山》是革命历史题材,注重现实世界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必要性,可以说是革命现实主义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反映的斗争生活,是充满了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
这种精神,要求在艺术手法上得到相应的表现,特别因为这是京剧,更有着在艺术手法上的有利条件。
《智取威虎山》借鉴了西方主题贯穿手法,对主要人物赋予了明确的音乐标签。
杨子荣的音乐着重表现他的大智大勇,唱腔高亢,激越,选择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谱例1)贯穿全剧,这一主题共出现13次;少剑波的音乐着重刻画他的多谋善断,唱腔刚毅,沉着,选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谱例2)的曲调贯穿全剧。
全剧一开场就使用庄严威武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确立了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奠定了全局的主题基调
《智取威虎山》体现了中国声乐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西洋器乐演奏和伴奏中,增加了锣鼓、京胡、板胡、琵琶、笛子等中国民族乐器,使音乐形象增添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作品运用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展现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有时高昂豪迈,有时细腻深沉;有时用以叙事,有时用以抒怀,有时又用以描写意境。
《迎来春色换人间》这一乐段中,当杨子荣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时,合唱队也唱出同样的唱词作为他的回声,这样既描叙了林海雪原的开旷辽阔,烘托出杨子荣穿越丛山峻岭、只身深入匪巢剿匪的英雄气概,又表现出“千百万阶级弟兄犹如在身旁”的深刻意境。
这样虚实结合的手法,起到了丰富交响效果的作用。
这部交响音乐还有一个颇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把京剧中的李勇奇改为英雄群象,采用合唱的形式演唱“这些兵急人难”和“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这两个唱段,表现出在党的启发教育下,千千万万个李勇奇正在觉悟,成长。
“这些兵急人难”这一唱段,还采取了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把西洋音乐的手法和京剧传统的唱法结合起来,并以人声呼应代替器乐演奏作过门,听来倍觉亲切感人。
《智取威虎山》力求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第四乐段《誓把反动派一扫光》中参谋长的独唱,原来是以合唱的形式演唱的,气势雄伟,效果很好,但这样参谋长的音乐
形象压过了杨子荣的音乐形象。
创作人员学习革命样板戏关于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创作原则,经过反复推敲,减少了参谋长唱段中的合唱部分,又在杨子荣的独唱中运用了合唱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
这样,主要英雄人物杨子荣的音乐形象就显得更加高大和突出了。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昆曲和京剧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吸收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