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李清照

合集下载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永遇乐宋李清照落日熔金 [16] ,暮云合璧 [17]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18]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19]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20]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21] 。

铺翠冠儿 [22] ,捻金雪柳[23] ,簇带争济楚 [24] 。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 [25] ,怕见夜间出去 [26]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16]熔金:晚霞黄赤与金属熔化同色。

[17]合璧:暮云弥合,如玉璧密合无缝。

[18]吹《梅》笛怨:笛曲有《梅花落》。

[19]融和天气:形容风日清和。

[20]中州:河南古称中州,此指汴京。

[21]三五: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别名。

[22]翠冠儿:用翠羽作的女子冠饰。

[23]金雪柳:金柳、雪柳,皆女子的头饰名。

[24]簇带:妆扮之意。

济楚:整齐出众。

[25]风鬟雾鬓:形容头发凌乱。

[26]怕见:怕让。

见,表示被动用法。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评析:这首词是她晚年居杭所作。

元宵不赏,闭门孤坐,关键是“人在何处”四字。

国破家亡、丈夫暴卒的悲苦身世,是她排遣不去的大恸深悲。

下片以中州盛日的青春欢乐,与如今憔悴潦倒、风鬟雾鬓的衰颓苦境对比写出,更显得愁苦无端了。

而能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平淡处皆有深情,这确是李清照独擅的胜场。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译文答案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译文答案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译文答案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作者介绍译注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及注释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②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③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④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⑥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⑦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

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

前宵更恁时候。

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

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

临分把手。

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前言】《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注释】⑴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⑵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⑶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⑸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⑹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⑺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最新)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最新)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原文: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翻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宋词精选】宋词精选《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永远夕阳熔金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夕阳融金,晚云融。

人在哪里。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知一点。

元宵节,天气很和谐,下一个月没有风雨。

来相照、相切和宝马,感谢他的美酒、朋友和诗歌。

(熔化黄金的第一件作品:黄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我记得汴京的繁荣岁月。

闺房里有很多闲暇时间,我特别注意第一个月的第15天。

帽子上镶嵌着祖母绿珠子,身上戴着金丝缠绕的雪柳,都打扮得很漂亮。

现在她看起来很憔悴,头发蓬松,不想梳头。

她甚至更害怕晚上出去。

最好是在幕后倾听别人的笑声。

注释① 吹梅笛的呜呜声:梅花指的是“梅花落下”的音乐。

当用长笛演奏这首曲子时,它的声音是悲伤的。

②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③ 香车宝马:指贵族女性雕刻精美的汽车骑行。

④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 三5:15。

这指的是元宵节。

⑥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⑦ 集群带:集群,聚合的含义。

戴在头上的时候戴上。

季初:整洁漂亮。

束带和鸡初是宋代的方言,意思是头上的各种装饰品。

赏析这首诗是李清照晚年在江南避难时写的。

它描述了她在元宵节期间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赏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赏析[人物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霜,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②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③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④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三五:十五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欣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 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如梦令》合作探究

“ 昨夜雨疏风骤 ”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 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 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 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 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 听了, 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 的见多了吗!”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 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 意的佳作。
《声声慢》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 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比较鉴赏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小结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和 艺术风格。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声声慢》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 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 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 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 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 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 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 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 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 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 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 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 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 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
人物剪影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 词人、女作家。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 人。李清照自少便以才气闻名。能书画、工 诗文,尤擅长写词。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 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和整理。金 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 孤苦。此后,李清照便辗转于杭州、越州、 台州和金华一带,在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中 度过了她的后半生。
安今昔盛衰的不同,抒写自己种种复杂的内心感受,唱
出哀弦绝调。全词情景交织,深婉凄切。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今译] 活着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 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 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 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 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 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 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 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 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 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 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声声慢》 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 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 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 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课外延伸——李清照纪念堂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有中 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 清照的纪念堂。 溯玉泉——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 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 门上挂着郭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 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 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先生曾为她题字”一代词人”、“传 诵千秋”。李清照在文学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前后期作品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散文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尤以词为长。她的作品早在她生前就已被人 传诵,名篇佳句、脍炙人口。其前期词多写 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清丽明快;后期词作 则多写身世不幸和家国之思,悲凉沉郁。她 的词长于抒情,语言优美,音韵和谐,风格 清新婉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对后世影响 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少女时期
秀外慧中 踏雪寻梅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婚居时期
琴瑟相和 共醉金石 携手出游 盛名于世
南渡以后
亡国丧夫 孤苦伶仃 名节被毁 凄惶度日
《永遇乐》背景资料

李清照南渡后,国破家亡兼夫死,以及她个人流离颠
沛、贫病交加的苦难生活,使她这一时期的词作所表
现的感情极为沉痛,所反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个人的 不幸,有些篇章已较为鲜明的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 《永遇乐》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纪念馆
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代表
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
令》、《夏日绝句》等。

拓展资料——李清照 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 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 苏轼的学生,官至礼 部员外郎,藏书甚富, 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 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 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 响,她少年时代便工 诗善词。 李 清 照 与 丈 夫 赵 明 诚
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听人笑语。
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文意)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 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 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 《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 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 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 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记得汴京繁 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 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 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 人的欢声笑语。
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 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 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 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 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

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第二年赵明诚 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 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 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 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 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 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 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 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 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 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后来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据《嫏环记》
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 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 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 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 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注释:1、熔金:熔化黄金,比喻夕阳的颜色。
2、暮云合璧:暮云合拢,美如碧玉。 3、“染柳”两句都是倒装,应为“烟染柳浓,笛吹梅 怨”。梅:在此指笛曲《梅华落》。 4、次第:顷刻,转眼。 5、中州:指豫州,这里借指汴京。盛日:节日。 6、三五:农历十五,此指元宵节。 7、铺翠冠儿:以翡翠羽毛装饰的帽子。
8、捻金雪柳:拈金丝线扎成的头花。
9、“簇带”句:簇簇插戴,竞相比美。济楚:整齐鲜 明 10、风鬟雾鬓:形容头发蓬松散乱。
永遇乐解读(一)

《永遇乐》(落日熔金)的主旨是抒写故国 之思和沦落之悲,写得苍凉沉郁,委曲婉转, 感人至深。词中“处处写景,而句句言情”, 注意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婉约词的特点:缠绵哀怨,伤感低沉。
永遇乐解读(二)

如作者因逢元宵节而怀念乡土家园,但并不明言直说,
而是通过对“中州盛日”的回忆来表达。写漂流异地之
苦,也只是通过谢绝相召,不愿参加游赏这行动表示。 在写景物的变化中已使人有春到人间之感,但又不直说, 而是说“春意之几许”。这些都很耐人寻味。

温馨点击:《永遇乐》全词以柔曲凄清的笔调,描绘临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 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 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 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 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 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 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 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 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