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2012年版)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 : C50伴Z51.102 )1期—III期需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
(二)选择放射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等。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C50伴Z51.102乳腺癌疾病编码。
2. 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若接受化疗患者受益可能大于风险,可行术后辅助化疗。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入院后常规检查需3-5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2)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病理检查,明确肿瘤、和2状况。
2. 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ECT全身骨扫描;(2)双乳MR、超声心动图、血或尿妊娠试验;(3)检查结果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或MRI检查;(5)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六)化疗前准备。
1. 确认ER PR HER2I犬态。
2. 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等。
3. 无化疗禁忌。
(七)化疗方案。
根据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结合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化疗方案。
1. C MF方案。
卄%剂量mg/(m2.d及途时间(天及周期药物径环磷酰胺500mg iv1,8 q28d*6甲氨蝶呤40mg iv1,8 q28d*6氟尿嘧啶500mg iv1,8 q28d*62.AC方案。
药物剂量mg/(m2及途径时间(天及周期阿霉素60mg iv 1 q21d*4环磷酰胺600 mg iv 1 q21d*43. E C方案。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

力。
社 ,0 0 8 2 0 :.
[ ] 1 yJ Ln GasR E iec 3 M, ym C, l M. v ne—bsdm in [ ] J - s d ae e c e J .A d i
L iny n, A eqn,u hmi ( fltdS zo optl f aj gMei l nvrt,uh u 2 50 ) IJo g a Y N P ii S Z i n Afie uhuH si ni d c i sy Szo 10 8 n ia a oN n aU ei
MA,06,9 ( ) l9 . 2o 2 6 9 :12
我们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 中 , 刻体会到 临床路径能 充 深 分体现新 型的 IU护理 的特 点 , C 有利 于快速 、 高效地 完成护
( 稿 日期 :0 9—0 0 ) 收 20 6— 4
理任务, 是提高护理质量 、 提高满意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epr et opw r g e et ls el d ctnp t. h ai tadtef l m m e e vn h lrneadidvda hate ua xei na g n e i nt be hat euai ah T e t ns n h mi e br w r g e oe g n iiul el d e- m l T e v h a f o h o p e a y s ei w a n h t nf m hsil d i i i h r .R sl :h e g rt e mei epr na g u S in cn ylw rhni ot l r p P( .5 . i r opt ms o t ds ag o o aa s n o c e eut T e vr ec av xei t r p gi at eta cnr o ( O0 ) s a a u i t n i me l o Wa s f l o i n og u T eh ahko ldeadstfco nepr etl ru a i icnl h hr hni cnr ru ( h el nweg n as t ni xei na g pw ss nf at i c a n ot l op P<0 0 ) C nls n H aheua o ah t ia i m o gi y g t og . 5 . oc i : e t d ct np t uo l i
手术记录: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记录: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右乳腺癌,类别:恶性;分期:(待进一步确定)。
术后诊断:右乳腺癌,类别:恶性;分期:(待进一步确定)。
手术方式:
改良根治术。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经过:
1.患者入手术室,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
2.手术开始,切口选择为胸壁横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皮瓣,清晰暴露
乳腺病变区域。
3.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进行根治性切除。
4.切除范围包括:乳腺肿块及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5.切除后,对创面进行冲洗,缝合胸大肌、胸小肌及皮下组织,最后缝合皮肤。
6.术中出血量约XXXml,输血XXXml。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换药,预防感染;
2.对症治疗,预防电解质紊乱;
3.根据患者病理情况及免疫组化结果,制定下一步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方案;
4.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胸片、CT、B超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5.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计划,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版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2.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
(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
(2)T1、T2 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①年龄≤40岁;②激素受体阴性;③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④Her-2/neu过表达等。
3.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证,但70岁以上,I期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
(二)选择放射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等。
1.保乳术后放疗照射靶区:(1)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腋窝清扫彻底(腋窝淋巴结检出数≥10个),且不含有其他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患者,照射靶区只需包括患侧乳腺;(2)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3)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含有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可以包括或不包括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4)腋窝未作解剖或前哨淋巴结阳性而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原则上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房,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2.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1)适应症:①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②腋淋巴结转移≥4个;③T1,T2,淋巴结转移1-3个者,包含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需结合患者病情):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复发高危因素。
手术记录: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手术记录: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乳腺肿块进行性增大,无痛性乳头溢液,并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于XXXX年XX月XX日入院。
入院后诊断为:乳腺癌,TNM 分期为T2N3M0。
手术方式:
患者于XXXX年XX月XX日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麻醉方式: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麻醉诱导阶段,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术中维持麻醉状态,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并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度。
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在乳房表面做切口,沿乳腺边缘切开皮肤,将乳腺组织与胸大肌筋膜分离。
在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以及腋窝处进行淋巴结清扫。
清扫完成后,对创面进行冲洗并电凝止血。
然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将整个乳腺组织和淋巴结标本送病理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入住ICU病房,监测生命体征和麻醉苏醒状况。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在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并协助患者进行排痰和早期活动。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定期进行乳腺X线摄影复查,以及时发现是否有复发或转移。
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

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
一、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
临床症状:乳腺肿块
辅助检查:乳腺X线摄影、彩超、乳腺MRI;
病理: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
(三)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伴Z51.002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
(3)胸部CT、心电图、乳腺、浅表淋巴结、腹部和妇科超声。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ECT骨扫描、痰培养、血培养等。
(六)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七)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查评估病情变化须调整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复查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结束。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

XXX人民医院大病专项救治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 ICD10 : C50 ) 行乳腺癌切除术( ICD9CM-3 : 85.2/85.4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 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 体征: 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 MRI 、乳管镜等;4. 病理:细针穿刺、 Core needle 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1. 活检+ 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 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 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5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 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 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 、感染性疾病筛查;2. 胸部 X 光片、心电图;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 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 CT 、 E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 〕 285 号)执行;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 30 分钟;2. 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3 .术后 72 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 天。
乳腺癌的4个临床路径(2012年)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D05),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43或85.44)。
2.可手术乳腺癌:0、I、IIA(T2,N0,M0)、IIB(T2,N1,M0或T3,N0,M0)或IIIA(仅T3N1M0)期的乳腺癌。
(二)诊断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等。
1.病史:发现乳腺肿块,可无肿块相关症状。
2.体征:乳腺触及肿块,腺体局灶性增厚,乳头、乳晕异常,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乳管镜等。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等。
(活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D05乳腺癌疾病编码。
2.可手术乳腺癌(I-IIIA期)。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知情并同意行乳房切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2)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3)B超:双乳、双腋下、锁骨上、腹盆;(4)双乳腺X线摄影。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肿瘤标志物;(2)ECT全身骨扫描;(3)双乳MRI、超声心动图、血或尿妊娠试验;(4)检查结果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或MRI 检查;(5)ERPR、HER2检查;(6)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D05),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43或85.44)。
2.可手术乳腺癌:0、I、IIA(T2,N0,M0)、IIB(T2,N1,M0或 T3,N0,M0)或IIIA(仅T3N1M0)期的乳腺癌。
(二)诊断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等。
1.病史:发现乳腺肿块,可无肿块相关症状。
2.体征:乳腺触及肿块,腺体局灶性增厚,乳头、乳晕异常,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乳管镜等。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等。
(活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D05乳腺癌疾病编码。
2.可手术乳腺癌(I-IIIA期)。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知情并同意行乳房切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3)B超:双乳、双腋下、锁骨上、腹盆;
(4)双乳腺X线摄影。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志物;
(2)ECT全身骨扫描;
(3)双乳MRI、超声心动图、血或尿妊娠试验;
(4)检查结果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 或MRI检查;
(5)ERPR、HER2检查;
(6)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如皮肤钉合器等。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石蜡标本病理学检查。
(八)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平稳后,转回外科病房。
2.术后用药:酌情镇痛、止吐、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Ⅰ类手术切口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如为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给药,总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九)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或引流液每日50ml以下,伤口无感染,伤口无皮下积液或皮下积液小于20ml,无皮瓣坏死。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与本手术有关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能造成住院日延长或费用超出参考费用标准。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十一)参考费用标准:1.3-1.9万元。
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0、I、IIA(T
2,N
,M
)、IIB(T
2
,N
1
,M
或 T
3
,N
,M
)或IIIA
(仅T
3N
1
M
)期的乳腺癌(ICD-10:C50/D05)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43或85.4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