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中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68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12例未保留胸前神经7例,进行对照比较他们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施行保留ATN及ICBN(68例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不仅大大减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保证淋巴结清扫的完整不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的危险性,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胸前神经;腋淋巴结清扫;改良根治术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近年来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不断深入地了解和研究。

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手术治疗失败并非由于局部手术不彻底所致,而往往是因为癌细胞的全身扩散,因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渐渐被人们所重视。

乳腺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得到很高的重视。

若在进行乳腺癌手术时未保留胸前神经(ATN)及肋间臂神经(ICBN),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上臂内侧、腋窝部位皮肤麻木、酸胀、疼痛或烧灼感、蚁行感等感觉异常以及腋窝无汗症,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效果欠佳,往往加重肿瘤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

2006~2011年期间对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施行保留ATN及ICBN(68例成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至2011年乳腺癌Ⅰ期、Ⅱ期和Ⅲ期住院手术患者80例(皆为女性),年龄23~72岁,平均44.5岁。

病变部位:左侧44例,右侧36例, 按UICC分期:Ⅰ期28例、Ⅱ期58例、Ⅲ期4例,组织学分型:浸润性导管癌58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髓样癌4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1例。

80例患者中68例保留ATN及ICBN。

1.2 手术方法根据肿瘤位置,取横行梭形切口或纵向S 型切口,常规分离皮瓣和乳房后,将胸大肌与其深面的胸锁筋膜连同胸肌淋巴结从胸小肌上分离,注意保留附着与胸大肌背面的胸肩峰动脉的外侧支以及胸前神经外侧支。

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

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

·19·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5期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黄 祥1 潘成坤2(1.广西凭祥市人民医院,广西崇左 532600,2.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广西崇左 532800)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凭祥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平行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8例。

两组均通过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甲组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乙组术中不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甲组复发率、肿瘤转移率均低于乙组(P <0.05)。

甲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乙组(P <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方法治疗,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可以降低患者复发率、肿瘤转移率。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Clinical Effect of Preserving Anterior Thoracic Nerveand Intercostal Brachial Nerves in Radical MastectomyHUANG Xiang 1 PAN Chengkun 2(1.Guangxi 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Chongzuo,Guangxi 532600,China;2.Guangxi Tiand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Chongzuo,Guangxi 5328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eserving the anterior thoracic nerve and intercostal brachial nerves in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Totally 96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Guangxi 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from January 2012 to Nov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parallel,48 cases per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by radical mastectomy. In group A,the anterior thoracic nerve and intercostal brachial nerve were preserved while in group B,the anterior thoracic nerve and intercostal brachial nerve were not preserv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tumor metastasis rate of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P <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group A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group B(P <0.05). Conclusio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ed radical mastectomywithpreserved the chest nerve and intercostal brachial nerve,although the operation time was a little longer,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and tumor metastasis. Keywords :radical mastectomy;anterior thoracic nerve;intercostal brachial nerve作者简介:黄祥,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癌、乳腺癌。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分析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乳腺癌的手术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手术方式在保留重要神经的有效地去除了乳腺癌组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原理及技术特点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是在传统乳腺癌根治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其核心原理是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除患侧乳房组织和淋巴结。

手术的具体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准定位:通过精确的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定位技术,确定乳腺癌的病灶位置和周围神经的走行轨迹。

2. 切除范围控制:在确定了病灶位置和神经走行轨迹后,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手术切除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3. 神经保护:在切除乳腺组织和淋巴结的医生要保证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完整,以确保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4. 术后整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进行整形修复,使术后的患者能够拥有更好的外观和心理状态。

二、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分析1. 对患者的生理影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在尽可能去除乳腺组织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患者的生理损伤。

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感觉基本得以保留,术后不易出现手臂乏力、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2. 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由于手术保留了重要神经和整形修复的需求,术后患者的外观和心理状态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相比传统手术,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更小,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3.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由于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优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因为术后恢复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4.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患者术后随访的观察发现,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较为稳定,术后肿瘤复发率低,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明显提高。

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cne L OH 一 h ,H N Qa—y, A a cr U o ziC E i iW NGDog—y LN Dn n a,I ig—nn F io h it o i lfHu iu Hu- eg,UXa .TeFn H s t p a o ah a, a
iu 8 0 C ia h a 41 0 0, h n
Cl c lv l e o r s r i g p c o a e v n nt r o t b a h a e v urng a i a y n de c e r n e f r b e s i a au fp e e vn e tr ln r e a d i e c so r c iln r e d i xl r o la a c o r a t ni l
【 bt c】 0 jc v T xl e h e os n l i l i i ac r e i et a nr n t cs — A s at r b  ̄ e o p r t m t d dcn a s n cn e f e r n pc r e eadi e ot e e o e h a ic g f i op svg o l v nr o
s g I,I 1 bes cne ae tw r dvddit epr e t ru ( te a I,1 rat acr t ns ee iie o x e m nM gop n=12 n ot l ru ( 1 a pi n i 5 )adcn o gop n=16 ep c r 3 )rse-
0 0 ) Co cu in P coa n rea ditrotba ha n re pe ev g m d e a ia mate m rv nsp c rl . 5 . n ls etrl e n e s re il e rsri o i d rdc l s e t y pe e t e t ai o v n c o v n i f o o s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2018年10月临床医学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28031作者简介:陈玲(198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主治医师,学士。

乳腺癌根治术是临床上针对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保证肿瘤彻底切除、易于清扫腋窝,临床上多采用切断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会引起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胸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2]。

目前,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3]。

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和切断神经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将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31例患者设为A 组,切断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27例患者设为B 组。

A 组患者年龄23~75岁,平均(48.98±12.74)岁。

B 组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49.02±12.17)岁。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已经获取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将上肢外展90°固定于手术支架上,用枕头将胸部垫高5cm 。

传统的根治术采用改良Stewart 横行梭形切口切开乳房,向内至胸骨缘,外至背阔肌前缘,上到锁骨,下至肋弓处腹直肌上端游离皮瓣,切除乳腺及乳房后间隙脂肪层紧贴胸大肌筋膜,同时注意胸廓内动脉穿支,给予分离结扎。

将胸大肌翻转向下,充分暴露胸小肌,用止血钳挑开筋膜,用左手食指伸入胸小肌后方,紧贴胸小肌后缘切除胸小肌,缝扎止血后再解剖腋静脉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A 组患者需在术中清扫胸肌间淋巴结时,在胸大小肌外侧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陈玲(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中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月莱西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144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中肋间臂神经保留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76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对照组6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

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和胸大肌萎缩度进行随访。

结果试验组患侧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9.5%,对照组为55.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术后胸大肌重度萎缩,试验组39例,对照组53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Ⅰ、Ⅱ、Ⅲa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和胸大肌的外形,明显减少了术后患者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eserving pectoral nerve and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during axillary clearance for breast cancer.MethodsFrom May 2005 to January 2008,144 cases of stage Ⅰ、Ⅱ、Ⅲa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76) and control group(n=68) respectively.The pectoral nerve and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were pre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t in the control group.Both were followed up after operation.ResultsThe postoperation morbidity of arm sensory disturbance was 39.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5.9%,χ2=17.97,P<0.01).39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3 cases in control group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atrophy of pectoral major muscles(P<0.05).ConclusionPectoral nerve and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preserving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prevents pectoral major muscles from being atrophy,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postoperation morbidity of arm sensory disturbance and pain.[Key words]Breast cancer;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Pectoral nerve;Intercostobrachial nerve近年来,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提高生存率,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我国治疗Ⅰ、Ⅱ、Ⅲa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但是腋窝淋巴结清扫切除肋间臂神经可能导致患侧上臂和腋窝皮肤感觉异常,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问题已经引起临床重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分析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分析

疗 急性有机磷农 药 中毒 中 的应 用 [ ]广西 医学 ,05 J. 20 ,
2 ( ) 1 6 —133 7 9 : 3 1 6 .
[ ] Ki ,na A Badr S ea Cr a ade c o 5 a i A s i ,hna , . a i n l t— kP rJ y t1 dc e r
l 40 3
G a g i dc f o ra , c. 0 1, o. 3, . 0 u n x Me ia un f O t2 1 V 13 No 1 J
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抗胆碱药 物, 具有较强的抗外周和中枢 M、 N受体作用, 中对 其 M受体选择性 强 , 主要选择性 作用 于 M1 M , 、 3 而对 M 受体不明显。由于 M 受体是心肌中主要 M受体 2 2 亚型 , 而盐 酸戊 乙奎醚对 M 2受体作用弱 , 因此影响 心率小 , 而且当心率异常时 , 还能通过心脏后交感神 经系统和心血管 中枢 M 、 3受体双向调节 , 2M 使心率 恢复正常 。本研究观察组用药后心动过速发生率 为 54 ,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 . %( 00 ) 可能 19 P< .5 , 与上述盐酸戊乙奎醚 的作用机制有关 。另外 神经元 突触前也存在 M 2受体 , 应用盐酸戊 乙奎醚能有效避 免阿托品对突触前膜 M 2受体 调控神经末梢 释放 乙 酰胆碱的阻断作用 , 可通过反馈调节递质乙酰胆碱的 释放 , 达到减缓有机磷 中毒的心动过缓作用 。 j
c d o r p ia ma i sain o a u e r a o p o p ae r a ig a hc l n f tt s f c t o g n — h s h t e o
p i nn [] SnaoeMe ,04 4 ( )3 5— 8 . o oi J . i pr d2 0 ,5 8 :8 3 6 s g g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李金茂;鲁建国;何显力;贾国战;蔡斌【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0(018)005【摘要】目的:总结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间乳腺癌行保乳术及改根术共982例患者病历资料,保留ATN及ICBN者799例,切断ATN及ICBN183例,术后随访观察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腋窝、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情况.结果:保留ATN及ICBN患者患侧腋部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占81.1%(648/799),感觉异常18.9% (151/799)且多在2-3个月内恢复,术后3个月胸肌无明显萎缩,外形良好,患肢负重运动良好;而切断ATN及ICBN183例患者仅36例(19.7%)感觉正常,147例(80.3%)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主要表现患侧腋窝、上臂内侧及肩胛下部位的疼痛、麻木、酸胀、蚁行感和烧灼感等,术后3个月患侧胸肌不同程度萎缩及上肢活动障碍、功能减退.结论:乳腺癌手术中保留ATN及ICBN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减少患侧腋部及上肢感觉异常和胸肌萎缩的发生率,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总页数】3页(P929-931)【作者】李金茂;鲁建国;何显力;贾国战;蔡斌【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J], 廖纯榜;罗海岸;吴卫文;伍素嫦;陈艳芬2.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西跃;张蓉;邓丁梅;曹茵;袁惠玲;王永霞;林正权;陈桂林3.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J], 陈玲4.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J], 李润华;丁梅;王增辉;杨艳玲;马振玲;李昊楠;李宗富;陈铁良5.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临床意义 [J], 李润华;丁梅;王增辉;杨艳玲;马振玲;李昊楠;李宗富;陈铁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1-03-28T11:10:04.21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1年1期供稿作者:张君贾英堂刘三豹白雅仙潘敬增[导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张君贾英堂刘三豹白雅仙潘敬增(深州市医院介入综合科河北深州0583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I、Ⅱ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验组78例,均采用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小肌、胸前神经及肋间神经。

对照组为我院2008年6月份以前56例乳腺癌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未注意保护胸前神经,观察对比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患侧胸大肌萎缩情况,患肢内收及内旋运动时胸肌肌力,评定胸肌功能。

结果:实验组78例中,术后患侧胸大肌5例(6.4%)无一例重度萎缩,对照组56例中,术后患侧胸大肌重度萎缩18例(32.1%),轻度萎缩16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

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地防止胸大肌萎缩、患侧胸部变形、疼痛及上肢感觉障碍、功能减退的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前神经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64-01 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全部各种恶性肿癌的7%~10%,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乳腺癌手术经历了扩大、缩小、保乳三个阶段。

结果发现手术范围的扩大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目前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外科已成为标准术式[2]。

胸前神经的保护可以有效防止胸大肌萎缩,从而保护胸部外观和预防上肢感觉障碍[3],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前在乳腺癌手术中,较多关注的是癌瘤的切除和淋巴结的清扫,而对胸前神经的保护关注不够。

我院自2008年开始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注意重点保护胸前神经,至今已完成78例,现与我院2008年6月份以前56例清扫淋巴结时未注意保护胸前神经的手术比较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患侧胸大肌萎缩情况、患肢内收及内旋运动时胸肌肌力,评定胸肌功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完成13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为女性患者,其中左乳癌患者58例,右乳癌76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9.5岁,其中2006年7月以前未注意保护胸前神经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08年7月以后的78例术中重点保护胸前神经的患者为实验组。

两组患者术前均经针吸或切除活检确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乳腺癌。

1.2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乳癌改良根治术。

实验组:分离皮瓣后将乳腺、胸大肌筋膜自胸大肌表面切离,在胸大肌外缘中上1/3处仔细解剖,可见绕胸小肌外缘或穿过胸小肌进入胸大肌外上之胸外侧神经,并有血管与之伴行,轻夹此神经,胸大肌收缩可予证实;并在锁骨下方3cm沿胸大肌纤维走行方向切开胸大肌,以清扫胸肌间淋巴结并充分显露腋窝顶部。

在胸小肌内上缘找到胸内侧神经及伴行的胸肩峰血管,清扫时予以保护。

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时未注意保护胸前神经。

1.3观察项目:对比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 B超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侧胸大肌外缘厚度变化,患肢内收及内旋运动时胸肌肌力,评定胸肌功能。

1.4肌力及胸大肌萎缩程度判定标准:彩超在锁骨中线测量胸大肌厚度,自身左右对照,手术侧胸大肌厚度小于对侧胸大肌厚度1/3为重度萎缩,大于1/3为轻度萎缩。

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进行患肢内收和内旋运动时胸大肌肌力评定。

分级标准:0级:肌肉无收缩;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关节无活动;2级:关节有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3级:能对抗重力;4级:能对抗部分阻力;5级:正常肌力。

2结果
2.1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观察组为7.25±
3. 22个,对照组为7.56±
4.14个.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B超观察胸大肌外缘厚度观察组术前1.98±0.22cm, 术后6个月1.92±0.19cm,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对照组术
1.90±0 18cm,术后6个月1.14±0.62c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患侧胸肌功能:观察组患侧胸肌功能均达到5级。

对照组患侧胸肌功能5级者17例,4级者占24例,3级者5例。

3讨论
在我国治疗乳腺癌仍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深入认识,人们医学观念的改变及生活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乳腺癌的手术范围日趋缩小,改良根治术已成为 I期、II期乳腺癌主要的手术模式,而且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也越来越多,缩小手术范围旨在减少其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这决不意味着手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精细,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为乳腺癌手术的重要部分[4],清扫淋巴结时注意保护相关功能神经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保留相关神经功能的乳腺癌根治术,目的保证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有效保护患者局部的美观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由于对相关神经解剖和功能认识不够,在手术中有意或无意地损伤了胸前神经,造成大部分患者术后保留的胸大肌萎缩,达不到保持外形和功能的目的,更严重的是造成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异常、疼痛、胸臂部变形、患侧上肢功能减退,带来不良的手术并发症。

经胸大肌入路可较好地显露腋窝解剖结构,有利于胸内、外侧神经的保护,有利于直视下清扫腋窝淋巴结,在传统改良根治术中不切除胸小肌也会造成穿过胸小肌达胸大肌的胸内侧神经损伤,同时经胸大肌后清扫淋巴结也会造成胸外侧神经的损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是否有增加肿瘤局部复发的可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目前一些学者报道保留肋间臂神经并不增加肿瘤局部复发的可能。

在I、lI、IIla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是在不影响根治性切除病变的前提下,通过精确而细致的操作,完整地保留相关功能神经,从而保存了该神经的感觉功能。

保留胸前神经并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但保护胸大肌的外形和功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因此通过对胸前神经保护的手术方法,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地防止胸大肌萎缩,患侧胸部变形,疼痛及上肢感觉障碍,功能减退的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31-839
[2]华积德,主编.现代普通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29-447
[3]胡建光,刘里侯,欧阳植庭.乳腺癌根治术与胸前神经的应用解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 (6):42- 43
[4]沈镇宁,张亚伟.乳腺癌术式的演变[J]. 临床外科杂志,2000,8(5):260-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