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技巧
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配合目的探讨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对有腔镜乳腺癌适应症的患者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结果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娴熟完成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配合。
结论该术式在根治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改善了乳房的外观,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满足了患者术后美观要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配合随着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发展应用,腔镜手术促进了乳腺外科的发展[1],乳腺癌患者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美观要求。
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手术方式。
我院2014年9月16日为1例患者行该术式,手术顺利,手术创伤小,切口完全愈合,美观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乳腺癌,肿块2cm,距腺体表面最近处为4mm,乳房外形没有改变,患者自身对乳腺美观效果高,上述条件满足了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适应症。
2 护理2.1术前护理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
手术当天在术前护理中心(PACU)认真执行核对制度,核对后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将患者接进手术室。
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2℃~24℃,为患者盖好毛毯,再次核对患者,核对内容包括:姓名,病历号,过敏史,禁食时间,术前检查情况,手术标记,腋窝备皮。
2.2器械准备腔镜机组,摄像系统,冷光源系统,CO2气腹机,30°腔镜镜头,超声刀机组及超声刀到头,超声刀线,腔镜分离钳,腔镜抓钳,腔镜剪刀,腔镜5mm Trocar 3个,10mm Trocar 1个,开胸布类包1个,中单包3个,大衣包1个,导尿包,皮肤消毒包,灭菌蒸馏水250ml,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2%利多卡因20ml,0.1%肾上腺素1ml,50ml注射器2个,200ml美多引流瓶1个。
2.3术中配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三方核对并患者后,患者实施全麻,为患者留置导尿,摆置手术体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治疗乳腺癌,许多医学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良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术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深入探讨。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一种全乳切除手术,它可以彻底清除患者乳腺内的恶性肿瘤和周围组织。
与传统的根治术相比,改良根治术更加精细,具有更低的复发率和更好的整体生存率。
这主要得益于该手术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器械。
首先,手术过程中的放大器官采用了微创技术。
传统手术中,医生只能依靠肉眼直接观察患者的乳腺组织,难以辨别肿瘤的边界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
而在改良根治术中,医生利用高清摄像技术将手术视野放大,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微小的肿瘤和周围的正常组织。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切除肿瘤,减少了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其次,改良根治术采用了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指导治疗策略。
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不同,患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敏感性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改良根治术中,医生会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分型研究,准确判断肿瘤的类型和特点。
这使得治疗方案能够更加个体化,精确选择适合患者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改良根治术还利用了辅助治疗技术,如冷冻手术和放疗。
冷冻手术是一种通过低温杀死肿瘤细胞的技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对肿瘤进行冷冻封闭,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放疗则是在手术后利用电离辐射技术照射残留的恶性细胞,以确保彻底消灭肿瘤,并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术技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它通过微创技术、个体化治疗和辅助治疗等手段,在提高手术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创伤。
然而,改良根治术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改良根治术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由于手术过程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乳腺解剖知识和手术经验。
改良根治术Ⅰ式治疗乳腺癌例报告

改良根治术Ⅰ式治疗乳腺癌例报告改良根治术Ⅰ式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切除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组织,从而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和疼痛,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例乳腺癌患者通过改良根治术Ⅰ式治疗后的情况。
患者李女士,37岁,因发现左乳房有肿块,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乳腺B超及乳腺钼靶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之后,在省立医院进行了乳腺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左乳腺可见一个卵圆形、边界清楚,大小约为2.8cm×2.3cm的低信号结节,另见1个约0.5cm×0.3cm的低信号小结节。
右乳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检查结果,我们确认了李女士患上了左侧乳腺癌。
因李女士年龄尚轻且未生育,保乳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同时,由于肿瘤大小较为明显,肿瘤位置偏上,周边癌灶也有可能存在,因此我们考虑采用改良根治术Ⅰ式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以肿瘤为中心向周围切除肿瘤,同时在安全范围内复查周围组织,确保切除范围内无肿瘤残余。
肿瘤切除后,为保证手术后的整体外观,采取局部乳晕皮瓣修补,手术治疗顺利完成。
手术后术中病理结果为左侧乳腺癌,属于浸润性小叶癌,分化程度中等,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0%。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发热,无明显疼痛,无乳房皮肤肿胀。
术后第5天拆线,病理结果为乳腺癌完全切除,无淋巴结转移。
术后接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术后1年后复查结果显示,患者乳腺组织无明显异常。
此例病例说明了改良根治术Ⅰ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能够尽可能地保留乳房组织,降低手术创伤和疼痛,同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根据乳腺癌的不同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方案应当个体化,具体方案需要在医生和患者共同协商后确定。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与创新。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手术过程、术后护理以及优势与局限性等方面。
一、手术过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一种以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为主的手术方式。
手术会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一般通过对患者的乳腺进行切口,将肿瘤组织完全切除。
手术会根据乳腺癌的类型、阶段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手术中,医生会尽量保留乳房的形状和外观,并仔细清除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以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
二、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医生会在手术后的几天内给予抗生素预防,患者需要按时服用,并注意个人卫生。
其次,患者应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癌药物和辅助治疗等。
此外,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运动和心理疏导,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三、优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比传统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保留乳房形状和外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手术范围局限明确,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此外,改良根治术还可以根据乳腺癌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其次,乳房外观或形状的变化是难以避免的,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乳腺癌的复发率较高,手术并不能完全杜绝疾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作为一种手术方式,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策,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手术时间】:X年月日【手术医生】:【手术】:【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手术过程】:⒈术前准备⑴患者体位:患者采取俯卧位,双臂自然垂放⑵手术区域准备:对乳腺癌病灶及周围进行消毒,覆盖无菌巾⑶导尿:患者导尿,将膀胱排空⑷手术场布置:准备手术器械和物资,组织好手术室环境⒉切口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常见切口有:乳晕切口、锁骨下切口等。
⒊术中步骤⑴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局部麻醉后,在选定的切口处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揭示手术区域。
⑵渐进切开乳房筋膜:分层渐进切开乳房筋膜,暴露出乳腺病灶。
⑶行乳腺病灶切除: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乳腺癌病灶的范围,进行肿瘤切除。
⑷突破淋巴结区域: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应的淋巴结清扫。
⑸闭合切口:将切口进行层级闭合,确保切口愈合。
⒋术后处理⑴应用引流管:在术后会放置引流管,以减少术后渗液和血肿的形成。
⑵敷药及包扎:术后包扎切口,进行敷药,保持切口干净。
⑶患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术后评估】:根据手术情况和术后观察,对术后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术后病理报告、术后并发症等。
【术后护理】:针对患者的术后情况,提供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休息、饮食、切口护理、术后复查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相关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影像学检查报告、病理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法,通过切除乳腺癌病灶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来达到根治的效果。
⒉病理报告:通过对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获取有关病变性质、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信息的报告。
⒊并发症:指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或不良效应。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一)202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过程进行记录的文档。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通过以下五个大点详细介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过程。
正文:1. 术前准备- 分类病灶:根据患者乳腺癌的大小、分布和转移情况,对病灶进行分类。
- 术前检查:通过乳腺超声、CT、乳腺钼靶等检查手段,确认病灶的范围和位置。
-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基础检查,包括血液化验、心电图等,确保术前身体状况良好。
2. 麻醉与手术体位- 麻醉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
- 手术体位:患者被置于仰卧位,双手抬高固定于头部,使乳房充分暴露。
3. 切口与操作- 乳房切口:根据病灶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常用的切口有锁骨上和乳晕周围切口。
- 腋窝活检:如需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腋窝的淋巴结活检。
- 切除病灶: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病灶的位置,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如乳房全切除、乳腺次全切除等。
4. 术中处理- 防止术中出血:使用止血夹和电凝术等方法控制术中出血。
- 肿瘤边缘标定:在切除乳腺癌病灶后,进行肿瘤边缘标定,确保切除干净。
- 淋巴结检查:根据需要检查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如有转移,进行淋巴结清扫。
5. 术后处理- 切口缝合:对切口进行缝合,保持切口的良好愈合。
- 引流管留置:将引流管留置于手术部位,排除手术创面积液。
- 术后护理:进行术后的护理和观察,包括切口换药、感染预防等。
总结:通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过程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术前准备、麻醉与手术体位、切口与操作、术中处理以及术后处理等五个大点涵盖了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利进行对于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这份文档的记录,可以为相关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2例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手术配合

・ 7・ 9
3 例腔镜下乳腺癌 改 良根治术加腋窝淋 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手术配合 2
梁 菡 万 晶 晶 Fra bibliotek摘要总结 了3 例腔镜下乳腺 癌改 良根 治术加 腋 窝淋 巴结清扫 治疗乳腺 癌的手术 配合 , 2 主要 包括 术前准备 、 中配合、 术 术后处理 。 手
用 物 , 于 随 时进 行 开放 手术 。 便 3 器 械 的清 洗 和保 养 . 4 器 械 清 洗前 一 定要 打 开 各 关节 和 螺 丝 ,
231 护送 患 者 回病 房 . .
将 患 者 送 回病 房 , 护送 途 中 , 妥 善 保 护 肾造 瘘 管 , 在 应 以防 脱 出 。 与 病 房护 士做 好 各项 交 班 。 同时 指导 患者 及 家 属 经常 观 察 肾造 瘘
术 时 间平 均 为6 mn 术 中 出血 小 于5 m , 皮下 气肿 、 肿 及 感 染发 生 。 2 i, 0 l无 血 术后 疼 痛 轻 微 。 术后 8 1d 院 , 者 对 美容 效 果 较 满 意 。 示 —0 出 患 提 腔 镜 下乳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 加腋 窝淋 巴结 清 扫 治 疗 乳腺 癌 具 有 创 伤 小 、 后 并 发 症 少 、 术 美容 效 果 肯 定 、 术后疼 痛轻 、 复 快 等优 点 , 恢 良好 的 心理 护 理 和 充分 的术 前 准备 、 练 的 术 中 配合 是 保 证 手 术 成功 的 重要 环 节 。 熟 关 键 词 : 腺 癌 ; 镜 手 术 ; 腺 癌 改 良根 治术 ; 窝淋 巴结 清 扫 ; 术 配 合 乳 腔 乳 腋 手
行 腔 镜下 乳 腺 癌改 良根 治 术 加腋 窝 淋 巴结清 扫 。 前 乳 腺 肿 物 穿 术 刺 细胞 学检 查 均证 实乳 腺 癌 。 1 手 术方 法 . 2 全麻 下实 施 手 术 , 侧 肩 关 节 外 展 、 肘 悬 于 头 患 屈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步骤(一)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步骤(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改良的根治术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步骤,为医务人员及乳腺癌患者提供相关知识。
一、术前准备1.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乳腺癌的分期,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改良根治术。
2. 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乳腺穿刺活检等,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3. 做好手术前的营养支持和心理辅导工作,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
4. 确保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准备充分,并做好手术室的消毒与准备工作。
二、麻醉和手术体位1.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2.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并做好相应的身体固定与保护,以确保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三、切口和淋巴结清扫1.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在乳房上做出适当的切口,以便于手术操作和肿瘤切除。
2. 切口进行层次分离,以暴露出肿瘤和周围淋巴结。
3. 经过细致的解剖学操作,清除周围受影响的淋巴结,以防止肿瘤扩散。
四、肿瘤切除和重建1. 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大小,进行适当的肿瘤切除,保留正常组织。
2. 若需要行乳房重建,根据患者的意愿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皮下植入物重建、自体组织重建等。
3. 做好手术切口的缝合,保持美观和良好的创面愈合。
五、术后处理和观察1. 进行术后的疼痛控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2. 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淋巴引流、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3. 进行相关术后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总结:通过本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步骤的详细阐述,我们了解到这一手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需求,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乳腺癌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接受全面的术后康复护理和随访,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技巧
一、切口的设计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切口设计因人而异,与肿瘤大小和位置相关,也受原活检切口位置的影响。
一般取横行、纵行或斜行切口,即Halsted切口、 Meyer切口或Stewart横行切口,目前多采用改良的 Stewart横行梭形切口。
其优点为:①因胸壁的血管神经多沿肋间横向走行,所以横行切口不易切断皮肤细小血管神经,切口上、下方皮瓣的血运由于有完整的血管网,有利于皮瓣的存活与感觉;②横行切口并不影响手术暴露;③乳房多为下垂型,横行切口利于切除乳房多余的下垂皮肤,避免了纵行切口切除乳房后,两侧皮瓣多余皮肤形成“猫耳”而使皮瓣贴附欠佳;④外观好,瘢痕隐蔽,愈合后为一横线;⑤对肩关节影响小,缝合时张力小,穿着低领衣服时切口不外露。
如精心设计,90%以上的手术切口可取横行。
具体皮瓣设计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或称S型切口,即取两个基本平行于横向切口的长边,两端弧形处理,两端切口终点在两侧游离边界的中间1/3处(见图1)。
这样,两面皮瓣宽度一致、皮缘长度一致、皮肤张力相当可使皮瓣贴附好,易于缝合,外观更佳。
需注意的是,乳房内侧较平坦,皮肤的切除范围要小;皮肤切口向内不宜超过正中线;外侧切口达到腋前线附近即可,切忌达到腋窝,以避免瘢痕挛缩造成问题;此外,腋下出汗和上臂内侧与胸壁摩擦也可影响腋下切口愈合,腋下皱裝破坏也影响外观。
皮瓣上、下皮缘应平缓地对合,即可避免切口外端的“猫耳”现象。
二、皮瓣的游离
釆用Haagersen提倡的薄皮瓣,在皮肤与浅筋膜层间进行分离。
各地采用方法有所不同,有非直视下直接手术刀刺皮的,有直视下电刀分离皮瓣的,还有直视下直接手术刀游离的。
直接手术刀分离皮瓣可先皮下注入带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以减少刺皮时的出血。
由于刺皮间隙选择适当,皮瓣厚度均匀,游离时间短,有时仅用2~ 3 min,出血并不多,值得一试。
电刀分离皮瓣虽时间需要长一些,但岀血可减少许多。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刀在刺皮时要平行于皮瓣,平滑运行,避免出现高低不平、厚度不一的皮瓣,助手则注意展平皮瓣,不要松弛。
理想的皮瓣薄厚程度是术后不会引起坏死,而皮下又无癌细胞残留。
三、乳腺的切除
皮瓣游离完成后,乳腺连同胸大肌筋膜一并从胸大肌上切除,切除的乳腺向外方向翻转,充分显露胸大肌表面。
现存有争议的问题是,是否需要保留胸大肌筋膜?我们认为对于浸润性癌还是要切除胸大肌筋膜,而对于病灶范围广泛的非浸润性癌则不必切除胸大肌筋膜。
在此阶段操作需注意的问题是,可稍用力牵拉乳腺组织,使筋膜有张力,便于切除。
手术接近胸骨侧时,注意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对其可予分离结扎如不小心损伤,动脉断端收缩于肌肉中,将导致止血困难。
另外,在解剖胸肌外缘时避免损伤胸大肌外侧的下胸肌神经和血管,在下方不要损伤腹直肌前鞘和腹外斜肌。
四、与腋下清扫相关问题
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I式)手术时,先进行胸大、小肌之间淋巴结清扫,将胸大肌外缘向上拉起,用电刀逐步向内侧分离,使胸大肌与胸小肌分离,注意保护在胸大肌外缘走行的下胸肌神经及其伴行血管。
清除胸大、小肌之间的脂肪及淋巴组织,此处注意保护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及胸前外侧神经即胸前神经。
腋淋巴结清扫时,应用拉钩向内上方牵拉胸大肌和胸小肌,即可显露锁骨下区的锁胸筋膜,切开此筋膜,即可显露出腋静脉。
由腋脉管开始解剖,见有腋鞘将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神经包绕。
小心提起腋静脉鞘,用电刀切开后,仔细解剖腋静脉,解部分离全部腋下脂肪组织及淋巴组织,并从胸壁上分离。
再将腋静脉下方的腋动、静脉各分支一一分出、钳夹、切断,
细线结扎,然后经胸小肌后方向深部继续解剖分离,直至腋顶。
清除腋顶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后,沿侧胸壁向下即可见到与胸外侧血管伴行的胸长神经和与肩胛下血管伴行的胸背神经,在解部分离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
腋窝清扫时应注意的是,行全腋窝清扫一定要彻底,向内侧清扫到腋尖,也就是到半月韧带。
腋尖转移并不少见,腋尖组织要单独送病理。
向后一定要清扫到深筋膜腔的后壁,此处以肩胛下脉管系统为界,分为“内三角”和“外三角”,要分别清理。
常见在外三角部位腋窝淋巴结存在和复发;向外要彻底清扫外侧组淋巴结。
“内三角”和“外三角”的清扫并不难,从腋静脉下找到深筋膜,在肌肉表面,提起此深筋膜向下清扫就很容易,但不应超出筋膜腔范围,以减少上臂水肿的机会。
五、肋间臂神经的保留
寻找该神经可有3种方法:经腋静脉下方途径(中间途径);经其起始部途径(顺行途径);经背阔肌途径(逆行途径)。
取中间途径,在找到腋静脉后向下清除腋下组织,在距腋静脉下缘2 cm处常可看到横行的琴弦样条索状物。
如看不到,可向外牵拉已切下的乳腺标本,则多可看到绷起的条索状物,即为肋间臂神经,可顺行解剖之,最快2~3 min即可完成解剖。
如淋巴结肿大与之粘连紧密无法分离时,为保证清扫彻底性,应放弃保留;如遇单干分支或多干型者无法全部保留,应尽量保留其中一支(最好是上支)。
手术时手法尽量轻柔,避免粗暴牵拉造成神经损伤。
来源:手术风险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