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译文及手法赏析讲课稿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译文] 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

永遇乐〔南宋〕落日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霜,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品赏】《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李清照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刊第一期对她的生平有过简要的介绍),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

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流离之苦。

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及?耳,时危安得真致此”等等。

而在词中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

《永遇乐》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首。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

(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

)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

【经典诗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李清照《永遇乐》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李清照《永遇乐》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李清照《永遇乐》翻译赏析【经典诗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翻译赏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译文]落日仿佛熔融的金子一样美好,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亮下荡漾在空中,也像是玉璧一样光彩夺目。

[出自]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湿柳烟淡,吹起梅笛恨,春意言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并无风雨?去相召,香车宝马,胡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解: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是璧玉一样制备一块。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次第:接着,一转眼。

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译文1: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

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回忆起汴京兴盛的岁月,闺中存有许多闲暇,特别倚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方形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搓变成的雪柳,个个装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疲惫,头发柔软也有心剖析,更怕在夜间过来。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到一听到别人的惠享。

译文2:落日的余晖流金般美好夺目,暮云浮动例如玉璧相异,迷迷糊糊间竟无人知晓自己身在何处。

湿蓝的柳树上烟云深邃,笛声中的《梅花落下》曲调伤感,人间的春色刚刚显露出。

元宵佳节虽然冷日融融,谁能够说道转眼之间不能去一场风雨?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朋酒友邀请我出游,我一一婉言谢绝,不愿过来。

还记得当年汴京繁盛的年月,我有的是闲暇游乐时间,那时最偏重正月十五元宵节。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及手法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及手法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
及手法赏析(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词中运用了对比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永遇乐》的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的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的翻译及赏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译文] 不如掩在窗帘儿底下,听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出自]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次第:接着,转眼。

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译文1: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

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

译文2:落日的余晖流金般灿烂耀眼,暮云浮动如玉璧相合,恍惚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染绿的柳树上烟云朦胧,笛声中的《梅花落》曲调哀怨,人间的春色刚刚显露。

元宵佳节虽然暖日融融,谁能说转眼之间不会来一场风雨?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朋酒友邀我出游,我一一婉言谢绝,不愿出去。

还记得当年汴京繁盛的年月,我有的是闲暇游乐时间,那时最偏重正月十五元宵节。

我和闺中同伴都带着翠羽的帽子,插着捻金的雪柳,一个个穿戴打扮得整整齐齐欢笑蜂拥地去参加游乐。

可是如今呢?我已是一个憔悴满容、蓬头乱发、鬓发斑白的衰老妇人,更怕夜间出去。

永遇乐·落日熔金古诗翻译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古诗翻译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古诗翻译赏析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际恨,长结西湖烟柳。

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

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

前宵更恁时候。

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

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

临分把手。

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前言】《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快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解释】⑴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⑵次第:这里是转瞬的意思。

⑶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⑸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⑹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洁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⑺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妙、端整、美丽。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颜色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艳丽。

景致如此美妙,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消失?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由于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很多闲暇,特殊看重这正月十五。

《永遇乐 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赏析

《永遇乐 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赏析1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论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

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

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

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

感情深沉、真挚。

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

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李清照《永遇乐》详细解析与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详细解析与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详细解析与赏析1. 原文《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2. 译文夕阳如同熔化的金子,暮云仿佛合璧的美玉,我此刻身在何方?柳枝被烟雾笼罩,显得愈发浓密;笛声吹奏着《梅花落》,透露出哀怨之情,春天的气息又能知晓多少呢?元宵佳节,天气融和,难道就不会出现风雨吗?朋友们驾着香车宝马来邀请我,我却只能婉言谢绝他们的好意。

回想起当年在汴京的盛况,闺阁中的女子们多有闲暇,特别看重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她们戴着镶嵌翠羽的帽子,插着用金线捻成的雪柳,争相装扮得整整齐齐。

如今我却已憔悴不堪,头发散乱,鬓角斑白,害怕在夜晚出去。

还是不如躲在帘子底下,听一听外面人们的欢声笑语吧。

3. 注释●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暮云合璧:苍茫暮色从四面围了上来,只有皎洁的月亮如同一块无瑕的白璧,被暮色团团围在中央。

●染柳烟浓: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

●吹梅笛怨:笛声吹奏着《梅花落》,透露出哀怨之情。

●中州盛日:指北宋京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当年繁盛之时。

●铺翠冠儿:镶嵌着翠羽的帽子。

●捻金雪柳:用金线捻成的雪柳,为古代妇女元宵节时佩戴的装饰品。

●簇带争济楚:争相装扮得整整齐齐。

济楚:整齐漂亮。

4.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婚后与其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其住所为“易安堂”,故自封为易安居士,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早年生活安定,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5. 背景故事《永遇乐·落日熔金》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时期,当时宋金两国处于和平停战期,百姓生活逐渐安定。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1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及手法
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词中运用了对比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
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