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蒲松龄《狼》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a. 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b. 把握古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情感目标:理解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狼的特性,理解和学习狼的处事之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整体理解文意。

2.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由对联“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引出蒲松龄,由蒲松龄引出《聊斋志异》,由《聊斋志异》引出本课《狼》。

2.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3. 投影仪显示本课的生字生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4.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及停顿的适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心理。

6. 学生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7. 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难点,进行引导点拨,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8. 组织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9. 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并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人狼斗智斗勇的情节及主要形象的特征。

10.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11. 布置作业:课外练习二、三、四题。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认真完成。

12. 教师抽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作及时反馈。

13. 教师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诵读法。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思想和艺术特色。

本课语言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宜让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增强对课文的总体感知。

教学中可采用默读、朗读、齐读和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

2. 讨论法。

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

通过彼此交流,互相质疑启发,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文章结尾两段寓意深远,学生不易领悟到位,可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4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4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4篇〕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旨。

3、能联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更好地理解文意。

2、能借助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通过语言的揣摩,认识本文狼和屠户的形象以及描写方法。

4、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和蔼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和勇气。

一、重点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难点: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诵读,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了几篇课文,了解了几种动物,有活泼可爱的猫,视死如归的斑羚,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等,它们都令我们喜爱或敬佩。

但自然界也有令我们讨厌憎恶的动物,比方说狼,一说起它,人们就把它和贪婪凶狠联系在一起;带“狼〞字的成语也往往带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而“东郭先生与狼〞、“狼来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在还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

但如果狼与人斗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欣赏。

二、作者简介学生简介,教师适当补充。

〔PPT〕三、诵读〔检查预习〕1、请一位学生背诵。

2、请学生读以下字音(PPT)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成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止露尻尾假寐狼亦黠矣3、请学生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PPT)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全体学生诵读一遍。

四、疏通文意1、请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不能疏通的词句提问,师生共同解答。

2、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PPT)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分五组,每组一段。

教师点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狼》专题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狼》专题教案(新版)苏教版

狼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狼》的基本内容,了解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怜悯之心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3. 主题讨论:探讨课文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出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7.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主题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表达能力的发挥等。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9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9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蒲松龄《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1以一篇《狼》的学习来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

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

2.通过把握狼之狡黠来理解《聊斋志异》内容上“异”的特点。

3.通过朗读体会《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手法,即本文叙事的委曲,情节的曲折。

教学整体思路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作者教学过程一、初读——读通文意1.自由朗读、展示读(纠正错误),齐读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质疑,学生释疑(难者,教师释疑)3.出示文意,齐读。

二、再读——读出情景1.教师范读第二段,分析“仍”、“前狼”,强调重音。

学生体会朗读其他段落。

展示朗读,分析重音。

教师适时点拨。

2.教师范读第三段,强调缓急,并分析。

学生跟读。

学生体会朗读第四段。

展示朗读,分析缓急。

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强调“目似瞑”的拖音。

)3.提示:2、5段各有一个音需要拖音。

学生朗读展示。

4.注意重音、缓急和拖音,自由朗读,齐读(或一生展示)。

点拨:一个屠户杀狼的小故事,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这也正是《聊斋志异》在叙述上的一大特色,鲁迅评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三、三读——读懂作者解释聊斋、志、异,那么蒲松龄为何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呢?或者说,这则故事有什么奇异之处呢?小结:作者也正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来告诉人们:狼,或者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最终是要失败的。

应该说,这个教案我没有涉及“文笔简练”,因为我没有真正对此理解透彻,更不知如何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三步:上课前的准备。

6月10日我需要上组内的研讨课,正好上《狼》,让大家提提意见。

于是,我对上面那个简案进行精加工。

语文文学狼(蒲松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

语文文学狼(蒲松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

•••••••••••••••••语文文学狼(蒲松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语文文学狼(蒲松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学狼(蒲松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文学狼(蒲松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1[教学目标及重点]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4、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三篇】《狼》教案一〈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准确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实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相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个问题,旨在协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能够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比如开头一句话,能够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能够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五、多角度谈启发1.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2.从狼的角度谈启发;3.从原文角度谈启发六、课外延伸,辩思狼性“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篇一一、活动目标1.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股市的大概内容。

2.享受与老师,同伴阅读的快乐。

3.体会莫卡自由自在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ppt,人手一本绘本,自制书签三、活动过程1.开门见山的推出绘本。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绘本,想与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故事的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猜猜书中谁会像狼一样?他为什么样这样做?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页用一个爱心小夹子夹在那一页。

提问:你觉得哪一页最有意思,为什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觉得哪里是让你最读不懂的请你用一个问号小夹子夹在哪一页。

问题:你觉得哪一页你看不懂,谁来帮助她解决问题?3.共同跟随老师阅读绘本教师讲述P1~3 。

(1)莫卡想干什么呀?(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4.讲述绘本后半部分感受结尾。

留下问题:莫卡最后为什么又回家了呢?(为第二课时留下问题)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自由自在的含义。

2、在合作游戏中,感受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乐趣。

3、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x xx |。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欣赏绘本,理解故事情节。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书,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的那个朋友是狼吗?2、观看PPT,讲述故事。

提问:莫卡自由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自由的?二、联系生活,理解故事情趣。

1、你觉得你们过得自由自在吗?在幼儿园里什么活动让你不自由自在呢?2、继续观看PPT,欣赏故事。

提问:莫卡自由自在地干什么?你想自由自在地干什么?三、合作游戏,了解方法。

1、我这儿有很多乐器,我们大家自由自在地玩一下吧!2、你们拿着乐器自由自在地玩了,但你们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配上我的'音乐,使我的音乐变得不那么好听了,怎么办呢?认识节奏x x | xx x |,并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狼》课内选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狼》、《母狼的智慧》以及课本上的“参考资料”
教学目标:1.学习《狼》,掌握常见文言虚词。

2.了解《狼》大意,理解作者蒲松龄的思想感情。

3.学习《母狼的智慧》,了解大意,把本文中狼的形象与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作对比。

4.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手段搜集资料(关于狼的传说、谚语、成语等),提高资料的搜集能力,注重知识的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
清朝有个人在路口的树下摆了个茶摊,给过往的行人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希望别人讲一讲各地的奇闻。

久而久之,那些听来的故事加上他自己的创作就汇成一部书。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人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选自这部书。

2. 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给难字注音,标解释,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掌握以下实词、虚词: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紧张为难。

恐:恐怕,担心。

顾:看到。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前:往前(名词作动词用)。

犬坐:像狗一样坐着(名词作状语)。

瞑:闭眼。

意:神情,态度。

暴:突然。

毙:杀死。

方:刚。

洞:打洞(名词作动词用)。

尻:屁股。

股:大腿。

寐:睡觉。

盖:原来。

黠:狡猾。

课后归结“之”、“其”、“以”等词一词多义的用法,并与学过的文言文相联系。

3. 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讲述的故事。

其他学生补充。

4. 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朗读要生动,高潮部分读出紧张感。

刚才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了这篇课文讲的故事,下面我们看看蒲松龄是怎么叙述的。

全班齐读,读完后请几位同学来翻译这篇课文。

5. 学生翻译难句,教师加以指导。

*复投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 作者思想探究:(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把狼与人相比较从而推导出作者笔下狼的形象以及作者对于狼的思想感情。


Q:课文中的屠夫怕不怕狼?
A:怕!
Q:如果人与狼搏斗,谁占优势?
A:狼。

Q:那么,在课文中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A:狼死,屠夫(人)胜。

Q:课文最后两句话是什么语气?
A:嘲讽的语气。

Q: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狼抱有怎样的态度?
A:在蒲松龄笔下,作为人的代表的屠夫是机智勇敢的,而狼是狡猾凶残的。

狼是人的敌人。

作者对于狼是憎恶和蔑视的。

7. 作业:a.预习毕淑敏《母狼的智慧》以及课本上的“参考资料”
b.通过书籍杂志、网络以及向长辈请教等方式搜集关于狼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