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

合集下载

第9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讲课教案

第9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讲课教案

侧卧位
1、姿势
2、临床应用
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 与仰卧交替,可预防压疮 臀部肌肉注射时
1. 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肉注射、配 合胃镜检查 ——方便检查、治疗、护理。
臀部 肌肉注射上腿伸直,下腿弯 曲,放松臀部肌肉,利于注射
侧卧位 1.灌肠、肛检、臀部 注射。 2.配合胃镜检查: 3.侧卧与平卧交替,预防褥疮。
2. 侧卧与仰卧交替使用—— 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3.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1)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 2)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病的病人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4 )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半坐卧位
姿势
3.半坐卧位(方法)
1)摇床:
病人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30°~50° 角,再摇 起膝下支架, 以防病人下滑。床尾可置一软枕。
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 各放一软枕。
俯卧位
姿势 临床应用
腰背部手术或检查 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缓解胃肠胀气所致腹痛。
5.端坐位
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 病人 。
方法:
病人坐起,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 70°~80°角。让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 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一软枕,病人可伏 桌休息。
被动卧位:(治疗卧位)是病人自身无变换
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能
力,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的 卧位。如呼吸困难病人采取半坐卧位。
被动卧位与被迫 卧位的区别?
取被动卧位的患者:
他的意识是丧失的,或者活动能力是丧失的。
取被迫卧位的患者:
意识清楚,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更换卧位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更换卧位

课堂练习
1、协助病人翻身的方法中不妥的一项是:D
A.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时要防止伤口受压 B.发现伤口敷料脱落应先更换敷料再翻身 C.颅脑术后只能翻向健侧或平卧 D.颈椎和颅骨牵引病人翻身应先放松牵引 E.翻身时不可拖拉
2、为病人翻身时,各种导管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A
A.引流管可暂时夹紧,以免液体流出 B.放妥并固定导管,以免脱落 C. 引流管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 D.注意保持各管引流通畅 E. 翻身后检查各导管是否扭曲
病人仰卧位,两手放于腹部,双腿屈曲
先将病人肩部、臀部向护士侧移动,再将病人双下肢移 向靠近护士侧的床沿 一手托肩,一手扶膝,轻轻将病人转向对侧,使病人背 向护士 按侧卧位要求,在病人的背部、胸前及两膝间放置软枕, 扩大支撑面,必要时使用床档,使病人安全、舒适
记录翻身时间和皮肤状况,做好交接班
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3、关于卧位及翻身的叙述中,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B
A.颅脑手术后,头部卧于健侧 B.为颅骨牵引患者翻身时,应先放松牵引 C.头低脚高位是指抬高床尾约15cm~30cm D.膝胸卧位适用于肛门检查 E.病人侧卧时,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4、双膝固定法主要是用来 C
A.限制病员坐起 B.防止坠床 C.限制病人下肢活动 D.限制病人上肢活动 E.限制病人全身活动
二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
注意事项:
1.动作轻稳,避免拖拉, 以免擦伤,稍抬起再行翻身。 移动体位后须用软枕垫好背 部及膝下,维持舒适体位。 两人翻身时注意动作协调轻 稳。
2.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 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发现 皮肤发红、破损及时处理, 做好交接班。
3.病人置有多种导管,翻 身时先将导管安置妥当,翻 身后检查,保持通畅。

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5则

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5则

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第十章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第一节舒适一、概念舒适(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而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dis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二、不舒适的原因(一)身体因素1、个人卫生2、姿势或体位不当3、保护具或矫形器械使用不当4、疾病影响(二)心理社会因素1、焦虑或恐慌2、角色适应不良3、生活习惯改变4、自尊受损5、缺乏支持系统(三)环境因素1、不适宜的社会环境2、不适宜的物理环境三、护理不舒适患者的原则(一)预防为主,促进舒适(二)加强观察,去除诱因(三)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不适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是提供心理护理的基础。

对因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不适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不作评判的倾听方式,取得信任,使患者郁积在内心的苦闷或压抑得以宣泄。

通过有效的沟通,正确指导患者调节情绪,并及时与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使其配合医务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卧位一、概念卧位(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采取的卧床姿势。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位。

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卧位的分类根据卧位的平衡性,可将卧位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

在稳定性卧位状态下,患者感到舒适和轻松;反之,在不稳定性卧位状态下,大量肌群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疲劳,患者感到不舒适。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将卧位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三种。

1、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即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更换卧位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更换卧位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更换卧位病人的卧位与安全的护理在医疗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卧位调整可以帮助病人避免并发症和减轻疼痛,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人卧位的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

一、病人卧位的目的卧位调整是为了帮助病人保持舒适并减轻身体的压力。

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避免压力性溃疡:卧位调整可以减少身体特定区域的长时间压力,从而减少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比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会导致坐骨部位压力过大,进而引发溃疡。

2.促进血液循环:定期更换卧位可以帮助病人的血液循环,避免血液静滞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减轻疼痛:合理的卧位调整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通过选择恰当的枕头或调整腰椎弯曲角度来减轻背痛。

4.骨骼防止变形: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不仅会导致压力性溃疡,还可能引起骨盆和关节畸形,增加病人康复的难度。

二、病人卧位的方法1.仰卧位:这是最常见的卧位。

病人平躺在床上,腰部轻微向下凹陷。

头部可以稍微抬高,使呼吸更顺畅。

2.侧卧位:适用于需要减轻背部压力的病人,比如患有脊柱问题的患者。

将病人向一侧滚动,使他们的下肢和上肢成一个90度的角度。

为了保持脊椎的正确位置,可以在腰下、腰上或肩胛骨上放置一个枕头。

3.半卧位:适用于需要减轻腰部压力的病人,比如患有痔疮、骨盆炎或坐骨神经痛的患者。

将病人抬高一半,膝关节呈90度弯曲,可以在腰部下方放置一个枕头。

4.头低脚高位: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或有肺水肿的病人。

床头抬高,仰卧位保持不变,让血液更容易回流至心脏和肺部。

三、病人卧位的安全措施1.固定床栏杆:在调整卧位时,确保床栏杆已固定好,以防止病人从床上摔下。

2.警惕患者:当卧位调整时,需要提醒病人配合并移动他们的肢体,以避免不必要的摔倒。

3.适当使用辅助工具:如果病人需要卧床休息比较长的时间,可以使用合适的辅助工具来提供额外的支撑,如床垫、枕头和护具等。

4.定时更换卧位: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定时更换卧位以保持舒适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卧位与安全的护理PPT教案

卧位与安全的护理PPT教案
2)移动病人时不可 有推、拉、拖等动作,避 免擦伤皮肤或导致关节脱 位。
3)两人协助病人移 向床头时,动作应协调, 用力要平稳。ຫໍສະໝຸດ 23第二节 保护具的应用
保护具是用来 限制病人身体或身 体某部位的活动, 以达到维护病人安 全与治疗效果的各 种器具。
一、适用范围 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三、注意事项
24
二、常用的卧位
( 八 ) 膝 胸 卧位
1.姿势 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大腿 与床面 垂直, 两腿稍 分开; 胸及膝 部紧贴 床面、 腹部悬 空,臀 部抬起 ,头转 向一侧 ;两臂 屈肘, 放于头 的两侧 。
2.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 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二、常用的卧位 ( 三 ) 半 坐 卧位
(1)摇床法 病人卧于床上,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 半身抬 高,与 床呈30 °~50 °,再 摇起膝 下支架 ,以防 病人下 滑。必 要时, 床尾可 置一软 枕,垫 于病人 足底。 放平时 ,先将 膝下支 架摇平 ,再将 床头支 架摇平 。
(2)靠背架法 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 架。将 病人上 半身抬 高,下 肢屈膝 ,用中 单包裹 膝枕垫 于膝下 ,将中 单两端 的带子 固定于 床缘, 以免病 人下滑 ,同时 可在床 尾足底 垫软枕 。放平 时应先 放平下 肢,再 放平床 头。
•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采用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误入气 管而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采用此种卧位,可预防由颅内压减低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 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可使膈肌下降,胸腔扩大,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 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出量,从而使休克症状 得到缓解。

患者卧位与安全

患者卧位与安全

2
被动卧位 病人自身无变换卧 位的能力躺在被安 置的卧位
3
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晰,也有 变换卧位的能力,由 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 被迫采取的卧位
被迫卧位:破伤风病人
角弓反张位 这是由于颈部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胸腹部 向前凸,背过度伸张,躯干呈击弓一样的形状。
【案例】
• 患者龚某,男性,48岁,因哮喘发作住院 治疗,患者呼吸极度困难,不能平卧,表 现出烦躁不安。你是值班护士,如何为患 者安置合适的卧位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有 何临床意义?工作中如何区分卧位的性质?
§如果病人仰卧位,膈下间隙处于人体腹膜腔的最低点,容易 使渗出液积聚于此。一般术后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腹腔脓液 引流排出不彻底从而脓液积聚,易导致膈下脓肿。因此腹腔 术后患者应早期采取半坐卧位,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以利 脓液、血液及渗出液的吸收引流。
§不正确的半坐卧位,往往会使腹腔引流管放置不合理,引流 不通畅,甚至出现逆行感染,引起膈下脓肿。
2)病人采取去枕仰卧位,可减少脑脊液的外流而导致术后头痛 的发生。一般蛛网膜下腔麻醉大约12h后,破损的蛛网膜可自 行修复,病人可逐步抬高头部,但如果出现头痛则应继续去 枕仰卧。
3)硬膜外麻醉由于硬脊膜和蛛网膜未被刺破,不会发生脑脊液 外漏,但有些病人也会发生头痛,原因与麻醉阻滞范围内血 管扩张,病人直立时引起相对血容量减少及心脏每搏输出量 减少,造成头部供血不足有关。去枕仰卧位大约6h可有效地 减少头痛的发生。
操作方法
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
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 自然放平,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去枕仰卧位 返回
适用范围:休克患者
抬高头胸部约10°~ 20°,保 持气道通畅,
有利于通气,从而改 善缺氧 症状。

3-电子教案-卧位与安全

3-电子教案-卧位与安全

卧位与安全
任务三
保护具的运用
实施
一、床档的使用
半自动床档:为病床自带床档,需要时 从床的两侧拉出并升起即可。
基本护理技术
多功能床档:平时插于床尾,使 用时插入床的两侧。
木制床档:使用时用系带将床档 固定在床的两侧。床档的中央 可做一个活动门,护理患者时 将门打开,平时关闭。
卧位与安全
任务三
保护具的运用
头 高 足 低 位 仰卧,抬高床头15~30cm
适应症


适应症


位 仰卧,软枕横于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基本护理技术
1.颈椎骨折的患者作 颅骨牵 引时,作为 反牵引力。 2.预防脑水肿,减轻颅 内压。 3.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1.肺部分泌物引流 2.十二指肠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 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
基本护理技术
—卧位与安全
基本护理技术
卧位与安全 任务一 常用卧位的安置 任务二 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任务三 保护具的运用
基本护理技术
卧位与安全
任务一
常用卧位的安置
任务二 仰卧位
半坐卧位
侧卧位
端坐卧位
俯卧位
基本护理技术
头高足低位 头低足高位
膝胸卧位 膀胱截石位
卧位与安全
任务一
常用卧位的安置
去枕仰卧位

基本护理技术
(1)全身麻醉后尚未清醒
适应症 或昏迷的患者。

(2)可预防椎管内麻醉或
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颅
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去枕仰卧,头偏一侧,双臂放于身
体两侧,枕横放于床头。
卧位与安全
任务一

第九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九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② 女病人导尿,会阴冲洗等
(二)常用卧位
各处放枕支撑病 人
姿势:
侧卧位
① 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
适用范围: 查;
② 臀部肌注 ; ③ 预防压疮; ④ 肺部病变。
(二)常用卧位
姿势:
俯卧位
脸、胸下、 髋、踝各 放软枕
①作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
适用范围:
检查的病人; ②脊椎手术后或腰、背、殿部有
翻身前妥善安置稳定,翻身后检查并保持各导管通畅;为 手术病人翻身时,翻身前先检查敷料是否脱落或潮湿,必 要时先换药再翻身;颅脑手术后的病人,一般只采取侧卧 位或平卧位,翻身时动作不能过于剧烈,以免引起脑疝, 导致病人死亡;颈椎骨折、颅脑牵引病人采用轴线翻身法, 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 后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
毒素吸收,也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腹部手术病人减轻腹部切口张力,缓解疼痛,愈合
伤口。)
(4)腹部手术后病人。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二)常用卧位
端坐位
姿势:
伏桌 休息
稍抬高 15~20°,防
病人下滑
70~80° 使病人能 向后有倚

适用范围: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 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
因疾病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常 见哮踹急性发作病人采取的端坐位。

去枕仰卧位

仰卧位
中凹卧位

侧卧位
屈膝仰卧位

头低足高位
半坐卧位
头高足低位
端坐位
膝胸位
俯卧位
截石位
(二)常用卧位
姿势:
去枕仰卧位
枕头立于床头, 头偏向一侧,两 臂放于身体两侧, 两腿自然放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第一节舒适一、概念舒适(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而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dis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二、不舒适的原因(一)身体因素1、个人卫生2、姿势或体位不当3、保护具或矫形器械使用不当4、疾病影响(二)心理社会因素1、焦虑或恐慌2、角色适应不良3、生活习惯改变4、自尊受损5、缺乏支持系统(三)环境因素1、不适宜的社会环境2、不适宜的物理环境三、护理不舒适患者的原则(一)预防为主,促进舒适(三)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不适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是提供心理护理的基础。

对因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不适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不作评判的倾听方式,取得信任,使患者郁积在内心的苦闷或压抑得以宣泄。

通过有效的沟通,正确指导患者调节情绪,并及时与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使其配合医务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卧位一、概念卧位(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采取的卧床姿势。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位。

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卧位的分类根据卧位的平衡性,可将卧位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

在稳定性卧位状态下,患者感到舒适和轻松;反之,在不稳定性卧位状态下,大量肌群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疲劳,患者感到不舒适。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将卧位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三种。

1、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 即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2、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 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的患者。

3、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 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

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根据卧位时身体的姿势,可分为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等。

下面介绍的常用卧位主要依据此种分类。

三、常用卧位(一)仰卧位(supine position)又称平卧位。

根据病情或检查、治疗的需要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去枕仰卧位(1)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平,将枕横立于床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

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1)姿势:抬高患者的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

(2)适用范围:休克患者。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3、屈膝仰卧位(1)姿势:患者仰头,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2)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等。

该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side 1ying position)1、姿势:患者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使患者感到舒适与安全。

2、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2)预防压疮。

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臀部肌肉注射时,下腿弯曲,上腿伸直,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三)半坐卧位(fowler position)1、姿势:(1)摇床法:患者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呈30°~50°,再患者舒适感,防止足底触及床尾栏杆。

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2)靠背架法:如无摇床,可将患者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患者下肢屈膝,用大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缘,以防患者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

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2、适用范围:(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2)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便于引流。

因为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较弱,故可防止炎症扩散和毒物吸收,减轻中毒反应。

同时采取半坐卧位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此外,腹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促进舒适,有利于切口愈合。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患者向站立位过渡,使其逐渐适应体位改变。

(四)端坐位(sitting position)1、姿势:扶患者坐起,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可伏桌休息。

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背部放置一软枕,使患者同时能向后倚靠,膝下支架抬高15°~20°。

必要时加床挡,以保证患者安全(图10-6)。

2、适用范围:左心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由于极度呼吸困难,患者被迫日夜端坐。

(五)俯卧位(prone position)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2、适用范围(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的患者。

采取俯卧位,可使腹腔容积增大,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六)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1、姿势:患者仰卧,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

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

此卧位易使患者感到不适,不可长时间使用,颅内高压者禁用。

2、适用范围(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于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七)头高足低位(dorsal elevated position)1、姿势:患者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床尾横立一枕,以防足部触及床尾栏杆。

若为电动床可调节整个床面向床尾倾斜。

2、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患者作颅骨牵引时,用作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八)膝胸卧位(knee-chest position)1、姿势: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若孕妇取此卧位矫正胎位时,应注意保暖,每次不应超过15分钟。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的检查及治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九)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1、姿势: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支腿架上放软垫,臀部齐台边,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或胸前。

采取此卧位时,应注意遮挡和保暖。

2、适用范围(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

(2)产妇分娩。

第三节协助患者更换卧位因疾病或治疗的限制,患者若需长期卧床,容易出现精神萎靡、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缩等症状;由于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压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因此,护士应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以保持舒适和安全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协助患者翻身法(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目的】1、协助不能起床的患者更换卧位,使患者感觉舒适。

2、满足检查、治疗和护理的需要,如背部皮肤护理、更换床单或整理床单位等。

3、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等。

【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翻身侧卧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1)了解翻身侧卧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

(2)情绪稳定,愿意合作。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视患者情况决定护士人数。

4、用物准备视病情准备好枕头、床挡。

5、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必要时进行遮挡。

【操作步骤】1、核对床号、姓名。

2、向患者与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有关注意事项。

3、固定床脚轮。

5、协助患者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膝。

6、翻身▲一人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法(图10-12),适用于体重较轻的患者。

(1)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侧床沿,再将患者双下肢移近护士侧床沿,协助或嘱患者屈膝。

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

(2)护士一手托肩,一手扶膝部,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使其背向护士。

▲二人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法(图10-13),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1)两名护士站在床的同一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和腘窝部,同时将患者稍抬起移向近侧。

患者的头部应予以托持。

(2)两人分别托扶患者的肩、腰部和臀、膝部,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

扩大支撑面,确保患者卧位稳定、安全。

7、按侧卧位的要求,在患者背部、胸部及两膝间放置软枕,使患者安全舒适;必要时使用床档。

8、检查并安置患者肢体各关节处于功能位置;各种管道保持通畅。

9、观察背部皮肤并进行护理,记录发生时间及皮肤状况,做好交接班。

(二)轴线翻身法【操作步骤】1、核对床号、姓名。

2、向患者与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有关注意事项。

3、固定床脚轮。

4、将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安置妥当,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

5、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二人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法,适用于脊椎受损或脊椎手术后的患者。

(1)移动患者:两名护士站在床的同侧,将大单置于患者身下,分别抓紧靠近患者肩、腰部、髋部、大腿等处的大单,将患者拉至近侧并放置床档。

两膝间放一软枕。

翻转时勿让患者身体屈曲,以免脊柱错位。

(3)协助侧卧:护士双脚前后分开,两人双手分别抓紧患者肩、腰部、髋部、大腿等处的远侧大单,一名护士发口令,两人动作一致地将患者整个身体以圆滚轴式翻转至侧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