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七(封神演义)
名著阅读——《封神演义》知识点整理

名著阅读——《封神演义》知识点整理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以下是对该书的知识
点整理:
1. 故事情节:
- 《封神演义》描绘了商朝末年至周朝建立过程中的政治斗争、战争和神仙界的故事。
- 故事围绕商纣王的暴行、太公伯父的智谋以及各类神仙的介
入展开,涉及多个角色和线索。
2. 主要人物:
- 姜子牙:号称太公伯父,商纣王的谋士,后来成为周文王的
谋士。
- 商纣王:商朝的末代君主,残暴而奢侈,最终被太公伯父夺
取权力。
- 姜太公:太公伯父在晋阳的墓地,是太公伯父消失的地方。
- 周文王:商朝末年的领导者,后来建立了周朝。
- 周公旦:周文王的弟弟,贤明的宰相。
3. 故事要点:
- 太公伯父辅佐周文王建立了周朝,实现了商朝向周朝的过渡。
- 商纣王的暴虐行为导致诸神之间的纷争,并最终封神。
- 封神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神仙和神话故事,如姜子牙的三尺剑、妲己的狐妖之道等。
4. 主题和意义:
- 揭示了商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统治危机,以及周朝的建立过程。
- 强调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并表达了对道德正义的追求。
- 反映了古代历史中人与神的关系和人类的命运。
以上是对《封神演义》的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对您的名著阅读
有所帮助!。
古代小说 《封神演义》知识梳理+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小说《封神演义》知识梳理+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知识梳理1. 作品介绍《封神演义》是一部古代小说,创作于明朝。
全书共100回,主要描写了商朝末年至周朝初年的历史故事。
作品中描绘了众神、天庭、地府等奇幻的人物和场景。
《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为主线,同时描写了周武王平定群雄、伏羲开创文明等历史事件,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
2. 主要人物* 姜子牙:封神大典的主办人之一,智谋过人,被认为是封神榜上第一名将。
* 妲己:商朝的女妖,深得纣王宠幸,结果导致商朝灭亡。
* 周武王: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他平定群雄,建立了周朝。
* 周太公:周武王的谋士,帮助周武王平定天下。
* 求雨令狐:为了解除旱灾,下了一场大雨的巫师。
3. 名词解释* 封神:祝由上天赐予仙位的一种方式,神仙可以掌管方圆百里,享受不朽的生命和无限的力量。
* 地府:阴间世界,是黄泉路上通往地狱的入口。
* 天庭:上古传说中的神话世界,是众神驻足之地,由玉皇大帝统治。
第二部分:练题及答案1.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A. 施耐庵B. 曹雪芹C. 罗贯中D. 吴承恩答案:C2. 《封神演义》描写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D3. 姜子牙是封神榜上的哪一位?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4. “封神”是什么意思?A. 将神仙封为官B. 神仙降凡封神C. 妖怪化为神仙封神D. 离开尘世变成神仙答案:B5. “天庭”在《封神演义》中指什么?A. 天堂B. 天空C. 神话世界D. 天国答案:C。
2024年封神演义读后感范文(三篇)

2024年封神演义读后感范文今天,我看完了《封神演义》这本书,书中叙述了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同苏妲己一起害死了比干,商容等忠臣,西伯侯姬昌的儿子姬发带领众将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最佩服姜子牙。
因为他老是料事如神,并且法力高强,真是老当益壮。
他的法宝是杏黄旗和打神鞭。
我还很喜欢哪吒,因为他武艺高强,此外还有法宝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金砖九龙神火罩,阴剑,阳剑,更是如虎添翼。
《封神演义》真是太好看了。
2024年封神演义读后感范文(二)《封神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萧仲恭。
本书以纵横交织、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纷争的世界和众多神仙间的战斗,是一部兼具历史、神话、战争、爱情等多种元素的作品。
在2024年读完《封神演义》后,我深受其书的影响,感受颇多。
首先,本书的情节曲折而精彩,给人带来了无穷的阅读乐趣。
从伏羲女娲开天辟地、到轩辕黄帝驱逐蚩尤、再到后来的庖丁解牛、大禹治水等,每个故事都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使整个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神仙与妖魔的战斗,英雄与奸谋的斗争,让我时而振奋,时而沉思。
尤其是三界会战、封神大战等大规模战斗场面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烈,引发了我对历史和战争的深思。
其次,本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姜子牙、妲己、纣王等。
姜子牙作为主要的正面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忠诚仁爱的仙人。
他的才智和度量,让我深受启发。
与之相对的是妲己和纣王,他们身上展现出的野心、狡诈和残忍,成为了作品中的最主要的负面形象。
他们的罪恶和下场,引发了我对人性和权力的思考,让我深刻地明白了邪恶和害人之心的危险性。
同时,本书也通过爱情题材的渗透,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诸如姜子牙和妲己之间那种深情厚意的羁绊,或者周武王和妲己之间那种相互依恋的情愫,都让我触动到了心灵深处。
而在战争中,兄弟之情、朋友之情的展现也让我动容。
《封神演义》中学生读书笔记5篇

《封神演义》中学生读书笔记5篇《封神演义》构思上的重要特点,是故事性很强。
殷军伐西岐,周兵攻朝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悬念引起另一个悬念,一个高潮预示下一个高潮。
每个大将都有一件法宝、一样绝技、一种战术,每段故事都带来花样翻新的场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封神演义》中学生读书笔记5篇,供大家参考。
《封神演义》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1)当我刚拿到《封神演义》这本书的时候,光乐是它的名字就很吸引我,可是我有个地方不懂是什么意思,就是封神这两个字,不过,我相信等我把这本书看完就明白了。
我刚开始看就知道这肯定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爸爸告诉我这是一本神话故事,是由真实改编的。
很多人物都是神仙、道士。
爸爸还说:文中的姜子牙等,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姜子牙。
因为他为人正直、正义、而且他了推翻商朝,经历了很多困难,都没有放弃,反而一直坚持。
他还经过了多次死而复生。
闻太师和姜子牙一战,闻太师用金鞭打得姜子牙等人只得鸣金收兵。
姜子牙总结经验:这次战败是因为他们太大意了。
他们虽然输了,但是他们决定要在夜晚还要去偷袭。
夜晚时分来临,战争正在水深火热之时,闻太师又使出他的金鞭,姜子牙一直等着闻太师出手,这个好机会他怎么可能会错过呢?果然,还没等闻太师出手,姜子牙就使出了神鞭,只听空中一个霹雳响过,闻太师的金鞭就断成了两截了。
闻太师被打得十分狼狈,他突然想起可以找道兄帮忙,闻太师的道兄们早已知道了。
他们说:“师兄,我人的十绝阵已练成。
”他们在西岐城外摆好了十绝阵,喊到:“让姜子牙出来破阵!”姜子牙为了不让他们看不起自己,假装能破阵,最后在众道士的帮助下成功破了阵,我最讨厌的人是纣王,因为他为了自己的一时之乐,杀害百姓、忠臣,弄得民不聊生,而且纣王还贪图美色,惹恼了女娲娘娘。
姜子牙经过了重重了困难之后,来到纣王的宫殿外,纣王出了宫殿来应战。
纣王看见他,二话不说,拿起剑,要杀姜子牙,姜子牙的各个将领们看见纣王来杀他,也都冲了上去。
《封神演义》知识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封神演义》知识练习题(含参考答案)封神演义知识练题
一、选择题
1. 封神演义中哪位神仙被后羿一箭射落?
A. 嫦娥
B. 杨戬
C. 姜子牙
D. 妲己
答案:B
2. “妲己叛逆”所发生的国家是哪一个?
A. 周朝
B. 商朝
C. 殷朝
D. 齐国
答案:B
3. 太公望是哪个国家的人?
A. 韩国
B. 楚国
C. 魏国
D. 晋国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封神演义的故事情节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周末王朝为背景的神话小说。
讲述了姜子牙、太公望等诸多神仙帮助周武王打败纣王,建立周朝,最终封情节。
2. 封神演义中孟母三迁与小乔出嫁的故事有什么相通之处?
孟母三迁和小乔出嫁的故事中,都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孟母为了让儿子研究,不畏艰辛,三次搬家到符离,在那里给儿子提供了更好的研究环境。
而小乔也为了嫁给周瑜,不惜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地方生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周瑜的爱和信任。
三、问答题
1. 请问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小说家郑光祖。
2.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差异在哪里?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在文学价值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两部小说有很大的差异。
封神演义主要以周末王朝为背景,展现了一个高度发达的仙人社会,并讲述了人与仙的故事。
而西游记则展现了人与妖魔之间的斗争,主要以取经归来为故事主线。
在角色形象上,封神演义的主要人物都是神仙,而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则是佛教中的菩萨、神祇和妖怪。
封神演义

4 、小说在人物描绘上有一定成就,如 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谋果敢,闻仲 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恶意挑拨等等,都 写出了一定的性格。 5 、艺术描写上偏于叙事而忽略揭示人 物的内心活动,因而多数人物性格并不鲜 明, 6 、铺叙故事则有重复雷同之处,尤其 是数次设阵破阵(十绝阵),更有千篇一 律之感,情节发展也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据传作者创作此书有“欲与《西游记》、 《水浒传》鼎立而三”之意,实则略逊一 筹。但明清以来,它在民间仍得到广泛的 流传。
四、具体做法。 1.做好读书笔记,归类摘抄好词好句。 2.每天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感悟。 3.及时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读书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 4.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 少。”所以我要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才能跳出书籍,而 获得更多。
历史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 描写了周武王起兵伐纣的曲折过程。 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 争,支持武王的阐教,帮助纣王的为 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 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 的要人一一封神。书中创造出众多为 大众所喜闻乐道的神话人物和神幻有 趣的故事情节,充满了超越自然的奇 异色彩。
“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政思想
“西岐之民,无妻者给与金银而娶;贫而 愆期未嫁者,给与金银而嫁;孤寒无依者, 当月给口粮,毋使欠缺”
5女人祸水论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 最毒妇人心”的“女祸”思想,也大大削 弱了它的思想意义。
艺术特点
1 、博采民间传说,发挥神话传说善于 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 形貌,以至杨任剜目后可在手掌内生出神 奇的眼睛,雷震子胁下长有可以飞翔的肉 翅,哪吒则能化为三头八臂。 2 、情节曲折生动,如“哪吒闹海”一 节,由七岁哪吒在河边的嬉戏玩耍,生发 出一段意想不到的争斗,叙事层次分明, 高潮迭起,同时也表现出哪吒由天真顽皮 到勇武狠斗的性格发展过程。此外如黄飞 虎反出朝歌、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等,也有 复杂细致的描写。 3、 浓重的话本叙述特色和方式
封神演义_PPT

阐教教主——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 尊”。在“三清”之中位为 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 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 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主持天界之祖”。 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 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 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 法,《太平经》《想尔注》 等均无记载。其他文献也无 相关记载。
燃灯佛——燃灯道人
封神大使——姜子牙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乃阐教昆 仑山弟子,后被派下山辅佐明君, 代理封神。周西伯夜梦飞熊,遇子 牙于渭水,拜为右灵台丞相,武王 拜为相父。后殷三十六路伐周,其 掌封神榜,执打神鞭,与截教门人 斗智斗法。后金台拜将,准备东征, 为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武王克殷, 其领玉虚法牒,封三百六十五位正 神。武王封其于齐营丘,为五侯九 伯之上。
故事的开始
传说,世界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 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 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 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 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 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邪恶的诗),纣王的渎神使 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 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 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 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 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 起祸乱朝纲
后来的如来佛祖——多宝道人
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之首, 实力强大至极,代理师傅设立诛 仙阵,在截教可谓是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化胡为佛后成为释迦牟 尼多宝如来,尊西天极乐阿弥陀 佛为师,道行修为更是登峰造极。 击败冥河老祖,力压齐天大圣, 在三界之中所向披靡,法力无边, 又称“如来佛祖”。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封神演义读书笔记《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封神演义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封神演义读书笔记一:《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许仲琳,他是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
小说以商灭周兴为背景,以武王伐纣为线索,描述了商朝末年,纣王残暴,天下烽烟四起,讨伐昏君的故事。
坐镇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博采民间传说,充分发挥神话故事擅长夸张的特色,以荒诞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呈现出一个异彩缤纷的故事,使得这部巨著因幻想奇特宏大而闻名于世、影响深远。
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封神演义》描绘出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而且处处充满想象的构思。
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奇特的样貌:堂堂商朝闻太师有三只眼睛,雷震子竟生有肉翅,哪吒则有三头六臂,张桂芳能呼名,杨建可随意变换形体,土行孙可在地下行走……不仅人物奇特,双方相斗时展示出的各种法宝也令人目不暇接:哪吒有乾坤圈,姜子牙有打神鞭,等等。
十绝阵、万仙阵也令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封神演义》也塑造了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姜子牙的刻意隐忍、马氏的世俗势力、闻仲的耿直愚忠等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让阅读成为一种理念,让经典伴随我们远行,我们要多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二:前几天我把《封神演义》看完了,这本书写的商朝的事,纣王暴虐无道,欺压百姓,是个暴君。
为了铲除纣王,姜子牙带兵起义。
他的手下有:哪吒、雷震子、杨戬等等。
纣王为了不让姜子牙攻进都城,就设了很多关卡,可姜子牙都一一攻破,最终攻进了都城,把纣王锁在星月楼上,然后派人用火烧死了纣王。
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我非常欣赏姜子牙,他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小人物,但他关心百姓的疾苦,不畏权势,不怕牺牲,联合所有神仙,共同讨伐纣王,拯救百姓,最终取得了胜利。
另外,姜子牙是一个心胸宽广,处事不惊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七)——《封神演义》阅读【创作背景】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早就传闻于说词者之口,元刊《武王伐纣平话》,伐纣斩将的故事已具雏形。
从《武王伐纣平话》到《封神演义》有个中间环节,就是明代万历年间余邵鱼编集的《列国志传》,采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对故事进一步做了推演、扩大。
《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为《封神演义》提供了情节总构架和部分人物形象、情节单元。
许仲琳等在前人创作、民间传说基础上写定了《封神演义》。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身份,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争议。
最常见的说法是许仲琳,因为明朝一个版本的《封神演义》中出现了许仲琳的署名。
许仲琳的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是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士,号“钟山逸叟”。
除许仲琳外,有关其作者还有陆长庚、陆西星、王世贞等说法,至今未有定论。
【故事梗概】在《封神演义》的世界中,世界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
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
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
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邪恶的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
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
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
道行低者榜上有名。
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主题思想】从历史演义的角度看,小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商周斗争特别是纣王失败周代商兴的历史面貌。
从《尚书》《诗经》到《史记》,这一段史实多有记载,如《史记·殷本纪》中所写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已,妲己之言是从”,“百姓怨望”,“重刑辟,有炮烙之法”,“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羑里”,“剖比干,观其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纣王“赴火而死”,周武王杀妲己等,在小说中均有形象的描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所表现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
为了充分肯定武王伐纣战争的正义性、必要性与合理性,小说第一部分(2—34回)对纣王荒淫残暴罪行进行了集中揭露,说明“君失其道,便不可为民之父母,而残贼之人称为独夫。
今天下叛乱,是纣王自绝于天”。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因此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如何,是国君是否符合天意也就是能否当政的根本条件。
因此,周武伐商虽为臣伐君,却是诛独夫,反暴政,是“奉天命以伐无道”,“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的正义之师。
从另一方面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
”文武尚德,百姓归心,才能周代商兴。
贯串于整部小说的,就是这种披着天命外衣的民本思想,这是西周初年以来出现的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所继承的古代民主思想。
在把封建纲常“天理”化的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封神演义》所宣扬的这种思想,显然具有与封建专制主义相抗衡的叛逆意义。
小说中还生动描写了哪吒剔骨还肉,寻父报仇,殷郊殷洪被遭逃亡,以纣为仇的故事,对这些有失“子道”的悖逆行为表示理解和肯定,而殷后来背叛师教,助商伐周,却终不免化灰犁锄之下场。
这些,同有失“臣道”的武王伐纣一样,都表明了作者企图用一种有条件的相对的君臣父子关系来改造那种无条件的绝对服从的封建忠孝伦理。
这是《封神演义》中可贵的思想光芒。
在历史上,商和周是两个不同的部族。
《封神演义》却把它们写成了君臣的关系,并且强调武王伐纣的事业是“以臣伐君”,是“以下伐上”,是“灭独夫”。
这正是封建社会里的进步观点的反映。
它再三地宣传:“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这样一种思想实际上是封建社会里的农民起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封神演义》还反映了和封建伦理观念相违背的思想。
这突出地表现在哪吒剔骨还肉的故事里。
哪吒打死了凶恶的龙王三太子,为了不连累怕事的父亲李靖,就自杀而死。
后来,李靖一再对他的魂魄进行无理的逼迫。
他已“还了父母骨肉”,不能再忍受下去,在得到莲花化身成形以后,就采取“下山报仇”的举动。
他把自己的父亲当作“对头”看待,见面直呼其名,用枪刺去。
李靖大败而逃,他还紧追不舍。
哪吒的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里,被看成是“忤逆乱伦”。
而哪吒故事的可贵就在于它批判了“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的封建道德原则。
然而,作者所表现的这种思想还是不够彻底的,没有完全突破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
因此,哪吒的反抗并未获得最后的胜利,终于在燃灯道人的玲珑塔下屈服,向李靖认罪。
而且,《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很多地方表现了宿命论的观点。
所谓“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几乎已经成为全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结果,每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都不过是来“完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移”,阵亡以后都是“一道灵魂进封神台去了”。
这无疑歪曲了斗争的性质,从而也就影响了主题思想的积极意义。
作者对于妇女有时持着一种不正确的看法。
妲己被当成“祸水”来描写:纣王亡国主要是由于受了她的蛊惑,纣王的一切倒行逆施、惨无人道的行为也仿佛都是出于妲己指使。
书内也有少数地方,尤其是在韵语的描述中,表现了不明是非的客观主义态度。
【艺术特点】《封神演义》构思上的重要特点,是故事性特别强。
殷军伐西岐,周兵攻朝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悬念引起另一个悬念,一个高潮预示下一个高潮。
每个大将都有一件法宝、一样绝技、一种战术,每段故事都带来花样翻新的场面。
百回小说经常有相对独立的人物小传。
《封神演义》在历史大框架中纵横想象的长篇叙事方式,有人称为“拟史诗”。
《封神演义》有一定的史诗风格,却主要以奇特瑰丽的想象取胜。
神仙妖魔、奇人奇貌奇活儿,踢天弄井,腾挪变化。
雷震子生肉翅可飞;土行孙眨眼问地遁无踪;纣王麾下的孔宣“曾见开天辟地,又见出日月星辰”,背后有五道光,将其一抖,多高明的武器都会陷落进去,连姜子牙的神鞭也不能幸免;吕岳将瘟丹撒到西岐井中,让西岐军民染瘟疫,姜子牙冰冻岐山,用气象战给对方制造恶劣的生存环境等等。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些人物的形象。
许多神仙妖怪的奇形怪状的容貌——例如杨戬的眼睛、雷震子的肉翅、哪吒的三头六臂,往往能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神仙妖怪的法术,例如土行孙可以在地底行走,高明、高觉“目能观看千里,耳能详听千里”,杨戬有七十二变化,无不描写得引人人胜,而且还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
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例如黄天化的暴躁如火,姜子牙的忠厚、懦弱,崇侯虎的贪鄙横暴,妲己的狡猾、残忍,都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作者有时还写出人物的复杂的性格。
写土行孙有许多优点,但也着重写他有暴躁、骄傲、狂妄、好色、贪图富贵等比较严重的缺点。
闻仲被写成是一个忠于纣王的大臣,虽然近于愚忠,他那种正直的性格却还是使人觉得有些可爱的。
不过,作者也没有把闻仲过分美化,而给他安排了必然的下场,使他成为商纣王朝的殉葬者。
另外,像忘恩负义、挑拨离间、倒行逆施的小人申公豹,反复无常、贪财纳贿的奸臣尤浑和费仲,作者用笔不多,却有鲜明的性格,能使读者牢牢记住。
在艺术方面,《封神演义》的缺点在于,作者忽略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大多数人物的性格不够突出;有的地方千篇一律,公式化,像“十绝阵”一段就是。
由于写得比较粗糙,在情节的发展上,还留下一些漏洞。
【人物简介】【申公豹】是昆仑上唯一的异类,他与姜子牙同拜于元始天尊门下,在所有玉虚弟子中间他是唯一的背叛者,但申公豹为姜子牙的师弟,一生与姜子牙为夙敌,法力一般,但口才好。
申公豹无视纣王的暴虐,全力保护纣王与姜子牙为敌。
申公豹是昆仑山上唯一并非以人身修道的弟子,前面所谓几千年的修行只是修成人身的修炼,然后再拜入昆仑门下,如果我们假设申公豹是非人成道,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在截教如鱼得水和众人打成一片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玉虚从老师到各位师兄弟对他都没什么好感,在昆仑强大的种族歧视面前,申公豹无疑是及其不受欢迎的角色,这也许才是他处处和本门为难的原因,鉴于申公豹在封神里招揽各路神仙的特殊角色身份和元始本身对非人修道的极端排斥,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元始之所以收申公豹为徒就是为了借用他非人的身份便于招揽各路人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昆仑上只有他到处受自己人排斥,在昆仑种族主义者眼里,他根本就是昆仑权宜之计的暂用品而以。
【周武王】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的处事能力,看到商朝的无道,他打出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大大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伐纣的过程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亲自带领兵马直捣朝歌,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周武王有着很杰出的个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
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
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商纣王】自古及今,就是暴君昏君的代名词。
纣,基本字义是“中国商代最后的君主,相传是暴君”。
真正的商纣王,子姓,名子寿,另一说名受或受德,是中国商王朝的第三十二代君王。
商谥帝辛。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
据正史记载,纣王见识广博,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曾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