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各种症状
脾胃虚弱的症状 读懂脾胃发出的5大求救信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脾胃虚弱的症状读懂脾胃发出的5大求救信号
导语:脾胃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些变化看出,今天小编盘点了身体的5种不适症状,是脾胃出现问题了,赶快到下文看看你是否有这些情况吧,
脾胃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些变化看出,今天小编盘点了身体的5种不适症状,是脾胃出现问题了,赶快到下文看看你是否有这些情况吧,如果有,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可预防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脾胃虚弱的症状
1、肩膀疼痛
肩膀疼痛可能的症状:右肩经常痛时"肝脏"有问题。
左肩酸痛时"心脏"与"胃"有问题。
两肩同时感觉不舒服,脖子经常觉得僵硬时,肯定是"消化器官"出了问题。
2、便秘、腹泻
一般人都以为"便秘"及"腹泻"是两件分开的事,可是有些人会有便秘及拉肚子同时交替出现的现象,平时常觉得食欲减退。
腹部胀气。
胸部有压迫感或心悸。
呼吸困难及失眠等现象,而且感觉自己的体力一天天减弱。
肌肉消瘦,又查不出原因,有以上现象,你可能已罹患"慢性肠炎",不赶快处理可能会造成致命的腹膜炎。
3、小肠与淋巴系统
不明原因的疼痛经常困扰我们,若你的咽喉没有发炎,但经常不舒服或疼痛,脖子两侧也经常胀痛,肩膀与手臂外侧也会有不舒服与胀痛,但查不出原因,经过推拿。
按摩也只能站时纾解,此现象请多注意"小肠"与"淋巴系统"已亮起红灯。
4、偏头痛
生活常识分享。
怎样看出小孩是脾虚

怎样看出小孩是脾虚一、脾虚症状1、消化不良:脾主运化,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且小孩经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
2、身体疲惫无力:脾主运化水湿,如果小孩出现了脾虚的情况,那么就会发生水液不运,小孩就会出现身体疲惫无力,走路都变得吃力。
3、口干舌燥:由于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表现之一就是肌肉无力,小孩的嘴巴和舌头会干燥发热,还会出现干咳、咽喉干痒等症状。
4、面色苍白:脾虚还会导致小孩面色苍白无华,容易感到乏力和疲劳,这是因为脾主气血,如果脾虚了,气血流通就会受到影响。
5、其他:小孩经常会出现体寒、易出汗、精神不振、记忆力差等情况。
二、脾虚的治疗方法1、中医调理:针灸调理是中医治疗脾气虚的一种传统方法,可以通过针灸手法来调整小孩身体内部的气血流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饮食调理:脾虚的小孩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一些粗粮、蔬果、肉鱼等食品,注意控制油腻和辛辣等食品的摄入,避免加重脾虚的症状。
3、药物调理:中药调理是治疗脾虚的另一种方法。
一般是通过中药调理配方,采用草药调理的方式来改善小孩身体的脾虚症状,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小孩体质,增强身体的运动能力和脾气虚的调节功能。
建议小孩多做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如游泳、球类运动等,同时也可以加强体育锻炼。
三、脾虚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依赖药物:脾虚的小孩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治疗,但是不要过度依赖药物。
只有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地根治脾虚症状。
2、要有规律的生活:脾虚的小孩需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休息,坚持规律的饮食,最好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避免辛辣食品:脾虚的小孩在饮食上应该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品,坚持清淡饮食和均衡营养,不要给小孩食用零食和含糖饮料。
4、要注重营养:脾虚小孩要注重营养,坚持适量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让小孩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缓解脾虚症状。
10个人脾9个虚!脾虚的6大症状你有几个?长期脾虚的危害是什么?

现代人十个有九个脾胃都有点问题,为什么呢?吃饭不规律,天天大鱼大肉,烟酒的摧残下,损伤了脾胃,脾胃一虚,气血就虚,气血不足,各种毛病都跟着来了。
那么什么是脾虚呢?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
中医认为,脾在五行中属土,土的地位非常重要,而脾在人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又被称之为“后天之本”,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
脾病可波及其他各脏,脾气虚则五脏之气皆虚。
所以我们所患的很多病症都有可能是脾虚所引起的。
吃得太饱、暴饮暴食、太多油腻食物、食物不干净、饮食不规律、吃太多生冷食物等,这些饮食习惯都会伤害我们的脾胃,造成脾虚,脾虚则运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食物进入体内不能消化,脾胃功能受损,影响代谢水湿,则会出现食滞、气滞现象,终化热为火,也就出现湿热、上火问题。
脾胃运化食物功能不足,也会引起气血亏虚的后果,所以脾虚的症状会有各种不同。
脾虚主要有这么几点表现1.大便粘如果发现大便不成型,并且用水冲时会发现厕所壁上粘粘了一部分,则说明你为脾虚有湿,并且还伴随着消化功能异常的问题。
2.手脚冰冷手脚感到冰冷是指,即使在天气冷的时候,你并没有感受到冷,可是手脚依然是冰的,不易变得暖和,这说明你的脾虚。
3. 贫血女性脾虚很容易出现贫血的问题,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并且情绪低落,这都是女性脾虚的症状。
4.身体肥胖由于脾胃功能过于虚弱,所以吃进体内的食物会一直堆积在体内,难以被消化,同时自身的新陈代谢过慢,所以脾虚的人身材较为肥胖。
5.舌苔过厚过黄在镜子中观察你的舌头,如果发现舌苔过厚,并且颜色偏黄,那么就说明你的脾有点问题,舌头是否健康反应了脾是否健康。
6.面色发黄脾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血液的顺利循环流动,所以一旦脾脏出现了问题,那么血液流通不顺畅,则会出现脸部皮肤发黄。
脾虚日久不加以控制,往往会造成人体许多危害脾虚的危害1:肥胖首先,脾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的能力过多的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
中医草药调理人体脾虚

中医草药调理人体脾虚中医草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各种亚健康状态,其中脾虚是一种常见的亚健康状况。
脾虚指的是人体脾脏功能不足,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和能量代谢缓慢等问题。
本文将从中医草药的角度,探讨脾虚的原因、症状以及如何使用草药调理人体脾虚。
一、脾虚的原因中医认为,脾虚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和情绪压力过大。
长期饮食不规律、偏食、暴饮暴食、生冷食物过多等都会损伤脾脏的消化吸收功能。
而情绪压力过大、长期焦虑、思虑过度等也会导致脾气虚弱,进而引起脾虚的症状。
二、脾虚的症状脾虚的症状主要包括食欲不振、腹泻、乏力、肌肉无力、容易出汗、面色苍白等。
由于脾主运化,脾虚还会导致肥胖、水肿、皮肤粗糙等问题。
另外,脾虚还会影响思维集中能力和记忆力,给人带来忧虑、消沉等心理问题。
三、中医草药调理脾虚1. 黄芪:黄芪具有补气扶脾的作用,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可以将黄芪制成汤剂或者煮粥时加入。
2. 党参:党参也是常用的补气草药,对脾虚引起的肌肉无力、容易出汗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可以将党参煮汤或加入炖煮的菜肴中。
3. 熟地黄:熟地黄能够补血益气,对脾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心情低落等问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可以熬制成糖水或者炖煮肉类食物时加入。
4. 苡仁:苡仁有健脾化湿的功效,对脾虚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止泻作用。
可以煮粥时加入,或者用来制成苡仁水进行内服。
5. 白术:白术能够健脾和胃,对脾虚引起的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可以将白术煮制成汤剂或加入煮粥时。
除了以上几种草药,还有很多具有补脾益气作用的中草药可以用来调理脾虚。
但是在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搭配使用。
结语:脾虚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中医草药调理脾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正确认识脾虚的原因和症状,合理选用中医草药,可以改善脾虚引起的各种问题,恢复身体健康。
但是在使用草药时,还是需要注意适量使用,不宜过量,以免产生药物副作用。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作者:来源:《生活文摘》2017年第04期脾虚的表现有哪些?脾虚,这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
往往会有许多人会出现脾虚的状况。
那脾虚的时候有什么表现呢?脾虚应该怎么调理呢?脾虚又应该吃什么好呢?今天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
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脾虚的表现虽然说,脾虚是非常常见的,但还是有许多人是不知道脾虚的表现症状的。
因此,下面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1.消化道:便秘or大便稀溏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結、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2.肌肉:肥胖or消瘦当脾虚的时候,人会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并且汗多、气短。
另外会出现眼皮沉重或者是抬不起来的情况,且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
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
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3.妇科:白带过多or过少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
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
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4.睡眠:流口水也因脾虚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
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
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5.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脾虚的时候,除了以上的症状之外,在舌头上也是有很大症状的,如舌边齿印就是脾虚的表现。
脾虚怎么调理1.饮食规律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規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
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
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十人九脾虚!脾虚从初级到严重的几种表现!

焕众温和灸调理脾胃 焕众温和灸可健脾和胃,改善肝胆疏泄,化痰祛湿,清除毒素,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4、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就是脾气太虚了,虚到都不能固摄了。脾气该升不升反而下陷了,这时就不仅仅是腹 胀了,还会出现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原本要升清到心,肺,头面的精微物质反而下注到膀胱,这时候的小便会混浊得像淘米水,人 更是会少气懒言,四肢乏力。
5、脾不统血证 如果脾气亏虚到不能统摄血液,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症状,除了脾虚的标配以外,最主要 的症状还表现为鼻子、牙齿、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这时的辩证的要点主要以出血的表现+脾气虚并见,舌淡苔白。本来就脾虚后气血不足了,加上 有出血的症状,这时候人往往会出现血虚的症状,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
做艾灸,只选焕众温和灸
做艾灸,推荐使用焕众艾灸核心产品【焕众温和灸】。把灸筒粘贴在相应穴位上,点燃灸柱即 可,在施灸过程中可根据体感旋转或升降灸筒盖调节温度。 整个过程明火微烟,不落艾灰,安全绿色; 解放双手,站着、坐着、躺着、趴着、走动过程中都可以做艾灸,方便高效;无论老人、孩 子、妇孺都可使用焕众温和灸! 施灸时间无需刻意计算,一枚焕 众温和灸燃尽的时间即为25-30分钟; 由于不受施灸姿势的限制,还能多穴同灸,实现在同一时间打通引发疾病关联的多个穴位,灸 疗效果更明显!
4 脾虚→ 不能将血液控制在血脉中→便血,尿血,例假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尽。
女人脾虚的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女人脾虚的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导语: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
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
那么脾虚该怎么治疗呢?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
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
那么脾虚该怎么治疗呢?
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分类:
一、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二、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调养脾胃的方法:
1、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孩子脾虚的十大症状和解决办法

孩子脾虚的十大症状及解决办法家长朋友问:“为何我的孩子总是感冒呢?”“为何我的孩子个头一直比别的同龄孩子矮呢?”“为何我的孩子总是脸色腊黄呢?”等等,其实,我们需要向家长介绍的是:这些问题,很可能是脾虚引起的。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身体的根本,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是靠着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运行。
所以称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而孩子的喂养过程中,因为家长的不恰当方式,往往使得孩子脾胃受伤,从而引起很多疾病,那么,孩子的脾胃受伤,到底有哪些表现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脾虚的孩子,大约有这么多的表现吧:1、不爱吃饭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如果脾虚,则无力运化食物,孩子就总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经常积食会导致脾虚,反过来加重积食;另外,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等,也会导致脾胃受伤,出现脾虚的情况。
用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抗生素杀灭了肠道的有益菌,导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问题,现在这样的孩子特别的多。
所以,当孩子常常没有胃口,不想吃食物,一吃就肚子胀胀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是否脾虚了。
2、便秘或腹泻脾虚的孩子,无力运化,脾气不足,无力将津液输送到大肠,所以会导致孩子便秘,尤其是脾阴虚的孩子,便秘的情况特别多,因为毒素蓄积体内,无力排出,反复被吸收,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身体问题很多。
而脾虚,同样也会引起孩子腹泻,这是因为脾虚无力运化食物,所以有的孩子会出现一吃就拉的情况,而且,往往大便里会有没有被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腐熟食物导致的,古人管这叫“完谷不化”,这样的孩子,吸收功能一定不好,所以会有营养障碍的情况。
3、体质差,容易感冒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能够吸收营养物质,才能保证肺的抗邪能力。
所以,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怎么总是感冒呀?”对此我会一再反复地回答:“大家一定要多学中医知识啊,这样的孩子,需要调补脾土,令正气充足,才能不再经常感冒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虚的各种症状
1、脾热
2、脾寒
3、脾湿
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
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
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黄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毒、霉的病。
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毒、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
(咳嗽另外说,不光脾胃问题。
)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
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黄水,也是湿热。
黄疸表现为暗黄,也是湿热。
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
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
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
脾到肺的升化失常。
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大人也适用。
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治疗湿热的方法,简单的就是薏米,薏米除湿,而且性情相对平和,好调味,容易喂。
其它还有茵陈、茯苓、泽泻等,但因为味道不好,不建议给宝宝用,除非严重的湿热情况下。
薏米除湿,且性偏寒,所以可以除湿热,健脾。
一个月的小孩可以吃薏米汤。
但因为薏米带寒性,所以不要一概都吃,有些人并不适合吃,就是脾寒的。
一般宝宝不会脾寒。
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
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大便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打嗝并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
脾寒可以用少量姜丝冲水吃饭前喝。
如脾寒吐奶,可以在喂奶前根据年龄喝5-30ml姜水。
很小的宝宝,可以用姜汁滴在舌头上。
姜的作用主要用于暖胃,不要用多,特别晚上要注意使用。
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
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大便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
这就用炒薏米煮粥。
炒薏米(薏米放炒锅里面干炒,发黄即可煮粥)、大米、姜丝粥,严重的可以用泽泻、桂皮、炒白术,不过小儿一般不会到这种情况。
薏米粥用量一般50g 大米配50g 薏米,或固定一汤勺薏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脾热,这与湿热不同的是身体内湿气不大。
脾热是因为积食久了,或久病伤津,有火的表现,所以也常说心脾积热。
可以理解为,锅(胃)里水烧干了,火却没法关。
脾热引发的症状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热症。
脾热容易发生在身体健壮、食欲旺盛的宝宝身上,因为饮食无节制,有些宝宝身体看上去很好,却总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热、湿、寒三种情况组合,可以得出各种毛病。
一般的脾热可以用绿豆百合粥。
绿豆百合粥清热,生津,可以去脾热,严重的脾热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银花。
脾热的外部表现是,舌苔黄厚,看上去干燥,喜饮水。
嘴唇面颊红,舌头红,总之是大旱的表现。
舌苔黄厚也可能是湿热,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黄腻,好像一层水膜,就是湿热。
身体弱的小孩一样可能脾热,但这种脾热根在阴虚,而不是脾虚。
多数因为久病伤津、阴虚火旺,这种情况不能以清热为主,而应当以滋阴生津为主。
舌苔裂开(可吃百合绿豆粥调理),当然是大旱之象,脾热不湿,但还要看如果看上去是泡裂的感觉就不一样。
阴虚造成的热和脾热不同在于脾热的小孩看上去精神充沛,兴奋过度,相对而言阴虚的小孩萎靡不振,无论阴虚还是脾热,多吃生津食物就好。
阴虚的小孩是虚火上浮,一般表现为烦躁娇气,实热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烦躁气盛,甚至大喊大叫。
嘴周围长泡,多数是脾热。
脾热,毒气上升,从口而出,
所有脾气问题,一方面是性格,一方面是身体,小宝宝的脾气和身体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