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展望)

合集下载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对外汉语教材的基本理论研究)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对外汉语教材的基本理论研究)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材编写原则,试图通过句型讦练、功能项目替换练习、诧法分析等综合讦练,来培养学习者 的诧言交际能力。
(3)鲁健骥等编写的《初级汉诧课本》 这套教材是北京诧言学院亍 20 丐纨 70 年代迚行的一项“关亍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 呾阅读教学的试验”成果。不乀平行的配套教材还有《阅读理解》、《听力练习》、《汉字读写 课本》,这是我国最早编写的对外汉诧系列教材。 (4)80 年代出版的基础汉诧教材较为重要的还有《现代汉诧教程》、《汉诧初级教程》。 3.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出版的中高级教材重要的有《中级汉诧教程》、《汉诧中级教程》、 《汉诧高级教程》、《高级汉诧教程》。 4.90 年代初期以来,教材的编写呾出版数量急剧增加。深受欢迎、使用面较广的,有 《桥梁——实用汉诧中级教程》、北京诧言文化大学汉诧学院组细编写呾出版的六十多部 《对外汉诧本科系列教材》。 (三)20 丐纨 50 年代~21 丐纨初的教材研究概况 1.对教材编写迚行研究,早在 20 丐纨 50 年代就已绉开始。王学作、柯炳生《试论对 留学生讲授汉诧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就有“教材编写”。 2.钟梫写亍 60 年代中期的《l5 年汉诧教学总结》对 l950 年以后的 l5 年间对外汉诧 教学实践迚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3.20 丐纨 80 年代以来,对教材编写迚行绉验总结呾理论探认丌断深入,出现了一大 批研究成果。它们可以分作以下几种情况: (1)在对教学理论、教学法、课程改革呾建设等研究中论及教材问题,戒在有关论著 中辟与章与节认论教材编写问题; (2)结合教材编写实践,对教材编写迚行理论研究呾探认;
二、第二诧言教材的属性呾功能 (一)第二诧言教材的基本属性 1.工具性 (1)第二诧言教材是一种诧言知识传授呾诧言技能讦练的工具,是教师施教呾学生学 习、幵最织以促迚学生诧言知识的增长呾诧言技能的提高为目的的教学工具。 (2)教材的工具性就是教材的教学工具性,即教材的编写呾设计要服务亍教学,要适

《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7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 试
7.2 课后习题详 解
7.1 复习笔记
7.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8章 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 语教学
8.2 课后习题详 解
8.1 复习笔记
8.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9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对外汉 语教学
9.2 课后习题详 解
9.1 复习笔记
9.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4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
4.2 课后习题详 解
4.1 复习笔记
4.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5章 对外汉语教材的基本理 论研究
5.2 课后习题详 解
5.1 复习笔记
5.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6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 得研究
6.2 课后习题详 解
6.1 复习笔记
6.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
1.2 课后习题详 解
1.1 复习笔记
1.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2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 计和大纲
2.2 课后习题详 解
2.1 复习笔记
2.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第3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 念
3.2 课后习题详 解
3.1 复习笔记
3.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详解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考生。也可供各大 院校学习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 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 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 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其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广大读 者学习专业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适用于国内外 教材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和课(章)后习题,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 案。赵金铭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对外汉语教学权威教材之一。作为该教材的配套 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 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 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对外汉语教学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 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对外汉语教学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 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试范围整理1.doc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试范围整理1.doc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材料2014-5注:本材料依据老师最后一课所划范围(虽然其实没听清他到底说什么)整理。

填空选择分答案主要出自老师上传之课件及其他材料,另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存疑内容及说明已用红字标出,请注意甄别。

名词解释及之后内容为依据课件材料进行归纳而成,名词解释部分将已找到要点直接进行罗列,具体取舍和选择请自行决定。

论述题仅给出要点,具体内容参加提示和课件。

因时间仓促,且根本没听课,所以内容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采用时请认真研判、谨慎对待。

如遇错误,欢迎指出,深表谢意,考试时如因参考此份材料导致错误和扣分,找我也不承认!祝大家考岀好成绩!一、填空与选择1、对比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1)行为主义心理学。

(2)结构主义操作方法。

2、《英语初阶》是功能法的纲领性文件。

3、《跟我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学生或者年龄在15岁至18岁的青少年第二语言学习者。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小介语理论。

5、保证效度的关键是测试项口和测试内容要耳测试目的相•致;保证伫度的关键是保证试卷内容和难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题没找到合适的答案,姑冃存疑)6、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具体见老师上传之第八讲课件材料)7、母语干扰作用来白什么理论:对比分析理论。

8、克拉申最著名的假说是什么?“习得与学习假说”“监察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ppt是按照这个顺序给的,但是没看到说哪个最著名。

9、在中国学习800学时后相当于初中水平,此时的单词量约为:3000。

10、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功能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鱼亘的能力。

12、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13、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适应期)14、对比分析的儿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15、认为关键期后难以学习语言的假说:赛林克,中介语假说,石化现象,196916、威尔金斯创立的流派是:功能法17、以贝利兹为代表的,19世纪出自西欧的教学法是:直接法18、HSK相关内容,这道题我忘了他说的是啥了。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赵⾦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填空题:1、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标是“怎样教”这个核⼼问题。

3、我们习惯说的“对外汉语”,其中汉语是作为第⼆语⾔或外语的汉语,并不同于作为母语的汉语。

4、所谓任务,是指教师在课堂布置的让学习者⽤⽬的语完成语⾔活动。

5、《汉语⽔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三个⽅⾯组成:话题内容、语⾔范围、⾔语能⼒。

6、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总体特点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致分为专业教育、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等四个基本类型。

7、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基本的语⾔观是语⾔是⼈类最重要的交际⼯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当作交际⼯具来教,最根本的⽬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

8、由刘珣等编写、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汉语课本》,是我国第⼀部专供国外使⽤的基础教材。

教材最早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探索了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的编写路⼦。

9、“习得顺序”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含义:第⼀个含义是指不同语⾔规则的习得顺序;第⼆个含义是指⽬的语特定规则的发展顺序。

10、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有《世界汉语教学》、《语⾔教学与研究》等。

1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第⼆语⾔教学,⼜是⼀种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样,都属于应⽤语⾔学。

12、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研究,是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可能严格体系化的部分”。

也就是说,对外汉语研究,尤其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般原则、⽅法和规律,以建⽴⾃⾝的科学研究体系。

10000 13、《汉语⽔平词汇与汉字等级⼤纲》,把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分为4个界标:100词、3000词、5000词、8000词。

14、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新中国成⽴后第⼀部正式出版的教材。

15、从学习者的⾓度来说,教材的教学功能,就是教材的学习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一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p58)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综合课2、专项技能课3、转向目标课4、语言知识课5、翻译课6、其他课程。

(参考刘本P300)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P60)1、综合课的技能培养取向2、专项技能课的微化训练倾向3、各类课程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4、课程的活动化倾向5、课程的教材一体化倾向6、课程的规范化倾向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规范(P62)课程规范:对可成本体和课程实施这两部分内容的规范。

课程本体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即课堂教学,是指课程的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步骤和课程测试等过程。

课程规范主要包括:1、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2、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3、对课程内容的规范4、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5、对测试的规范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法回顾与展望一历史回顾第一阶段: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50—60年代初)。

这个阶段的教学法指导思想上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倾向,侧重从语言规律出发,强调系统语法知识的讲授。

教学内容以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为中心,教材以因素和语法为纲,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学。

这个阶段另一特点是,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

第二阶段: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的教学法阶段(60年代初—70年代初)教学内容侧重语言的听说训练,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归纳法,注重“精讲多练”。

“相对直接法”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教学法形式。

第三阶段:深化实践性原则的教学法阶段(70初—80初)这一阶段教学法受到语言交际观念影响。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实践的交际性含义,提出了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的主张。

针对学生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

这一时期教学法具有听说法烙印。

(P114下)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现状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广泛吸收和引进了国外一些有影响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试验和自觉地归纳,教学法呈现出多种并举、丰富多彩的态势。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赵金铭 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04
3.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讲义) 吕必松 (内部资料) 1996
4.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刘珣 田善继 冯惟钢 北京语言大学 1997
5. 语言教学原理
盛炎
重庆出版社 1990
2. 母语mother tongue与外语foreign language:
3.本族语native language与非本族语nonnative language:
4.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与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任务
怎么教
教什么
怎么学
二.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
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11.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Vivian Cook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课程主要内容
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内/国外,学 科任务与性质。
(1)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2) 学习者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影响着语言学习。
二.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言现象的科学(语言是什么)。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教授和学习语言规律的科学(怎么教和怎么学)。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 历史比较语言学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发现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析。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20世纪前半叶,以索绪尔的学说为基础,欧洲语言学出现了结构主义 思潮。三个学派: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哥本哈根符号学派、美国描写 语言学派。 3.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以乔姆斯基为首,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学 派,把语言学研究的触角伸向人类认知领域,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 4.功能主义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英国的韩礼德(M.Z.K.Halliday)继承与 发展了弗斯的理论,探讨语言的意义与功能,语言的使用,语言与社会 的关系等问题,创建了功能主义语言学派。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学概论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学概论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一、总论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②教学的全过程;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育概论笔记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育概论笔记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
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和过程式大纲。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主要分组合型和分解型两种。组合型大纲:是把语言内容由易到难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内容体系。传统语言大纲就是这个类型。分解型大纲:是从语言的运用角度向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由难度不同的语言要素组成,语言形式被分解在不同的教学材料中,不按语法系统排列内容。意念——功能大纲就属于这个类型。
第二节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其本质特征是,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赵本P33、34)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如下:
一般的课程设计理论认为,对语言进行具体设计时包括:1、调查和需求分析阶段2、确定教学设计和大纲制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3、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即制定语言教学大纲。4、准备教学材料,编写教材。(杜宾和奥斯坦恩,19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展望
10.1 复习笔记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一)理论建树初具规模
1.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1)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
(2)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
(1)含义: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研究基础之上。

(2)学科成熟的标志:从理论上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学科成熟的标志。

3.对外汉语研究
(1)含义:“对外汉语”是指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

(2)目的:让学习者了解词语的用法、造句的规则以及表达的方法,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3)内容:要求既能阐释汉语同其他语言的共同之处,更要揭示出汉语的特点以及学
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4)研究方法:语言对比分析和语言心理认知。

(二)研究对象更加明确
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
朱德熙(1989)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有两个方面:
(1)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无法前进;
(2)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绝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

2.研究的内容
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

(1)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
(2)从“教”的角度,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

3.研究目的: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

(三)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
1.汉语本体研究
(1)特点
汉语本体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①在汉语本体研究的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言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即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

②在研究方法的侧重点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

(2)作用
①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
②对现代汉语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2.研究“教”和“学”
(1)研究汉语教学法时应注意
①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
②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
③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

(2)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发展
①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盛行一时的交际法原则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

②l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一功能一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

③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惟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

④l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

(四)文化因素研究兴起
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1)20世纪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

(2)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3)由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2)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

(3)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研究方向有两个
①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以韩语为背景的韩国文化的比较;
②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

3.发展现状: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有待时日
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起步较晚,谈论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民族文化对外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问题及中介语文化问题还都在讨论之中。

(五)研究成果十分可观
1.汉语本体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1)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领域,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
究视角上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

(2)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研究中,语法研究占更大的比重,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近半数,其中大部分都涉及语法研究。

(3)这些论文涉及以下三类内容
①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语法教学的改革;
②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
③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对外汉语教学界语法研究的特色
①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
②体现了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
③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

(1)对“结构一功能一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2)进一步明确了以总体设计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
(3)建立并不断完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3.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些教材,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各具特色和优势。

二、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尚无重大建树
1.产生缘由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就有“重表达、重实践、重对比”的研究传统,这是传承了清代朴学求实的学术传统,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理论的探讨。

2.解决措施
(1)应在对语言的充分描写与科学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题,努力发掘汉语的本质特点;
(2)在引进西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开阔理论视野的同时,结合汉语特点和教学实际,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力求在汉语教学和学习理论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构想与框架模式。

(二)在教学实践上尚无重大突破
1.产生缘由
几十年来,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大多遵循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总体设计上大同小异,少有新意。

2.解决措施
(1)要在“使外国人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学好汉语”方面,广开言路,多方实验,鼓励创新;
(2)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应打破目前混合编班、通用教材、单一教法、统一测试的局面,为不同母语、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