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第3单元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高中历史必修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了解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掌握在这种制度下其国王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到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与首相的差异之处以及他们在国家的不同的作用。
从横向上认识到英国国王与中国的封建君主的差异,从而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
掌握君主立宪制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议会改革难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三、课型:复习课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复习,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英国议会制度是中世纪贵族与国王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从18世纪开始,责任内阁制在英国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19世纪后,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获得进一步发展。
通过横向比较,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熟悉、掌握英国的历史。
创设新情境,运用新材料。
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前引后连,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同学们认识到争取民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民主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同的政治文化建设,造就了不同的治国模式。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五、教学设计:(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保 守 党 重 要 成 员 会 议
英国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Great Britain) 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
党,1833年改为保守党。1912年国家统一党与之合 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
31
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丘吉尔和撒切
尔夫人。
32
22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起源 国王的顾问、助手(国王行政的助手)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
形成 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逐
责任内阁制
渐形成(国王逐渐脱离行政权)
基本原则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辉格党议员)
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 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沃波尔连续担任 首相21年,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朗首相会不会为此改 变策略,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1
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 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 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B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作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发展。
35
英国的首相、责任内阁与英王、议会 之间是什么关系?
36
首相
组织内阁
内阁
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内阁与首相 共进退
女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过程
民主
Charles Ⅰ Cromwell
革 命 开 始
1688
Charles Ⅱ
William III
1649
处建 死共 国和 王国
1640
任克 “伦 护威 国尔 主就 ”
王斯 朝图 复亚 辟特
光 荣 革 命
时间
专制
1653
1660
James Ⅱ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是废? 是立?英国人有过多次不同的选择……
第三次转移:政治权利的下移 从贵族到工业资产阶级再到公民。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权力制衡关系
行政权
内阁(首相)
组 阁 立 法 权 多 数 党
形式任命
行 政 监 督
国王
任 命
集体 负责
下院
选 举
议会
权力中心
上院
贵族世袭
司法权
选民
四、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的混合物。
2、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
原则二: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 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探究:
英国内阁制度和中国明朝内阁制度有何 区别? 1、性质:
中:封建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英: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皇帝任命
英:选举产生 中:完全听命于皇帝,只对皇 帝负责,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 英: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只对 议会负责,君主统而不治
根据材料概括:国王有哪些权利受到了制约?议 会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
一、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
(二)确立标志——《权利法案》
第一次转移: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认识历史传统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在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学难点:内阁制中君主、首相、责任内阁制之间的关系,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模拟感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谁相信……一个受人尊重而富裕的国王,有着无限的权利去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呢?”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上述评价讲授新课: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议会逐渐掌握立法权师:英国近代民主制度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有哪些与后来的民主制度类似或者启发着后世制度建设的?生:有限王权与议会制度1. 历史传统:a .以法律限制王权-----有限王权。
(《大宪章》目的、原则)b. 以议会决定大事----议会的开端(上下两院的区别)师:限制国王的势力发生了变化,角色也在转变,国王也有与以往不同。
归纳一下吧。
生:走向中央集权,贵族势力渐衰,一批贵族资产阶级化。
国王来自有着更封建专制传统的苏格兰。
2. 现实矛盾:王权与议会的斗争(解释:新贵族)师:为什么斗?斗什么?怎么斗?生:为了利益,财与权,议会口舌之争与武装对抗①斗争原因:阶级利益冲突。
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王权膨胀,议会势力发生了转换。
王权由资产阶级的同盟者、保护者变成压迫者、阻碍着。
一言以蔽之,争权。
)②斗争焦点:围绕征税权,王权该不该遵守传统,受到约束。
③斗争方式:议会斗争与内战。
(争取利益最大化;无原则的妥协;还是根据国情,力量对比,维护法律与传统,妥协,求稳)3.君主立宪制确立斗争胜利:光荣革命。
(解释)----进口的、议会的国王确立标志:《权利法案》颁布------法律至上;议会至上。
必修1第三单元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唯物史观认为: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互相制约, 民主制度完善与 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相辅相成
渐进中完善
“渐进中完善”同样是 独特的政治智慧。
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 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 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英国式道路》钱乘旦
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这种选票分配有什么弊端?
渐进中完善—— 1832 年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 变化 1832年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增加, 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 举权 1867年改革 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 225万 1918年改革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 举权 1928年改 实现21岁以上成年公民 革 普选权 选举权的扩大、下移趋势
妥协中前进
妥协中前进
革命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因,但 适时妥协同样是一种政治智慧。
传承中创新—— 1689 《权利法案》
第1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 立法权 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限制王权
第4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 税收权 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主权 第6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军事权 , 王在法下 皆属违法。
人治
发展
议会主权
法治
传承中创新
“传承中创新”也是一 种政治智慧。
渐进中完善——责任内阁制
阅读教材36页文本框史料,了解内阁的由来, 并结合下述材料思考,《权利法案》颁布后, 国王有没有失去权力?
立宪君主威廉三世十分珍惜他手中尚有的权利, 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他立即否决,直到 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 此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时目标】1.自主阅读,明确代议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和责任内阁制等制度的基本特点。
2.完成预习案的学习,掌握本课基本线索,重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全面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过程。
【课前预习案】一.明确几个历史概念的基本特征1.代议制:公民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政体形式主要有两种: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实行议会立法、分权制衡原则,与政党政治联系密切。
体现民主化、法律化和制度化三大特征。
2.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世袭,任期终身,权力在宪法规定范围内行使。
3.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4.责任内阁制:内阁行使行政权,向议会负责。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条件:《大宪章》为限制王权奠定基础;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2.标志:1689年《》的颁布及实施。
意义: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限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保障了民主和稳定。
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1)国王任命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为首相;(2)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国王批准后组成内阁。
4.新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更多席位,逐渐掌握政权。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熟练掌握议会、内阁、首相和国王之间的权力制约关系)1.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扮演仪式性角色,统而不治。
2. 是国家权力中心,行使立法权。
3.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负责,行使行政权,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4.首相是议会、内阁最高长官,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最高决策者。
5.首相对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6.如果议会对内阁不信任,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课堂探究案】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第一篇: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标要求:了解看《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及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明朝内阁同英国内阁,加强学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以及比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采用英国大选、女王、议会大厦等资料,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课下搜集到的材料,以及让学生自编自演女王、首相和议员三者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再到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直至女子普选权的获得这一过程的学习,认识到民主的取得是经过漫长的斗争过程的。
这其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白经济基础才是上层建筑的根本。
通过对英国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特点的理解,认识历史传统地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民主和法治是人类进步的标志,通过学习英国制度的创新,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中国加强法治和民主建设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初中课标要求: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及能力,只是知识还不够丰富、能力还不够强,但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概括能力。
四、教材分析关于英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本课的知识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所以本课主要结合有关历史资料,采取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一:教师:国会大厦傲立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气势磅礴,瑰丽而肃穆,是英国法律的象征。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西方文明的兴起【政治文明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知识体系】1、确立:17世纪《权利法案》2、发展: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完善:19世纪议会改革和两党制一、背景及条件:⑴历史渊源:13世纪初,颁布《大宪章》,逐步形成“限制王权,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⑵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⑶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⑷政治前提: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
注:光荣革命:以政变形式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结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定法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并不断完善。
二、确立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内容: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2.影响:⑴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⑵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⑶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三、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②形成标志: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比较题: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的不同⑴本质不同: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是资本主义代议制产物;⑵产生途径不同:明朝的内阁阁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英国内阁制是建立在代议制基础上,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⑶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事没有决策权,仅拥有票拟;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⑷负责对象不同:明朝内阁阁员仅须向皇帝负责,英国内阁则须向议会负责;⑸独立程度不同:明朝内阁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维持,英国内阁则可以完全脱离王权而自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教材整理1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大宪章》
(1)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概况: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3)影响: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权利法案》
(1)背景
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②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赶走复辟国王詹姆士二世。
(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意义
①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③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35[课中思考题],思考:《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提示】 《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中用法律限制王权、征税必须经
过议会批准、保证议会各项“自由”权利等。
教材整理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1)背景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
(2)特点(原则)
①首相与内阁的关系: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上台组阁的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在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手中。
2.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结果: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基础:代议制。
(2)核心:责任内阁制。
(3)权责
①国王: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角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37[课中思考题],思考:在责任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选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首相即政府首脑,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探究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分析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英王的这一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提示】 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开始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史料二反映了内阁与议会有何关系?
【提示】 首相及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3)根据史料三,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提示】 有效地调节了英国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稳定。
【史论拓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教世袭领袖。
但是国王没有实权,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议会主权至上: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3)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掌握行政权,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内阁必须从议会中产生,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阁,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只履行任命手续。
2.作用
(1)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议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与发展时期。
(2)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取了这一模式。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最主要体现在()
A.议会与国王互相实现了权力平衡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继承议会传统并实现了民主政治
D.《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解题模板】
1.(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7世纪的英国历史上,某一事件被称作一场“家庭纷争”、一次“光荣革命”。
该事件的主导者是()
A.国王B.议会
C.枢密院D.内阁
【解析】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因此该事件的主导者是英国议会。
【答案】 B
2.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为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解析】按英国惯例,只有内阁首相才有权主持会议,而内阁首相是由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组建内阁。
【答案】 D
3.(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④内阁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
台,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选A 项。
【答案】 A
4.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导学号:24940047】A.工业革命的发展B.国王权力受限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从而使资产阶级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政治权力。
【答案】 A
5.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
——《权利法案》材料二国王的权杖
材料三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
国家统一的象征。
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
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君主相比,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不同。
(1)材料一表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由此奠定了什么政体的基础?
(2)材料二反映了英王统治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英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第(1)问由材料可知,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初衷是以法律限制王权,并由此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第(2)问主要通过解读漫画的寓意来回答,画中显示国王权杖(权力)只是一种荣誉,因而有名无实、统而不治。
第(3)问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找出诸如“国家元首”“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等关键词句,即可归纳出英王的角色特征。
【答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或确立议会权力至上)。
政体:君主立宪制。
(2)“统而不治”。
(3)国家元首;民族团结的纽带;国家统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