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授课时间: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3、学生简单了解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见学案)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
结
教后反思
本节课在涉及到政治制度时学生明显感觉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在讲到责任内阁制时,单纯的知识点学生有点晕。
通过图示的展示后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国王、首相、议会、内阁之间的关系,而且很快就能够理解并识记住。
这也是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议
会
下
院
内阁(政府)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对
议
会
负
责
提
出
名
单
组
成
责
任
制
内
阁
形
式
任
命
下
院
大
选
中
获
胜
的
多
数
党
领
袖
形
式
任
命
不
对
国
王
负
责
不
对
国
王
负
责
首
女王
内阁与首相在政
治上共进退
滕州市第六批“新课程教学达标”学标、练标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
申报人:闫帅池
学科: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了解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掌握在这种制度下其国王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到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与首相的差异之处以及他们在国家的不同的作用。
从横向上认识到英国国王与中国的封建君主的差异,从而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
掌握君主立宪制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议会改革难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三、课型:复习课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复习,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英国议会制度是中世纪贵族与国王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从18世纪开始,责任内阁制在英国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19世纪后,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获得进一步发展。
通过横向比较,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熟悉、掌握英国的历史。
创设新情境,运用新材料。
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前引后连,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同学们认识到争取民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民主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同的政治文化建设,造就了不同的治国模式。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五、教学设计:(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8课_英国的制度创新

当堂练习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 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以法律约束王权,实行依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限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一)背景/原因
• 1、历史渊源
首相
议会选举的多数党领袖 首相组阁 议会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这是一个 面积和人口与我们一个省相当的国家; 这是一个 产生了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凯恩斯等无数巨匠的国度; 这是一个 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 这是一个 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颤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 这是一个 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历程开始的地方; 这是一个 充满民主自由而又不乏丑陋与荒唐的国家; 这就是那个 让我们初来时欣喜若狂 让我们离开时也感叹“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地方。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权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 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 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 言论自由权 弹劾或询问。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 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 集会权 应经常集会
《权利法案》对《大宪章》的继承和发展
根据材料概括: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障了 议会的哪些权利?
背景/原因 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
英 国 君 主 立 宪
发展
责任内阁 制
两党制
形成 原则
1832年议会改革
特点
影响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小试身手
项目
国家元首是谁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王 世袭 无 无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面批时间_______【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是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读新闻看政治)新闻一2010年5月11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布朗在首相府唐宁街10号门外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1.英国内阁成员将何去何从?为什么?新闻二2010年英国首相大选尘埃落定,43岁的大卫•卡梅伦于5月11日成为英国首相。
2.卡梅伦当选首相需要哪些条件?他有哪些权力?新闻三2010年5月13日,英国新内阁成员在位于首都伦敦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参加首次内阁会议后合影。
3.卡梅伦内阁是如何组成的?新闻四中新网2010年7月21日电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21日表示,英国驻阿富汗军队或从2011年起,开始实施撤军计划,到2015年,撤军计划将基本完成。
4.卡梅伦要想顺利实施此项政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不需要女王的同意?假如议会不再信任新政府,会有什么结果?【课堂检测】A层1.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民主化的政治原则也是从英国最早起步的。
下列标志英国民主化开始的是()A.《大宪章》B. 《权利法案》C. 内阁制的出现D. 普选权的扩大2.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3.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最能说明此材料所反映英王地位的是A.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B.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C.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牵制D.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4.(2010·福建厦门质量检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07年5月初访问美国时,白宫特意在7日晚为她举办了一场“白领结”级国宴。
(2021年整理)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完整教案

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完整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完整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完整教案的全部内容。
安妮(1701—1714年在位)在当上了英国的女王后,总是不是特别的开心,一天她觉得心情特别的烦躁,就想找点事情做做,她觉得自己住的宫殿让她看的很不顺眼,就想改变一下,但是这需要很多的钱,所以她就想征收点特殊的税收。
结果遭到了议会、首相的一致反对,并且他们还认为女王违反了国家法律,要求女王自我反省.安妮女王本来想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结果是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
为什么女王的这么一点的愿望都难以做到呢?议会和首相怎么为什么能够拒绝女王并且还要求女王做自我反省呢?这就需要了解英国的现行政体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光荣革命1《大宪章》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
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
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
阅读课本35页有关《大宪章》的规定内容,两条。
《大宪章》民主内容不多,但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他表明了一点: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表明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它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原则,逐渐被承认为立宪政治的基础。
高中历史_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在新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1、大视野的课程观2、生本位的学生观3、探究式的学习观4、对话式的学法观5、引领式的教师观6、快乐式的课堂观7、过程性的评价观二、三、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基本史实。
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认识英国政治文明的独特性和普适性。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探究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利分配情况和实质;绘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行图,分析其特点;师生对话,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启示。
3.情感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让学生认识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过程。
教学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我个人教学特色,我决定采用“ 5C教学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1、整合(conformity):在整合中明确教学内容。
本课将英国的制度创新整合为五个环节:从传统中走来;在妥协中革命;在法治下确立;在渐进中完善;在感悟中前行。
这既是本课内容的整合也是三维目标的整合。
在课堂板书中,我用几个关键词即传统、妥协、法治、渐进、感悟——五个词把这节课的内在结构与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2、过程(course):本课的设计强调历史发展的线性化过程和规律性线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西方文明的兴起【政治文明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知识体系】1、确立:17世纪《权利法案》2、发展: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完善:19世纪议会改革和两党制一、背景及条件:⑴历史渊源:13世纪初,颁布《大宪章》,逐步形成“限制王权,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⑵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⑶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⑷政治前提: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
注:光荣革命:以政变形式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结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定法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并不断完善。
二、确立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内容: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2.影响:⑴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⑵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⑶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三、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②形成标志: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比较题: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的不同⑴本质不同: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是资本主义代议制产物;⑵产生途径不同:明朝的内阁阁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英国内阁制是建立在代议制基础上,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⑶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事没有决策权,仅拥有票拟;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⑷负责对象不同:明朝内阁阁员仅须向皇帝负责,英国内阁则须向议会负责;⑸独立程度不同:明朝内阁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维持,英国内阁则可以完全脱离王权而自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课程标准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因此具体教学目标为:什么是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么确立的?又是怎么逐渐完善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君主立宪那些事,串联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与完善。
用那些事作为史料,让学生通过史料去对话历史,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完善过程,认识这种渐进改革的模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人民所受的苦难最少,国家所受的危难也最少。
感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启迪;世界是多样的,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选择了不同的政体,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个文献《权利法案》,一个制度责任内阁制。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确立了议会主权,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8---19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形成以责任内阁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重要发展。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代议制民主政治及君主立宪制有一定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理解,以把握历史内涵。
【重点难点】重点:《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难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的理解【教学方法】史料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着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的落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节课从中国古代的政治特点导入,引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同时抛出思考问题:英国的政治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形成的?教授新课:一、《大宪章》与议会雏形——传统的力量戴上紧箍咒的约翰和亨利——两个“倒霉蛋”的故事13世纪初,约翰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不堪重负的贵族于1215年向国王开战,结果是贵族占领伦敦,刀架在约翰脖子上,迫使其签署了《大宪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 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大宪章》的意义,,《权利法案》的意义和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事实。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权利法案》的具体条文,具备一定的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确立的过程认识到民主政治的长期性;体会《权利法案》具体条文所体现的限制王权的精神,体会其民主与法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的形成与发展难点: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二、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一)“连连看”:罗列两组(一组是人物和时间,一组是事件)知识点,让学生理清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签署的过程。
二)解决的问题,掌握的知识点1、《大宪章》是哪两着矛盾爆发
的结果,限制了谁的权利?2、英国议会的创始人是谁,议会由几部分组成?3、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结果?4、《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意义?君主立宪制是
什么?5、思考:请从阶级性质方面考虑《大宪章》与《权利
法案》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线索
“光荣革命前”,国王密室开会——]“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 》内阁权力增大 ------- 〉第一任首相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二)内阁,议会和国王的关系
3个小故事:
故事一:“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 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
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
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
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请回答: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行政大权
故事二:“ 48小时首相”
1746 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
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
被迫辞职,时称“ 48 小时首相”。
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请回答:当国王和内阁出现矛盾,内阁如何应对?首相率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原则一: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故事三:“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1782 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
24 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
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摘编自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请回答: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当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有几种解决方案?
A、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B、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原则二: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君主立宪制运行机制英国政体的特点:①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上“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
③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三)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内
容:1832年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
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四、课堂练习(活学活用)
假如叙利亚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卡梅伦追随美国。
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
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卡梅伦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如果不同意,会怎样?
要么内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