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处理
阮病毒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阮病毒气性坏疽处理流程阮病毒气性坏疽处理流程阮病毒.气性坏疽处理流程朊病毒病毒感染处置流程1.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2.可以重复使用的被病毒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为病毒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非政府(大脑、硬脑膜、垂体、眼、脊髓等非政府)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以选以下方法之一展开消毒杀菌,且杀菌的严苛程度逐步递减:a)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b)将采用后的物品使用冲洗消毒机(宜采用具备杀死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剂)或其他安全的方法除去可知污染物,然后煮沸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促进作用60min,并放在压力蒸汽杀菌121℃,30min;然后冲洗,并按照通常程序杀菌;c)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134℃灭菌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3.被病毒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为病毒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非政府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通常物体表面应用领域清洁剂冲洗,根据等待消毒物品的材质使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或煮沸消毒,至少促进作用15min,并保证所有污染表面均碰触至消毒剂。
4.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
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5.被病毒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为病毒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非政府(脑脊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非政府)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确切,可以参考上述措施处置。
气性坏疽患者的管理制度和感染防控措施

气性坏疽患者的管理制度和感染防控措施气性坏疽是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溶组织杆菌等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肌坏死或肌炎。
多发生在开放性骨折伴血管损伤、挤压伤伴深部肌肉损伤、临近肛周会阴的严重创伤等缺氧环境下。
其临床特点是病情重、进展快,常常需要外科处理,甚至手术治疗。
由于产芽孢杆菌对各种消毒因子抗力高,常规的消毒措施不易将其杀灭,如果感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亦可造成医院内感染。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制定气性坏疽感染患者管理制度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1.我院微生物室检出产气荚膜杆菌或科室接诊气性坏疽的患者,应第一时间报告感控部,并根据此项制度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
2.患者应单间安置,房间做醒目标识。
诊疗、换药操作就地进行,减少转运环节。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诊疗活动结束后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4.宜使用一次性的诊疗用品,必须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诊疗用品,应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并做好交接与告知。
5.日常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专用,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6.患者床旁备医疗废物袋,收集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患者的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袋使用双层包装,有效封口,做好标识,并对护工及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做好告知。
7.病室内加强通风,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2次/日,2小时/次。
物体表面和地面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立即用2000 mg/L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8.清洁工具专室专用,用后清洗干净,再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浸泡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9.患者需手术治疗时,应提前告知手术室,按隔离手术的要求进行人员及物品的准备。
手术间的消毒按照“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执行。
10.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科室配备合格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手套、穿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戴护目镜。
气性坏疽的护理

伤口红肿
伤口周围皮肤红肿,伴有水疱和捻 发音,这是因为气体在皮下积聚。
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恶心、 呕吐、脉搏加快、神志不清等全身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02
气性坏疽的护理原则
伤口处理
01
02
03
伤口清洁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 敷料,避免感染扩散。
伤口引流
确保伤口引流充分,防止 脓液和坏死组织堆积。
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气性坏疽康复期间,患 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
在问题。
保持积极心态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树立康复信心,积极 参与康复训练和治疗。
注意饮食调理
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 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
体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
其他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气性坏疽患者可能因肺部感染、肺水肿等肺部并发症而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 痰等症状。护理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痰,遵医嘱使用抗炎、平喘药 物,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
消化系统并发症
气性坏疽患者可能因食欲不振、摄入不足等因素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 消化系统并发症。护理时应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遵医 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间,避免加重病情。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避免自行处理
避免自行挤压伤口、涂抹药膏等不当处理,以免加重感染。
健康生活方式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控制基础疾病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得了气性坏疽怎么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 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 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3.抗生素 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 4.全身支持疗法 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止痛、镇静、退热等。 气性坏疽抗毒血清对气性坏疽的防治效果不佳,仅能起到暂时缓解毒血症的作用,而且还有使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现已很少应用
气性坏疽手术室应急预案及流程

气性坏疽手术室应急预案及流程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软组织损伤造成的血液供应障碍、坏死组织内积聚细菌并导致感染。
其病变迅速,毒性强,预后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在手术室遇到气性坏疽患者时,需要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置。
如下:一、应急准备1. 确保手术室内设备齐全、消毒完好,无污染物件,保持手术室干净整洁。
2. 确保手术室内备有足够的气体、药品、抢救设备等应急物资。
3. 确保手术室内所有医护人员熟悉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方法。
二、患者检查1. 当患者出现气性坏疽的临床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及时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体液等标本送实验室检查。
2.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
三、手术准备1. 当患者确诊为气性坏疽后,应立即安排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
2. 在手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随时注意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四、手术流程1. 手术前,应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内,进行全身消毒,佩戴手术衣、帽、口罩等防护装备。
2. 进行局部麻醉后,立即进行手术切除坏死组织,清创,并确保切除周围健康组织以杀灭病菌。
3. 接着进行局部冲洗,并在手术区域注入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4. 手术结束后,患者应送往重症监护室或恢复室进一步观察和护理。
五、术后处理1. 术后应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对于重症患者,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以上是气性坏疽手术室应急预案及流程的详细内容,希望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气性坏疽病情,及时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气性坏疽污染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物品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

气性坏疽污染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物品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定义
气性坏疽感染是指由产气荚膜梭菌等所引起的大面积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的厌氧菌感染。
适用范围
适用于被气性坏疽患者或者疑似气性坏疽患者污染的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
处置流程
注:
a一般污染应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消毒30-45分钟,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10000mg/L,浸泡消毒≥60分钟。
b器械、器具应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并确保每个部位充分接触消毒液。
c清洗、消毒工具及环境的处理方法与器械、器具的消毒方法相同。
其他管理要求
1.被气性坏疽患者或者疑似气性坏疽患者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置流程应遵循“消毒→清洗→灭菌”的原则。
2.为了减少因器械在回收、运送、清洗、消毒中造成对环境、人员的感染,临床操作宜首选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临床执业医师A1型题-试卷8

临床执业医师A1型题-试卷8(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气性坏疽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分数:2.00)A.大剂量青霉素B.高压氧疗法C.输血、输液D.紧急手术处理√E.补充足够的营养解析:解析:气性坏疽是由厌氧的梭形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伤口内组织坏死、腐化,产生厌氧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繁殖,使病情恶化快。
治疗的原则是尽快切除无生机的肌肉组织,病变部位作广泛、多处切开;敞开伤口;用氧化剂冲洗、湿敷,改变其厌氧化环境。
因此手术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
2.下列各种引流管,不正确的处理是(分数:2.00)A.要注意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B.仔细记录引流液的色泽和容量C.留置胆管内的T形管可在术后1周拔除√D.胃肠功能恢复后可将胃肠减压管除去E.腹腔烟卷引流一般在术后24~72小时拔除解析:解析:首先要明白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其次明白放置的方法和部位,及引流管的观察内容。
T形管,是放置在胆管内,引流管的长臂通过腹腔由腹壁引出,在腹壁与胆管之间,有一段引流管是游离的,需要有纤维素包绕管壁,在腹壁与胆管之间形成一纤维管道,大约需2周以上,拔除T形管时,形成的纤维管道可将胆汁引至腹壁外,如果拔管过早,纤维管道尚未形成,会使胆汁流入腹腔,发生腹膜炎。
因此答案C是错误的。
3.一成人烧伤面积60%,7小时后入院,经注射吗啡、头孢类抗生素和生理盐水1000ml,仍有休克,应考虑为(分数:2.00)A.神经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低血容量性休克√E.中毒性休克解析:解析:本患者烧伤面积60%,属特重烧伤,主要病理改变是创面大、渗出多、组织肿胀,在最初24~48小时,会有大量体液丢失,患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因此患者休克,应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补液1000ml,远不能纠正体液丢失量。
因是伤后7小时,此时创面感染尚未形成,故不存在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
骨科气性坏疽手术的处理

骨科气性坏疽手术的处理
张格格 2018.6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主要内容
1 掌握气性坏疽病人临床表现 2 了解气性坏疽病人治疗原则 3 熟悉气性坏疽的手术配合 4 手术后处理
概述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 通常指由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 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 性特异性感染.是开放性骨折、严重组 织碾挫伤、深层肌肉损伤和组织坏死感 染等严重创伤的并发症。
3.手术间内指导麻醉医生做好麻醉机的擦拭消 毒处理,指导运送工人做好推车的擦拭消毒, 洗手和巡回共同做好手术间的消毒,从墙壁 柜—无影灯-吊塔-治疗车-手术床-地面依次 进行擦拭消毒。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 术后处理
4.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离开手术间均在缓冲区更换 拖鞋,洗手及巡回护士处理好手术间各类消毒方 可离开,也在缓冲区更换拖鞋及脱下防护衣服, 放入红色袋子密封运送。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 术前准备
8.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均需更换一次性手术 衣,手术帽,拖鞋外套一次性鞋套。手术间 巡回护士还应戴双层手套。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 术中配合
1.术中器械护士应密切观察术中进展情况, 传递器械应做到稳、准、轻快。两名巡回护 士一名负责手术间的手术配合,另一名负责 供手术间内所需物品,手术间内巡回护士不 得出手术间,手术间外巡回护士不得进入手 术间。
(6)固定专用治疗、护理用具于房间内,如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用物等。
(7)用过的敷料一律焚烧。 (8)谢绝探视。 (9)隔离区每日用消毒液擦洗,并用紫外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性坏疽”病人的处理
病史简介:
患者,女,39岁,农民。
2007年4月6日因“腰腿痛”在某诊所针灸治疗,曾使用药捻,具体过程不详。
4月8日出现右下肢及腰背部剧烈肿胀,右膝关节以下皮色灰暗,可见花斑样改变,可见散在水泡,部分表皮剥脱。
右下肢运动功能丧失。
4月8日14:00以“右下肢气性坏疽”收住骨科。
15:30行右小腿切开引流减张术,术中取组织渗液送检:涂片镜检:G+梭状芽胞杆菌。
4月8日20:00紧急高压氧治疗。
4月9日00:40病情进一步恶化,行右大腿切开引流减张术。
4月9日9:00腰骶部皮肤肿胀呈暗紫色,全院病例讨论确认:无法截肢。
4月9日15:00为防止感染播散,转传染科。
此时,右下肢体组织大面积坏死,感染蔓延至腹部,中毒症状严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4月10日11:30经用药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感染处理措施:
一、消毒隔离: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隔离。
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病房固定用物:各种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固定使用,不得与他人共用。
3.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1000~2000的84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使用后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后,清洗,再用环氧乙烷灭菌。
5.所有使用后物品处理:消毒-清洗-消毒
二、个人防护:
1.特护人员及必须进入病房工作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更换工作衣裤,着长袖隔离衣,外穿一次性手术衣(无防水围裙),一次性帽子(完全遮盖头发),一次性口罩(无N95口罩),消毒手套、工作鞋外套鞋套。
2.医生检查、换药时戴双层手套。
3.所有进入病房人员所用防护用品,出门前放入房间内门口的医疗垃圾袋内,隔离衣放在门外的治疗车下层。
4.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三、医疗废物处理:
1.医疗垃圾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就地使用1:1000或1:2000的84消毒液消毒处理后,装入医疗垃圾袋,不可重复使用的一次性物品,由特护人员直接装入医疗垃圾袋,在病房门口由另一护士再套一层医疗垃圾袋拿出。
2.排泄物处理:大小便用1:1000或1:2000的84消毒液消毒处理后,倒入病房卫生间便池冲水。
四、应急措施:
若手术截肢,启用旧门诊楼内废弃介入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