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规约报文详解(解剖麻雀_最快速掌握_强力推荐)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回复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回复规约(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一种协议,用于定义数据交换的格式、顺序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104规约(IEC 60870-5-104)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制定的一种规约,主要用于监控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104规约及其报文解析。
一、104规约简介104规约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规约,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满足实时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104规约采用了面向报文和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能够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点的通信模式。
二、104规约报文结构104规约的报文结构包括报文头(Header)、ASDU(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和报文尾(Footer)。
报文头包含了报文的控制信息,用于表示报文类型、优先级和传输原因等。
ASDU是实际传输的数据部分,负责携带各种监控与控制的信息。
报文尾用于检测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104规约报文解析1. 报文头解析:首先读取报文头,根据报文头的信息可以确定报文的类型、传输原因和发送序号等。
报文类型表示了报文的目的和功能,如启动报文、确认报文或者监控与控制的报文。
传输原因表示了触发发送该报文的原因,如周期定时发送、事件触发发送等。
2. ASDU解析:根据ASDU的类型可以确定ASDU的功能和数据的含义。
不同类型的ASDU用于传输不同种类的监控与控制的数据,如单点信息、双点信息、测量值和参数等。
根据ASDU的结构和定义,可以提取出数据的具体内容。
3. 报文尾解析:最后检查报文尾以验证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报文尾通常包括一个校验和,用于检测报文是否被修改或丢失。
四、104规约报文的应用104规约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交通、石油等行业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

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遥信报文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规约,用于传输遥信信息。
它是一种比较基础的通信规约,具有简洁明了、易于解析的特点。
本文将对104规约遥信报文进行解析,并详细介绍其结构、功能及解析方法。
一、104规约概述104规约是一种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协议。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包括遥控、遥测、遥信等功能。
104规约遥信报文是其中的一种应用,用于传输遥信信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状态传递。
二、104规约遥信报文结构104规约遥信报文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报文头和报文体两部分。
1.报文头报文头是104规约遥信报文的起始部分,用来标识报文的类型和长度等信息。
具体包含以下字段:-长度:表示整个报文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类型:表示报文的类型,可以是单点遥信、双点遥信等。
-传输原因:表示报文的传输原因,可以是激活、确认、远方传送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表示报文的公共地址,用于标识报文传输的设备。
2.报文体报文体是104规约遥信报文的核心部分,用于传输具体的遥信信息。
具体包含以下字段:-遥信地址:表示遥信信息的地址,用于标识该遥信信息所对应的设备。
-遥信状态:表示遥信信息的状态,可以是开、合、未定义等。
-时标:表示遥信信息发生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三、104规约遥信报文功能104规约遥信报文具有以下功能:1.遥信信息传输104规约遥信报文可以用于传输遥信信息,在电力系统中,遥信信息主要用于表示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的状态。
通过传输遥信信息,不同设备之间可以及时地共享设备的运行状态。
2.状态同步通过传输遥信信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状态同步。
当一个设备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遥信报文及时将这个变化传递到其他设备,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状态一致性。
3.告警处理遥信报文还可以用于告警处理。
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发送遥信报文的方式将告警信息传递到其他设备,以触发相应的处理措施。
104规约报文详解(解剖麻雀_最快速掌握_强力推荐)

--------------------------------------------------------------------------------------------------------------------------------------------------------------------------------------------------------------------------------------------- IEC-60870-5-104:应用模型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保证数据的正确送达,保证如何避免冲突。
(物理层利用如 RS232上利用全双工)链路层负责具体对那个slave的通讯,对于成功与否,是否重传由链路层控制(RS485 2线利用禁止链路层确认)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一些应用,如问全数据还是单点数据还是类数据等(网络利用CSMA/CD等保证避免冲突的发生)--------------------------------------------------------------------------------------------------------------------------------------------------------------------------------------------------------------------------------------------- 基本定义:端口号2404,站端为Server 控端为Client,平衡式传输,2Byte站地址,2Byte传送原因,3Byte信息地址。
--------------------------------------------------------------------------------------------------------------------------------------------------------------------------------------------------------------------------------------------- 注: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整个数据)=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固定6个字节)+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长度可变)--------------------------------------------------------------------------------------------------------------------------------------------------------------------------------------------------------------------------------------------- APDU长度(系统-特定参数,指定每个系统APDU的最大长度)APDU的最大长度域为253(缺省)。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104规约是指用于远动控制通信的规约,以以太网为载体,服务模式是平衡模式。
它是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之间的通讯。
它具有TCP/IP的冲突检测和错误重传机制,具有比101协议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端口号默认为2404。
104规约的帧格式包括ASDU、控制域、信息体等部分。
其中,ASDU是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控制域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至丢失和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信息体包含了传输的数据内容。
104规约的帧格式有三种:I帧、S帧和U帧。
I帧为信息帧,用于传输数据,长度大于6个字节,为长帧;S帧为确认帧,用于确认接收的I帧,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U帧为控制帧,用于控制启动/停止/测试,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
以总召唤报文为例,其帧格式如下:起始字符加上信息体长度(字节数18)加上信息体。
其中,起始字符为68H,信息体长度为18个字节,信息体包括了控制域和信息体元素。
控制域中包含了编号的控制功能,如总召唤命令等。
信息体元素中包含了总召唤的各个信息体地址和信息体元素值。
104规约报文详解(解剖麻雀,最快速掌握,强力推荐)

--------------------------------------------------------------------------------------------------------------------------------------------------------------------------------------------------------------------------------------------- IEC-60870-5-104:应用模型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保证数据的正确送达,保证如何避免冲突。
(物理层利用如 RS232上利用全双工)链路层负责具体对那个slAvE的通讯,对于成功与否,是否重传由链路层控制(RS485 2线利用禁止链路层确认)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一些应用,如问全数据还是单点数据还是类数据等(网络利用CSMA/CD等保证避免冲突的发生)--------------------------------------------------------------------------------------------------------------------------------------------------------------------------------------------------------------------------------------------- 基本定义:端口号2404,站端为SErvEr 控端为CliEnt,平衡式传输,2BytE站地址,2BytE传送原因,3BytE信息地址。
--------------------------------------------------------------------------------------------------------------------------------------------------------------------------------------------------------------------------------------------- 注: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整个数据)=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固定6个字节)+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长度可变)--------------------------------------------------------------------------------------------------------------------------------------------------------------------------------------------------------------------------------------------- APDU长度(系统-特定参数,指定每个系统APDU的最大长度)APDU的最大长度域为253(缺省)。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104 规约的概述2.104 规约的特点3.104 规约的报文结构4.104 规约的报文解析实例5.104 规约的应用场景正文一、104 规约的概述104 规约,全称为 Modbus RTU 通讯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是由 Modicon 公司于 1979 年开发的,现在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协议之一。
104 规约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兼容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 PLC、PAC、智能仪表等工业控制设备的通讯。
二、104 规约的特点1.传输速度快:104 规约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Mbps,满足了工业自动化领域对通讯速度的要求。
2.可靠性高:104 规约具有强大的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通讯错误,确保通讯的可靠性。
3.兼容性好:104 规约支持多种工业控制设备,如 PLC、PAC、智能仪表等,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4.拓展性强:104 规约具有丰富的功能指令,可以满足各种工业自动化应用的需求。
三、104 规约的报文结构104 规约的报文由帧头、地址、命令、数据、校验和、结束符等部分组成。
其中,帧头用于标识报文的开始和结束;地址用于标识通讯设备的地址;命令用于指示通讯的类型和功能;数据是通讯的核心内容;校验和用于检验数据是否正确;结束符用于标识报文的结束。
四、104 规约的报文解析实例以读取保持型输入为例,假设设备地址为 1,输入寄存器地址为 0,对应的报文如下:- 帧头:0x03 0x03(表示报文开始和结束)- 地址:0x01(表示设备地址为 1)- 命令:0x04(表示读取保持型输入)- 数据:0x00 0x01(表示输入寄存器地址为 0)- 校验和:0x12(用于检验数据是否正确)- 结束符:0x03 0x03(表示报文结束)五、104 规约的应用场景104 规约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讯,如 PLC 与 PAC 之间的通讯、智能仪表的数据采集等。
iec104规约协议报文流程解析

iec104规约协议报文流程解析iec104规约协议报文,就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电力系统这个大舞台上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想象一下,电力系统是一个超级大的家族,各个设备就像是家族里的成员。
而iec104规约协议报文呢,就是这些成员之间沟通的信件。
每一个报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格式和内容,就像每封信都有特定的书写格式和要表达的事情一样。
我们先来看报文的起始部分。
这部分就像是信件的开头称呼,它会告诉接收方,“嘿,我是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它会包含发送端的一些标识信息,这就好比是写信人的地址。
这个标识很重要呢,就像你收到一封信,你得知道是谁寄来的。
如果这个标识乱了或者错了,那就好比收到一封不知道谁寄来的信,会让人很迷糊。
然后是报文的类型部分。
这就像是信里写的事情的大致分类。
是通知对方有新情况了呢,还是在回答对方之前的询问?不同的报文类型有着不同的作用。
就像你给家人写信,有时候是告诉他们你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这就类似一种类型的报文;有时候是回复家人之前问你的问题,这又是另一种类型的报文。
比如说,一个设备检测到电力参数有异常了,它就会发出一种特定类型的报文,告诉监控系统“我这儿有点不对劲啦”。
报文的数据部分就像是信的正文内容。
这里面包含了真正有用的信息。
在电力系统里,可能是电压值、电流值、设备状态之类的信息。
这部分信息就像是你告诉家人你现在的生活状况,是过得好呢,还是遇到了困难。
这些电力数据非常关键,因为它们直接反映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就像你家人通过你信里描述的生活状况来了解你的真实生活一样,电力系统的监控人员通过这些数据部分的报文来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报文还有校验部分。
这就像是信件的防伪标识。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干扰,导致报文的内容发生错误。
校验部分就可以检查这个报文是不是完整的、正确的。
这就好比你收到一封信,你要看看这封信有没有在途中被损坏或者被人篡改过。
如果校验不通过,那就好比收到一封字迹模糊、内容被乱改的信,这样的报文是不能被信任的,就像这样的信你也不会相信里面的内容一样。
104规约报文解释说明

链路先握手再通信,不握手不通信,通信中断须再握手(建立链路)确认报文的来回须对方的认可,认可方式可以是一条专用的报文也可以是下一个询问报文中的FCB来暗示原因传送的信息都必须带上原因,不允许没有理由的传输地址每个信息量都有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地址类型每种信息的传输都有不同的功能类型68 启动符5D 长度6C 控制域103 控制域278 控制域300 控制域401 遥信D0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体个数)14 00 传送原因01 00 站地址01 00 00 信息体地址(点号=信息体地址-起始地址)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结构说明:TYP:类型标识,可查表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0> := 未定义<1> := 单点信息M_SP_NA_1<3> := 双点信息M_DP_NA_1<5> := 步位置信息M_ST_NA_1<7> := 32比特串M_BO_NA_1<9> := 测量值,归一化值M_ME_NA_1<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M_ME_NB_1<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M_ME_NC_1<15> := 累计量M_IT_NA_1<20> := 带状态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M_PS_NA_1<21> := 不带品质描述的归一化测量值M_ME_ND_1<22..29>:=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3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M_SP_TB_1<3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M_DP_TB_1<3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位置信息M_ST_TB_1<3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M_BO_TB_1<3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归一化值M_ME_TD_1<35>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标度化值M_ME_TE_1<36>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短浮点数M_ME_TF_1<37>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累计量M_IT_TB_1<3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M_EP_TD_1<3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M_EP_TE_1<4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EP_TF_1<41..44>:=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 UI8[1..8]<45..69>CON <45> := 单命令C_SC_NA_1 CON <46> := 双命令C_DC_NA_1 CON <47> := 步调节命令C_RC_NA_1 CON <48> := 设点命令,归一化值C_SE_NA_1 CON <49> := 设点命令,标度化值C_SE_NB_1 CON <50> := 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NC_1 CON <51> := 32比特串C_BO_NA_1<52..57>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带时标的ASDUCON <5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命令C_SC_TA_1 CON <5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命令C_DC_TA_1 CON <6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调节命令C_RC_TA_1 CON <6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归一化值C_SE_TA_1 CON <6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标度化值C_SE_TB_1 CON <6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TC_1 CON <6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C_BO_TA_1 <65..69>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VSQ:可变结构限定词D7 D6 … … D0SQ 信息对象数目 SQ=0:离散的信息报告 SQ=1:顺序的信息报告信息对象数目的个数是0-127;一包报文中所含的信息(YC 、YX 等)的数目 COT_L,COTH:传送原因1,NET 保护单元之间的通讯怎样设置在6800里?? 2,控制域的I,S,U 等格式是怎样用的I 格式:信息传输格式类型(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简称 I-FORMA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EC-60870-5-104:应用模型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保证数据的正确送达,保证如何避免冲突。
(物理层利用如 RS232上利用全双工)链路层负责具体对那个slave的通讯,对于成功与否,是否重传由链路层控制(RS485 2线利用禁止链路层确认)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一些应用,如问全数据还是单点数据还是类数据等(网络利用CSMA/CD等保证避免冲突的发生)--------------------------------------------------------------------------------------------------------------------------------------------------------------------------------------------------------------------------------------------- 基本定义:端口号2404,站端为Server 控端为Client,平衡式传输,2Byte站地址,2Byte传送原因,3Byte信息地址。
--------------------------------------------------------------------------------------------------------------------------------------------------------------------------------------------------------------------------------------------- 注: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整个数据)=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固定6个字节)+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长度可变)--------------------------------------------------------------------------------------------------------------------------------------------------------------------------------------------------------------------------------------------- APDU长度(系统-特定参数,指定每个系统APDU的最大长度)APDU的最大长度域为253(缺省)。
视具体系统最大长度可以压缩。
--------------------------------------------------------------------------------------------------------------------------------------------------------------------------------------------------------------------------------------------- 【1个例子】104报文分析BUF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M->R:68 1510 0002 001E 01 03 0001 0079 00 00 01 10 01 24 13 D2 0A 02分析的结果是I (主动上报SOE,主动上报是因为104是平衡式规约)报文头固定为0x68,即十进制104长度15字节(不是6帧的,都是I帧)发送序号=8【控制字节的解析10 00 02 00 ,发送序号:0010H/2=16/2=8】接收序号=1 【控制字节的解析10 00 02 00 ,接收序号:0002H/2=2/2 =1】0x1E=30 即M_SP_TB_1 带长时标的单点信息01 -> SQ:0 信号个数:103 00 -> 传送原因:[ T=0 P/N=0 原因=3 | 突发]01 00 -> 公共地址:179 00 00 -> 0x79=121 信息体地址: 12101 -> 状态: 1 IV:0 NT:0 SB:0 BL:010 01 24 13 D2 0A 02 ->低位10 高位01,即0x0110=1*16*16+16=272 时标: 2002/10/18 19:36:00.272--------------------------------------------------------------------------------------------------------------------------------------------------------------------------------------------------------------------------------------------- 每个字节都为unsigned char类型,如果是2个字节表示1个short型,则都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 【字节0】0x68即十进制数104,68做为BUF第0个字节,下面的说明依次向后排--------------------------------------------------------------------------------------------------------------------------------------------------------------------------------------------------------------------------------------------- 【字节1】15即从字节2到最后的所有字节数(长度)--------------------------------------------------------------------------------------------------------------------------------------------------------------------------------------------------------------------------------------------- 【字节2、3、4、5】这4个字节是4个控制域,对应不同类型的格式(I帧、U帧、S帧),意义和格式都不相同I帧(可变长度)的控制域定义其中发送序号、接收序号的低位都需要左移1位,即乘2,才发出;接收时除2即可。
S帧(固定6个字节的短帧,用于确认接收到对方的帧,但本身无信息数据)的控制域定义U帧(固定6字节)的控制域定义启动控制信息(V-生效(激活) C-确认)命令(TEST-测试STOP-停止START-启动)--------------------------------------------------------------------------------------------------------------------------------------------------------------------------------------------------------------------------------------------- 【字节6】即ASDU的首字节就是类型标识(标准ASDU的选集【ASDU定义】)类型标识与传送原因分配(站-特定参数):灰块:不要求黑块:本配套标准不允许空白:功能或ASDU未采用类型标识与传输原因的标记:"×"只用在标准方向"R" 只用在反方向"B" 用在两个方向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站-特定参数,只用在标准方向标"×",只用在相反方向标"R",用在两个方向标"B")□<1> 0x01:M-SP-NA-1 =单点信息(总召唤遥信、变位遥信)■<2> 0x02:M-SP-TA-1 =带时标单点信息(SOE事项)□<3> 0x03:M-DP-TA-1 =双点信息■<4> 0x04:M-DP-TA-1 =带时标双点信息□<5> 0x05:M-ST-NA-1 =步位置信息■<6> 0x06:M-ST-TA-1 =带时标步位置信息□<7> 0x07:M-BO-NA-1 =32比特串■<8> 0x08:M-BO-TA-1 =带时标32比特串□<9> 0x09:M-ME-NA-1 =测量值,规一化值(越限遥测)■<10> 0x0A:M-ME-TA-1 =测量值,带时标规一化值□<11> 0x0B:M-ME-NB-1 =测量值,标度化值■<12> 0x0C:M-ME-TB-1 =测量值,带时标标度化值□<13> 0x0D:M-ME-NC-1 =测量值,短浮点数■<14> 0x0E:M-ME-TC-1 =测量值,带时标短浮点数□<15> 0x0F:M-IT-NA-1 =累计量(电度量)■<16> 0x10:M-IT-TA-1 =带时标累计量■<17> 0x11:M-EP-TA-1 =带时标继电保护装置事件■<18> 0x12:M-EP-TB-1 =带时标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19> 0x13:M-EP-TC-1 =带时标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20> 0x14:M-SP-NA-1 =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21> 0x15:M-ME-ND-1 =测量值,不带品质描述的规一化值(总召唤遥测量)□<30> 0x1E:M-SP-TB-1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31> 0x1F:M-DP-TB-1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32> 0x20:M-ST-TB-1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位信息□<33> 0x21:M-BO-TB-1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位串□<34> 0x22:M-ME-TD-1 =带时标CP56TimE2A的规一化测量值□<35> 0x23:M-ME-TE-1 =测量值,带时标CP56TimE2A的标度化值□<36> 0x24:M-ME-TF-1 =测量值,带时标CP56TimE2A的短浮点数□<37> 0x25:M-IT-TB-1 =带时标CP56TimE2A的累计值□<38> 0x26:M-EP-TD-1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39> 0x27:M-EP-TE-1 =带时标CP56TimE2A的成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40> 0x28:M-EP-TF-1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ASDU集<1>、<3>、<5>、<7>、<9>、<11>、<13>、<15>、<20>、<21>、<30>-<40>都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