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语文《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教师引导。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句子,谈体会。“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体会到夜晚海边瓜地的宁静与美好。指导朗读。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六年级的学生,初读课文时,对于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词语,会感到很陌生。但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白半文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检测与练习
1.组内听写文中的生字词语。(检测目标1)
2.小练笔:仿照第一自然段,用鲜活的语言再现“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这一场景。(检测目标3)
教后
小记
1.小组合作: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划分层次,思考课文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哪几件事。
2.小组代表分享,教师相机指导。(通过抓住“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第二日”“正月过去了”)
3.教师总结。
初识、相处、分别
活动2:聚焦对话,归纳趣事
1.小组合作:默读第6至第18自然段,想一想闰土和“我”讲了几件趣事。练习用小标题归纳。(引导学生用地点+事情的方法概括)
2.增强读写结合的意识,在阅读中学会表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品读“看瓜刺猹”,感受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动作等来描写一个人,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体会遣词造句中蕴含的情感。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3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3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重点闰土给我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形象。
同学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介绍一个人物。
三、教学难点文章中出现的“四角的天空”,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和把握什么是四角的天空。
通过解读让学生体会“我”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闰土生活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以笔为“武器”,同敌人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课件出示鲁迅的画像)你对他又有那些了解呢?生:介绍鲁迅的有关资料。
(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并齐读课题)(二)品读感悟,体味人物形象。
1、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
2、仔细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闰土给我讲了几件事,并把相关的语段找出来读一读。
3、研读雪地捕鸟。
体会闰土具有怎么样的特点——聪明能干。
4、对了,闰土介绍捕鸟的过程我们体会到他的聪明能干的特点,这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他的聪明能干呢?(生标动词)扫,支,撒,看,拉,罩。
5、指导学生怀着这种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这部分对话,来仔细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
6、小组合作,研讨其他事件,进一步感悟闰土的形象。
集体汇报交流。
(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1、出示课文插图。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看着幻灯、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背诵第1自然段。
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
(1)出示绘有闰土守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宇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
3组织讨论质疑。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
①理解下列词义: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
(教师讲词义、学生写词。
)②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见作业本第1题。
)(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井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5讲读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2)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
(要求在复述时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带”、“捏”、·刺“等词语。
)(3)齐读课文第一段。
6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2、3题。
5、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路:本组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
本课是落实本组训练重点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本课在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2.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给学生自行探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25《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今天的阅读与思考,我们一同走进了鲁迅笔下的那个充满童趣与纯真的世界。我们探索了作者与闰土之间的深厚友情,感受到了他们一起经历的趣事和美好时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珍贵的记忆和感悟珍藏在心,继续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去追寻更多的故事与智慧。下一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这篇课文,期待大家能够有更精彩的发现和体会。再见,同学们!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入体验了课文《少年闰土》所营造的童趣与纯真世界,进一步加深了对作者与闰土之间深厚友情的理解。通过感悟他们一起经历的趣事和美好时光,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的积累,更在情感上得到了滋养和升华。这样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更多故事与智慧的渴望。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学生齐读课题。
生问:闰土是谁,和作者什么关系,写了关于他的什么事,为什么要写他?
3.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
1.教师:同学们,你们正值年少,一定结交了不少的朋友,在你和朋友之间也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哪位小伙伴给你的印象最深,你们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
教师相机导入新课:最是难忘童年时。知心的小伙伴,儿时的有趣事,调浓了我们童年的色彩,令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五彩斑斓,回味无穷。那么,如何留下童年的美好画面呢?鲁迅先生写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核心能力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核心问题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扭、胯”等7个生字;学习动作、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式。
2.通过小组探究,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的形象。
3.体会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鲁迅。
提问:大家认识这是谁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他就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出声朗读课文,并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结合课前预习,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
2.这篇课文讲要讲了什么事明确:回忆“我”与闰土的故事。
3.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总结: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的哪几件事明确: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
(三)深入研读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哪些地方描写了闰土是用什么方法描写的课件出示闰土刺猹的。
明确:第一段,“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动作描写。
第四段,“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外貌描写。
第6-15段大量的语言描写。
2.默读1-15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闰土机智,有经验,勇敢、质朴可爱、知识丰富。
(板书:活泼可爱、知识丰富、机智勇敢)3.齐读第16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句子的含义。
明确:这句中的“他们”是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表面上指后院高墙上的棱角,实际上是说鲁迅和他的朋友像井底之蛙一样。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闰土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预习课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你们瞧,(出示画面配乐)[师朗诵第一段]。
生谈感受。
2、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3、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就是闰土。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4.同学们一起和他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新授1、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少年。
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好,开始吧!2、请浏览完的学生举手回答,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
先写了(回忆),我和闰土的第一次见面,这叫初次相识(板书:初识)。
然后写了我和闰土在一块儿相处的过程,(板书:相处)。
最后写了我和闰土分开那叫离别(板书:离别)。
同学们,课文正是按照这四部分来写的,我们都知道在这四部分当中,相处是写得最详细的。
好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闰土对我说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写在边上。
(①雪地捕鸟(②海边拾贝)(③看瓜刺猹)(④看跳鱼儿)同学们,这些有趣的事,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经历过的,没看过的,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叫什么事?(希奇事)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词都理解得很好。
[板书希奇事]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希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生谈想做的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写的这四件事,有什么特点?(①鲁迅先生都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来突出闰土的品质。
)(②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详细写,海边拾贝和看跳鱼略写。
)3、学习看瓜刺猹(1)那么文中最详细写的又是哪一件事?(看瓜刺猹)(出示对话)请看,这就是文中的我和闰土看瓜刺猹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在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那是你心灵的共鸣,开始吧!(生读)(2)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觉得看瓜刺猹的对话中,哪里最有趣。
第25课《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初识鲁迅1.单元导读。
(1)初识:(出示鲁迅先生照片)同学们,看看照片上的人物,猜猜他是谁。
(出示鲁迅先生简介)默读简介,圈出关键信息,谁能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课本上的信息给我们介绍一下鲁迅先生?(2)观察:认真观察单元篇章页,仔细读页面文字,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
(3)明确:①了解本单元的主题:走近鲁迅,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高尚品质。
②明确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③了解习作要求: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齐读:单元篇章页上的诗句和鲁迅简介。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
(教师声情并茂读第1自然段)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不光是我们的朋友,更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伙伴。
3.观察鲁迅肖像照,说说对鲁迅的印象。
(1)鲁迅目光炯炯有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智慧、性格刚毅的人。
(2)鲁迅穿的是传统的中式长衫,可以看出鲁迅生活在旧时代,生活朴素。
2.呈读鲁迅简介,了解“鲁迅”笔名的由来。
3.这节课,我们先走进课文《少年闰土》。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学习任务二初读感知,读通课文1.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指导书写。
家景郑重供品祭器讲究盼望厨房毡帽项圈刺猬伶俐经历潮汛一望无际①学生自由认读。
②指名读,互助正音。
明确:“供”字的另一种读音为“ɡōnɡ”,并相机组词。
③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厨、毡、羞”,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均要把握“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
“厨、羞”是左上包右下,“毡”是左下包右上,要注意“毛”的两横长短有别,但都要避让里面的“占”。
4.认读生字词,指导写“祭”字。
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祭祀”“祭器”“供品”④学生齐读字词。
《少年闰土》教案(优秀3篇)

《少年闰土》教案(优秀3篇)少年闰土教案篇一简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参赛课时)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
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之三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市场小学凤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闰土与“我”所说的4个小故事;
2、学会“闰”字,并感受第1小节,的语言美;
3、能试背第1节。
重点(难点):以读为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课时板书: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印象景:美
(静)
少年:机智勇敢(动)
猹:机灵
海边看鱼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闰土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人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二、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并理清课文事件。
1、自由读课文(初读)
2、指名交流:你知道了什么?(适时板书:“少年”)
(过渡:看来,我们对闰土的了解的……,问一下,闰土与我们以及文中的“我” 都谈了哪些事情?)
3、快速读课文:(1)用序号标出
相应的事情。
(2)小组交流→小组反馈→归纳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海边看鱼
(过渡:文中的“我”对哪件事印象最深刻?)
4、浏览课文,找出理由并与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范读:(配乐)(注意:大家要闭上眼睛,把耳朵调到最佳状态,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想像,你都看到了什么,甚至还会听到什么?)
2、指名交流:看到什么了?
3、欣赏插图,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也可分男女生读。
并板书:
景美景:美
少年:机智勇敢
猹:机灵
4、试背这一自然段
点明动静写法板书:动静
四、简介作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与闰土初次见面,对这位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下一节我们再与他继续好好的交流。
六、作业
1、仿写第一自然段的动静写法,根据《锄禾》的投影一图,写一段话。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课外查找有关鲁迅的作品,感兴趣的可先一睹为快,也可相互交流。
(以上2、3两题任选一题做)
http://www。
guoxue。
com/lu-xun/index。
html
设计理念:
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注重以读为主。
本节课采用较多形式的读,其最终的目的,不仅是培
养学生读的能力,更是希望通过读,使学生在读中促理解,促感受,让学生真正地与教材作者相互交流。
三、注重知识积累。
读一篇文章能读懂是目的之一,但重要的是要把知识进行积累达到运用,因此,教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背→仿写。
就是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运用。
四、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的延伸。
在课堂上学习一篇课文只是一篇。
老师找的资料也不是包罗万象,更重要的是要促动学生自己的兴趣。
这节课最后的网址,实际就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他要的东西,也是对课外的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
还有像一开始的打招呼也是一种形式。
总之,这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指教。
★附作者的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
浙江绍兴人。
选入小学课本的作品有:
1、《少年闰土》节选《故乡》;
2、《在仙台》节选《藤野先生》;
3、《经颜黎明的信》。
主要作品简介:
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小说:《药》、《孔乙已》、《祝福》、《伤逝》、《阿Q正传》。
3、杂文:《三闲集》、《且介亭杂文》。
课后感2003。
12。
26
今天,教完了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是不错的,最起码我没有过多的怯场,教态也比较的自然。
现在想想,这节课我的设计应该来说是比较适合上第一课时,我的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直接导入、初读课文、细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简介作者、小结、布置作业。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生朗读上的水平还不够,这应该是以后我努力的方向之一。
其二、我在听完其他老师上的课后,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应该是我今后学习的:
1、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应适当地慢一点。
2、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应该注意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巾山小学的翁海涌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他在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民的冷漠这一点上,他不是直接讲,而是说“学到这里,我不仅为小女孩而感到鸣不平,有不平就要鸣,谁知道我为什么而不平?”翁老师这样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说:“小女孩的爸爸对她这样不好,还要打她,我为她鸣不平”、“这个小男孩不该拿走她的最后一只拖鞋,我为小女孩而不平”、“街上的的人竟没有一个人买火柴.......”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理解了课文。
我想对学生的情感的激发,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而翁老师在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后,又进行朗读的指导,
在不知不觉中上学生理解了课文,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3、一定要多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支撑我上课的设计框架,所以我一定要多学习。
还有也要有机会多听一些好课才行。
这样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
总之,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应该不断的深入学习、探索和研究,并加强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